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及出路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及出路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09年9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3卷第3期 (总第79期) Sep.2009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Vo1.23 No.3 (Sum No.79)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及出路 温守轰 ,李运奎 (1.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1;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农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有效地弥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不利现状,但在具体的开 发中存在着观念、管理、教师和支持上的诸多问题。依据课程开发的理论,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加强 师资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开发农村校本课程资源,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中圈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70(2009)03--0129--05 面对我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不利现状,《基础 家课程更多地关注统一性、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它不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 能有效地关注各地区的实际差异,一定程度上脱离了 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 当地发展的需要。而校本课程能与国家课程相互补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 充,在教师的积极参与下,灵活开设课程,在满足学生 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 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特长,体现学校办 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 学特色,培养多种人才,进而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要 适合本校的课程”。毋庸质疑,校本课程的实施弥补了 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国家课程的不足,为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办出个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一种类型,它的有 性特色,注入活力,为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教 效编制是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第一步。总的来说,校本 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办 课程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学条件相对不足,致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处于不利地 1.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其补 位,但农村地区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因而,合理利用 充作用,发挥其灵活性的优势,与国家课程积极协调 现有资源,开发农村校本课程是扭转其落后现状的一 以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个有效途径。然而,农村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困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一定要立足于学 境重重,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依 校现实情况和办学特色,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的 据校本课程的有关理论,就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 特点出发,编制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 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其走出困境的出路。 3.多样性原则。学校设计课程要有较大的弹性和 柔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一、校本课程的内涵 4.可行性原则。课程编制不但要从实现目标的需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 要出发,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条件、可 它是指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 利用的资源,以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1]。 目的,在分析本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 在遵循以上编制原则的基础上,校本课程的开发 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 编制主要有组织准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评价修 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国 订几个步骤。组织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成立课程编制工 [收稿日期]2009一Os一10 [作者简介]温守轰(1 970-- ),男.广西陆川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 与教学论;李运奎(1978-- ).男.河南驻马店人,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l29 2009年9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3卷第3期(总第79期) 作组,制定工作程序以及进行必要的情景分析,进行 需求评估、问题反思和资源调查。课程编制阶段是在 情景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编制的目标,围绕既定 的目标,确定课程编制的方法和手段,选择课程材料, 确定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撰写课程方案。课程实施 阶段主要是准备课程实施条件,营造课程开发氛围, 统筹安排教育资源。评价修订阶段主要是准备课程评 价方案,追踪课程实施效果,收集反馈意见,修订课程 与课程开发方案。需要指出的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要 包括校内的教师、学生以及校外的教育专家、领导以 及社区代表,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编制的全过程,发挥 集体的力量,为课程的编制贡献各自的力量[2]。 二、农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迫切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农村 学校课程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 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 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 程。”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农村学校既要为提高全民素 质打下学生共同需要的基础,又要为中学毕业后服务 和发展农村打下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农村教 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目前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农村教育的改 革与发展不适应 在“高考指挥棒”强有力的影响下,“升学”一直是 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追求的目标,以致学校普遍 选择以课堂、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 被禁锢在与自己生活背景相对陌生的统一教材中。学 校所开设的课程几乎都是国家课程,没有考虑为当地 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课程。同时也没有考虑到结合当 地的风俗人情、文化环境的一些有益的内容。事实上, 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府继 续受教育,而是直接步入社会,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实 践。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之后,学校所学知识与社 会生活相距甚远,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目前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农村经济与社 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 统一编写的教材要适应多个地区的普遍要求,多 表现出社会的主流文化取向,难以体现地方特色,而 且现在的课程内容主要面向城市,很少考虑农村的实 际情况,往往与农村学生成长的农村文化背景有较大 的不同。这样,使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少年儿童,远 离了火热的农村生活,远离了农村特有的文化大课 1 30 堂,重新进入新的文化环境,产生了学生与学校之间 的文化暗沟。这无疑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对校本课 程的开发极为重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极不 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尤其明显。就是对于农 村地区来说,各地的农村具体情况差别也很大,比如 东部与西部的农村地区,北方与南方的农村地区,很 偏远的农村地区与靠近城镇边缘的农村地区,少数民 族农村地区与其他农村地区的差别都是很大的。因 此不能再如以前一样农村学校课程全都是国家课程, 尽快建立起三级课程体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3]。 面对以上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必须体现农村特 色,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更贴近大自然,有着浓郁 的风俗民情和独特的地理风物,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资源和农业科学技术资源的优点,这些课程资源分布 广泛,领域众多,总量充足’,[ ,如果能充分利用农村 乡土资源的丰富多彩与适切程度强的特点,编制并实 施针对性强的优质校本课程,不但可以解决学生面临 的困难,而且,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专业技能得 以锻炼和提高,进而将为农村学校高水平地实现课程 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存在 的问题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于经济、文化教育较为发 达的省市如江苏、上海,它们在2O世纪9O年代初就开 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试验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 与实践经验,并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备的课程开发机 制与模式。然而就广大农村学校而言,校本课程建设 普遍起步晚、水平低、条件差,硬件软件均显贫弱。总 的来说,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主要存在如 下四个问题。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认识不够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认识不足 长期“应试”教育的禁锢,使农村教师只关注“教 书本知识”而忽视“教有用的知识”。在“升学惟上”理 念的影响下,人们判断一所学校的优劣,评价教育的 成功与否,都是以单一的升学率作为指标,升学率的 高低直接决定着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这种观念支配 下,只要是有关升学考试的内容都受到重视,其他内 容都受排斥,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得不到 应有的重视,学生对许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强烈需 温守轰,等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及出路 2009年9月 求得不到满足,导致部分学生陷入升学无门路、就业 无技术、发展不全面的困境,使农村教育有力地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最大难题。也是短时间难以解决的最大难题。 首先,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淡薄,积极性 明显不足。目前评价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只有一 个: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为开发校本课程所 更重要的是,面对农村教育的困境,很多学校不 能正确地树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部分“农村 学校的校本课程还停留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关注上,忽视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作的努力在统考以及升学考试中根本得不到体现,于 是许多学校和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在考试时不考,校本 课程搞得再好,最后也不算数,只有学生的考试成绩 能力的培养。在这里,知识被看作是需要学生接受的 上去了,教育主管部门才满意,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 现成的东西,而不是学生思考的对象”[5]。更甚者,有 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不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学 校的实际情况,而是为了对外宣传所谓的特色,达到 宣传自己的目的,开发一些不切实际的“花架子”式的 所谓校本课程,造成对校本课程的错误认识,使校本 课程更难实施。 2.认为校本课程就是选修课、活动课或兴趣课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 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并充分利用 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课程”。前面也谈 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严密的课程开发系统与流 程,通过一套严密的课程开发体系开发出来的校本课 程,能够体现全体学生发展要求的,就应该设为必修 课,如果是为了个性化发展需要开发的课程,就以选 修为主。它的开发强调以学生为本,但不是仅仅体现 学生活动与兴趣的需要,而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服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本课程包容了选修 课、活动课与兴趣课。 3.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教师自编教材 校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校 本课程开发最后呈现出来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只要 是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呈现方 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呈现,也 可以是对国家课程教材的引申与再创造,还可以通过 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实施。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教师自 己编写教材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实际上把校本课程开 发的组织形式混同于国家课程开发[引。 4.家长、学生对选修校本课程存在观念障碍 在高考制度尚未改革的情况下,农村家长进行教 育投资、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可踏入城市生活 改变农民身份的“金榜题名”。与高考不相关的校本课 程,将会导致家长、学生的反对,即使开设了,也可能 流于形式Ⅲ。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资源欠缺 师资问题是严重影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 才高兴,教师本人才得到肯定。 其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过于欠 缺。长期以来,对于课程开发,教师职前没有受过专门 训练,职后习惯于执行教学大纲,很少对国家课程的 适切性提出过质疑,从未考虑过自己开发课程,缺少 基本的课程开发能力。在农村地区,“多数教师参与校 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响应上级的号召,很少有人从 学校、学生乃至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认识校本课程开 发的意义,更不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解决哪些问 题”L8]。从外部条件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课程 专家和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和支持,可是不同地 区、不同学校之间,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另外,课程开发要占用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教师的精力则是有限的。学校也没有充分考虑这方面 因素而给予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所需要的专门时间。 (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和评 价机制不完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包括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 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旅和课程评价在内的完整过程, 而在实际的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的评价与管理却是 让人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校本 课程的正确认识,他们“往往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同 于国家课程,企图以开发国家课程的方式来开发校本 课程。一些领导又总是以农村教师素质低为理由,不 肯把课程开发的权利交给农村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他 们对校本课程的本质缺乏准确地把握,同时他们不相 信农村学校和教师的能力,甚至忽视农村学校和教师 开发课程的权利’,[ 。同时,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只关心 学校的学生考试成绩,根本不关心学校的校本课程开 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促进力度明显不够,缺乏 必要的制度保证和理论与技术支持,以致校本课程难 以得到真正地开发与实施。 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也是制约农村校本课程开 发与实施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有效的评价可以起到导 向、监督、改进课程的作用,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1 2009年9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3卷第3期(总第79期) 还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绝大多数农村 地区几乎没有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或者仅限于文本制 度,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这样一种评价机制下,教师 和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校本课程最终是否落空?其结 果应该不言自明。 资源,有意识地弥补国家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足,依 据多元资力理论在学生尽可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 展学生的个性,努力达到让学生升学者有实力,就业 者有能力,学校及其教师同时得到发展完善的目标。 (二)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制度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学校和教师的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物力、政策支持不够 目前,许多农村学校面临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 施陈旧,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 学校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如图书资源、网络资源、试 验设备等,再加上农村学校缺乏经济来源,国家投资 非常有限,开展日常工作已是捉襟见肘,更不要提其 他花费了,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一 方面要有一定的满足教学需要的设备,另一方面又需 主体地位,并且从体制上赋予和保证学校和教师开发 课程的专业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 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教师为主体,专家为指导,学 校、教师、家长、社区为主要参与者的校本课程发展组 织,让教师成为如美国学者威廉姆・多尔(w.Dol1) 所说“平等者中的首席”,积极地开发具有本地农村特 点、适合于学校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 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应注重自评与他评相 结合,加强评价的互动性,不以分数为惟一标准,关注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 化。在评价的目的上,鼓励每个教师都积极地参与校 要部分经费进行有关理论和实践的教师培训,这些困 难使校本课程只能成为农村学校的“理想”。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知识对于农村学校的绝大 多数教师来说可能理解不深,普遍缺乏必要的校本课 程开发理论与技术的支持,然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 处于偏远地带,信息闭塞,资料匮乏,再加上这些学校 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难以聘请课程专家来加以指 导。同时,负责理论和技术支持的当地教研室的指导 能力非常有限,实难胜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指导工 作。因而,在此条件下,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前景可想 而知。 本课程的开发,让教师在参与并体会到成功与自信, 从而提升农村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开发 课程,创生适切的课程体系,进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三)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学校教师的素质 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然而,现有农村学 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缺乏课程改革的经验,开发校 四、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校本课程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满足不同学校的特殊需要, 形成学校特色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农村学校应认清 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基于国家课程适切程度、学校和 本课程的有关知识和能力有限,加之农村信息比较闭 塞,且长期以来受升学压力禁锢而难以摆脱,因而,进 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进行教师培训除了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 知识水平,并对课程开发的技能进行指导,让教师真 正知道如何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然而,在广大农村 地区,有关的教师培训工作存在乏于管理、流于形式 教师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和当地资源特色作出恰当地 分析,确定自己的目标取向,凸现学校特色,形成自己 特有的课程开发理念。惟有这样学校才能开发出真正 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也正是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 思想和办学宗旨的贯彻落实,才开始了具体的校本课 等问题,因此,一定要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第 一,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严格培训纪律,确保培训目 标的实现;第二,加大培训资金支持,减轻教师经济负 担,让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第三,要针对教师不足,与 各地实际情况相联系,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增 强直观性和操作性;第四,建立长效指导机制,切实解 决教师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建立全方位的支持系统 与城市学校相比,大部分农村学校存在教育经费 严重不足的问题,校内基本教学设施要么缺乏要么陈 程开发的实践过程。反过来说,没有明确的教育哲学 和办学宗旨的学校是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的校本课 程开发”L9 J( "。 不容否认,现今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学 生的升学,农村学校亦不能例外,关键是,农村学校应 该努力在升学教育和特色教育之间达成平衡,使其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 念,准确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开发当地有利的教育 1 32 旧,维持日常运转已很艰难,更无力购买有关教育资 温守轰,等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及出路 2009年9月 料或者添置教学设备,致使校内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严 进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重匾乏。由于缺乏经费的支持,请有关专家给予有针 对性地指导就难以实现,同时,教师培训也不能得到 有效地保证,经费短缺成了限制农村校本课程开发和 [参考文献] 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而,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学 校的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的支持,筹集专项经费 [1] 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 并健全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评估机制以支持学校课 出版社,2001.U8—119. 程开发。基于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紧迫性,农村学校 F2]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 不能坐等观望国家政策、物力的扶持。一方面,要积极 版社,2006.568—569. [3]李金春.浅谈农村初中的校本课程开发[J].太原教育学 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各方面的鼎力相 院学报,2004,(6). 助,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经费;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应 [4]王倩.开发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必要性之分析口].教 统筹考虑、精打细算办学资金,做到不浪费不滥花,争 育探索,2008,(3):8. 取以最少的投入来开发最优质的校本课程,并为国家 [5]王波.农村校本课程开发一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 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新的思路。 教育,2005,(7—8):1O1. 崔允?郭指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 [6]赵敏.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课 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 程研究[J].教师教育,2008,(1O). 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 [7]郑冬梅,李远蓉.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迫切性 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1o]因而,学 及其现实困难[J].当代教育论坛,2007,(6). 校应该动员各方面的支持力量,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 [8]王艳梅.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ED].长春:东 解与支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积极联系有关 北师范大学,2005.15. [9]王艳梅,洪俊.对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与反 专家和城市学校以寻求支持与合作。同时,学校不能 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O):5—6. 被动地等待帮助,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充分利用和 [10]崔允}瓤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1.jE京:教育科 挖掘现有资源,积极探索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以推 学出版社,2000.50.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Rural Area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Wen Shouhong,Li Yunkui (1.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 541001,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rural areas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its disadvantages in education reform.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such as concepts, management,teachers,support and SO on.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we should build up right concept,strengthen teachers’training,increase support to the schools and fully explore the resource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Keywords:schools in rural areas;school—based curriculum;problems (责任编辑韦国友) 1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