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藏:[商]豕尊 高40,长72厘米
1981年湘潭九华船形山出土
该猪尊作野公猪形状。有盖,盖上捉手残缺,根据残存情况复原成凤鸟形。双眼直视,獠牙外露,两耳竖立,四肢粗壮,尾下垂。肘部前后各有一圆形管孔,经过尊腹,直通另一肘部。此管应是先铸,然后安装于豕尊范中铸造的。
尊为酒器,尊背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盖上捉手残缺,根据残存情况复原成凤鸟形。双眼直视,獠牙外露,两耳竖立,四肢粗壮,尾下垂。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不属于家养,而是一条孔武有力的野公猪。肘部前后各有一圆形管孔,经过尊腹,直通另一肘部。此管应是先铸,然后安装于豕尊范中铸造的。
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此器重达30多公斤,容积有13公升,盛满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安装此管的作用是便于人们搬运。背部有椭圆形孔,为酒的出入口,此尊盛酒后,难以倒出,应当是配备有取酒的勺。猪身上装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
尊为酒器。商代猪尊仅此一件。根据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对西安半坡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猪骨研究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把野猪驯化为家猪了。 运营:HLS3076097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