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讨论肝性脑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饮食护理。结论 肝性脑病的早期发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意识、性格、智能等方面的细微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 肝性脑病 护理
我院自2007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肝性脑病患者13例,对其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并制定全方位的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全部治愈。下面将临床护理的过程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33~65岁。 2 主要护理诊断
2.1意识障碍: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 2.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代谢紊乱、进食少有关。 2.3有受伤的危险:与肝性脑病所致意识障碍有关。
2.4照顾者角色困难:与患者意识障碍、照顾者缺乏有关照顾知识及经济负担过重有关。
2.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预防肝性脑病的知识。 3.护理措施
3.1协助医生识别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3.1.1有出血倾向者要注意观察血压和大便颜色,及时发现出血情况。对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协助医生及时处理,输血要用新鲜血。
3.1.2注意观察利尿剂的作用与副作用,避免快速利尿和放腹水,防止大量进液或输液。
3.1.3防止感染:急性感染会加重肝性脑病,必须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加强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保暖,定时翻身,防止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
3.1.4禁用止痛、麻醉、安眠和镇静等类药物,以免药物掩盖病情,同时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3.1.5保持大便通畅:病人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导泻或灌肠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口服或鼻饲硫酸镁导泻。临床常用食醋5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150ml灌肠,每次100ml,每日2次。忌用肥皂水灌肠,因碱性溶液灌肠时,肠腔内pH呈碱性,有利于NH4+→NH3,而弥散经肠粘膜入血至脑组织,使昏迷加重。急性门体分流性脑病昏迷患者可用乳果糖500ml加水500ml灌肠作为首选治疗特别有用。对服泻药和灌肠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性质,以每日保持大便3~5次最为理想,同时加强肛周皮肤护理。 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肝性脑病的早期发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意识、性格、智能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如睡眠规律的改变,言语、性格,自我照顾能力,扑翼样震颤等,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每日总入量以不超过2500ml为宜。遵医嘱定期按需测定血电解质、血氨、尿素氮等,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3饮食护理: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昏迷不能进食者可经鼻胃管供食,脂肪可延缓胃的排空宜少用。胃不能排空时应停鼻饲,改用深静脉插管滴注25%葡
萄糖溶液维持营养。足量的葡萄糖除供给热量和减少组织蛋白分解外,还能促进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的过程,有利于降低血氨。在大量输注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的发生。神智清楚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饮食,每天20g,以后每隔3~5天增加10g/d,短期内不超过40~60g/d。最好以植物蛋白质为宜,因植物蛋白质含蛋氨酸、芳香族氨基酸少,含支链氨基酸较多,且能增加粪氮排泄。此外,植物蛋白含非吸收性纤维,被肠菌酵解产酸有利于氨的排除,且有利通便,适合于肝性脑病。显著腹水者一天钠量限制在250mg,无滞留水者一天钠量3~5g。水入量一天不超过2000ml。饮食中应有丰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K等。
3.4昏迷病人的护理:病人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必要时吸氧。用床档保护病人,防止坠床。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的护理,以免发生压疮、吸入性肺炎和其他感染而加重肝性脑病。给病人做肢体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必要时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以减少脑细胞消耗,保护脑细胞功能。
3.5观察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长期服新霉素的病人中少数出现听力或肾功能减损,故服用新霉素不宜超过一个月。乳果糖应用中应注意有无饱胀、腹绞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3.6心理护理和家属支持:肝性脑病病人早期产生性格行为的改变,家属不了解时会产生恐慌心理,一旦进入昏迷期,则更加重家属的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担心病人的预后。故护理人员应重视病人及家属心理状态的改变,及时、耐心地向家属解释疾病的诱因及其转归,以取得家属的配合,促进病人的康复。对病人的不文明、不正常行为,采取体谅、宽容的态度,切忌嘲笑和绝望,态度和蔼镇定、动作轻快从容,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和家属进行沟通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护理。
参 考 文 献
[1]刘华琳,杨秀清,赵小茜.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附32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3年08期.
[2]张学武,肖影.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年0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