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导学案”运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导学案”运用的几点思考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效课堂”新模式——“导学案”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发挥到极致。它旨在挖掘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大化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全体学生以“鲜活的生命个体”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导学案”的使用是否灵活务实才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所以,必须对“导学案”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点予以特别注重。

关键词:导学案 高效课堂 思考

高效课堂是“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它旨在挖掘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大化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全体学生以“鲜活的生命个体”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同时也解脱了教师课堂上累死累活的被动表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它重新诠释了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学生“学”。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其过程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其结果不是看知识点传授是否透彻和多寡,而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学习技能是否提升和情感体验有没有深化,有没有取得“教”、“学”、“做”合一的理想效果。

新理念会经过一定的阵痛后逐渐被接受,而“导学案”的使用是否灵活务实才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导学案”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点提出几点个人的想法。

1、“导学案”的使用要取得实效,教师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导学案”虽然减轻了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的累,但需要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课前对“导学案”的精心设计和制作上。“导学案”的是学生沉重的精神桎梏、激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掘的

是学生的潜在水平,而不是对教师放任自流或者降低要求。

“导学案”的设计不能全靠现成的“教学参考”和“练习册”,也不能把别人的“导学案”拿来就用。而要结合学习目标、教材内容、学情实际等情况实行精心设计,同时也要融合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根据课堂上的使用时时改进。可见,“导学案”对教师的水平和在教学上的投入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做“文抄公”课课“拾人牙慧”,也不是今朝设计,一劳永逸。而且,对教师在自主备课基础上的团队协作精神也要倍加增进。所以,“导学案”的使用要取得实效,教师水平的提升首当其冲。在对教师实行转变观点教育的同时,更要增强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层面的培训。在教师水平没有达到对“导学案”的娴熟使用之前,仓促上阵,可能会适得其反。

2、“路线图”的设计是“导学案”能否高效的基础。“导学案”不能设计成“习题集锦”,也不能设计成内容提要,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路线图”的设计是“导学案”能否产生高效的基础,在明确“学什么”的同时,它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学”和“不会了怎么办”的问题。所以,“导学案”要有明晰的学习目标、方法表现、问题层次、知识链接和导向设计。学习目标要以问题来体现,而不是习题的堆砌,不能让学生再次陷入艰难的“题海战术”。 要设计好的“路线图”,就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和“问题层次化”,使“导学案”这个“向导”具备“活”与“实”的特质。“导学案”切忌教案化、习题化、肤浅化、零碎化和提纲化。

3、“导学案”能否使用自如,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关键。“导学案”的使用是以“合作学习”为平台的,“导学案”能否使用自如,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关键。学习小组承担着“对学”和“合学”的重要功能,而“对学”和“合学”是“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学习小组的建设如果失败,“高效课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习小组建设不但仅是小组的搭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倡导学生

积极参与辩论、善于辩论和通过辩论完成学习任务。

4、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培养是“导学案”的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意识不强或者不会发挥主体作用,“导学案”就达不到应有的成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尊重学生,不把学生当做一种被动吸纳的工具。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不压制学生灵动的个性,授之以渔,才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水平,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培养是“导学案”的核心。对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培养要贯穿于“导学案”使用的始终。这也是培养具有人格和自主精神的现代公民的时代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培养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开始时,教师要实行强势主导,在方法上实行强化训练,然后逐渐放开,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自学模式。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实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5、展示不但仅是一种检测,更是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的源泉。展示是学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和“人格需要”,它不但仅是一种检测,更是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的源泉。所以,展示要充分,要注重全体学生,更要注重“潜能生”,要通过展示给“潜能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不要把展示简单看成提问和回答。展示首先是学生主动的,其次是不拘一格的,再次是互动的。展示是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与回答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不能仅仅局限于“导学案”中的问题或习题,也不能只要一个答案,更要过程和情感体验,要把学生的个性感悟展示出来大家共享。在展示这一环节,特别要利用好学生这个特殊的教学资源,让课堂生成大放异彩。

6、学生点评和教师点拨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学生点评其实也是一种展示。在对别人进行点评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样是一种再探讨、再学习的过程。因此,要倡导点评时的辩论,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教师点拨也不是要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要拨正方向,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向一个新的高度,重在方法和过程的指导、思维和思想的点化。如果没有拨正方向和拔高层次的需要,教师也可以不点拨,有学生点评就足够了。

初次接触“导学案”,多数教师会感到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只要对以上六点有个清醒的认识,再从技术层面多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娴熟运用“导学案”应该不是很难。

参考文献:

1、雷振海.找到素质教育的突破口[N].中国教师报. 2014-07-09(1)

2、《中国教师报》编辑部.解码高效课堂[N].中国教师报. 2014-07-09(2-16)

作者简介:张皞,西吉县平峰镇中心小学,专科,一级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