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感悟人生,缅怀先辈,启迪后人
————关于钟氏家族来源的简介
我们的钟氏家族是从姓孙、朱、钟前后经过几千年的变更,演变而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叫田书公,居住在富春地区(现浙江省富阳地区),当时属于齐国,并任齐国大夫(官名)之职。因奉命到山东攻打莒(jǔ)的地方,取得大胜,建有大功,于是国王赐予我们祖先(田书公)姓孙,也就是孙氏一世祖。并安排在乐安一带供养,后改为乐安郡。孙氏一世祖的孙子叫孙武,因战乱又奔到吴国为大将军,著书十三篇。后传到武子明就是孙膑,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后著有孙子兵法,在军事上是一大贡献),并为齐事之职。孙氏传到21代时出了一个孙坚,当时助手长沙,任长沙太守之职。因讨伐董卓居住在周瑜家,就是现在的舒城地带。孙坚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孙策,一个名叫孙权,正值三国时期孙权做了吴国的皇帝。
孙氏传到50代时,已是唐朝年间,祖先万寿公迁至江西鄱阳湖一带。第56代(1373年)祖先辽阳公正值元朝末年陈友谅之乱时期,由鄱阳湖迁至安徽潜山县城西厢兴化塔旁居住。当时辽阳公生有三个儿子,名叫胜一公、胜二公、胜三公。胜二公仍住潜山,胜三公迁至桐城县,胜一公迁至舒城梯子岭(1935年成立岳西县时划归岳西),当时入赘于朱氏,但仍沿用孙氏宗祠,祭祀孙武、孙斌先祖。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梯子岭修建孙氏祠堂时朱姓氏均参加祭拜。
在明末清初之际满族南下,大肆搜捕朱姓。我们祖先寅溪公,又从梯子令迁至舒城东乡官庄畈(后改为钟家畈),因居住离县城较近,恐被株连,加之差役等原因又将朱氏改为钟氏。朱氏的寅溪公便成为钟氏的一世祖。一世祖生有4个儿子,名为儒、仕(止)、仰、位,后来第四个儿子位迁至寿春(今寿县)茶庵集改为杨氏。因此有孙、朱、钟、杨一家之说。我们的祖先从孙氏至今已有76代,单从钟氏一世祖至今也有15代。从上看来,我们的祖先战功赫赫,源远流长,子孙昌盛,变更复杂。钟氏最后一次修谱至今已有年了,我们再不修谱就要断线,找不到我们的祖先及其
来龙去脉。这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一大错误,也是终生憾事。为了弘扬我国古代文化,继承先辈历代功绩,激励后人,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根据1917年钟氏宗谱篆修的原则,延续钟氏80个字辈分,永远流传,发展下去。
钟氏80个字辈分注明如下:
修齐常吉庆,诵读裕经纶,志事诒(yí)芳远,继述一举成,乐安鸿业绍,联合骏猷(yòu)新,德必纯先祖,谟希淑乃身,毓才从养正,立纪本毅伦,品欲谐金玉,名思振凤麟,善良为国宝,忠信作儒珍,步武承隆运,光荣复富春。
二00六年六月十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