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 •
√ ×
2.
“三农”是指农业、农民和农村。
• •
√ ×
3.
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为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专项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专项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渠道,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
• •
√ ×
4.
社会的构成要素包括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社会活动、一定的区域、设施设备和文化。
• •
√ ×
5.
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无信息不发展\"的命题。
• •
√ ×
6。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
• • • •
基本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终身社会化
7.
一个人同时担任了几种角色,而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
• • • •
角色混淆 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 角色失败
8。
社会学在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恢复的时间是( )。
• • • •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9.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我国最有名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分别为( )。
• • • •
杨开道 李景汉 李景汉 吴文藻 梁漱溟 晏阳初 吴文藻 费孝通
10.
被认为是首创的、合乎科学的、系统的农村社会学研究报告——《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的作者是( )。
• • • •
亨德森 巴特菲尔德 萨姆纳 加尔平
11.
提出“社会学”一词的学者是( ).
• • • •
孔德 斯宾塞 马克思 圣西门
12。
最早出现“社会学”一词的著作是( )。
• • • •
《社会学》 《实证哲学教程》 《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
13.
农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 • • •
农村居民 农村社会成员 农民
乡镇企业工人
14。
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农村社会的主要形式是( )。
• • • •
地级市以下 县以下 乡镇
行政村和自然村
15.
“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条件是( )。
• • • •
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 社会活动 文化 设施设备
16.
儿童一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施教者是( ).
• • • •
学校 家庭 司辈群体 大众媒介
17。
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 )。
•
实际角色
• • •
自致角色 复式角色 角色丛
18。
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 )。
• • • •
农业社会学 农村经济学 农村社会学 农业推广学
19。
在实际研究农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方面,对我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的人是( )。
• • • •
杨开道 李景汉 吴文藻 费孝通
20。
狭义的农业是指( )。
• •
农田种植 农村特种种植
• •
水产养殖 畜牧
21.
“社会”构成要素中的基本要素是( )。
• • • •
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 社会活动 文化 设施设备
22。
农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 • • •
日本 中国 英国 美国
23。
一个人在承担复式角色的情况下,由于能力与时间有限,不能扮演好角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 • •
角色混淆 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
•
角色失败
2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以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 ).
• • • •
《兴国调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长岗乡调查》 《才溪乡调查》
25.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不包括( ).
• • • •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
对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作了具体分析 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 农业现代化
26。
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
• • •
《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华南乡村生活》 《农村社会学》
•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27。
角色扮演中的困境不包括( )。
• • • •
角色混淆 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 角色放弃
28。
我国最早阐述农村社会学的著作是( )。
• • • •
《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华南乡村生活》 《农村社会学》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29.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与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
• • •
乡村建设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生活运动
•
五四运动
30.
一个人不能有效地扮演某种角色而被迫退出此角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 • • •
角色混淆 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 角色失败
31.
社会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包括( )。
• • • • •
社会历史条件 思想条件 学术条件 文化发展条件 宗教发展条件
32。
儿童一青少年社会化施教者包括( )。
•
家庭
• • • •
同辈群体 学校
大众传播媒介 邻居
33.
对中国农村社会学学科创立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 )。
• • • • •
孙中山 李景汉 吴文藻 费孝通 杨开道
34.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 • • • •
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农村社会关系 农村社会变迁 农村社会结构 农村社会发展史
35。
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包括( )。
• • • • •
认识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规划农村发展服务 调查和分析农村社会问题,为制定正确的农村政策提供参考 提供农村社会和组织管理的知识
解决农村社会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6.
农村居民社会交往的基本特点包括( ).
• • • • •
重伦理 重信用 顾面子 讲人情 看长远
37。
为了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中央提出新四化,即( ).
• • • •
政治民主化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
•
城镇化
38。
文化的特征包括( )。
• • • • •
人类共同活动的产物 共享性 相对稳定性 发展变化的 多样性
39.
文化的功能包括( )。
• • • • •
行为导向 行动整合 文明传承 社会传续 维持秩序
40.
社会交往的类型包括( ).
• •
战争 竟争
• • •
冲突 合作 调适
41。
农村社会的特点包括( ).
• • • • •
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和家 以农为主的生产方式 具有区域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与农相关的乡土文化 优美的生活环境
42.
平民教育运动通过四大教育,实现提高平民的( )。
• • • • •
生产力 政治力 知识力 强健力 团结力
43.
当代农民的特征包括( ).
• 以农为主 • 兼业化 • 科技化 • 国际化 •
流动化
44.
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 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 学习谋生技能 • 学习社会规范 • 培养社会角色 •
确定人生目标
45。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即• 生产发展 • 生活宽裕 • 乡风文明 • 村容整洁 •
管理民主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