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丹丹
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2期
华丹丹
(秦皇岛市海港区鹿头山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 要】写字,不仅是一种技能练习,而且是一个培养良好习惯和高尚品质的过程,同
时又是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语文;写字;学生;观察;联想
写字,不仅是一种技能练习,而且是一个培养良好习惯和高尚品质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写出漂亮的字呢?
1 坚持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
写字与识字不应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两者应相互结合同步进行。识字能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需要书写的生字,而书写生字的过程更能促进识字的掌握。只有两者相融地结合教学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让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识字,然后再进行书写指导,能较好地提高孩子们的写字质量。在教学生写字时,教会孩子们抓住汉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的方法,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识记需要书写的生字。比如我在教学生字“漂”与“飘”时,就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先识字后写字,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这两个字的结构特点。孩子们自读自悟:“漂”和“飘”都是形声字,左表声,右表义,有水才能在水上漂,如“船在小溪里漂”。同样也能很清楚地明白:“只有风才能飘起来,因此红旗能在空中飘,树叶才能在空中飘”。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让孩子们掌握字音,记忆字形,当孩子要书写“漂”与“飘”时,也就更容易地将两者分开。这样,既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质量。又如在孩子学习“示”字旁和“衣”字旁的生字时,就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孩子们“示”字旁的字和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如“祝”“福”等字,都是古人希望通过祭祀祈求得到平安,得到“祝福”,再如“礼、祈、神”等字。在教学 “衣”字旁的字时,告诉孩子们,这类字和衣服有很大关系,如“裙”“袄”“褂”等等。这样,学生利用意义记识的方法,很容易就能区别“示”旁和“衣”旁的字,在书写时,就能更正确地将两个偏旁的字分开,不容易混淆。再如左中右结构的字,就要相互避让,写得窄而宽,如“糊”“嫩”,我就对孩子们开玩说:这个字也是很爱漂亮的,你把它写得太肥了它可不喜欢,还得帮助他减减肥呢。又如上中下结构的字,如“篮”,每部分的避让也很重要,因此都不能写得太长。我也会对孩子们说:就像一个汉堡包,三层要叠好,否则这个汉堡包都没人敢要了。这样教学以后,孩子们都能较好的注意起来,整个字的笔画安排显得比较合适,在书写时就能较好地做到比例恰当、穿插合理、匀称美观。因此,在教学中,让孩子们识字与写字同步进行,以识字促写字,以写字强化识字教学。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识记的过程中再造想象,从而为书写做下更好的铺垫,激发了学生写字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在观察和联想中促进学生写字热情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汉字是由抽象的笔画组成的。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例如:教学“人”时,“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此时就会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习惯
学生在刚学写字时,我时刻关注他们的写字姿势,让孩子养成一种正确的习惯。当学生的姿势不正确时,我经常会走到他的身边示范正确的写字姿势,手把手的帮他把姿势摆端正。为了让孩子的父母关注孩子的书写姿势,我每次家长会都会诚恳地告戒家长,如果你的孩子书写姿势不正确,他写得越多对他的发展越有害。同时,为了巩固学校的良好教学效果,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总会最后写上一句“注意写字姿势。”这样,无论是家长,还是低年级学生看到这句话时,一定会想起老师的叮嘱。在教学生写字之前,首先要介绍田字格的各部分,我编写了朗朗上口的《田字格歌》,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田字格。“田字格有两条线,横中线,竖中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清楚认识田字格里的各个部分,对于指导学生读贴,培养学生读贴的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这些对于以后老师教写字的笔画时起重要作用。一年级起步阶段,老师的示范是直观教学的最好手段,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形象生动的动作,亲眼目睹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领略到汉字的结构美。教师要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练字更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写字前,我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我巡视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我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在课堂上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2-3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我们的作业本上不再像以前一样整齐划一的作业,而是有的多,有的少。写的字,有的可能是“五、一、二、三……”。有的可能是“入、八、大、……”作业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但所有的孩子在写字方面的发展却是一样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不仅可以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而且可以在写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杨献荣.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谢庆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