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乡愁》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乡愁》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乡愁》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分析意象,结合背景,体会“乡愁”的丰富意蕴。

2.关注诗歌句式特点,反复诵读,体会重章叠唱手法对情感的表达效果。 【课前学习任务】

1.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查找关于“乡愁”的古诗词,积累关于“乡愁”的意象。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停连、节奏、语气、语调。 学习任务二: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 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 难以言尽的情感?

2.诗人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来表达“乡愁”呢? 学习任务三: 资料卡:

余光中的重大人生经历

1928 年,10 月 21 日(重阳节)生于南京。

1937 年,9 岁,日寇的铁蹄践踏南京。他随着母亲逃亡,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

1950 年,22 岁,离开大陆到台湾,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6 年,入东吴大学任教,结婚。

1958 年,30 岁,赴美国进修。这一年,他的母亲孙秀君女士在台北去世。 1972 年,43 岁,在台北写出《乡愁》 。

乡愁 余光中 情境 朗读脚本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tou) 母亲/在那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的多重意蕴:

学习任务四:

某同学对《乡愁》进行了修改,请你将其与原诗对比,并点评。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点评: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母亲、新娘、母亲、大陆在那头

【作业设计】

1.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尝试分析余光中的《乡愁四韵》的情感表达。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2.请仿照《乡愁》的意象运用和重章叠句的手法,以“母亲的爱”或“父亲的

爱”为题目,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答案示例:

1.《乡愁四韵》有四节,每一节中有一个意象,它们分别是“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这四者同时在空间中展开,构成了一个具有中国情结的意象群,表达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诗歌第一节,借用了“长江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乡愁。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长江养育了我国各族人民,也哺育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因此,诗人对“长江水”的依恋,是对中国大陆的依恋,也是对中国文化之根的一种寻找。“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诗人饮长江水,就如饮酒,醉了!醉在对母亲河的沉浸中,醉在对母亲河文化的归依中。同时,“醉”中含有愁,借酒浇愁愁更愁。诗人长期定居在台湾,写作时并没能真正回到长江边。因此,一饮“长江水”,便醉了,这醉中,有情感上的依恋,有心理上的归依。一瓢长江水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与痛苦,依恋与离别,幸福与忧愁的复杂情感。

诗歌第二节,诗人用“海棠红”这一意象写出了咳血的乡愁。海棠,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植物,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我国雅俗共赏的名花,有“花中神仙”“花尊贵”“花贵妃”之称。中国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如陆游诗中写道“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在《乡愁四韵》中,诗人对海棠的书写凝聚了他对祖国的浓浓深情,对以“海棠”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认同。 “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此句中,海棠的红象沸腾的血一样烧痛了作者思念祖国的心。海棠的红是鲜红的,似鲜血红。海棠红一样的鲜血在作者心中沸腾、燃烧。血之所以燃烧,是因为作者日思夜想着中国大陆。这种燃烧式的思念由于来得猛烈持久,把作者的心也烧痛了。因此,作者的乡愁中含有彻骨的痛,他痛在同为龙的后代,血脉相连却骨肉分离,他痛在距离上只有一海之隔却难以触摸。

诗歌第三节,诗人借用“雪花白”这一意象来表达对祖国大陆及祖国大陆亲人的思念。雪花,每到冬天,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都可见,特别是中国的北方,的积雪成为美丽的北国风光。毛泽东的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就是这一壮丽的景象。可在台湾地区,常年不见雪,只有寒流来袭时,高山上或许可以看见薄薄的一层雪。因此,雪,作为一种自然物,对于台湾民众来说是祖国大

陆所具有的。作者对“雪花白”的书写,含有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浓浓深情。在诗句“信一样的雪化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中,雪花白的家信是联系两岸亲人的纽带,在家信的等待中,消融了作者不尽的乡愁。“雪花白”代表纯洁,也代表亲人之间那种纯真的情感。雪花白的信笺是亲人之间心灵的安慰,等待信笺的过程也是作者情系魂牵梦绕的中国大陆的情感历程。“雪花白”这一意象凝聚了作者在等待与离开的过程中,心中永远默默守侯着中国大陆及对岸亲人的真挚情感。

诗歌第四节用“腊梅香”这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如母亲般的芬芳的乡愁。腊梅开放于百花凋零的隆冬,斗寒傲雪。所以,在中国文化中,腊梅代表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性格。而腊梅香也是腊梅战胜寒冬恶劣天气而得来的,诗句“腊梅香自苦寒来” 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诗句“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中,作者把祖国母亲比喻成腊梅香,腊梅面临的恶劣天气喻指中国母亲的多灾多难。多灾多难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无论是台湾的还是中国大陆的,她都具有温暖的母爱,因此母亲是芬芳的,散发着乡土的芬芳。意象“腊梅香”喻指多灾多难的中国母亲对台湾子民所散发出的芬芳的母爱。因此,“腊梅香”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强烈的依恋感,书写了作者急切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心情。

从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到腊梅香,表达了作者醉酒的乡愁、疼痛的乡愁、等待的乡愁到芬芳的乡愁。这四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作者对祖国热爱之情一步步展现出来。

《乡愁四韵》同样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思乡情感的主旋律下,四个结构极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回环复沓的音乐节奏,艺术效果荡气回肠。

2. 母亲的爱 孩提时

母爱是一件厚厚的毛衣 穿在身上 暖在心里 上学后

母爱是一杯浓浓的牛奶 喝在嘴里

甜在心头 现在啊

母爱是一句谆谆的教诲 听在耳里 刻在心里 未来呢

母爱是一盏亮亮的路灯 我在前行 母亲在指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