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上数不清的阻碍。我们只有灵活思考、寻求并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在东汉末年时。天下大乱。袁绍的军队占据了冀州、兵多将广,实力是非常的雄厚。而此时的曹操就不是很幸运了。他没有什么兵力。即使是能用钱买兵。但是又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而且袁绍当时认为曹操是个祸害、很想灭掉曹操。
但是曹操没有惊慌、他开始思考策略。正面硬碰硬肯定是行不通的,在一个小城里慢慢壮大的风险又太高。还没有等发育起来就可能被灭光了。
在他想过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后,他突然想到了汉献帝在逃亡,而此时四处逃亡的汉献帝正好和曹操的军队碰头。经过数日奔波的汉献帝被曹操的盛情款待后。对曹操也是大加封赏,曹操得到汉献帝的信任后随之就把汉献帝移驾至自己的大本营——许在那之后、曹操借着天子的名号四处买兵、号召天下、他的兵力也随之上涨,为以后讨伐诸侯。争夺地盘,灭掉袁绍省下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若曹操没有想到“挟天子以今诸侯”这一方法,而是选用小城发育这一法子他可能这一生就很难翻身了,甚至还可能会有被联军给消灭的风险。但正是因为他灵活思考、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方法。他才克服了困难走向了成功。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了马谡、从而失去了街亭。这时司马懿乘势引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攻来、直奔诸葛亮所在的小城。而此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和二千五百多名士兵。如果和司马懿强行开战。那么大兵力的悬差,诸葛亮毫无疑问是必败,如果跟司马懿谈和那更是想都不用想。他正是为了杀诸葛亮才带领十五万大军来攻打这又破又小的城楼、如果弃城逃跑,但在十五万大军的追杀下又能跑向何处呢,这时他想到之前和司马懿对阵时、司马懿有很强的“疑心病”、于是他对司马懿这一缺点展开了对策。他
命令把所有战旗都藏起来、把四方城门大开,派一些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样子在城下打扫,自己在城楼上“恭候”司马懿。
当司马懿的大军兵临城下时、司马懿果真犹豫了起来,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向谨慎、不曾冒险,于是还是派各路兵马都撤退了。诸葛亮借助着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及他对司马懿的性格的研究、他才解决了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困难啊。
曹操在遇到兵力不足。随时可能会丧命的困难时。他能跳出以前的常规思维,从而想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为自己提供了主厚的实侯”的方法为自己提供了丰厚的实力、诸葛亮在遇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时、他能积极思考。根据司马懿的性格想出“空城计”来解决困难。
我们也是一样的。在遇到困难时要跳出常规思维。要积极思考新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