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wu● 生活的贫困、前途的黯淡,让他产生了嫉恶如仇的 回击我的敌人 动力与勇气。正因为一直弱小而卑微,所以路遥无 进入延川县文化馆,成为一名创作员,路遥终 比强烈地渴望强大,渴望出人头地、建功立业。渴 于能吃饱肚子了。 “创作员”路遥佝偻着腰匍匐在 望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窑洞土炕上不停地写,稿纸上密密麻麻。 写作《平凡的世界》期间,高建群陪同路遥去 1972年,《陕西文艺》(今为《延河》)杂志 陕西黄陵煤矿体验生活,当有人围着高建群求教 发表了路遥的小说《优胜红旗》,这是路遥的第一 时,路遥多少显得有点不悦, “他觉得自己才是老 部短篇小说。后来,路遥还发表了一篇中篇小说 大。”“王者意识”浓厚的路遥非常要强。他很在 《基石》。 意自己在陕西作家群体中的排序。凭借作品成为陕 “1975年夏,路遥利用暑假同林达一起去了一 西乃至中国最优秀的作家,是路遥的追求。1982年 趟林达的老家福建。他在回到延安大学前给我写了 路遥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经著名导演吴天明 一封长信,细说了他在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 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初步奠定了路遥在陕西文 想,以及他所感受到的人心民意和国家面临的形 坛当仁不让的领军地位。 势、未来发展的走向。通篇用的是文学家的激情, 1986年在西安召开过一个长篇小说创作促进 写的是政治家关注的事情。”路遥研究会会长申沛 会,会议由路遥倡议、发起并主持,包括陈忠实、 昌明确而肯定地说, “路遥是一个酷爱文学又关注 贾平凹、高建群在内的陕西省知名作家悉数参加。 政治的人。” 从那以后,陕西省作家群体掀起了创作长篇小说的 路遥在给曹谷溪的信中异常执拗地宣称:“我 热潮。在此种风潮的引领之下,《平凡的世界》 要用我的小说,来回击我的敌人;回报我的朋友, 《最后一个匈奴》《白鹿原》先后出版,在中国文 我一定会努力的。”之后,路遥的首部中篇小说 坛搅起一阵“陕派”旋风。 《惊心动魄的一幕》,正面描写“文革”的伤痕, 闻频清楚地记得,路遥常说一句话, “人生到 勇敢张扬青年的觉醒,1980年在《当代》发表后获 了最关键的时刻,就好像足球运动员的临门一脚, 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路遥的名字,终于 哪怕把腿踢断,也要拼尽全力。” “当时,路遥正 被中国文坛瞩目。 在写《平凡的世界》,这句话很能代表路遥的性 “路遥没上大学之前,很认真地对我说,40岁 格。”闻频说。 之前,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完;40岁之前,我要成为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之后,路遥没 陕西最有名的作家。后来,路遥成了陕西省作家协 有赢得掌声与喝彩,相反却遭遇文学评论人士的当 会副主席,他还是那句话,40岁之前要把事情干 头棒喝。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是路遥的挚 完。当时我怎么也不会明白,路遥为什么把4O岁看 友,据他回忆, “1986年的冬季,我陪路遥赶到北 得那么重?仿佛冥冥之中,路遥对自己的病有所预 京,参加《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讨会。研 感。肝病是路遥家族的遗传病。”言及此,闻频不 讨会上,绝大多数评论人士都对作品表示了失望, 免唏嘘慨叹。 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长篇小说。” 2008年9月5日,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来到 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长篇,居然没有得到“主 路遥文学馆参观,他对陪同人员说:“《人生》我看 流”的认可,路遥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回到西 过,非常好;《平凡的世界》更是一部让人拿起来就 安,路遥对白描说, “我要继续写下去,写第二 放不下的作品,是一部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最高成就 部,写第三部。” 的作品。” “我说路遥脆弱,很多人都不相信。”陕西省 当下的文坛, “陕军”依旧生猛。无语叩问苍 作协副主席高建群认为: “出身贫寒、家境凄凉, 天,路遥已成绝响。 在路遥心中一度深藏着自卑。为了掩盖这种自卑, 他把自己沉浸在文学创作的忘我之中,塑造了许多 “路遥式"人生 寄托个人诉求的硬汉形象。,’通过自我奋斗,驱逐 贾平凹诚挚有言: “在陕西,将有两个人会长 那些蛰伏内心浓烈如斯的自卑情绪,屈指算来,路 久,就是石鲁和路遥。”路遥文学馆馆长、延安大 遥用他的作品,奋争了20年之久。 学中文系梁向阳教授认为: “在中国文坛的大环境 1987年底的一天,在开往鲁迅文学院的公交车 中,路遥也会长久的,因为无数的奋斗者、无数下 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导叶咏梅偶遇路遥: “这 层社会的人们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感受温暖,找到奋 3年你怎么一点动静没有了?”路遥语气淡淡地说: 斗的理由。” “我的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刚刚出 曹谷溪回忆: “路遥是非常倔强的陕北后生, 版,第二部也已杀青,正在创作第三部。” N0TES一21— _ Illl RENwu _ l lj 臣 窜日离 “我太熟悉陕北那片黄土地了,路遥的小说真 实而感人,我和路遥是同龄人,1975年我就认识路 遥了,读他的作品,让我深有共鸣。路遥的小说 rh 凡盼穆劳。' 蟛 辨黪野惯用一些新鲜水果、食物去祭奠,这叫‘献 生’。”在高建群看来,路遥是拿自己的命向文学 “献生”。 《人生》在电台播放时就曾引发过轰动。”叶咏梅 敏感地意识到,应该在电台播讲《平凡的世界》0 路遥去世后,陕西省作协给叶咏梅发来电报, 恳求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路遥点播一首俄罗斯 给叶咏梅写了~封短信,要求播讲这部小说。 原本不被文坛看好的《平凡的世界》,在中央 人生应该具备担当苦难的意志和勇气。” 人民广播电台播讲之后,全国听众反响异常强烈。 路遥,不可遏制地名满天下。《平凡的世界》 第一、二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热播之时,路遥把 路遥身后 路遥格外娇宠女儿路远(后改名为路茗茗), 家住6楼的路遥经常背着女儿攀爬楼梯。弥留之际, 最让他牵肠挂肚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路遥辞世后 相当长时间内,路茗茗异常抵触母亲,对其颇有怨 愤。好多年以后,母女二人才重归于好。 自己“禁锢”在阴冷潮湿的斗室里疯狂赶写第三 部。备受熬煎的艰辛日子里,路遥每天最开心的事 情,就是抱着收音机收听半小时自己的小说。这, 成为他创作的动力之源。 1991年,出齐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荣获第 三届“茅盾文学奖”。其时,陕西省委决定,由路 遥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纸任命尚未下达, 重病在身的路遥住进了医院。 至今,梁向阳清晰地记得与路遥的最后~面。 半夜写作、通宵达旦,早晨从中午开始,尤喜 独处的路遥时常自觉地“封闭”自我。凡此种种, 都让林达难以适应、无法容忍。路遥与妻子在生活 习惯、性格上的差异越来越凸显,一度达到激烈冲 突的程度。路遥谢世前,他和妻子的关系僵硬而对 立,双方曾达成协议离婚,但终究没有签署。 这些年来,路茗茗每~次阅读《平凡的世界》 “那时的他,跟夏天回延安养病时的情形简直是判 若两人。他已经又瘦又小,满脸焦黑,在病床上蜷 曲着。”那一刻,梁向阳体会到的是颤栗与恐怖, “病榻上的路遥好似一堆燃过了旺火的焦炭。他虽 身染沉疴,头脑却很清晰。我们交谈了一会儿,他 突然盯住窗子 看。我顺着他 的目光瞅过 甩 一 都情不自禁纵泪滂沱, “这些作品让我更深刻、更 彻底地了解了父亲。”圆(摘自《中国经营报》J 相关链接: 作家路遥(1 949—1 992),原名王卫国,汉 族,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 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 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 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陛的工作,并在农 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 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 去,原来是几 只小麻雀在树 林唧唧喳喳地 叫着、跳跃 着。我的心头 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 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 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 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 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 沉旬甸的,久 卧病榻的路遥 | 多么渴望外面 精彩的世界 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 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 祷孵A摹 橱罐 i 啊!”《 艚 _ “路遥活 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 中长篇小说奖。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 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 生活的长篇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 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 年仅42岁。 得清苦,他是 个矛盾体,内 是个不 文坛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