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新经济时代,一个新鲜的概念不断扑向我们——“瞪羚企业”。什么是瞪羚企业?在当前中国经济大调整、大转折时期瞪羚企业为什么重要?中国有没有瞪羚?在瞪羚企业相对密集的国家高新区,它们发展状况如何?目前,对中国瞪羚最关注、对其发展状况最了解的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长城战略咨询对瞪羚企业发展进行了多年跟踪研究,并完成了《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 一、认识瞪羚企业
什么是瞪羚?新经济时代,一大批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涌现出的创新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刚刚创立的几年、十几年内就实现了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业绩增长。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家戴维•伯奇为这类企业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瞪羚”(非洲草原上一种具有极强的奔跑能力和跳跃能力的群居型动物)。
国际上对瞪羚的关注。近几十年,瞪羚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在发达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美国硅谷,每年发布的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硅谷指数》从1994年起,将“瞪羚企业数量”作为了反映硅谷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欧盟统计局等政府部门合作,在2007-2008年的《欧盟统计局—OECD商业统
I
计手册》中,将瞪羚企业及瞪羚率(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瞪羚企业数量所占的比例)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自2011年开始,OECD在每年都会发布《企业创业一览》(Entrepreneurship at a Glance)中持续跟踪报告瞪羚企业发展。
国内对瞪羚的关注。在我国,对瞪羚企业的关注首先发端于我国新经济(知识经济)的高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从2003年开始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实施 “瞪羚计划”,先后制定了多项支持瞪羚企业的金融措施和优惠政策。近年来,随着各地瞪羚企业的成长及其对新经济拉动作用的显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等国家高新区和部分省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专门针对高成长瞪羚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以加大对本地瞪羚企业的培育力度。目前,在国家高新区已集聚了大量高速成长、创新活跃的瞪羚企业,这些瞪羚企业被视为以高新区为主的创新活跃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长城战略咨询对瞪羚企业的认识。长城战略咨询是国内长期跟踪研究瞪羚并为瞪羚提供专属服务的咨询机构。在长达数十年的服务与研究基础上,长城战略咨询对瞪羚企业形成了独到见解。长城战略咨询认为:大量瞪羚企业出现,是新经济时代的独特现象,是创新基因特别是颠覆式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直接体现。
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普通企业相比,作为行驶在新经济时代发展快车道的瞪羚企业具有以下四大典型特征:
II
一是成长超常规。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瞪羚企业在跨越死亡谷后,成长轨迹会呈现非线性的爆发式增长,实现企业的快速壮大和超常规发展。
二是成长历程短。瞪羚企业普遍成立时间不长,在创业过程中试错成功后,就能实现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速度,比传统跨国大公司更快做大企业规模、形成影响力。
三是业态创新活跃。新经济的瞪羚企业来源于创新创业,无论在技术、商业模式还是产业组织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四是区域性聚集。瞪羚企业是伴随新经济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从新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瞪羚企业的出现与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区域的经济环境都密切相关。
二、研究瞪羚企业目的与意义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而瞪羚企业发展则是双创驱动的必然成果。双创驱动保证了大量新想法、新技术、新模式进入了试错竞争阶段;在试错竞争中胜出的企业就是跨越了死亡谷,获得市场认可的企业;而其中一批发现了细分市场,发明了颠覆式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企业会创造出一个新市场,这就是瞪羚。
瞪羚企业是既是双创的成果,也是检验双创成功与否的标准,还是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对当前高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
III
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与工业经济时代跨国大公司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线性成长历程相比,这些刚过初创期的瞪羚企业爆发式成长轨迹堪称“超常规”,并由此而带来更快的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这也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利器。如今,在我国瞪羚企业已逐渐成为孕育原创新兴产业和催动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新引领者,在创新驱动型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高新区作为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部署,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企业集中、民营科技企业活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高端要素资源集聚的典型区域,也是国内瞪羚企业发展发展最为密集的地区。
火炬中心与长城战略咨询联合成立“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研究”课题组,在研究国内外有关瞪羚企业的理论与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按年度持续对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的累积数据进行跟踪,从中提取高新区内的瞪羚企业群体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编制《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
三、国家高新区瞪羚遴选标准与数据来源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界定标准包括定量提取指标、定性筛查指标以及创新门槛指标三方面,企业同时满足三方面指标的要求方可入选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其中定量提取指标以收入增速作为主要衡量指标,企
IV
业员工数量增速作为补充衡量指标;定性筛查指标主要筛查由于兼并重组实现成长、大型集团业务相同子公司、外企生产基地等企业,并筛查垄断性行业的企业;创新门槛主要是对高新区瞪羚企业的科研投入以及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规定。
本次研究使用的统计数据库为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处的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2011年-2014年的统计数据,原始数据是由国家高新区和地方政府相关科技部门每年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统计报表》从高新技术企业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
构成瞪羚企业群体样本数据库的统计指标两百多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概况、经济概况、人员概况、企业科技活动概况四个方面,指标覆盖范围较广。企业基本概况具体包括企业所属高新区、隶属关系、行业类别、注册时间等;经济概况包括总收入、进出口总额、利润、上缴税费、投融资等;人员概况包括从业人员数、人员结构等;企业科技活动概况包括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费用、科技项目、科技活动产出等。
同时为便于开展比较分析,本报告还采用了2011-2014年国家高新区企业总体及各高新区在统企业的部分统计指标。 四、主要研究结论
在国家高新区内共发现1888家瞪羚企业,高新区瞪羚率达到2.54%;瞪羚企业群体呈现出高成长、高质量的特征,其在高新区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日益明显。瞪羚企业已逐渐成为孕育原创新兴产业和催动
V
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新引领者,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在未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
(一)在国家高新区发现一批高成长瞪羚企业
从2014年国家新区入统的7万余家中遴选出共计1888家瞪羚企业,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率达到2.54%。而根据OECD统计数据,国际大部分国家瞪羚率均在2%以下。
1888家瞪羚企业分布于97个高新区,拥有瞪羚企业的高新区占全国高新区总数的83.6%。其中,有15个高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超过30家,28个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在6-10家以上。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呈现成长性突出。2011年-2014年瞪羚企业营业收入规模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1.1%。其中,三成瞪羚企业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速超过50%,近七成瞪羚企业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速超过30%。
高新区瞪羚企业表现优于高新区入统企业整体平均水平。2014年瞪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规模为5.36亿元,平均利润3978万元,分别是高新区企业平均值的1.8倍和2倍。瞪羚企业技术投入活跃,平均科技活动投入强度达到3.9%,平均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达到11.6%,是高新区企业平均技术收入占比的2.5倍。
(二)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是指成立五年营业收入突破五亿或者成立十年营业收入突破十亿的企业。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不再是传统线性增
VI
长模式,而呈现出指数级的爆炸式增长,其增长速度可以超越50%、100%,甚至达十倍、百倍以上。
高新区内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数量快速增加。2014年遴选出的1888家瞪羚企业中,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共有225家,占瞪羚总数的11.9%。相比之下,2013年度遴选出的1542家瞪羚企业中爆发式成长企业仅69家,占瞪羚比重仅为4.5%。2014年爆发式成长的瞪羚数量增长了两倍,比重提升了7.4个百分点。
创业带来的爆发式成长瞪羚企业越来越多,创业在高新区经济中的作用愈显重要,内涵式成长的效果愈加显著,高新区新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对于各高新区而言,无论是北方的中关村,南方的深圳,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逐步取代了传统工业经济的大型企业,成为各个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名片。
(三)瞪羚企业成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瞪羚企业已逐渐成为孕育原创新兴产业和催动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新引领者,在创新驱动型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瞪羚企业呈现集约化、国际化、轻资产化、员工高素质化以及科技活动日益活跃化五大发展趋势,成为高新区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瞪羚企业积极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活跃,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2014年瞪羚企业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增幅分别为40.7%和
VII
41.3%。2014年整体技术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分别达到907.4亿和2884.4亿元,增幅分别为46.8%和38.8%。2011-2014年瞪羚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数、申请总专利数、授权发明专利数和拥有有效专利数的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4.3%、32.1%、30.7%、32.4%。
(四)高新区瞪羚政策助力瞪羚企业发展提速
我国许多地区已出台促进瞪羚企业发展的政策,大部分政策出台于2010年之后。当前国内有18个区域出台瞪羚相关政策,其中北京中关村、西安高新区、武汉东湖、广州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区等13个区域出台了具体瞪羚政策。
出台瞪羚扶持政策的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增长更快、整体表现更优异,出台区域瞪羚政策有助于推动当地瞪羚企业发展。通过对比瞪羚数排名前20的高新区,2014年前出台过瞪羚相关政策的高新区(4家)和无瞪羚政策的高新区(16家)瞪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比较,4家有瞪羚政策高新区的瞪羚企业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7.4%,远高于无瞪羚政策高新区的43.7%,及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的51.1%。同时,4家有瞪羚政策高新区的瞪羚企业在营业收入、雇员数量和总资产上的均值都高于无政策高新区和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的平均水平。
VIII
目 录
第一章 瞪羚界定与研究意义 ...................................................................................................... 1
1.1 瞪羚企业概念提出与发展 ..................................................................... 2 1.2 瞪羚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 3 1.3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研究意义 .............................................................. 5
第二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遴选标准 ................................................................................... 7
2.1 定量提取指标 ....................................................................................... 8 2.2 定性筛查指标 ....................................................................................... 9 2.3 创新门槛指标 ....................................................................................... 9
第三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分析 ................................................................................. 11
3.1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概况综述 ............................................................ 12 3.2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经济情况分析 ..................................................... 17 3.3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特征分析 ..................................................... 30 3.4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比较分析 ..................................................... 37
第四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趋势 ................................................................................ 43
4.1 集约化趋势 ......................................................................................... 44 4.2 国际化趋势 ......................................................................................... 46 4.3 轻资产化趋势 ..................................................................................... 48
1
4.4 员工素质高素质化趋势 ....................................................................... 50 4.5 科技活动日益活跃化趋势 ................................................................... 51
第五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区域发展分析 ................................................................................ 53
5.1 世界一流园区瞪羚发展分析 ................................................................ 54 5.2 创新型科技园区瞪羚发展分析 ............................................................ 56 5.3 创新型特色园区瞪羚发展分析 ............................................................ 61 5.4 其他高新区瞪羚发展分析 ................................................................... 64 5.5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发展分析 ..................................................... 66
第六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政策分析 ......................................................................................... 69
6.1 区域瞪羚政策分析 .............................................................................. 70 6.2 区域瞪羚政策效果评价 ....................................................................... 72
第七章 附件 ................................................................................................................................. 75
附件一 全国主要地区促进瞪羚企业发展的政策 ....................................... 76 附件二 高新区瞪羚发展案例 ................................................................... 122
2
第一章 瞪羚界定与研究意义 ·瞪羚企业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瞪羚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研究意义 1.1 瞪羚企业概念提出与发展
“瞪羚企业”作为学术概念诞生于美国。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伯奇与其主要学术对手詹姆斯•麦道夫共同发表论文《瞪羚》,以对新增岗位的贡献作为企业研究的视角,将既能快速增长又创造了大部分新增工作机会的极少数中小企业称为“瞪羚企业(Gazelles)”。戴维•伯奇根据美国当时的相关统计数据,提出了其对“瞪羚企业”的界定标准——1990年的销售额不少于10万美元,且其销售额在随后5年内每年均有20%以上的增长率。该界定标准选择销售额的初始规模和年度同比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不但开创了瞪羚企业研究的先河,而且为后续的瞪羚企业概念研究提供了参照系。
“瞪羚企业”的高成长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地区开始持续关注瞪羚企业现象。从全球创新高地硅谷到全球最大经济体欧盟,从经合组织到美国考夫曼基金会,都开展了对于相关地区瞪羚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其对经济发展突出贡献的跟踪研究。
(1)硅谷瞪羚企业数量监测
硅谷作为新经济的发祥地也是最早开展瞪羚企业跟踪研究的地区。由民间智库Joint Venture和硅谷社区基金会编制的《硅谷指数》从创刊开始就把硅谷瞪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为确保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硅谷指数》从已上市的公众公司中寻找瞪羚企业,提出了硅谷瞪羚企业的界定标准:起始年收入不低于100万美元,且连续4年增长率不低于20%。1995-2006年的《硅谷指数》连续10年发布了硅谷瞪羚企业数量。
2
(2)欧洲瞪羚企业调查研究报告
21世纪以来,欧盟对高成长企业和瞪羚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欧盟委员会的INNOVA项目(2006-2012)(Innovation Acceleration 2006-2012)从欧洲的企业统计数据出发,提出了欧洲的高成长企业定义,并对促使企业成为瞪羚企业的创新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项目资助下,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安吉•申姆克博士与凯•米图什教授于2008-2011年完成《高成长(瞪羚)企业报告》,提出了从统计学意义上界定瞪羚企业的方法——相对增长率排名在前10%的中型企业和前5%的小型企业,并在考察期(2002-2004年间)内雇员数量与营业额保持持续增长,则称为“瞪羚企业”。
(3)OECD瞪羚企业数量及瞪羚率跟踪研究
2007-200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企业家指数”项目与欧盟统计局联合编制了《欧盟统计局—OECD商业统计手册》,其中的一项重要统计数据是通过设立一定的标准从所有企业中划分出高成长企业和瞪羚企业。自2011年开始,OECD每年都会发布《企业创业一览》(Entrepreneurship at a Glance)。
1.2 瞪羚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综合比较国外对于瞪羚企业内涵和特征的研究成果,本报告提出新经济“瞪羚企业”的定义: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后,商业模式得到了市场认可,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普通企业相比,作为行驶在新经济时代发展快车道的瞪
3
羚企业具有以下四大典型特征:
一是成长超常规。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瞪羚企业在跨越死亡谷后,成长轨迹会呈现非线性的爆发式增长,实现企业的快速壮大和超常规发展。
二是成长历程短。瞪羚企业普遍成立时间不长,在创业过程中试错成功后,就能实现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速度,比传统跨国大公司更快做大企业规模、形成影响力。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领域出现的一些超级瞪羚企业,往往能在十几年甚至几年之内就达到传统公司经过几十年达到的成长规模。
三是业态创新活跃。新经济的瞪羚企业来源于创新创业,无论在技术、商业模式还是产业组织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这些创新活跃的瞪羚企业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市场,成为产业生态体系中打破平衡态、推动业态创新的主力军。
四是区域性聚集。瞪羚企业是伴随新经济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从新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瞪羚企业的出现与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区域的经济环境都密切相关。从硅谷地区瞪羚企业的历史数据来看,瞪羚企业更容易出现在创新创业活跃的区域和产业集群内部,并在相关产业的特定发展时期内呈现群体性爆发式增长。换句话说,瞪羚企业并不是在任何产业的任何时期内和任一区域中都能出现,而是需要相对特殊的“新经济土壤”。目前硅谷和中关村都已经出现了瞪羚企业集中爆发的态势。
4
1.3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研究意义
火炬中心与长城战略咨询联合成立“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研究”课题组,在研究国内外有关瞪羚企业的理论与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按年度持续对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的累积数据进行跟踪,从中提取高新区内的瞪羚企业群体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编制《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瞪羚报告”)。
国家高新区瞪羚报告以寻找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为导向,具有以下研究意义:
(一)获取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整体概况,客观反映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成果;
(二)分析瞪羚企业对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作用,明确发展瞪羚企业的意义; (三)挖掘瞪羚企业的问题与需求,为支持瞪羚企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四)研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政策,寻找区域瞪羚群体发展的榜样与标杆。
1
1
除特别注明,本报告中的“高新区”特指国家高新区
5
·定量提取指标 ·定性筛查指标 ·创新门槛指标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6)》是以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2011-2014年企业统计数据为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遴选与分析的基础。
通过对国际瞪羚标准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国家高新区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本报告提出了“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遴选标准”,并据此对高新区内企业进行遴选。具体而言,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遴选标准包括定量提取指标、定性筛查指标以及创新门槛指标三方面,企业同时满足三方面指标的要求方可入选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
2.1 定量提取指标
入选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Ⅰ:企业成立时间不早于2001年,2011年总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且2011-2014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且2014年正增长;
Ⅱ:企业成立时间不早于2001年,2011年雇员总数不少于100人且2011-2014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且2014年正增长;
Ⅲ:企业成立时间不早于2010年,且2014年总收入不低于5亿元(即成立5年内总收入突破5亿元),且三年收入无大幅度下降;
Ⅳ:企业成立时间不早于2005年,且2014年总收入不低于10亿元(即成立10年内总收入突破10亿元)且三年收入无大幅度下降。
8
2.2 定性筛查指标
入选需满足以下全部条件,否则将被剔除:
成长历程:非由于兼并、重组实现快速成长;
企业性质:非外企生产基地、销售公司、资本运作行型公司、区域分公司以及与母公司业务相同的子公司;
行业:非垄断性行业企业,垄断性行业具体包括资源能源、烟草、邮政、电信运营等竞争不充分行业。
2.3 创新门槛指标
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入选:
A类:科研活动投入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即科技活动投入强度)大于2.5%; B类:筛选条件1:仅有2014年收入数据的企业2014年总收入>5亿元且注册时间晚于2007年;筛选条件2:有效数据两年以上的企业,2014年总收入>1亿元且三年/两年复合增长率>30%。
9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概况综述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经济情况分析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特征分析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比较分析 3.1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概况综述
国家高新区共计1888家企业符合瞪羚标准,高新区整体瞪羚率达到2.54%;瞪羚企业分布广泛,拥有瞪羚企业的国家高新区共计97家;瞪羚企业行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半数以上的瞪羚企业分布于高技术产业;瞪羚企业整体质量优异,成长性极佳、盈利能力良好。
(一)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为1888家,瞪羚率为2.54%。本报告经过严格筛选,共选择出符合标准的瞪羚企业1888家,占国家高新区企业总量的2.54%。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企业创业一览》(Entrepreneurship at a Glance)的瞪羚率数据,从全球各国的瞪羚率变化状况可见,发达国家以营业额增长计算的瞪羚率基本在1%以下。
4
2
3
中国高新区瞪羚企业分析数据,静态分析以遴选出的1888家全部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动态分析以四年数据齐全的1737家企业为数据样本进行分析
3 42
瞪羚率=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高新区入统企业数
本报告中提到的国家高新区包括截止2015年底的115家国家高新区及苏州工业园,共116家。
12
图3-1 2012年OECD以营业额增长率计各国瞪羚率 (二)全国97个高新区拥有瞪羚企业。1888家瞪羚企业共分布于97个高新区,拥有瞪羚企业的高新区占全国高新区总数的83.6%。其中,瞪羚企业数量超过30家的高新区有15个,瞪羚企业数量处于6-10家的高新区有28个,瞪羚企业数量处于1-5家的高新区有29个,另有19家高新区无瞪羚企业分布。各高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分布情况见图3-2。 13 图3-2 高新区拥有瞪羚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三)瞪羚企业主要分布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共分布在16个行业门类:其中制造业的瞪羚企业最多,达1185家,占总数的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瞪羚企业数量444家,占23.5%。 (四)国家高新区的高技术产业瞪羚数量过半。1888家瞪羚企业中有965家从事高技术产业,占瞪羚企业总数的51.1%;高技术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有407家,高技术服务业有558家;信息服务业瞪羚企业数量最多,共433家,占瞪羚总数的22.9%。 14 表3-1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行业门类分布
行业门类
A 农、林、牧、渔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批发和零售业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Q 卫生和社会工作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瞪羚数 10 1185 9 21 61 2 444 9 3 18 101 12 7 3 2 1
占比 0.53% 62.76% 0.48% 1.11% 3.23% 0.11% 23.52% 0.48% 0.16% 0.95% 5.35% 0.64% 0.37% 0.16% 0.11% 0.05%
15
表3-2 瞪羚企业在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情况
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高技术服务业 信息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 检验检测服务
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
研发与设计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 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 高技术产业总计
瞪羚企业数(个)
407 85 9 180 26 105 2 558 433 20 6 12 31 44 1 11 965
占比 22% 4.50% 0.48% 9.53% 1.38% 5.56% 0.11% 29.56% 22.93% 1.06% 0.32% 0.64% 1.64% 2.33% 0.05% 0.58% 51.11%
(五)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成长性突出。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成长性突出,2011-2014年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1%(剔除极值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4%);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盈利性良好,2014年瞪羚企业平均利润3978万元,群体平均利润率7.4%;平均规模方面,2014年,国家高
16
新区瞪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5.36亿,平均雇员数量309人;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科技投入活跃,2014年瞪羚群体平均科技活动投入强度达到3.9%。
表3-3 2014年国家高新区瞪羚与上年度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对比
对比指标 成长性 平均规模
2014年
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51.1% 平均收入5.36亿,平均雇员数量309人
平均利润3978万元,群体平均利润率7.4%
平均科技活动投入强度达到3.9%
2013年
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45.1% 平均收入2.97亿,平均雇员数量278人
平均利润3234万元,群体平均利润率11.1%
平均科技活动投入强度达到5.9%
盈利性 科技投入
3.2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经济情况分析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六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持续经营时间超过四年;一半以上的企业收入不超过2亿;四成企业雇员人数在50-150人;七成企业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速达到30%以上;约四成企业利润率在5%以下;六成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位于2.5%-30%的区间;一成以上的瞪羚企业入驻或毕业于孵化器或加速器;不到一成的瞪羚企业上市或新三板挂牌。
(一)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为高新区瞪羚企业的主体。从企业控股情况和登记注册情况来看,1888家瞪羚企业中75%为私人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共1676家,占总数的88.77%,说明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是瞪羚群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17
图3-3瞪羚企业控股情况 图3-4瞪羚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二)六成以上高新区瞪羚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止2014年,1888家瞪羚企业中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有1215家,占64.4%。瞪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远高于高新区整体水平:在2014年全国高新区纳入统计范围的74275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33.3%,远低于瞪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64.4%比重的水平。
18
图3-5 瞪羚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情况 表3-4 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新区整体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对比 企业数对比 入统企业数 高新技术企业数 占比 高新区数据 74275 24746 33.3% 瞪羚企业 1888 1215 64.4% (三)九成瞪羚企业持续经营时间达到四年以上。大部分瞪羚企业成立于2010年前,平均持续经营时间为8.7年,绝大多数瞪羚企业成立时间距今4年及以上(1710家,90.57%) ,2010年之后成立的瞪羚企业仅占瞪羚总数的9.43%(178家),说明企业从开始创业到实现高速成长,一般至少需要4年的积累。 19 表3-5 瞪羚企业持续经营时间分布
注册时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持续经营时间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不到一年
企业数量 188 174 219 219 249 227 167 142 127 90 48 18 15 5 1888
占比 9.96% 9.22% 11.60% 11.60% 13.19% 12.02% 8.85% 7.52% 6.73% 4.77% 2.54% 0.95% 0.79% 0.26% 100.00%
20
图3-6瞪羚企业持续经营时间分布情况 (四)高新区瞪羚当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收入在2亿以下。2014年数据显示,瞪羚企业群体总收入10128亿元,其中收入最高为723.0亿元,最低为1814.6万元,平均每家瞪羚企业总收入规模5.36亿元。从收入分布区间来看,0.5-1亿元的瞪羚企业数量最多,占比35.8%;超过一半的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在2亿以下。 21 表3-6 高新区瞪羚企业收入分布
收入区间 0.1-0.5亿 0.5-1亿 1-1.5亿 1.5-2亿 2-2.5亿 2.5-3亿 3-3.5亿 3.5-4亿 4-4.5亿 4.5-5亿 5亿以上
企业数量 334 342 246 140 112 74 67 50 49 43 431
数量占比 17.69% 18.11% 13.03% 7.42% 5.93% 3.92% 3.55% 2.65% 2.60% 2.28% 22.83%
累计占比 17.69% 35.81% 48.83% 56.25% 62.18% 66.10% 69.65% 72.30% 74.89% 77.17% 100.00%
(五)高新区瞪羚企业中四成企业的雇员人数为50-150人,六成以上瞪羚企业员工具备大专以上学历。2014年数据显示,瞪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为58.4万人,平均每家瞪羚企业拥有雇员309人。2014年平均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的瞪羚企业有94家,占瞪羚企业总数的4.98%;50-99人的瞪羚企业最多,共434家,占瞪羚企业总数23%。从学历分布来看,本科学历人员数量最多,占比33.6%,研究生学历人员达3.47万人,占比5.94%;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64.1%。
22
图3-7 瞪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布情况 图3-8 瞪羚企业从业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六)近七成高新区瞪羚企业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速达到30%以上。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营业收入增长极快,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1.1%,剔除极值后增速仍达到43.4%。在国家高新区瞪羚群体当中,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100%以上、23 80%-100%、50%-80%、30%-50%的瞪羚企业数量分别为126家、94家、305以及662家,2011-2014年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的瞪羚企业数量占据整体数量的68.4%。 图3-9 2011-2014年瞪羚群体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 表 3-7 瞪羚企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布情况 收入三年复合增长 100%以上(剔除极值) 80%-100% 50%-80% 30%-50% 30%以下 企业数量(家) 126 94 305 662 548 数量比重 7.3% 5.4% 17.6% 38.2% 31.6% 平均规模(亿元) 5.54 8.9 3.6 3.2 2.9 24 (七)高新区瞪羚企业中约四成企业利润率不到5%。2014年数据显示,瞪羚企业群体共实现净利润率751.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净利润3978.0万元,瞪羚群体平均利润率为7.4%。从净利润分布来看,有20家瞪羚企业净利润达到5亿以上,净利润在1000万以下的瞪羚企业最多,共834家,占比44.2%,有106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占比5.61%。从净利润率分布来看,超过80%的瞪羚企业净利润率在0-20%之间(1523家),净利润率超过30%的瞪羚企业共127家,占比6.73%。 图3-10 2014年瞪羚企业净利润分布情况 25 表3-8 2014年瞪羚企业净利润率分布情况
净利润率 50%以上 30%-50% 20%-30% 10%-20% 5%-10% 0-5% 亏损
企业数量
32 95 133 399 500 624 105
占比 1.69% 5.03% 7.04% 21.13% 26.48% 33.05% 5.56%
(八)20%以上高新区瞪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2014年,瞪羚企业平均科研活动投入为2089.8万元,投入强度为3.90%;科研活动投入为100万-2000万的企业占比达到56.5%,100-500万区间占比企业最多。企业科研活动投入强度占比中,2.5%-5%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413家,5%-10%的企业数量453家,10%-30%的企业数量为323家,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位于2.5%-30%的瞪羚企业数量占比达到63%。
26
表3-9 瞪羚企业科技活动收入分布情况
科技活动收入 1亿以上 5000万-1亿 2000万-5000万 1000-2000万 500-1000万 100-500万 100万以下
0
企业数 62 79 230 262 373 431 63 388
占比 3.28% 4.18% 12.18% 13.88% 19.76% 22.83% 3.34% 20.55%
表3-10 瞪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强度分布情况
科研活动投入强度
30%以上 10%-30% 7.5%-10% 5%-7.5% 2.5%-5% 0-2.5% 0 总计
企业数量
83 323 176 277 413 228 388 1888
占比 4.40% 17.11% 9.32% 14.67% 21.88% 12.08% 20.55% 100.00%
(九)16%的瞪羚企业入驻或毕业于孵化器或加速器。截止2014年底,入驻或毕业于孵化器及加速器的瞪羚企业共有315家,占瞪羚总数的16.7%。其中,在孵
27
化器及加速器的瞪羚企业共117家,占瞪羚企业总数的6.02%;已从孵化器或加速器毕业的瞪羚企业有198家,占瞪羚企业总数的10.5%。从入驻时间上看,在孵的瞪羚企业中,37家于2009-2010年入驻孵化器或加速器,占在孵瞪羚企业数的31.6%;已毕业的瞪羚企业中,62家于2008-2009年从孵化器或加速器毕业,占毕业瞪羚企业数的31.3%。 图3-11 117家企业进入孵化器时间分布 3-12 198家毕业瞪羚企业毕业时间分布 (十)不到一成的瞪羚企业上市或挂牌新三板。近十年来,瞪羚企业每年上市或挂牌的数量从1家增加到50家。2014年得益于直接融资政策的支持和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瞪羚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数量为41家,比2013年有明显增长。截止2014年,瞪羚企业中上市或挂牌企业共136家,占总数的7.2%。其中,在新三板挂牌的瞪羚企业有84家,占上市或挂牌瞪羚企业数量的61.8%。 28 表3-11 瞪羚企业上市时间与上市地点情况交叉表 上市时间 新加坡 香港 其他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总计 1 1 1 1 1 1 2 深交所纽约交易纳斯达主板 1 1 2 所 1 1 2 克 1 1 2 2 6 上交所1 1 1 1 3 7 深交所深交所新三板 总计中小板创业板 1 4 2 7 1 1 6 6 7 3 24 1 3 3 5 12 19 41 84 1 3 2 6 1 12 19 21 21 50 136 图3-13瞪羚企业上市数量及时间分布情况 29 3.3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特征分析
与工业经济时代跨国大公司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线性成长历程相比,瞪羚企业爆发式成长轨迹堪称“超常规”,并由此带来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更快变化。瞪羚企业已逐渐成为孕育原创新兴产业和催动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新引领者,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在未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
(一)瞪羚企业积极推出新产品,引领新的消费市场。2011-2014年高新区瞪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逐年提高,2014年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为1339.8亿元和1319.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0.7%和41.3%。2011-2014年新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14年新产品出口额为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0.0%,较2011年增长169.2%。瞪羚企业新产品在整体产品结构当中的比重呈增长趋势,2014年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占据28.1%的份额,较2013年增加0.7个百分点;2014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7.4%,较2013年增加了近一个百分点;2014年产品出口中,近四成产品出口额由新产品出口构成,较2013年大幅提升。
30
图3-14 2011-2014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变动情况 表3-12 2014年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情况 占比 新产品产值/工业总产值 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出口/出口总额 2014 28.08% 27.35% 38.63% (二)瞪羚企业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活跃,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瞪羚企业新技术开发活跃,发明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发明专利、拥有有效专利的三年复合增长幅度分别为44.3%、32.1%、30.7%、32.4%。瞪羚企业技术应用与交易稳定增长,2014年技术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分别达到907.4亿和2884.4亿元,增幅分别为46.8%和38.8%。 31 图3-15 2011-2014专利各项指标数量增长情况 图3-16 2011-2014技术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情况 32 (三)瞪羚企业引领高技术产业发展,成为高新区产业趋势发展的风向标。瞪羚企业在高技术产业分布较多,且表现优于高新区中相应产业领域企业的平均水平:在2014年1888家瞪羚企业中,高技术产业企业有965家,其中瞪羚企业在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员工数量、人均收入和人均利润等经济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高新区高技术产业企业平均水平,表明瞪羚企业是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中的引领者;同时,高技术产业为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方向,因此瞪羚企业自然成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表3-13 高技术产业中的瞪羚企业与高新区企业经济指标对比
企业数
高技术行业
瞪羚高新区企企业 高技术制造业
合计 其中:医药制
造 高技术服务业
合计 其中:信息服
务 总计
业
对比 营业收入平均值
(亿元) 瞪羚高新区企业
企业2.352.491.050.921.48
对比
平均净利润率
员工数平均值
(人)
瞪羚高新区对瞪羚高新区对企业
企业
比 企业 企业 比
206 1.6246 1.2112 3.0115 3.0143 2.3
407 11245 3.6% 4.0785
2047
4.2% 3.14
1.710.0%7.5%1.3 330
1.312.8%11.5%1.1 283 3.611.4%11.3%1.0 332 3.812.5%13.3%0.9 343 2.610.8%10.0%1.1 332
558 22642 2.5% 3.83433 15552 2.8% 3.50965 33887 2.8% 3.93
(四)高新区瞪羚企业实现爆发式成长的数量日益增多,成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代言人。实现爆发式增长的瞪羚企业数量日益增加,2014年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成立五年营业收入突破五亿或者成立十年营业收入突破十亿)共有225家,占
33
瞪羚总数的11.9%。爆发式成长的瞪羚比重大幅度提升,2013年度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仅69家,占瞪羚比重仅为4.5%,2014年爆发式成长的瞪羚数量增长了226%,比重提升了7.4个百分点。
表3-14 2013-2014年爆发式成长瞪羚数量及占比情况
本年度
爆发式成长瞪羚
上年度
爆发式成长瞪羚在瞪羚群体爆发式成长瞪羚在瞪羚群体
企业数量
中占比 6.0% 8.3% 11.9%
企业数量
25 49 69
中占比 1.6% 3.2% 4.5%
成立5年内收入突破5亿 成立10年内收入突破10亿 爆发式成长瞪羚总计
113 157 225
对于各高新区而言,无论是北方的中关村,南方的深圳,均涌现出一大批爆发式成长的瞪羚,这些瞪羚企业逐步取代了传统工业经济的大型企业,成为了各个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名片。如,中关村的小米科技与京东、深圳的大疆创新等瞪羚企业对提升区域形象效果十分显著。小米依托粉丝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五年估值达到450亿美元;京东采取自营电商和极速物流的差异化策略,2015年市场交易额达到4627亿元,大疆创新进行技术创新,进入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蓝海,攫取70%的市场份额。
(五)瞪羚企业彰显高新区产业特色,提升区域形象。各地区的瞪羚企业集聚于某一两类行业的现象已开始形成。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当中,有50家出现了瞪羚企业的产业集聚现象,其中16家高新区主导产业瞪羚企业数量达到4家以及以上,28家高新区的主导产业瞪羚营业收入占据当地瞪羚企业全部营业收入的20%以上。由以
34
上数据可以看出,瞪羚企业在提升产业特色提升区域形象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表3-15 高新区主导产业与瞪羚数量对照表
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瞪主导产业瞪瞪羚数量羚数量占比羚营业收入178 30 14 14 11 10 9 9 8 8 6 6 5 4 4 4 3 3 3
46.23% 56.60% 56.00% 26.42% 24.44% 11.36% 18.75% 15.00% 28.57% 8.70% 10.00% 50.00% 26.32% 57.14% 19.05% 16.00% 50.00% 27.27% 27.27%
582.3 350 51.7 64.7 47.1 87.6 48.1 35.1 27.4 6.6 153.7 4.5 67 15.2 22.3 36 21.1 104.1 10.4
主导产业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区域瞪羚企业整体营业收入
22.65% 79.74% 83.00% 29.35% 51.45% 27.88% 55.49% 22.66% 26.87% 1.49% 33.43% 18.43% 53.46% 46.92% 29.70% 9.66% 74.20% 80.26% 24.76%
高新区 北京 杭州 厦门 深圳 成都 广州 苏州工 武汉 益阳 郑州 上海 大连 珠海 惠州 合肥 佛山
主导产业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
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信息服务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信息服务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齐齐哈尔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东莞 桂林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35
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瞪主导产业瞪瞪羚数量羚数量占比羚营业收入
3 3 3 3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23.08% 16.67% 13.04% 12.50% 100.00%100.00%50.00% 33.33% 28.57% 25.00% 50.00% 50.00% 33.33% 20.00% 16.67% 14.29% 14.29% 14.29% 14.29% 14.29% 10.00%
25.4 10.5 39.8 2.8 5.2 17.1 39.2 14.4 3.4 13.8 4.8 5.2 3 2.1 1.8 3.4 11.8 0.8 0.7 0.3 11.1
主导产业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区域瞪羚企业整体营业收入
63.33% 5.94% 44.14% 7.03% 100.00% 100.00% 92.10% 81.19% 15.22% 39.20% 25.12% 8.05% 58.00% 27.24% 13.99% 20.36% 18.68% 6.85% 5.44% 1.34% 14.18%
高新区 主导产业
青岛 南京 潍坊 西安 海口 本溪 上海紫竹 江门 兰州 沈阳 绵阳 漳州 昆明 太原 长春 吉林 徐州 哈尔滨 泰州 烟台 无锡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信息服务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信息服务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信息服务 医药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
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36
3.4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比较分析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业绩表现全面大幅度高于高新区平均水平,为国家高新区企业的杰出代表。
1888家瞪羚企业占全国高新区入统企业总数的2.54%,工业总产值、收入、利润、出口、纳税和员工数量上占高新区总数的2.92%-6.23%,均高于其数量占比。其中,瞪羚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4.91%,技术收入占高新区技术收入的6.23%,科技活动人员占5.74%。
表3-16 瞪羚企业各项指标占高新区入统企业比例情况
指标 企业数(个)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年末资产(亿元) 营业收入(亿元) 技术收入(亿元) 净利润(亿元) 出口创汇(亿美元) 上缴税额(亿元) 年末从业人员(人) 科技活动人员(人)
瞪羚企业 1888 1215 6606 8713 10128 1172 751 143 422 5.8 1.6
高新区数据 74275 24746 169936 298706 226754 18808 15052 4351 13202 152亿 28亿
占比 2.54% 4.91% 3.89% 2.92% 4.47% 6.23% 4.99% 3.29% 3.20% 3.82% 5.74%
37
瞪羚企业在收入、工业总产值、利润、出口、纳税、吸引人才等方面均优于高新区的整体水平,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高新区平均水平的1.3-2.0倍。其中瞪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高新区平均企业水平的1.8倍,工业总产值为1.5倍,瞪羚企业平均净利润达到高新区平均水平的2.0倍。
表3-17 瞪羚企业与高新区企业在收入、利润、出口和纳税等方面的平均值对比
对比指标 营业收入 工业总产值 净利润 出口总额 上缴税额 年末从业人员平均值
瞪羚企业均值 5.36亿元 3.50亿元 3978.0万元 757.9万美元 2238.8万元 309人
高新区企业均值 3.05亿元 2.29亿元 2026.6万元 585.9万美元 1777.5万元 206人
瞪羚企业均值/高新区企
业均值 1.8倍 1.5倍 2.0倍 1.3倍 1.3倍 1.5倍
(一)瞪羚企业净利润平均值是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1.96倍,平均纳税额是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1.26倍。净利润方面,平均每家瞪羚企业2014年的净利润达3978万元,为高新区企业整体平均水平的1.96倍;整体净利润率达7.42%,为高新区企业整体平均水平的1.11倍。纳税方面,平均每家瞪羚企业2014年上缴税额达2238.8元,是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1.26倍。
(二)瞪羚企业平均收入是高新区企业平均收入的1.76倍,且技术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更高。瞪羚企业平均收入规模明显高于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平均每家瞪羚企业2014年营业收入达5.36亿,远高于高新区企业平均收入3.05亿
38
元。瞪羚企业技术收入比重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相比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更高,瞪羚企业技术收入占比为11.6%,大幅高于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8.3%;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0%,比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
表3-18 瞪羚企业与高新区企业在收入结构方面的平均值对比
瞪羚企业均值
对比指标
金额(万元)
营业收入
其中:一、技术收入
二、产品销售收入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
收入
三、商品销售收入 四、其它收入
53645 6211 35868 21467 9349 2217
占比 100.0%11.6%66.9%40.0%17.4%4.1%
金额(万元)
30529 2532 22729 10684 2942 2326
占比 100.0%8.3% 74.5%34.9%9.6% 7.6%
高新区企业均值
(三)瞪羚企业出口额是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1.29倍,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高出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瞪羚企业出口总额平均值为757.9万美元,是高新区整体企业平均值的1.29倍。但瞪羚企业出口占收入比重较低,出口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6%,低于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11.8%。瞪羚企业出口构成中高新技术产品占主要成分且比重较高,技术服务比重较低,瞪羚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0.4%,高于高新区整体的52.3%;瞪羚企业的技术服务出口占3.1%,低于高新区整体的5.2%。
39
表3-19 瞪羚企业与高新区企业出口情况对比
瞪羚企业均
值 7579 8.6% 5334 70.4% 235 3.1%
高新区
企业均瞪羚均值/高新区企业均值值 5859 11.8%3066 52.3%305 5.2%
1.29倍 0.73倍 1.74倍 1.34倍 0.77倍 0.60倍
对比指标
出口总额平均值(千美元)
出口占比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平均值(千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 技术服务出口平均值(千美元)
技术服务出口占比
(四)瞪羚企业平均从业员工数量是高新区的1.5倍,且高学历和职称的平均员工数是高新区的1.39-1.79倍。瞪羚企业群体相比高新区企业整体来说人员规模较大,平均年末从业人员达309人,为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1.5倍。瞪羚企业人员构成中,高素质人员更多,吸引留学归国、大专以上员工和中高级职称人员方面,是高新区企业整体平均水平的1.39-1.79倍。
表3-20 瞪羚企业与高新区企业雇员情况
对比指标
年末从业人员平均值(人) 留学归国人员平均值(人) 大专以上人员数量平均值(人) 中高级职称人员数量平均值(人)
瞪羚企业平均 309 2 198 34
高新区平均瞪羚均值/高新区整体均值
205 1 110 24
1.50倍 1.45倍 1.79倍 1.39倍
40
(五)瞪羚企业的平均科技投入是高新区的2.32倍,科技活动投入占比高出高新区一个百分点。瞪羚企业2014年平均科技活动投入达208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9%,分别是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2.32倍和1.32倍。瞪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平均值是86人,占员工总数27.8%,分别是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2.26倍和1.5倍,可以看出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在科技活动和人员的投入上远高于高新区整体水平。
表3-21 瞪羚企业与高新区企业科技活动投入情况
对比指标
科技活动投入平均值(千元)
科技活动投入占比 科技活动人员平均值(千元)
科技活动人员占比
瞪羚企业均值 20898 3.90% 86 27.82%
高新区企业
均值 9026 2.96% 38 18.50%
瞪羚企业均值/高新区
企业均值 2.32倍 1.32倍 2.26倍 1.5倍
41
·集约化趋势 ·国际化趋势 ·轻资产化趋势 ·员工高素质化趋势 ·科技活动日益活跃化趋势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整体呈现集约化、国际化、轻资产化、员工高素质化以及科技活动日益活跃化五大发展趋势。 4.1 集约化趋势 瞪羚企业高效集约发展趋势明显,人均效率大幅提升、资产效率持续增长。高新区瞪羚群体人均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58.9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04万元;人均营业收入由2011年的76.8万元上升至2014年的168.8万元;人均利润由2011年的7.3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2.3万元。瞪羚企业资产周转率明显提升,2014年资产周转率达到了1.2,较期初的0.85有所增长,体现高新区瞪羚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加快。同时,瞪羚企业资产盈利能力提升,2014年企业资产利润率达到8.9%,较2011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图4-1 2011-2014瞪羚企业人均效率情况 44 图4-2 2011-2014瞪羚企业人均利润情况 图4-3 2011-2014瞪羚企业资产效率情况 45 4.2 国际化趋势
瞪羚企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开始显现,海外布局启动、出口收入大幅增加。国际布局方面,瞪羚企业2011-2013年申请境外专利与境外注册商标数量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2013年以来,境外注册商标呈现爆发增长态势。同时,瞪羚企业境外营销服务机构数量三年翻了三倍,瞪羚企业境外技术研发机构数也有小幅度增加。瞪羚企业出口方面,2011年至2014年,瞪羚企业出口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特别是2014年瞪羚企业出口规模同比增长了69.1%,瞪羚企业的收入中有8.8%的比例为出口所得。
图4-4 2011-2014年境外专利及商标数量
46
图4-5 2011-2014年境外机构设置情况
图4-6 2011-2014年出口规模及增长情况
47
图4-7 2014年企业出口收入比重分布
4.3 轻资产化趋势
瞪羚企业资产配置呈轻资产化,固定资产投资速逐年下降,流动与无形资产占据较高比重。2011年-2014年瞪羚企业群体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2年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8亿元,同比增速为73.7%,2013年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24亿元,同比增速为25.8%,2014年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39亿元,同比增速为6.7%。同时,固定资产在瞪羚企业资产结构所占的比重较低,2014年瞪羚企业群体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合计941亿元,占比仅有14.8%,而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分别为4064.3亿、177亿,合计占比达到66.2%。
48
图4-8 2011-2014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图4-9 2014年资产结构占比情况 49 4.4 员工素质高素质化趋势
瞪羚企业呈现员工高素质化发展,高学历员工及职称人员比重逐年增长。瞪羚企业员工2014年学历结构与2013年相比,研究生和本科生比重有所增加,中专及以下学历比重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瞪羚企业2014年学历结构与2011年相比,本科生比重增长幅度最大,达到2.2%的增幅,而中专生比重下降2.2%。瞪羚企业职称人员比重提升,2014年具有初、中、高级职称人员比重为24.8%,相比2011年提升1.6个百分点。
表4-1 瞪羚企业雇员学历情况
学历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 其他
2011 5.4% 33.2% 23.4% 16.5% 21.5%
2012 5.8% 33.5% 23.1% 16.2% 21.4%
2013 5.7% 34.3% 23.9% 15.4% 20.7%
2014 6.4% 35.4% 23.9% 14.3% 20.1%
表4-2 瞪羚企业职称情况
职称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其他
2011 3.6% 8.3% 11.3% 76.8%
2012 3.7% 8.4% 11.5% 76.5%
2013 3.4% 8.4% 11.2% 77.0%
2014 3.6% 9.1% 12.1% 75.2%
50
4.5 科技活动日益活跃化趋势 瞪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呈稳步增长趋势,科技人员、科技机构以及科技项目数量逐年增加。科技人员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较2011年科技人员数量增长86.4%,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0.1%,保持高速增长。科技项目稳步增长,2014年科技项目较之2011年增加2671项,增幅31.5%。企业办科技机构逐年增加,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由期初的697个上升到1214个,企业办科技机构人员由2011年的30764人上升为51378人。 图4-6 2011-2014科技活动人员 图4-7 2011-2014全部科技项目 变化情况 变化情况 51 ·世界一流园区瞪羚发展分析 ·创新型科技园区瞪羚发展分析 ·创新型特色园区瞪羚发展分析 ·其他高新区瞪羚发展分析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发展分析 1888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共分布在全国97家高新区。其中6个世界一流园区内共有627家瞪羚企业,22个创新型科技园区内共有583家瞪羚企业,17个创新型特色园区内共有277家瞪羚企业,其他52个高新区内共有401家瞪羚企业;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属的高新区内共有1113家瞪羚企业。
5
表5-1 各类园区瞪羚企业数量及瞪羚率
高新区 世界一流园区 创新型科技园区 创新型特色园区 其他高新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瞪羚数 627 583 277 401 1113
瞪羚企业总数量占比
33% 31% 15% 21% 59%
瞪羚率 2.15% 2.69% 4.20% 2.53% 2.47%
5.1 世界一流园区瞪羚发展分析
国内世界一流园区共分布瞪羚企业627家,瞪羚率为2.15%。全国6家世界一流园区内共有瞪羚企业627家,占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33%,整体瞪羚率为2.15%。其中,北京瞪羚数为385家,上海60家,武汉60家,深圳53家,成都45家,西安24家。
5
世界一流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名单均以2015年底为准。
54
表5-2 世界一流园区瞪羚企业数量及瞪羚率
世界一流园区
北京 上海 武汉 深圳 成都 西安 总计
瞪羚数 385 60 60 53 45 24 627
瞪羚率 2.46% 1.59% 1.97% 3.69% 2.61% 0.68% 2.15%
全国6家世界一流园区的瞪羚企业在营业收入平均值、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平均值等经济指标上的情况如表5-3所示。
表5-3 世界一流园区瞪羚企业经济指标情况表
营业收入
世界一流园区
瞪羚数 平均值(亿元)
北京 上海 武汉 深圳 成都
385 6.68 74.8% 60 7.66 43.1% 60 2.58 35.6%
5.6%9.2%4.9%
6.2510.583.086.682.64
332
174.5
2131.7 3032.6 1210.6 2298.9 1551.9
3.9% 28.9%7.0% 47.0%6.3% 37.3%6.4% 38.7%7.1% 59.4%
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
总资产雇员人出口总
净利润平均值数平均额平均率
(亿元)
值
值(万
(人)美元)
实际上缴税科技活科技活费总额平均动投入动人员值(万元) 强度
占比
430 2590.6299 362 121
157.9790.4393.0
53 4.16 36.0% 15.5%45 2.03 51.9% 20.7%
55
营业收入
世界一流园区
瞪羚数 平均值(亿元)
西安
24 1.65 46.6% 10.0%
7.4%
2.104.62
213 309
202.2757.9
892.6 2238.8
4.4% 19.1%3.9% 27.8%
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
总资产雇员人出口总
净利润平均值数平均额平均率
(亿元)
值
值(万
(人)美元)
实际上缴税科技活科技活费总额平均动投入动人员值(万元) 强度
占比
瞪羚整体 1888 5.36 51.1%
北京中关村内共有瞪羚企业385家,瞪羚数量居全国高新区首位。北京中关村是高新技术瞪羚企业的聚集地,90.6%的瞪羚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分布集中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163家,占中关村瞪羚企业的42.3%;吸引大量高学历人才,59.0%员工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表5-4 北京中关村瞪羚企业群体分布特点
类型
高新技术企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其中:软件开发行业
瞪羚企业数量
349 163 120
占中关村瞪羚企业比例
90.6% 42.3% 31.2%
5.2 创新型科技园区瞪羚发展分析
创新型科技园区共分布瞪羚企业583家,瞪羚率为2.69%。全国22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高新区内共有瞪羚企业583家,占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31%,整体瞪羚率为2.69%。
56
表5-5 创新型科技园区瞪羚企业数量及瞪羚率
创新型科技园区
郑州 广州 杭州 天津 苏州工 济南 常州 厦门 潍坊 合肥 长沙 苏州 淄博 青岛 宁波 无锡 洛阳 中山 长春 宝鸡 大庆 威海
创新型科技园区总计
瞪羚数 92 88 53 50 48 35 30 25 23 21 17 16 14 13 11 10 9 9 6 6 4 3 583
瞪羚率 10.07% 3.70% 2.85% 1.45% 2.08% 5.63% 2.99% 5.48% 4.60% 3.17% 2.00% 1.39% 3.10% 5.60% 2.57% 0.78% 1.24% 2.22% 0.76% 1.27% 0.80% 1.30% 2.69%
57
全国22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瞪羚企业在营业收入平均值、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平均值等经济指标上的情况如表5-6所示。
表5-6 创新型园区瞪羚企业经济指标情况表
科技活科技活
入平均入三年净利润平均值数平均额平均税费总额
动投入动人员瞪羚数 (亿值值(万平均值技园区 值(亿复合增率
强度 占比
元)(人)美元)(万元) 元) 长率 郑州 广州 杭州 天津 苏州 济南 常州 厦门 潍坊 合肥 长沙 苏州 淄博 青岛 宁波 无锡 洛阳 中山
92 88 53 50 48 35 30 25 23 21 17 16 14 13 11 10 9 9
4.79 33.4% 6.2%3.57 46.4% 14.8%8.28 67.7% 7.8%8.09 37.4% 7.1%1.8 48.0% 11.3%1.61 57.6% 11.5%4.61 39.7% 3.9%2.49 51.6% 7.5%3.92 38.6% 11.2%3.58 37.0% 7.2%10.4 71.4% 15.1%1.78 31.2% 14.2%3.3 31.8% 11.1%3.09 30.8% 9.0%7.05 31.6% 10.4%7.8 40.9% 1.6%1.75 50.6% 11.3%7.57 39.9% 8.9%
4.5 3.715.884.752.451.893.255.134.1 3.6 9.191.872.782.716.324 1.531.89
2054003642371961982304752483131438225182236386226122491
908.6756.4359.7157.6824.2138.7308.2913.83283.31481.1132.1231.1184.6296.42434.7215.8134.73454
3653.1 11.5% 42.6%2024.3 4121 1876 798.9 967.2 1906.5 720.8 3129.3 1745.8 4586.5
6.8% 35.0%4.1% 32.5%4.3% 32.8%8.3% 43.7%3.2% 25.5%2.5% 19.1%4.2% 18.3%4.1% 25.3%3.2% 27.2%2.2% 54.2%
营业收营业收
总资产雇员人出口总实际上缴
创新型科
1253.2 10.5% 36.5%1705.4 1509.2 6372.7 1102.2 920.5 1709.3
4.7% 46.4%4.9% 34.0%1.4% 11.2%2.3% 30.9%3.1% 26.7%2.4% 10.7%
58
营业收营业收
总资产雇员人出口总实际上缴
创新型科
科技活科技活
入平均入三年净利润平均值数平均额平均税费总额
瞪羚数 动投入动人员
技园区 值(亿复合增率 (亿值值(万平均值
强度 占比
元) 长率 元)(人)美元)(万元) 长春 宝鸡 大庆 威海
6 6 4 3
2.09 63.5% 12.2%0.51 48.4% 6.0%0.81 32.4% -6.6%2.33 32.0% 39.3%
4.130.481.893.554.61
23566 327655309
146.27.9 0 603.2757.9
1503.3 233.9 395.9 2471.9 2238.8
1.9% 13.7%2.5% 10.9%1.1%
2.8%
0.8% 10.0%3.9% 27.8%
瞪羚整体
1888 5.36 51.1% 7.4%
郑州高新区内共有瞪羚企业92家,73.9%的瞪羚企业从事制造业。92家瞪羚企业中有90家入驻或毕业于孵化器或加速器,占郑州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的97.8%;其中入驻孵化器或加速器的瞪羚企业有11家,毕业的瞪羚企业有79家。郑州高新区瞪羚企业的科研投入水平较高,科研活动投入强度为11.5%,科技活动人员占比42.6%。
表5-7 郑州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分布特点
类型
制造业
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 入驻或毕业于孵化器或加速器
其中:入驻企业
毕业企业
瞪羚企业数量
68 16 90 11 79
占郑州高新区瞪羚企业比例
73.9% 17.4% 97.8% 12.0% 85.9%
59
广州高新区内共有瞪羚企业88家,其中86.4%的瞪羚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分布集中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广州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的42.0%;吸引了一批高技术人才,科技活动人员占比达到35.0%,中高级职称员工占比12.5%。
表5-8 广州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分布特点
类型
高新技术企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其中:软件开发行业
瞪羚企业数量
76 37 21
占广州高新区瞪羚企业比例
86.4% 42.0% 23.9%
杭州高新区内共有瞪羚企业53家,其中84.9%瞪羚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分布集中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杭州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的45.3%;吸引了一批高技术人才,科技活动人员占比达到34.0%。
表5-9 杭州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分布特点
类型
高新技术企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其中:软件开发行业
瞪羚企业数量
45 24 18
占杭州高新区瞪羚企业比例
84.9% 45.3% 34.0%
60
苏州工业园内共有瞪羚企业48家,其中85.4%瞪羚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分布集中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产业,共占苏州工业园瞪羚企业数量的41.6%;吸引了一批高技术人才,科技活动人员占比达到43.7%,中高级职称员工占比18.4%。
表5-10 苏州工业园瞪羚企业群体分布特点
类型
高新技术企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瞪羚企业数量
41 10 10
占苏州工业园瞪羚企业比例
85.4% 20.8% 20.8%
5.3 创新型特色园区瞪羚发展分析
创新型特色园区共分布瞪羚企业287家。截止2015年底,全国创新型特色园区的17家高新区内共有瞪羚企业277家,占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15%,整体瞪羚率为4.20%。
61
表5-11 创新型特色园区瞪羚企业数量及瞪羚率
创新型特色园区
襄阳 南宁 湘潭 石家庄 大连 宜昌 株洲 桂林 柳州 包头 烟台 惠州 江阴 乌鲁木齐 安阳 昆明 保定
创新型特色园区总计
瞪羚数 68 53 45 18 12 12 11 11 9 7 7 7 6 4 3 3 1 277
瞪羚率 9.56% 7.73% 16.01% 2.88% 1.49% 3.18% 4.70% 3.23% 4.33% 1.35% 2.85% 2.09% 2.93% 1.37% 1.30% 1.00% 0.52% 4.20%
全国17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瞪羚企业在营业收入平均值、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平均值等经济指标上的情况如表5-12所示。
62
表5-12 创新型特色瞪羚企业经济指标情况表
营业收营业收
创新型特
入平均入三年
瞪羚数 色园区 值(亿复合增
元)
襄阳 南宁 湘潭 石家庄 大连 宜昌 株洲 桂林 柳州 包头 烟台 惠州 江阴 乌鲁木齐 安阳 昆明 保定 瞪羚整体
68 53 45 18 12 12 11 11 9 7 7 7 6 4 3 3 1
长率
6.2% 7.7% 1.6% 8.0% 18.5%2.1% 5.9% 11.2%2.1% 5.9% 7.0% 7.0% 8.3% 11.8%9.8% 22.6%2.0% 7.4%
4.98 72.6% 3.27 43.6% 3.17 50.3% 3.14 15.2% 2.05 40.2% 8.73 35.2% 3.07 36.3% 3.81 95.4% 2.77 69.8% 5.09 51.2% 2.92 51.2% 4.63 36.1% 3.07 30.8% 9.72 31.7% 3.5 1.7
47.9% 39.9%
率
总资产雇员人
净利润平均值数平均
(亿2.072.351.794.563.173.552.851.511.253.222.114.951.2728.39 4.792.190.414.62
值174 196 122 478 247 385 230 202 247 263 270 456 147 513 80 276 71 309
元)(人)
出口总额平均值 57.8 101.976.1 138.6443.689.6 34 343.8162.7939.50.1 3571 2.5 0 0 0 0 757.9
实际上缴税费总额平均值(万元) 1538.5 1384.9 455.2 2426.2 1314.9 1724.2 1045 1730 676.1 757.5 1685.6 1112 664 287.1 3323 2177.1 164.2 2238.8
科技活科技活动投入动人员强度 1.3% 1.9% 0.9% 4.7% 4.2% 2.5% 4.4% 1.4% 2.8% 0.4% 3.8% 3.4% 1.5% 4.5% 0.3% 19.6% 0.0% 3.9%
占比 13.8%8.0% 10.8%19.9%17.7%15.8%23.7%9.0% 26.3%4.2% 22.0%25.4%18.6%30.9%6.6% 74.2%0.0% 27.8%
0.53 33.9%
1888 5.36 51.1%
63
5.4 其他高新区瞪羚发展分析
除世界一流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之外的高新区有71家,其中19家高新区无瞪羚企业。其余52家高新区共分布瞪羚企业401家,占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21%,整体瞪羚率为2.53%。
表5-13 其他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及瞪羚率
其他高新区
临沂 益阳 佛山 蚌埠 芜湖 珠海 南京 肇庆 重庆 东莞 昆山 营口 济宁 南昌 南通 沈阳 徐州
瞪羚数 46 28 25 21 19 19 18 14 12 11 11 10 10 8 8 8 7
瞪羚率 12.30% 11.76% 3.92% 7.29% 8.26% 3.88% 4.63% 9.15% 1.26% 3.29% 1.21% 3.64% 2.08% 2.12% 2.09% 0.95% 5.51%
高新区 福州 延吉 江门 太原 青海 上海紫竹 自贡 渭南 荆门 本溪 绵阳 海口 南阳 白银 漳州 武进 孝感
瞪羚数 6 6 6 5 4 4 4 3 3 2 2 2 2 2 2 2 2
瞪羚率 3.26% 3.08% 2.53% 0.44% 5.41% 4.08% 3.28% 4.55% 0.90% 1.75% 1.72% 1.55% 1.16% 1.12% 0.69% 0.55% 0.50%
64
其他高新区
泰州 哈尔滨 吉林 兰州 贵阳 齐齐哈尔 银川 昌吉 景德镇
瞪羚数 7 7 7 7 7 6 6 6 6
瞪羚率 2.40% 2.13% 1.55% 1.38% 1.07% 12.24% 8.57% 5.22% 3.92%
高新区 鞍山 兵团 辽阳 莆田 泉州 唐山 杨凌 新乡 新余 共计
瞪羚数 2 1 1 1 1 1 1 1 1 401
瞪羚率 0.36% 5.56% 2.38% 0.83% 0.76% 0.66% 0.62% 0.58% 0.51% 2.53%
另外有19个高新区内无瞪羚企业,分别是榆林、绍兴、呼和浩特、泰安、阜新、玉溪、镇江、鹰潭、燕郊、马鞍山、长春净月、衡阳、衢州、乐山、承德、通化、温州和石嘴山。
65
5.5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发展分析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各国家高新区共分布瞪羚企业1113家,瞪羚率为2.47%,与全国高新区瞪羚水平相当。截止2015年底,全国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含有29个高新区,共有瞪羚企业1113家,占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59%。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率为2.47%。
6
表5-14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数量及瞪羚率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 珠三角 苏南 长株潭 上海张江 武汉东湖 杭州 深圳 天津 成都 西安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计
瞪羚数 385 179 131 73 60 60 53 53 50 45 24 1113
瞪羚率 2.46% 3.60% 3.06% 5.35% 1.59% 1.97% 2.85% 3.69% 1.45% 2.61% 0.68% 2.47%
截止2015年底,全国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别为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天津、长株潭、成都,西安、杭州和珠三角,其中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含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江阴武进、镇江、苏州工9个高新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含长沙、株洲、湘潭3个高新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含杭州和萧山2个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含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仲恺、东莞松山湖、中山火炬、江门和肇庆8个高新区
6
66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群体在营业收入平均值、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平均值等经济指标上的情况如表5-15所示。
表5-15 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瞪羚企业经济指标情况表
营业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
收入瞪羚平均数
值(亿元)
中关村 珠三角 苏南 长株潭
385 6.68 74.78% 5.62%179 6.40 52.91% 10.15%131 3.71 33.75% 7.43%73 4.84 49.60% 8.79%
6.254.384.163.6710.583.085.886.684.752.642.105.30
营业收入
三年复合净利润率增长率
雇员
总资产人数平均值平均(亿元)
值(人) 333438257444430300364362237121213339
17462219517766828 259071580359779041576393020228622
2131.8 2959.0 1369.1 1506.2 3032.6 1210.6 4121.0 2298.9 1876.0 1551.9 892.7
3.91% 28.93%3.28% 25.95%4.57% 30.80%1.85% 44.50%7.00% 46.98%6.31% 37.31%4.13% 32.55%6.44% 38.74%4.26% 32.76%7.06% 59.40%4.44% 19.14%
出口总额平均值
实际上缴
税费总额科技活动平均值投入强度 (万元) 科技活动人员占比
上海张江 60 7.66 43.08% 9.20%武汉东湖 60 2.58 35.55% 4.91%杭州 深圳 天津 成都 西安 自创区总
计
53 8.28 67.69% 7.79%53 4.16 35.97% 15.54%50 8.10 37.44% 7.10%45 2.03 51.88% 20.69%24 1.65 46.63% 9.96%1113 5.72 56.59% 7.82%
2174.0 4.19% 32.56%
67
·区域瞪羚政策分析 ·区域瞪羚政策效果评价 6.1 区域瞪羚政策分析
我国许多地区已出台促进瞪羚企业发展的政策。当前国内18个区域出台瞪羚相关政策,其中13个区域出台具体瞪羚政策,5个区域仅出台瞪羚顶层设计政策,尚无具体实施政策。大部分区域瞪羚政策出台时间在2010年之后。
区域瞪羚政策一般包含遴选标准与扶持政策两部分内容,各区域瞪羚企业遴选的标准各不相同。多数区域将收入指标进行区间划分,细化收入增长要求,原则上收入水平越高,所需收入增长率越低,但各地具体区间要求有所不同:
– 营业收入(静态指标):起点最高的为河南省,要求入选瞪羚企业上年度营
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起点最低的为南通市,高科技创新企业上年度收入达到300万元即可参选;
– 收入增长率(动态指标):入选条件最严格的为株洲高新区,要求上年度年
销售收入区间在2000万元-10000万元,连续2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不低于40%;北京中关村对于上年度营业收入在1-5亿的瞪羚企业,收入增长率要求不低于5%;
在收入增长指标满足的情况下,一些区域制定其他指标满足入选条件,其中北京中关村要求入选瞪羚企业通过信用评级,河南省、广州开发、苏州市、惠州仲恺高新区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宁波和西安等要求企业满足税收要求。
70
表6-1 已出台瞪羚企业扶持政策的高新区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区域 北京中关村 西安高新区 武汉东湖 南通市 宁波市
广州开发区(高新区)
株洲高新区 苏州市 杭州市高新区 杭州市 济南市 河南省 惠州仲恺高新区
贵阳 长沙 长春净月 珠海市 潍坊高新区
政策出台时间 2003年 2010年 2011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3年 2013年 2014年 2014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6年 2016年
备注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省级
仅顶层设计政策 仅顶层设计政策 仅顶层设计政策 仅顶层设计政策 仅顶层设计政策
71
各地区域瞪羚扶持政策主要围绕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融资能力、强化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引进培育人才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拓展发展空间:推荐企业入驻孵化器和专业园区、土地指标优先保障; – 提高融资能力:担保补贴、金融产品创新补贴、贷款贴息、利息补贴、融
资租赁补贴、上市支持等具体举措;
– 强化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奖励、高企认定奖励、瞪羚认定奖励、知识产权
资助、创投基金支持;
– 提升管理水平:咨询补贴、支持搭建瞪羚交流平台;
– 引进培育人才: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引进和培育高层人才奖励、支持人才
入户、建设人才公寓等。
6.2 区域瞪羚政策效果评价
通过对已出台瞪羚扶持政策的高新区在瞪羚数量及瞪羚企业经济指标表现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出台政策高新区瞪羚数量与区域排名均有明显提升且瞪羚企业群体增长更快、整体表现更优异,区域瞪羚政策效果较为显著,出台区域瞪羚政策有助于推动当地瞪羚企业发展。
由于瞪羚政策实施效果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本节以2014年前出台瞪羚政策的北京、广州、武汉、西安、株洲、宁波以及南通作为瞪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对象。
大部分出台瞪羚扶持政策的高新区,瞪羚数量有明显提升。2014年之前出台过瞪羚企业相关政策的七家高新区中除北京、西安外的五家高新区,其瞪羚企业数量相
72
比2013年均有增加,其中,广州增加了19家,武汉增加了20家。
表6-2出台瞪羚企业扶持政策的高新区2013年和2014年
瞪羚数量与排名对照
高新区 北京 广州 武汉 西安 株洲 宁波 南通
2014年瞪羚数量
385 88 60 24 11 11 8
2013年瞪羚数量
411 69 40 35 8 7 3
政策时间 2003年 2013年 2011年 2010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出台瞪羚扶持政策的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增长更快。通过对比瞪羚数排名前20的高新区,出台过瞪羚相关政策的高新区(4家)和无瞪羚政策的高新区(16家)的瞪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得到:4家有瞪羚政策高新区的瞪羚企业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7.4%,远高于无瞪羚政策高新区的43.7%,及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的51.1%。通过对比2014年前出台瞪羚政策7家高新区与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指标得到:7家有瞪羚政策高新区瞪羚企业在营业收入、雇员数量和总资产上的均值都高于无政策高新区和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的平均水平,净利润率低于全国高新区瞪羚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瞪羚政策的实施对促进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效果较为
73
明显,出台区域瞪羚政策有助于推动当地瞪羚企业发展。
表6-3 出台瞪羚扶持政策的高新区与无瞪羚政策高新区经济指标对比
高新区 有政策 无政策 瞪羚总体
瞪羚企业数营业收入平均营业收入三净利润率平雇员数量平
量 557 756 1888
值 552900 502152 536450
年复合增长67.36% 43.73% 51.10%
均值 6.58% 7.86% 7.42%
均值 334 247 309
总资产平均值
532932 401121 461510
74
第七章 附件 ·附件一 全国主要地区促进瞪羚企业发展的政策 附件二 高新区瞪羚发展案例
全国主要地区促进瞪羚企业发展的政策
1 北京中关村
一、入选条件
图表1-1 北京中关村瞪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企业申请“瞪羚计划”上一年度实现的技工贸总收入规模1000万元―5亿元之间:
1.总收入在1000万元―5000万元之间,收入增长率达到
《中关村科技园区瞪羚计划》(2003)
增速指标
20%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
2.总收入在5000万元―1亿元之间,收入增长率达到10%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
3.总收入在1亿元―5亿元之间,收入增长率达到5%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
必须接受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指定的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
信用评级
评级,且信用等级达到ZC3以上(含ZC3),并加入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接受信用管理。
2012年,中关村面向园区瞪羚企业群体,在原有“瞪羚计划”工作基础上,升级开展瞪羚重点培育企业认定工作。主要以企业近两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速指标,以及企业信用等级、企业上市情况作为入选条件对企业进行遴选,企业只要满足其中
76
任一条件即可入选(详见图表1-2)。目前,中关村已累计开展4次瞪羚重点培育企业遴选工作,相继认定瞪羚企业数为896家、930家、525家、1187家。
图表1-2 北京中关村瞪羚重点培育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关于支持瞪羚重点培育企业的若干金融措施》(2012)
上市情况 信用评级 增速指标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纳入中关村示范区“瞪羚计划”企业名单,连续两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并且复合增长率排名位于“瞪羚计划”同一收入级别企业的前200名。
中关村信用促进会评定的四星级(含)以上企业。 1、在新三板的企业。 2、在境内外上市企业。
二、扶持举措
中关村对瞪羚企业、瞪羚重点培育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提高融资能力而进行(详见图表1-3)。对瞪羚企业的扶持主要包括担保贷款、贷款贴息两个方式。担保贷款方面,针对三个规模范围的企业提出了不同的担保贷款上限;贷款贴息方面,以企业所获信用评级为基准,从一级到五级分别给予不同的贷款贴息。
77
图表1-3 北京中关村瞪羚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1、担保贷款
(1)担保贷款额度设定
①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在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最高担保贷款上限为1000万元;
提高融资能力
《中关村科技园区瞪羚计划》(2003)
②(2)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在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最高担保贷款上限为2000万元;
③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在1亿元——5亿元的企业,最高担保贷款上限为3000万元。
(2)担保贷款期限设定:担保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年。
2、贷款贴息
实行“五星级”评定制度。企业首次获得“瞪羚计划”支
提高融资能力
持,即被评定为“一星企业”,贷款贴息率为20%。以后每完成一个年度的履约,增加一个星级,贴息率增加5%,最高达到“五星级企业”,贴息率最高为40%。合作银行实施快捷贷款审批程序,执行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
具体内容
对瞪羚重点培育企业的扶持,主要包括担保补贴、金融产品创新补贴、贷款贴息、利息补贴、融资租赁补贴、上市支持等方式(详见图表1-4)。担保补贴方面,依据为培育企业提供担保规模的不同,对担保公司给予担保补贴;金融产品创新补贴方面,主要对银行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给予银行一定额度的风险补贴;贷款贴息方面,对发生实际贷款的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利息补贴方面,一是为发行直接融资产品的而企业给予利息补贴,二是对投标承接重大建设工程的企业,分别在投标综合成本和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补贴;融资租赁补贴方面,分别对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和进行融资租赁的企业进行补贴;上市支持方面,对企业在境内外不同资本市场上市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78
图表1-4 北京中关村瞪羚重点培育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1、担保补贴
按照为培育企业提供的担保规模,对担保公司给予担保补贴,担保期限少于8个月的,减半计入当年应补贴担保总额。
2、金融产品创新补贴
对于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按照企业提供的贷款规模,给予银行2%-3%的风险补贴。
3、贷款贴息
中关村管委会按照有关规定为实际贷款期限在3个月以上,并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按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
《关于支持瞪羚重点培育企业的若干金融措施》(2012)
提高融资能力
例提供贷款贴息。
4、利息补贴
(1)中关村管委会为发行企业债券、信托计划、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产品的企业,给予社会筹资利息30%的补贴。
(2)支持企业投标承接重大建设工程,中关村给予企业保函手续费、评审费、担保费等综合成本20%的补贴,按照银行基准利率给予贷款企业40%的利息补贴。
5、融资租赁补贴
对企业融资租赁而发生的融资费用给予20%的补贴,按照对中关村企业实际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总额的1%给予补贴。
6、上市支持
对企业改制、到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分别给予30万元、60万元、50万元的资金支持。
具体内容
79
2 武汉东湖
一、入选条件
201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面向区内企业启动“瞪羚计划”,在企业满足一定规模条件的情况下,以企业上年度收入或利润的同比增速指标,或获得创业投资金额指标对企业进行遴选(详见图表2-1)。目前,园区已开展5次瞪羚企业遴选工作,相继认定瞪羚企业数分别为30家、102家、161家、206家、215家。
图表2-1 武汉东湖高新区瞪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瞪羚企业 认定及培育办法》(武新规【2015】5号)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瞪羚企业 认定及培育办法》(武新规【2015】5号)
获得创业投资指标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企业,近3年内累计获得创业投资超过1000万元(或等值外币)。
增速指标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1、上年度总收入在1000万元-5000万元,收入增长率达到20%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
2、上年度总收入在5000万元-1亿元,收入增长率达到15%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
3、上年度总收入在1亿元-3亿元,收入增长率达到10%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
80
二、扶持举措
武汉东湖高新区对瞪羚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提高融资能力、强化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详见图表2-2)。提高融资能力方面,主要为银行贷款贴息的方式。强化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包括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补贴等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方面,主要是对有用地需求的瞪羚企业予以优先支持。提升管理水平方面,主要包括企业战略咨询业务补贴、国际交流合作补贴等方式。
图表2-2 武汉东湖高新区瞪羚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提高融资能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瞪羚企业
拓展发展空
认定及培育办法》(武新规【2015】5号)
强化创新能力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补贴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1、对本年度认定的瞪羚企业开展商业模式、业务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等咨询业务予以费用补贴,补贴金额为咨询费用的50%,每家企业的补贴金额上限为
提升管理水平
15万元。
2、东湖高新区自2016年开始,在5年时间内,组织500名瞪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通过创业服务机构的组织,前往全球创新高地学习世界前沿的创新创业动态和企业发展思路,并由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给予50%的费用补贴。
间
优先推荐企业入驻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和专业园区,对有用地需求的瞪羚企业予以优先支持
力
具体内容
对本年度认定的瞪羚企业予以银行贷款贴息支持,补贴金额为企业在认定当年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总额的25%,每家企业的贴息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瞪羚企业认定及培育办法》(武新规【2015】5号)、《关于公开征集光谷瞪羚企业国际交流计划合作机构的通知》
81
3 广州开发区(高新区)
一、入选条件
2013年,广州开发区(高新区)面向区内企业启动“瞪羚计划”,将每年遴选一批瞪羚认定企业和瞪羚培育企业。
对于瞪羚认定企业,划分为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高层次人才企业和特殊类企业。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企业主要在企业满足一定规模条件的情况下,以企业近两年收入或利润的复合增速指标为基准,以研发强度、知识产权、研发平台等创新能力指标为参考对企业进行遴选;特殊类企业不受规模条件与增速限制,主要以新模式、新业态指标进行遴选(详见图表3-1)。对于瞪羚培育企业,主要在企业满足一定规模条件的情况下,分别以企业近两年收入或利润复合增速指标、上年度收入或利润同比增速指标为基准,以研发强度、知识产权等创新能力指标为参考对企业进行遴选(详见图表3-2)。目前,园区已开展2次瞪羚企业遴选工作,相继遴选出瞪羚认定企业85家、147家,瞪羚培育企业37家。
82
图表3-1 广州开发区(高新区)瞪羚认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1、工业企业
(1)上年度总收入在2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
(2)上年度总收入在1亿—5亿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
(3)上年度总收入在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
2、服务类企业
《广州开发区瞪羚企业认定扶持办法》(2015)
增速指标
(1)上年度总收入在500万元—2000万元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 (2)上年度总收入在2000万元—1亿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
(3)上年度总收入在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
3、高层次人才企业
(1)上年度总收入在500万元—2000万元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 (2)上年度总收入在2000万元—1亿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
(3)上年度总收入在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
1、研发投入:近两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
创新能力指标
2、研发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省、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企业;
具体内容
《广州开发区瞪羚企业认定扶持办
83
政策名称 法》(2015)
入选条件
3、知识产权
(1)专利: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以上;
(2)著作权:近3年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以上或集成电路布图2项以上;
(3)近3年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国家新药证书(3类及以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MP)、植物新品种权1项以上。
4、标准:近3年主导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1项以上;
5、人才:核心管理团队或领军人才获得国家、省、市以及开发区相关人才引进或奖励政策认定,如中组部“千人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等;
1、基于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即时通讯、手机游戏、无线音乐、BLOG、IC设计、移动支付、IPTV to TV等TMT产业的企业
2、基于大数据、电子商务、物联网、云服务等行业的企业3、能基于互联网思维,围绕目标客户、产品和服务、盈利渠道等方面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主要表现为:
新业态、新模式指标
4、基于向普通用户免费提供基础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向用户或合作伙伴提供增值服务进行赢利。
5、基于特殊客户群体需求进行挖掘和满足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指企业能顺应并捕捉具有特殊需求的客户群体,创造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6、基于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指企业针对目标客户群体需求的差异性,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开创新的产业领域,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
具体内容
84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7、基于改变接触客户方式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指企业通过创新客户群体的接触方式,如B2B\\C2C\\B2C\\O2O等,改变客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使企业获得新的盈利渠道。
8、在国内外证券市场市场上市、后备上市的企业 9、荣获“广东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荣誉的企业 10、荣获“广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荣誉的企业 11、在产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前五位的企业 12、获得在区内备案的投资机构或上市公司、瞪羚企业投资引进的企业,投资额不少于3000万元,占企业股份不少于5%。
图表3-2广州开发区(高新区)瞪羚培育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1、上年度总收入在300万—2000万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或上一年总收入或利润率增长高于50%;
增速指标
《广州开发区瞪羚企业认定扶持办法》(2015)
2、知识产权
创新能力指标
(1)专利:近3年获得专利授权1项以上;
(2)著作权:近3年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以上或集成电路布图1项以上;
1、研发投入:企业近3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 2、上年度总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上一年总收入增长高于30%或利润率增长高于30%;
3、上一年度认定的瞪羚企业在本年度仍保持增长但未满足瞪羚企业增速要求的,则将该企业自动划入瞪羚培育企业范畴。
85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3、核心管理团队或领军人才获得国家、省、市以及开发区相关人才引进或奖励政策认定,如中组部“千人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等。
4、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企业。
二、扶持举措
广州开发区(高新区)对瞪羚认定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提高融资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引进培育人才、拓展发展空间、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详见图表3-3)。提高融资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提供综合融资支持、加大融资补贴力度等方式。强化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包括研发投入奖励、高企认定奖励、瞪羚认定奖励、知识产权资助等方式。引进培育人才方面,主要包括在人才入户、管理团队子女就读等给予提供便利等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方面,主要包括优先安排用地等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方面,主要包括支持各类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
86
图表3-3 广州开发区(高新区)瞪羚认定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1、提供综合融资支持
对于认定及培育的瞪羚企业,因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大研发及用于企业主营业务发展等获得银行贷款的,分别给予认定当年5%一次性贷款贴息,单次最高50万元封顶,每年每个企业可享受1次补贴,对同一笔贷
《广州开发区瞪羚企业认定扶持办法》(2015)
提高融资能力
款不重复享受区内贴息。
2、加大融资补贴力度
对在区内备案的投资机构投资的认定及培育的瞪羚企业,给予企业获得投资额的10%的补贴,最高50万元封顶,每年每个企业可享受1次补贴。对于瞪羚企业投资引进的企业,按照瞪羚企业投资额10%给予补贴,最高50万元封顶,单个瞪羚企业200万元封顶。
1、研发投入奖励
对于认定的瞪羚企业按本年认定的研发费用总额的20%的额外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高企认定奖励
对获得认定及培育的瞪羚企业,两年内首次认定为
广州开发区瞪羚企业认定扶持办法》(2015)
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强化创新能力
3、瞪羚认定奖励
对新引入的高新技术企业,两年内获认定我区的瞪羚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知识产权资助
引导优质专利代理机构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专利管理服务。加强知识产权的行政和司法保护。将企业认定后三年内PCT国际专利申请资助最高6个国家,标准按照《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将企业3年
87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内知识产权维权调查费用、诉讼费用资助到50%,最高10万元。
具体支持流程参照《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创新创业
引进培育人才
骨干人才和紧缺人才薪酬补贴实施办法》,对于瞪羚企业及培育的瞪羚企业在人才入户、管理团队子女就读等给予提供便利。
每年在中新广州知识城预留部分用地用于企业的发
拓展发展空间
展,对于未在我区购买过用地的孵化器或加速器内的瞪羚企业,满足上一年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在我区累计税收超过1000万元的瞪羚企业给予优先安排用地。
1、支持各类机构参与瞪羚企业遴选、制定政策、编制发展报告、宣传瞪羚品牌。
2、支持社会力量及金融机构搭建瞪羚俱乐部、瞪羚咖啡、瞪羚联盟等交流平台,对瞪羚企业及培育瞪羚企业在瞪羚咖啡平台上进行产品展示及企业形象宣传。
3、支持瞪羚企业挂牌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瞪羚板”。
提升管理水平
4、支持企业与我区重大校地合作平台及广州市校地合作联盟成员开展战略合作。
5、支持咨询公司为企业开展战略咨询。
6、支持具备条件的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销及新模式改造。
7、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8、不定期召开项目路演及重点项目对接会。 9、支持企业融资或上市公司并购。
88
对瞪羚培育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提高融资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引进培育人才等方面进行(详见图表3-4)。提高融资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提供综合融资支持、加大融资补贴力度等方式;强化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包括高企认定奖励、瞪羚认定奖励等方式;引进培育人才方面,主要包括在人才入户、管理团队子女就读等给予提供便利等方式。
图表3-4 广州开发区(高新区)瞪羚培育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1、提供综合融资支持
对于认定及培育的瞪羚企业,因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大研发及用于企业主营业务发展等获得银行贷款的,分别给予认定当年5%一次性贷款贴息,单次最高50万元封顶,每年每个企业可享受1次补贴,对同一笔贷
提高融资能力
款不重复享受区内贴息。
2、加大融资补贴力度
对在区内备案的投资机构投资的认定及培育的瞪羚企业,给予企业获得投资额的10%的补贴,最高50万元封顶,每年每个企业可享受1次补贴。对于瞪羚企业投资引进的企业,按照瞪羚企业投资额10%给予补贴,最高50万元封顶,单个瞪羚企业200万元封顶。
1、高企认定奖励
对获得认定及培育的瞪羚企业,两年内首次认定为
强化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瞪羚认定奖励
对培育的瞪羚企业3年内获得首次认定瞪羚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广州开发区瞪羚企业认定扶持办法》(2015)
89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具体支持流程参照《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创新创业
引进培育人才
骨干人才和紧缺人才薪酬补贴实施办法》,对于瞪羚企业及培育的瞪羚企业在人才入户、管理团队子女就读等给予提供便利。
90
4 株洲高新区
一、入选条件
2013年,株洲高新区面向区内企业启动“瞪羚计划”,在企业满足一定规模条件的情况下,以企业近两年收入增速指标、综合税负率指标,结合发明专利、研发队伍、研发费用等创新能力指标对企业进行遴选(详见图表4-1)。目前,园区已开展3次瞪羚企业遴选工作,相继认定瞪羚企业数为7家、13家、10家。
图表4-1 株洲高新区瞪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1、年销售收入区间在500万元—2000万元,连续2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
增速指标
2、年销售收入区间在2000万元—10000万元,连续2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不低于40%。
《株洲高新区瞪羚企业扶持暂行办法》(2013)
综合税负率指标
1、年销售收入区间在500万元—2000万元,连续2年综合税负率不低于10%。
2、年销售收入区间在2000万元—10000万元,连续2年综合税负率不低于8%。
1、拥有发明专利的申请或授权
创新能力指标
2、有相对独立的研发队伍和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其中科研人员比例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10%以上,连续2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平均比例不低于4%。
91
二、扶持举措
株洲高新区对瞪羚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提高融资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引进培育人才、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详见图表4-2)。提高融资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基金支持、上市补贴等金融扶持方式。强化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包括科技引导免息周转资金等资金支持方式。引进培育人才方面,主要包括人才专项资金支持等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方面,主要包括安排专项资金为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等方式。
图表4-2 株洲高新区瞪羚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瞪羚企业可一次性获得50万元—200万元的区科技引导免息周转资金,项目还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
1、瞪羚企业可获得“株洲高新区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进入科技银行便捷贷款审批通道,获得贷款。
《株洲高新区瞪羚企业扶持暂行办法》(2013)
引进培育人才 强化创新能力
2、瞪羚企业可获得高新区高科发创智能制造装备创业投资基金支持。
3、瞪羚企业还可获得企业上市指导,并享受企业上市补贴政策。
瞪羚企业可享受株洲高新区“5211人才计划”专项基金支持。
每年拿出部分专项资金,聘请1—2家专业咨询机构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创投人士和创业成功企业家,定期为瞪羚企业提供问题诊断和管理咨询服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融资能力
提升管理水平
92
5 杭州市
一、培育目标
2014年1月,杭州市政府为快推动我市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鼓励、引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做精、做强、做优、做大,出台《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工作计划(瞪羚计划)的通知》,总体目标是从2014—2018年五年内,选择 “十大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中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1000家小微企业列入“瞪羚计划”进行培育。具体目标为:
图表5-1 杭州市瞪羚计划培育目标
政策名称
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
1、规模以下升为规模以上企业2000家(每年400
《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工作计划(瞪羚计划)的通知》
4、列入上市辅导计划企业25家以上。
1000家小微企业进行培育
2、创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0家以上;
3、培育拥有1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或专利产品的企业不少于200家。 家);
93
二、政策措施
杭州市实施的瞪羚政策主要围绕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强化融资服务支持、为小微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加强小微企业人才培训等方面。(详见图表5-2)。
图表5-2 杭州市瞪羚计划政策措施
政策名称
政策措施
具体内容
1、每年在市工业和科技统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
《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工作计划(瞪羚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7号
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
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信用担保、公共服务、创业培训等工作,营造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2、鼓励各区、县(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专项资金用于对国家、省、市小微企业扶持资金的相关配套。对首次上规模的小微企业,当地财政可给予2—5万元的奖励和补助。
3、首次上规模的小微企业以上一年度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实缴税款为基数,3年内对实缴税款地方财政新增部分给予适当的奖励;纳税确有困难的,经地税部门审核批准,可给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优惠扶持。
4、对首次上规模的小微企业,当年减半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如当年已缴纳,次年减半征收。
5、积极创造条件,优先支持新上规模的小微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6、小微企业自其首次上规模之年起3年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实行临时性下浮,每年下浮幅度相当于企业1个月的缴费额度。
7、对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连续2年履行缴费义务的企业,给予稳定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所需经费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94
政策名称 《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工作计划(瞪羚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7号
政策措施 具体内容
1.设立市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通过运作转贷引导基金,按1:3的比例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缓解我市小微企业转贷难题,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转贷成本。
2.建立“瞪羚计划”信用贷款风险基金。探索建立市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基金,支持“瞪羚计划”企业组建互助性担保合作组织,促进小微企业抱团增信、抱团融资。引导在杭金融机构合理确定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利率水平,切实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压力。
3.深化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推动林权、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商位使用权、排污权、海域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创新工作。积极推广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无还款续贷、延长还贷宽限期等还款方式的创新。推广小微企业“信贷工厂模式”,提升信贷审批效率。
强化融资服务支持
4.加强“瞪羚计划”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列入“瞪羚计划”的小微企业和新上规模的小微企业开展信用评级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诚信经营和社会责任意识,并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信用体系研究、信用评价组织以及宣传工作。对优质信用企业,在政府采购、技术改造、技术合作、产品进出口、项目立项、招商引资、融资担保、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进入各类园区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5.鼓励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凡经省、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推荐、国家工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纳入全国免征营业税试点范围的担保机构,对其担保业务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健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为提高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引导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力度,对积极为小微企业信贷和发债等融资提供担保增信服务,且信用等级高的担保机构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有条件的担保机构建立担保联盟,为小微企业抱团增信。
1.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完善“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网政策服务频道”,在提供短信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开设微信、微博服务。充分发挥我市中小企业百事通114、96345和96871三条中小企业服务热线的功能,为全市小
为小微企业
提供公共服务支持
95
政策名称
《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工作计划(瞪羚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7号
1.加强企业人才专业培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科研人员、班组长和技术工人等参加短期培训课程;支持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报考质量工程师,开展精细化管理等质量管理先进培训。联合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小微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促进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融资理财和业务拓展能力的提高。每年培训小微企业各类人才不少于1万人次。
进一步加强小微企业人才培训
2.加强创新创业辅导。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服务为重点,整合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资源,联合各区(县、市)、乡镇(街道)、大专院校、中介机构、社会组织等教育和人才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技术创新、财务金融、市场拓展、企业管理等全方位的辅导。
3.开展小微企业培育与监测服务。各级小微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当地统计、国税部门建立规模以下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监测库,并实施生产统计季度监测,及时掌握新上规模企业的数量及生产总量,做到“应统尽统”,确保新上规模企业及时纳入统计范围。
政策措施
具体内容
微企业规范升级提供政策服务。
2.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企业和专家对接。广泛联系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技成果和专家资源库,帮助小微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对接,借助外智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3.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提升工程。每年筛选一批信息化应用项目,通过示范、推广,提升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对被选中实施的信息化应用项目,按全市推荐项目实际完成投资总额的15%给予财政资助。
4.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空间。在全市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中创建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功能区,引导成长性高、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小微企业入区入园入楼,并为新上规模的小微企业优先提供土地和创业场地的支持。 5.认定一批市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机构,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机构。
96
6 杭州高新区
一、入选条件
2014年,杭州高新区面向区内企业启动“瞪羚计划”,在企业满足一定规模条件的情况下,以企业近两年收入的年均增速指标对企业进行遴选(详见图表6-1)。目前,园区已开展2次瞪羚企业遴选工作,相继认定瞪羚企业数为112家、137家。
图表6-1 杭州市瞪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1、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要求在1000万元以上。提交认定申请前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在 5000万元以下时,年增速超过25%;
《关于支持瞪羚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杭高新〔2014〕2号)
增速指标
2、主营业务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时,年增速超过20%;
3、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1亿元以上时,年增速超过15%。
4、对细分行业领先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经区管委会、政府批准,相关指标可适当放宽。
二、扶持举措
杭州市对瞪羚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强化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引进培育人才、支持做强做大等方面进行(详见图表6-2)。强化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包括重大
97
专项配套、创新成果奖励、风险补贴等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方面,主要包括优先安排用地、房租补贴等方式。引进培育人才方面,主要包括人才奖励和资助、保障住所等方式。支持做强做大方面,主要包括创新产品首台套应用、展费补贴、示范应用资助等方式。
图表6-2 杭州市高新区瞪羚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1、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重大专项,并按要求给予配套。
2、按照区管委会、政府出台的其他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优先给予支持,对企业创新成果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强化创新能力
3、对特别重大的创新项目,按“一事一议”方式予以确定。
4、区内企业采购瞪羚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存在风险的,事先
《关于支持瞪羚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杭高新〔2014〕2号)
拓展发展空间
1、对年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或年上缴税金超过2000万元),且从业人员超过300人,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建设资金有保障的瞪羚企业,优先满足用地需求。
2、对尚未达到供地条件但有用地意向的企业,经企业申请区管委会、政府批准可预留发展用地,待企业基本符合条件时启动供地程序。
3、对租用楼宇、厂房生产经营的瞪羚企业,按照区管委会、政府确定的标准,给予其实际使用生产经营用房面积50%的房租补贴,单个企业补贴面积一般不超过3000平方米。
引进培育人才
1、企业按照区人才激励政策,享受人才薪酬贡献和资本贡献奖励。
经区管委会、政府同意,可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最高不超过实际亏损额。
98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2、对企业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和资助。
3、优先安排瞪羚企业人才入住区人才公寓。
1、支持企业自主创造新产品的首台套应用,鼓励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对中标杭州市市级以上(含市级)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且新产品占合同总金额50%以上,给予项目合同实际执行额1%的资助,每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区管委会、政府投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瞪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2、瞪羚企业参加具有较强权威性及影响力的国内外重大展览展销活动,可给予展位费50%补贴,每个企业每年累计不超过20万元。
3、对承担市域范围内市级以上示范项目,给予项目合同实际执行额1%的资助,每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支持做强做大
99
7 苏州市
一、入选条件
2013年,苏州市面向全市企业启动“瞪羚计划”,在企业满足一定规模条件的情况下,以企业近三年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速指标,结合研发平台、知识产权、研发团队等创新能力指标对企业进行遴选(详见图表7-1)。目前,全市已开展2次瞪羚企业遴选工作,相继认定瞪羚企业数分别为105家、103家。
图表7-1 苏州市瞪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上年度营业收入介于5000万元至5亿元之间,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原则上不低于15%。
1、企业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能力强,拥有1项发明专利以上;
创新能力
2、企业建有较高水平的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比高,近三年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原则上不低于5%;
3、企业拥有较强实力的研发人才团队,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原则上不低于15%。
增速指标
《关于组织开展2015-2016年苏州市瞪羚计划入库企业推荐工作的通知》(2015)
100
二、扶持举措
苏州市对瞪羚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强化创新能力、完善服务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详见图表7-2)。强化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包括资金补助等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方面,主要包括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提供专场对接服务等方式。
图表7-2 苏州市瞪羚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1、科技计划向重点挂钩企业倾斜。从项目指南建议征集、项目指南制定、项目组织申报、项目评审下达、项目组织实施等全过程优先支持重点挂钩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抓好各项科技政策的落实兑现。做好企业研究开发费
强化创新能力
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重大自主装备首购首用、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等科技政策的落实,确保每一家重点挂钩企业在科技政策方面应享尽享。
《重点挂钩中小科技企业(瞪羚计划)服务工作方案》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无缝对接重点挂钩企业。通过电话、自主创新网、QQ群等建立与企业科技专员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完善服务体系
2、依托自主创新广场六大功能平台提供“一对多”的服务,为重点挂钩中小科技企业开展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专场对接服务活动。
3、探索开展企业诊断服务。在科技服务业专项计划中尝试设立企业诊断服务专题,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重点挂
3、把重点挂钩中小科技企业纳入创新先锋企业培育对象,符合条件的优先认定为创新先锋企业,享受创新先锋企业扶持政策。
101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钩企业遇到的制约发展的问题、障碍进行诊断并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4、试点开展“多对一”的“一企一策”服务。对在创新发展中有突出需求的部分重点挂钩中小科技企业,集成自主创新广场六大功能平台,提供“一企一策”的综合性服务。
102
8 宁波市
一、入选条件
2012年,宁波市面向全市企业启动“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在企业满足一定规模条件的情况下,以企业上年度收入的同比增速指标对企业进行遴选(详见图表8-1)。目前,全市已开展4次高成长企业遴选工作,相继遴选出高成长企业数分别为125家、42家、42家、39家。
图表8-1 宁波市高成长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入围企业年度考核主要是针对上一年度生产经营数据,根据其不同的销售规模需达到相应的条件:
1、对主营业务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考核年度的销售增长速度不低于30 % ,或高于同期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同时,其年度实际上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合计增幅
《宁波市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管理办
法
》
(2012)
增速指标
2、对主营业务收入在1—10亿元之间的企业,考核年度的销售增长速度不低于40%,或高于同期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同时,其年度实际上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合计增幅不低于20%。
3、对主营业务收入在1 亿元以下的企业,考核年度的销售增长速度不低于50%,或高于同期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同时,其年度实际上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合计增幅不低于20%。 不低于20%。
103
二、扶持举措
宁波市对瞪羚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强化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支持做强做大等方面进行(详见图表8-2)。强化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技改补助等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方面,主要包括优先安排用地等方式。支持做强做大方面,主要包括直接奖励等方式。
图表8-2 宁波市高成长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1、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且符合市技改有关条件的,直接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其项目竣工年度考核合格的,按照其项目设备技术投资12%的比例进行补助;年度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资金由市县二级财政按5:5
强化创新能力
《宁波市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管理办法》(2012)
拓展发展空间
每年市级土地统筹指标优先保证高成长企业,市、县两级政府要在每年工业用地指标中优先给予高成长企业保证,高成长企业的工业用地项目享受省级重点项目待遇。 (其中象山、宁海、奉化按7:3)比例承担。
2、培育年度内,企业上年实现的增加值和利润形成的地方收入部分比前一年度环比增长20%以上部分,由市县二级财政通过专项资金方式予以奖励,支持企业产业升级。
支持做强做大 对提前培育成功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04
9 惠州仲恺高新区
一、入选条件
2016年1月,惠州仲恺高新区对区内企业启动“瞪羚计划”,将每年遴选一批瞪羚认定企业。企业规模和效益作为遴选的基本指标,以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参考指标,在符合规模和效益指标的前提下,满足创新能力指标较多的企业优先入选。新业态、新模式企业不受规模和效益指标限制,在符合特定指标情况下,可入选为“瞪羚企业”(详见图表9-1)。
图表9-1 惠州仲恺高新区瞪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1、上年度总收入在1000万元(含)-2000万元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
2、上年度总收入在2000万元(含)-1亿元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仲恺高新区“瞪羚企业”管理办法》(2016)
规模和效益指标
20%。
3、上年度总收入在1亿元(含)-5亿元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
4、上年度总收入在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或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
5、5年内实现年收入5亿元:在申报时,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6个完整年度(以注册时间为准),且上一年度企业总收入5亿元及以上。
105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6、10年内实现年收入10亿元:在申报时,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1个完整年度(以注册时间为准),且上一年度企业总收入10亿元及以上。
1、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2项及以上或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及以上;近三年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及以上或集成电路布图2项及以上。
2、创新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的企业。
3、人才:获得国家、省、市以及区相关人才引进或奖励政策认定,如中组部“千人计划”、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惠
创新能力指标
4、研发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省、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市级及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5、研发投入: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三年研发投入总和/三年收入总和)超过3%。
6、标准制定:近三年主导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1项及以上。
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指标
基于大数据、电子商务、物联网、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其上一年度员工总数不少于100人,且近两年员工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
州市“天鹅计划”、仲恺高新区“恺旋人才计划”等。
二、扶持举措
惠州仲恺高新区对瞪羚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强化创新示范作用、降低贷款融资难度和成本、开辟“绿色通道”、加大对创新资源对接力度等方面进行(详见图表9-2)。强化创新示范作用方面,主要包括优秀瞪羚企业奖励等方式。降低贷款融资难
106
度和成本方面,主要包括建立贷款风险担保和贴息等方式。开辟“绿色通道”方面,主要包括用地审批、人才落户、住房医疗等一站式服务方式。加大创新资源对接力度方面,主要包括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高端创新资源进行交流等方式。
图表9-2 惠州仲恺高新区瞪羚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每年遴选10家仲恺高新区“优秀瞪羚企业”,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分别给予8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奖励。
1、着力降低“瞪羚企业”贷款融资难度,建立投资及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对“瞪羚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信用贷
降低贷款融资难度和成本
2、着力降低“瞪羚企业”贷款融资成本,对“瞪羚企业”已发生的银行贷款在认定当年所需支付利息的50%给予一次性贴息,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仲恺高新区“瞪羚企业”管理办法》
开辟“绿色通道”
为入选的“瞪羚企业”提供项目入区、发展用地审批、高层次人才落户、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瞪羚企业”的员工(非本地户籍)子女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的,在当年积分入学申请中给予10分的奖励。
1、采取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支持“瞪羚企业”发展,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作为主力对“瞪羚企业”进行投资、参股和并
加大创新资源对接力度
购。
2、加大对“瞪羚企业”的创新资源对接力度。区科技创新局每年定期举办“瞪羚企业”项目路演和对接会,组织“瞪羚企业”与区外高端创新资源进行交流合作,积极扶持“瞪羚企业”做大做强。 款担保。
强化创新示范作用
107
10 贵阳市
一、扶持举措
2014年,贵阳市出台了《贵阳国家高新区、贵阳综保区、贵阳市白云区促进科技创新十条政策措施(试行)》,对区内企业启动“瞪羚企业”的遴选与培育。贵阳国家高新区、贵阳综保区、贵阳市白云区每年遴选50家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的“瞪羚企业”;对租用区内孵化器或加速器的生产型“瞪羚企业”,给予一年房租全额补贴,单个企业补贴的场地面积上限为2000平方米;对获得银行贷款、并按期偿付的“瞪羚企业”,给予贷款期限内全额贴息。
108
11 济南市
一、入选条件
济南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2014年出台《关于关于培育瞪羚企业的通知》,遴选一批瞪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主要以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率为指标,扶持措施主要包括支持解决融资难题、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等内容(具体如图11-1):
图表11-1 济南市瞪羚企业入选条件和支持措施
具体内容
1.纳入济南市统计范围、在济南内注册登记并办理税务登记、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实行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
2.主营业务属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能源环保、高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入选条件
3、具有核心技术、未来成长性好的初创期企业或是增长速度快、具有“专、精、特、新”特点、发展前景好的高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
4、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20%、利润增长率达到20%以上。 5、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发展方向。 6、企业无违法记录,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
1、支持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支持企业获得信用贷款;通过贷款担保、贷
支持措施
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形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加快进入资本市场。
109
具体内容
2、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申报、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3、支持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在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信息化建设、管理咨询等方面提供专项服务。
110
12 西安高新区
一、入选条件
2010年3月,西安市高新区公布关于扶持高成长性“瞪羚”企业的暂行办法(修订),扶持区内瞪羚企业。瞪羚企业入选条件主要以注册地点、财税关系等基本条件、规模和效益、其他指标等三项指标加以考察(详见图表12-1)。
图表12-1 西安高新区瞪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1、注册地址在西安高新区; 财税关系在西安高新区;统
基本条件
《关于关于扶持高成长性“瞪羚”企业暂行办法(修订)》(2010)
其他指标
1、 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
2、 按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与代码》(GB/T4754-94)标
准,代码大类在06-49之间的工业污染企业,成立满五年后必须通过ISO14000认证。
规模和效益指标
1、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 2、营业收入和税收增速在30%以上; 计关系在西安高新区,按时上交各类统计报表
2、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111
二、扶持举措
西安市高新区对瞪羚企业的扶持主要是资金扶持(详见图表12-2):
图表12-2 西安市高新区瞪羚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科技立项配
《关于关于扶持高成长性“瞪羚”企业暂行办法(修订)》(2010)
市场开拓补贴
对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在知名媒体、专业刊物上进行品牌宣传、产品推广等,给予50%费用补贴。
贷款贴息
对企业开发新产品、技术改造等贷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所需流动资金贷款等,扶持资金可用于贴息。
套
具体内容
对获得市级及其以上政府科技计划立项的项目,优先给予配套资助。
112
13 河南省
一、入选条件
2015年,河南省面向省内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启动瞪羚企业申报工作。在企业满足一定规模条件的情况下,以企业2014年度收入或利润的同比增速指标、创新能力(省级以上研发平和和三年研发占比等)、完善的治理结构指标对企业进行遴选(详见图表13-1)。目前已完成瞪羚企业遴选工作,认定瞪羚企业数32家。
图表13-1 河南省瞪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1、2014年企业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规模和效益指标
《关于组织申报河南省瞪羚企业的通
知
》
创新能力指标
(2015)
1、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专业性强、主营业务突出、产品或服务特色鲜明、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特点。
2、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近三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创新活动丰富,近三年内至少有3项新成果、新产品或专利(知识产权)申请;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和经营管理团队。技术研究中心;被认
2、 2.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对于2014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至3亿元之间的企业,近两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对于2014年营业收入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近两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0%以上。
113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定为国家、省、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市级及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治理结构指标
企业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运营机制、健全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状况良好,无不良征信记录和违法记录。
二、扶持举措
对于经认定的瞪羚企业,采取奖励性后补助的形式,当年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资金;培育期满后,对于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等达到设定目标的,在给与一定额度的资金奖补;对于在培育期内成功上市的,另行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补。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技厅《关于下达2015年河南省瞪羚企业项目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共有31家省内企业获得2015年河南省瞪羚企业项目经费3100万元预算补助。
114
14 南通市
一、入选条件
2011年3月,南通市科技局对市内企业启动“瞪羚企业培育工程”,目标为五年的培育出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200家以上,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20家。遴选涉及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七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作为“瞪羚企业”培育对象。“瞪羚企业”培育对象分为三类:高科技创业企业、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和高科技小巨人企业(详见图表14-1)。2011年南通市瞪羚企业遴选结果共遴选出105家瞪羚企业(高科技创业企业13家、高科技成长型企业41家、高科技小巨人企业51家)。
图表14-1 南通市瞪羚企业入选条件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1、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南通市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实施纲要》(2011)
高科技创业企业
3、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或面上注册成立不超过36个月的科技型企业;
4、企业年总收入达到300万元;
5、企业具有较高成长预期,有望在3-5年内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规模。
115
政策名称
入选条件
具体内容
1、企业研发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10%;每年的科研投入经费不低于年销售额的6%;
2、企业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每年申请的知识产权数不低于1项;
科技成长型企业
3、企业年度总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且前三年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
4、企业应具有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健全的财务制度,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灵活的激励机制;
5、企业具有较高成长预期,有望在3-5年内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规模。
1、企业研发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10%;每年的科研投入经费不低于年销售额的5%;
2、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项以上,每年申请的知识产权数不低于3项(生物医药企业不低于1项);
科技小巨人企业
3、企业年度总收入达到1亿元,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年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
4、企业有优秀的领军人物与良好的经营管理团队,有较强的抵御各类风险的运营机制,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5、企业有望在3-5年内成为上市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
二、扶持举措
南通市对瞪羚企业的扶持,主要围绕动态管理、重点资助培育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大科技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落实扶持政策等措施助力瞪羚企业发展(详见图表14-2)。
116
图表14-2 南通市瞪羚企业主要扶持内容
政策名称
扶持方式
具体内容
“瞪羚企业”的培育期限为5年,实行动态管理,每个
动态管理
年度进行一次考核,对无法实现预期阶段目标的企业实行淘汰,同时择优补入新的培育企业。
优先推荐培育企业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计划。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集成支持市区的培育企业。鼓励各县
资助培育企业
(市)、区共同培育,提高集成度和针对性,建立分期培育、滚动实施的机制。在“十二五”期间,市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用于培育科技企业。
加强政银合作推进金融创新,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注资和“费率补贴+风险补偿”财政金融政策的引导,有效组织科技创投、科技贷款和科技担保业务打包联合,灵活运用债权和股权等多种金融工具,形成满足培育企业融资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服务链。
组织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计划,资助鼓励培育企业有计划、有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用足用好国家、省和市制定的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
落实扶持政策
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列支抵扣、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的宣传和培训,细化和完善实施办法,使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得到更大实惠。推动投融资、对外贸易、政府采购、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在“瞪羚企业”培育上形成合力。
加速科技金
《南通市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实施纲要》
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
117
15 珠海市
珠海市政府于2016年年初发布《珠海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提出大力发展“瞪羚企业”,制定瞪羚企业的遴选标准,根据科技含量、成长性等指标,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活力强、发展速度快的瞪羚储备池。积极培育“朝阳企业”,计划每年遴选20家在技术水平、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创业团队和治理结构等方面表现出较强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予以重点培养,提供全方位发展服务。
118
16 长沙市
长沙市经济发展局2015年10月发布《长沙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到2017年麓谷园区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50家以上,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40家以上。积极培育创新发展主体,每年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000家以上。
119
17 长春净月
长春净月高新区于2016年1月出台《长春净月高新区促进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提出抓创新企业培育,打造瞪羚企业汇谷。一是要实施净月高新区“瞪羚企业”培育计划。结合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扶持计划,启动实施净月高新区“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每年选育50户高成长性企业,加大政策支持,使其在政策的“绿岛”中加速奔跑;二是打造瞪羚企业创新支撑。深化与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创新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合作建立技术转移平台、开放科研平台、实验室、中试基地以及技术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强化技术服务支持,打造“瞪羚企业”催生源头;三是构建创新企业投融资体系。要围绕“瞪羚企业”培育,建立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体系。吸引风险投资机构集聚并借助政府投资平台加强对风投所投企业的跟投、连投,建立支持“瞪羚”的风险投资体系。通过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科技企业“独角兽”。
120
18 潍坊高新区
2016年4月,潍坊市高新区发布《潍坊高新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暂行办法》,办法指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孵化一批“种子企业”、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21
高新区瞪羚发展案例
瞪羚企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其引领产业创新主要体现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本报告选择大疆创新、暴风科技、碧水源、全志科技、小米、掌趣科技、传神语联、京东、医慧科技以及车网互联十名位于不同产业以及区域的企业作为瞪羚企业创新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
1、大疆创新——新产品代表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由汪滔于2006年在深圳创立,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公司的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为70%,全球小型无人机市场份额为50%。在北京、香港、美国、德国、日本均设有分公司,仅深圳总部就拥有超过3000名员工。2009年至2014年间,销售额以每年三倍的速度增长。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美元。创始人汪滔等人怀揣对无人机的热爱,秉承极客精神首创民用无人机产品,满足市场所需,成为高新区瞪羚企业的技术创新先锋。
2013年1月,公司完成A轮融资,融资千万美元,投资方为红杉资本;2015年1月,公司完成B轮融资,融资数千万美元,投资方为红杉资本、麦星投资、远瞻资本;2015年5月,公司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7500万美元,投资方为Accel Partners,估值达到80亿美元。
公司成立之初,专注于核心部件的生产,专注于无人机技术储备。在公司前期发展中,集中解决了云台系统、悬停技术等技术难题,并在飞行控制和图像控制等技术
122
方面实现全面掌握,为高质量的无人机成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在发展中建立设计全世界最好的无人机产品的公司愿景,深刻侦知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采取标准化生产,最大限度压缩产品成本,把握市场先机。同时薄利多销,设计出多款无人机产品,迅速抢占北美市场,对于竞争对手构成挤出效应。
2、暴风科技——新产品代表
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冯鑫于2007年1月在北京成立,主营业务包括大数据时代下大娱乐,包括视频、音乐、游戏等业务和硬件服务,公司的在新产品的引领作用走在行业前列,特别是不断推出VR眼镜等新产品,寻找新的增长点支撑企业快速发展。
公司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6年至2012年,主要围绕暴风影音软件产品迭代升级:2006年主要从事本地视频服务,2007年4月推出万能播放器,2007年11月推出在线点播服务,2008年新增本地高清功能,2009年推出可搜索海量影视内容的暴风盒子,2010年盒子推出在线高清版、2011年新增左眼功能、2012年新增3D功能和右耳钮功能。
第二阶段为2012年至2014年,主要发力于手机移动端和桌面入口:先后开发出暴风看电影浏览器、暴风手机端和暴风飞屏版,使电脑上的本地视频可以在智能电视、暴风魔镜等智能设备上自由切换。
第三阶段为2014年以来,进军虚拟现实:2014年9月推出第一代虚拟现实眼镜暴风魔镜,三个月后(2014年12月16日)第二代魔镜就再次推出。截止2016
123
年3月,推出暴风魔镜4和虚拟现实拍摄机(暴风魔眼)。
快速的新产品迭代使得公司近五年营业收入取得显著增长,由2011年的1.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52亿元,实现三倍多的快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暴风科技于2015年3月24日上市,发行价7.14元。以2015年04月28日股价计算,上市以来涨幅已经达到1318%,创造了资本市场新的传奇。
3、碧水源——新技术代表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归国学者文剑平于2001年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办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通过膜技术为国家“治理水环境、开发新水源、保障饮水安全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净资产超过135亿,在国内外拥有逾80家子公司。碧水源于2010年4月2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是当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市值最大企业之一。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的国开金融持有碧水源10.48%的股份,成为碧水源主要股东。
公司作为瞪羚企业中新技术的引领者,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其一,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培育和创新自有MBR。文剑平携污水处理技术归国创业;同时膜生物反应器研制成功并顺利建成中国首个万吨级MBR(北京密云水厂),与清华大学合作制定以“高校+技术”创新模式的增长战略。其二,技术创新持续发力,成果转化成功落地。2009年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取得突破并荣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成功中标顺义温榆河资源化项目标志着科技成果商业化瓜熟蒂落;超低压选择性纳滤(DF)膜也在我国实现首次应用 。
新技术引领下公司2011年至201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6亿、17.71亿、31.33亿、34.4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5.01%、72.66%、76.87%、10.08%。
124
4、全志科技——新技术代表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领先的智能应用处理器SoC和智能模拟芯片设计厂商。公司主要产品为多核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智能电源管理芯片等。凭借卓越的研发团队及技术实力,全志科技在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性能CPU/GPU多核整合、先进工艺的高集成度、超低功耗等方面处于业界领先水平,是全球平板电脑、高清视频、移动互联网设备以及智能电源管理等市场领域的主流供应商之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手握核心芯片技术(图一所示),在高新区瞪羚企业中出类拔萃。
图 附二-1 全志科技技术支撑产品示意图
公司作为新技术的引领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公司作为轻资产技术平台型公司,成功卡位于新智能硬件创新浪潮中。所搭建的技术平台形成了视频编解码、低功耗、SOC 系统,传输,PMU、核心算法等新智能硬件;第二,自主设计IP核芯片设计,做到中国“芯”,全志造。芯片设计时间短,扩张性强,进一步全面提升产业链解决能力,形成快速反应能力和服务能力。
125
全志科技作为新技术的引领者,业绩表现也十分突出:2011年至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5891.51万元、5.71亿元和4.19亿元。
5、小米——新模式代表
小米科技是雷军于2010年4月在北京创立,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近三年,国内移动智能手机用户蓬勃发展,小米抓住了市场机遇,2014年手机出货量高达6112万台,销售额为743亿元,分别为2012年的8.5倍、6倍,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估值以每年四倍速度复合增长。2014年12月小米完成了E轮融资,融资金额11亿美元,投资人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E轮融资完成后,小米的估值达到460亿美元。
小米在生态链的建设过程中秉承开放、不排他、非独家的合作策略,和业界合作伙伴跨界融合建设。2014年12月14日,小米科技与美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小米12.7亿元入股美的集团,这标志着公司依靠MIUI为纽带,以智能硬件来扩展电商平台、移动互联网,开始构建小米生态。
小米铸就了智能手机全新的商业模式,具体体现在三点:首先是销售渠道的颠覆,利用互联网进行智能手机的研发和销售,善于利用饥渴营销限量发行;其次是运用粉丝经济,打破和消费者的藩篱,与智能手机发烧友在一起,学习取经,通过天使客户反馈不断改进产品;最后采取价格策略,采用低价格、高性价比策略,提升竞争优势。
6、掌趣科技——新模式代表
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注册于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家
126
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证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公司主营游戏开发、代理发行和运营,是中国领先的移动终端及互联网页面游戏开发商、发行商和运营商。公司依靠多年深耕游戏市场的积淀开创了游戏产业新模式,实现了跨越发展。
图 附二-2 掌趣科技商业模式图
公司商业模式有两方面的创新:第一,打造跨平台游戏研发发行运营平台。2010 年进入页游领域;实施外延式扩张战略,2013 年收购动网先锋。2011 年开展移动终端联网游戏业务;2012 年以来重点发展智能机游戏业务。第二,着力打造“内容开发代理+多渠道发行平台+持续精细运营”的新模式。产品研发方面吸纳优秀研发团队,拥有跨平台跨语言游戏引擎开发能力,极高开发效率;发行渠道方面,与中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硬件商、互联网公司、第三方发行平台保持良好关系,与海外多家发行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全球发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精细化经营方面,公司利用先进的实时监测系统、运营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127
7、传神语联——新模式代表
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时代新型的多语信息
处理服务商,利用“互联网+语言处理”首创了“语联网”模式,其语言服务能力中国最大、亚洲第3、全球第19位,已经在跨境电商、国际工程、装备制造、影视传媒、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十个方向形成嵌入式应用。
传神公司具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优势,被评为国家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在光谷建立了全国首个“多语信息处理产业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省级多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云翻译服务平台”被工信部作为典型推广案例。作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企业,同时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传神公司国际影视平台”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公司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至2007年,业务起步阶段,重在翻译工具及系统的研发,少量涉及翻译业务;2008年至2011年为第二阶段,2008年公司翻译业务取得突破,并在2011年全球语言服务企业中名列第37,国内翻译企业第一,“云翻译服务平台”成为工信部首批重点推荐“云计算解决方案。2012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利用“互联网+语言处理”首创类电网的“语联网”平台模式,聚集全球60万多名译员和1000多家翻译公司,提供日均1000万字的翻译服务。
8、京东——新业态代表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目前国内最大自营式B2C企业,全国各地拥有注册用户2500万,近6000家供应商,涵盖11大类数万种商品。
128
公司是较早切入电商业态的瞪羚。在国内电子商务领域方兴未艾,电子商务模式开始之际,公司就尝试新业态探索,采取B2C的自营模式,与阿里巴巴C2C不同采取差异化策略,坚持“正品行货”的理念,对假货零容忍。公司电商和物流深度跨界融合,在物流设施建设方面形成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藏冷冻仓配一体化物流设施;在全国布局方面,全国范围内拥有7大物流中心,在50座城市运营了213个大型仓库,拥有5367个配送站和自提点,仓储设施占地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同时智能物流,渠道下沉:以电商拉动物流业变革;加速发展农村电商。
201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B2C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为56.3%。目前,京东集团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网、京东智能、O2O及海外事业部。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JD),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2014年,京东市场交易额达到2602亿元,净收入达到1150亿元。
9、医慧科技——新业态代表
杭州医惠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慧医疗新业态,是智慧医疗行业领军企业,开创了国内智慧医疗的新里程,成为杰出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成为高新区瞪羚企业中的领头羊。
129
图 附二-3 医慧科技新业态
公司成立之初致力于建设简约的数字医疗系统。承担移动医疗、标准化医护流程、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控制应用领域的探索、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开启新业态的探索,构建家庭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与摩托罗拉公司合作研发的“无线移动护理系统,雏形布局形成。公司雏形布局之后实现快速崛起,成为新业态中的内医疗信息化龙头。家庭中首推“智慧健康家庭平台”,为慢性病人提供服药提醒、用药监测等居家的健康管理。社区中打造“智慧家庭医生”和“标准化社区”,信息化手段整合基层医疗资源,增强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
医院中创造性地将病人作为角色融入医院信息系统,提出了医院业务闭环管理理念,打造了医院智能开放信息平台,提供了包括掌上医院、智慧分诊、第三方药物平台、全过程预约等多种医院闭环管理系统。
10、车网互联——新业态代表
北京车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网互联”)是国内车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以车联网、物联网和北斗产业为三大核心板块。它从物联网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出发,整合丰富的行业资源,聚合无线通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优势,通过
130
数据采集终端、信息服务平台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物联网手段,服务于汽车、交通、物流、医疗、市政、保险、旅游等各行各业。2007年5月21日成立,总部在北京。公司通过创造新业态,开辟新的领域,业绩明显,在高新区内起到领头羊作用。
2007-2012年:不断研发“新业态的基础设施”(车载终端产品)。车载终端产品是连接汽车、物联网和互联网、实现产业融合的枢纽。车网互联通过研发,实现车载终端从GPS、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智能终端产品iPND3到乐乘盒子的产品迭代,汽车数据获取能力大大增强,为互联网生态圈、大数据分析布局、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2013-2016年:打造生态圈,实现产业融合,引领行业新业态。以乐乘盒子为基础,以母公司(荣之联)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依托,推出乐乘app、养车宝app、车挣app生态圈,实现车主、汽车制造、4s店、汽车租赁、保险业、物流行业的产业融合,并积极探索物联网领域,创造新的业态,成为高新区瞪羚企业的佼佼者。
1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