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外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经验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景观设计规划成为了人们研究的技术。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门艺术学,将现有的农村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融入人类文化的理念,将农村的景观改造成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综合体。农村景观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客观上减少了僵化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弊病,使农村古代遗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得以保留与彰显。本文研究梳理了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国外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案例,并在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欧洲;北美洲;亚洲
引言:
农村景观的研究是在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农村景观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一部分,特指农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包括农田、果园及人工林地、农场、牧场、水域和村庄等生态系统;其独有的特征在于是在保留农村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设计理念融合的综合体。
一、国外农村景观规划
1、欧洲的农村景观规划设计
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理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欧洲国家开始研究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较早的主要有捷克、德国、荷兰等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理论体系。如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学家Ruz-icka和Miklos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
方法体系的LANDEP系统,用于农村景观区域规划与优化。在荷兰,农村聚落景观规划往往经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后,常与土地调整过程密切相关,其发展轨迹从为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服务,到注重有效的土地资源利用与景观品质、生态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与此相关的还有意大利山区小镇阿尔贝罗贝洛、西班牙的索尔瓦斯、希腊的米科诺斯岛等,这些著名的古代小镇在景观规划中保持原有的地方风貌,使传统的乡村景观焕发新生。德国在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更注重“村落更新”规划,推进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 ,尊重生态。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很多设计是天然景观的人工再塑造,如对古老农村景观的现代恢复、对现代农村景观的生态改造、以主题化的公共建筑项目设计回归天然式的规划;如在规划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介作为改造手段,太阳能利用、雨水利用和回收系统等生态技术手段,并且在设计和规划中融人文关怀元素,如典型的老人公寓、独具特色的屋顶花园、环境优美的公墓 、垃圾场及私家花园。
至今,德国的景观设计得到了世界的瞩目,比较典型的有德国萨勒河畔巴特诺伊施塔特、霍恩罗特等村庄。萨勒河畔巴特诺伊施塔特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的一个镇,是荣 -格拉伯菲尔德县的首府。20 世纪 50 年代起,德国通过一系列法律来保障相关村镇区域的景观规划,例如,巴伐利亚州政府就制订了“农村村镇整体发展规划”,通过调整地块分布、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保护传统文明、整修传统民居、保护和维修古旧村落等规划设计巴特诺伊施塔特景观。景观规划项目的完成,一方面推进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村庄的城市化发展,保护了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村庄居住和生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2、北美洲的农村景观规划设计
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美国在农村规划中特别强调融合两种元素,提升价值的理念。两种元素不可或缺,其一为景观的生态价值,其二为文化价值。例如1936 年,
Forman 在
“生态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景观空间规划的多重模式,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为发展乡村旅游规划提供了实践契机,有利于保护农村自然及生态环境。在美国新泽西州东北部,Peter 和 James 对土地所有者保护农村景观空间的态度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城市区域的土地所有者对其并不重视,而农村区域的土地所有者保护农村景观的态度非常积极。典型案例:美国农村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95%,却只有 1/5 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美国在农村规划中特别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相互融合,旨在建立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社区,并将地域特色作为发展重点,厘清发展规划的分期目标,对 重点区域进行特色设计 。如在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以强调公众参与来推动区域特色的发展 。美国政府首先征得了当地居民的同意,并获得认可才开始实施。
如美国的芝加哥北部乡村,在景观规划中融合了生态建设的理念,突出表现为:①无污染能源的应用。居民们使用风力发电来提供灌溉农田用的发电机、居民照明用电,提倡使用自然肥料、沼气等。②乡土植物的运用。通过种植乡土植物来营造景观,这些植物价格低廉,形式美观,在修剪和维护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药品的污染 ,营造自然景观气息。③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再拓展。美国芝加哥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为未来建设的目标,将部分用地提前预支并且对未来建设项目进行初步愿景设计,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未来准备应用更新的技术予以开发。
二、中国农村景观规划的可行道路
1、以人为本,发展以村民为主体,挖掘农村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
在进行农村景观规划的同时,必须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以人为本地与当地百姓进
行沟通,规划要以保留与创新相结合,保留原有村民的生活氛围,在提高现代化建设的生活水平改造过程中,对当地的古民居、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不要盲目改建,避免舍本求末。同时,在挖掘当地的历史文脉与人文元素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要剔除掉封建迷信的风土人情,同时引导当地百姓积极投身乡村建设,鼓励他们传承和保护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既体现新时期农村景观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同时也留存住当地民间最质朴的地域特征文化精髓。
2、以生态建设理念再创新为契机,构建景观安全格局
从农村村落原有形态着手,充分挖掘景观素材、节点元素、空间位置等关键性元素,将这些元素重新进行再定义、再塑造、再融合,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景观安全格局。以生态促发展,以生态维护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同时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始终能够厘清历史延续的脉络,建设具有良好生态效应与文化认同感的和谐农村。
3、以突出地域典型特色为载体,营造鲜明的景观节点
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在于其优美的田园环境,更体现在独有的乡土特色景观给予村民的精神满足功能。在对农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针对每个可供改造的节点进行重新设计,形成邻里级、组团级、社区级三级完善的村落开放空间体系。同时,在细节设计上,要突出要素的文化特征或者功能特征,如凉亭、古树、花坛、桥、池塘、野鸭、石凳等,将营造诗意栖居的意境与农村景观的文化气质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
内容[J] .生态环境,2004(3):445-448.
[2]翁有志,丁绍刚.国内乡村景观规划文献研究分析与评述 [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 1032 -1034.
[3]赵君芬.川西农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绵竹市棚花村灾后重建为例 [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