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

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

【作者】 尉万传; 【导师】 方一新;

【作者基本信息】 浙江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09, 博士

本文是以语言为主线,对幽默言语现象从语言、逻辑、语境、认知机制等方面进行的多维综合考察。首先从语言要素变异和逻辑变异两个维度,结合社会文化因素对幽默言语的表达手段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描写和梳理,揭示幽默在语言和逻辑各个层面上的规律,初步建立起一个幽默言语表达的形式系统。然后,在详尽的幽默言语形式描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语言学及语用学相关理论,探讨语境对幽默的制约和建构作用;基于上述幽默语料的描写和分析,对传统幽默理论和现代幽默理论进行辩证分析,并吸收和利用认知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探讨幽默的认知机制,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建构起一个新的幽默言语在线运作机制的模型。文章的大体框架和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本文的缘起、意义、内容、理论及方法。 第二章对幽默的概念进行追溯和界定,对国内外幽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与语言学相关的成果)进行综述和评析,并指出当前幽默言语研究的不足以及进行多维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章侧重对幽默言语的事实描写,以语言要素为纲,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文字等方面对幽默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幽默在语言层面的变异规律。

第四章侧重对幽默中逻辑思维规律的探讨,主要从传统逻辑出发,

以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的基本规律为纲,对幽默在思维层面的表现手段和运用规律进行考察。

第五章对语境与幽默语义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首先简要介绍语境概念的发展、认知语境及其特征,然后阐述认知语境对幽默语义的制约作用和动态建构过程,重点探讨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此外,还结合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对另类幽默“荤段子”和攻击性幽默进行具体分析。

第六章在前文考察的基础上,对幽默认知机制进行理论探讨。首先详细剖析现代幽默经典理论的来龙去脉,指出其长处和不足;之后,以概念整合理论为主要框架建构起一个新的幽默言语运作的认知模型,并探讨幽默中的合作问题以及幽默言语之所以产生的原动力。可以说,语言要素的调整,逻辑规律的运用,语境因素的制约和建构,人类认知能力的运作以及人类对语言美的追求都是幽默语义产生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第七章为结论,总括全文的内容,指出本文的创新要点和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幽默研究的方向和前景。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研究的内容、理论、方法及创新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理论、方法、语料 1.3.3 创新预期

15-19 15-16 16-17 17-18 17-18 18 18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幽默言语研究述要 2.1 幽默概念界说 2.1.1 \"幽默\"概念的由来 2.1.2 \"幽默\"概念的界定 2.1.3 幽默的分类 2.2 国外幽默研究述评 2.2.1 西方传统幽默理论及其发展 2.2.2 西方现代幽默语言学研究及其理论发展 2.3 国内幽默研究述评 2.3.1 我国古代幽默理论的发展 2.3.2 国内现代意义上的幽默研究 2.3.3 国内幽默研究的不足 2.4 关于幽默的多维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幽默的语言表达手段 3.1 幽默的语音表达手段 3.1.1 谐音双关 3.1.2 语音仿拟 3.1.3 方音利用 3.1.4 别致译音 3.1.5 首音换置 3.1.6 巧用重音和声调 3.1.7 利用语音停顿 3.1.8 头韵 3.2 幽默的词汇表达手段 3.2.1 词缀变异 3.2.2 同素异序(词语逆序) 3.2.3 词语套用或移用 3.2.4 词语歧义或歧解 3.2.5 咬文嚼字或\"望文生义\" 3.2.6 词语顺拈 3.2.7 词语跨域 18-19 19-47 19-25 19-20 20-24 24-25 25-39 25-34 34-39 39-44 39-41 41-43 43-44 44-46 46-47 47-91 48-56 48-50 50-52 52-53 53-54 54 54-55 55-56 56 56-66 57 57-59 59-60 60-61 61-63 63 63-64 3.2.8 超常分拆或合并 3.2.9 词彩变异 3.3 幽默的句法表达手段 3.3.1 句法歧异 3.3.2 词句语义置换或抵牾 3.3.3 语法停顿 3.4 幽默的语篇表达手段 3.4.1 语体措置 3.4.2 语篇巧构 3.4.3 语篇仿拟 3.4.4 利用语篇构成系列辞格 3.5 幽默的文字表达手段 3.5.1 汉字表达幽默的方式 3.5.2 字母文字表达幽默的方式 3.5.3 文字表达幽默的特点和局限 3.6 语言手段的综合运用及其他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幽默的逻辑表达手段 4.1 幽默的概念表达手段 4.1.1 概念内涵误解和偷换 4.1.2 不同类别概念混淆 4.1.3 利用概念间的不同关系 4.1.4 概念定义变异 4.2 幽默的判断表达手段 4.2.1 真假判断 4.2.2 判断歧义与同义异言 4.2.3 关系判断 4.2.4 选言判断 4.2.5 联言判断 4.2.6 假言判断 4.2.7 负判断 4.2.8 隐含判断 4.3 幽默的推理表达手段 64-65 65-66 66-72 66-71 71-72 72 72-80 73-75 75-79 79-80 80 80-88 81-86 86-88 88 88-89 89-91 91-127 91-101 92-94 94-95 95-98 98-101 101-111 101-102 102-104 104-105 105-107 107 107-109 109-110 110-111 111-118 4.3.1 直接推理 4.3.2 间接推理(三段论) 4.3.3 二难推理 4.3.4 归纳推理 4.3.5 类比推理 4.4 利用逻辑的基本规律 4.4.1 同一律 4.4.2 矛盾律 4.4.3 排中律 4.4.4 充足理由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语境中的幽默意义建构 5.1 语境、认知语境及其特征 5.1.1 语境概念的发展 5.1.2 认知语境及其构成 5.1.3 认知语境的特征和功能 5.2 动态认知语境中的意义建构 5.2.1 幽默的语境依赖性和语境制约性 5.2.2 各层次语境对幽默的制约 5.3 幽默意义建构与动态语境顺应 5.3.1 幽默语境的动态性、建构性和完形性 5.3.2 幽默语境的引导性和过滤性 5.3.3 幽默语境互文性、网络性和整体性 5.4 幽默语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突显与抑制 5.4.1 幽默解读中的突显和语境作用 5.4.2 语境抑制 5.4.3 幽默的原型语境效应 5.5 \"荤段子\"和攻击性幽默 5.5.1 \"荤段子\" 5.5.2 攻击性幽默 5.6 全息语境下的关联和顺应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幽默的在线运作机制 111-112 112-113 113-114 114-117 117-118 118-125 119-121 121 121-123 123-125 125-127 127-175 128-136 128-131 131-133 133-136 136-148 136-139 139-148 148-154 149-150 150-152 152-154 154-161 155-157 157-160 160-161 161-171 162-168 168-171 171-173 173-175 175-211 6.1 前人幽默运行机制解读及其局限 6.1.1 异类联想 6.1.2 语义脚本解读(SSTH) 6.1.3 言语幽默一般理论(GTVH) 6.1.4 笑话同位分离模型(IDM) 6.1.5 准备—不谐—消解模型(SIR) 6.1.6 框架转换与突显—抑制 6.2 重新表征与幽默认知 6.2.1 重新表征 6.2.2 幽默认知中的重新表征 6.3 概念整合理论基础上的幽默重新解读 6.3.1 心理空间理论(MST)和概念整合理论(CBT) 6.3.2 CBT基础上的幽默认知解读 6.3.3 以CBT为中心的幽默在线认知运作模型 6.4 幽默中的合作问题及美学追求 6.4.1 幽默中的合作 6.4.2 言语幽默的原动力之一——美学追求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7.1.1 创新要点 7.1.2 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2 本章小结 176-191 176-178 178-181 181-184 184-185 185-188 188-191 191-195 191-192 192-195 195-205 196-200 200-204 204-205 205-209 205-207 207-209 209-211 211-217 211-215 214 214-215 215-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