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修辞手法的认识

修辞手法的认识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修辞手法的认识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

1、特点: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二、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三、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五、设问

设问的特点: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

强调问题,以引起人 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即只问

不答,问中有答。

这种病毒并不可怕。(改反问句) 难道这种病毒可怕吗?

修辞手法练习

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比喻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拟人 )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 拟人 )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比喻 )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比喻)

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设

问 )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拟人 )

1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 排比)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 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夸张 ) 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拟人 )

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拟人 ) 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比喻 )

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设问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改为反问句)

2、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3、天空中飘着大雪。(改为比喻句)

4、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5、今天妈妈带我去公园划船了。(改成设问句)

6、这个足球场太小了。(改为夸张句)

7、溪水哗哗地流向远方。(改为拟人句)

8、没有风浪的湖面,又平又静。(改为比喻句)

9、小草儿发芽了。(改为拟人句)

10、 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改为反问句)

11、一棵棵白杨树挺立在铁路两旁。(改为比喻句)

12、 在学习上,我们不付出,怎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呢?(改为陈述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