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4#-・5月・下期 学术・理论 现代衾等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 马春春朱红娜(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分类,在理论基础、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亟待完善和提高。以马克思 主义哲学为依据,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分类,在理论基础、教学 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 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亟待完善和提高。以马克思主义 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哲学为依据,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一种有效 其次,重视偶然性原则。“传统生涯规划中的‘人职匹配’,以 的尝试。 合理推理为依据,相信事物间的线性因果关系,对偶然因素通常采取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中的哲学意蕴 的是淡化、回避甚至排斥的态度。”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偶然性视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一是促使大学生产生生涯 做缺陷性,重视和寻找必然性。但是,在社会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 规划的驱动力,主动积极地规划自我人生。二是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认 社会生活的发展El新月异,偶然性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职业生涯的常 识和探索自我的方法,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自我的兴趣、能力、价 量因素。大学生在个人生活中,在生涯的决策、行动、评估等环节都 值观、技能等。三是大学生能够合理地探讨外在工作世界,认知工作 有偶然性的加入,充分提升了生涯发展的弹性存在。因此,生涯规划 世界的特点和方式。四是确定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且开始积极 应成为应变之学。接受和适应偶然性因素对生涯规划的影响,是一个 行动,在行动中不断评估和调整自我的规划。最终,大学生能够突破 重要的教学理念。 自我,激发潜能,成就幸福人生,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五个目标可以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体模块中的哲学依据 归纳为“满足生活需求、担任人生角色、完成人生任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般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觉知与承 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出发点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当 诺、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决策与行动、评 代大学生处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生活变革剧烈,个人利 估与调整。本文从其中三个部分探讨其哲学基础。 益差距显著。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如何找到个人的专业、 自我探索,广义上包含对自我身体状况、对自我心理状况、自我 兴趣和职业之间的匹配关系,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个人价值 社会状况的认知,即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三个层面的统一。生涯 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是和社会价值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人同自 规划课程集中在心理我的层面,探讨个人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 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说来是对象性的、现 力。在这里,可以借用自由时间理论,来扩展自我认知的理论广度。 实的关系。”个人的价值一定要通过社会的价值来得以彰显和提升。 自由时间是指“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 因此,定位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相联系, 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的时间。自由时间的拥 将个人的职业取向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取向相吻合。 有,使得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将个人的全面发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理念中的哲学内涵 展作为目的。“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理念落脚于实践环节。在生涯规划 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在生涯规划中,认识到自我的兴趣爱好,寻 中,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并 找到自己和职业的契合点,提高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人生 且,促使学生产生改变的动力,落脚于学业规划,产生前进的动力。 幸福的目的所在。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不再是机械的对立关系。劳动 重视行动的理念,帮助学生在El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发展自我。这和 成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实现方式。人在劳动中不断体现出自我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不谋而合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于实践、 创造性和自由性。 为改变现存世界而创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 在决策和行动环节中,职业生涯规划特别强调要“把握时间、管 前生产技术的课程,以便将有限的时间用于主要课程的教学。按三个 整个学时的60%以上,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的教学理论与 专业方向划分专业模块,再根据模块设置课程,由课程定知识点。学 实践相结合,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和动手能力强的办学目标。 生进入学校后,会按照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学 4、加强信息化教学,创建共建共享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有些 习方向,同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就业 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现代 即上岗,增强了中职学生的信心和竞争力。 代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1、教学中应转换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 (三)评价体系的改革。 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 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再像以前一张试卷就完成,应按照人 进行讨论、分析理解及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采取个人评价、互相评价、教师(包括实验实训 2、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实现以工作任务为导 指导老师、企业师傅等)等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理论学习、 向,分层次进行教学。按照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选择需掌握的知识 技能掌握、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安全文明生产等,通过 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掌握 全面的评价,了解学生的不足并及时反馈给学生,督促其改进。 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 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形成了戏剧性反差:一边是职校生源严重 易程度不同的工作任务,这样使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掌握了职业所要 不足,一边确是社会大呼“高级技工难觅”,职业教育的前途和挑战 求的各种能力。 并存,只有加强教学改革,才能走出困境,为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的 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职学生入学时文 精英。 化基础较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长。受传统教 参考文献: 育的影响,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一 [1]汪晓璐.浅谈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 些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许多教师不够重视,不做或少做实验,这 信息,2009.25. 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活动。这 [2]刘冰.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 样教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高分低能,一遇到实物往往束手无策, 1997.5. 不知道如何动手。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强化基础实验和实训,夯实学 [3]宋济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变化[J].新课程研究, 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推行校企合作机制,进企业参加岗位 2013.11. 培训,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实践教学课时应达到 [4]陈小冬.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等职 业教育,2011.22.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175 职教 台 浅谈五年制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的改革 牟珊珊(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基础教研室 江苏徐州221 008)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型,该课程的建设不仅要保证学生掌握基础会计课程的 完整知识,还要与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本文论述了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结合我校《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的实施情况,浅谈五年制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建设改革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基本 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还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 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为保证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定位 相适应,并体现新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 求,我校确定了对本课程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 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课程内容为主题,以会计岗位 (二)教学模式的实施。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制造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主线, 采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指导学生完成 完整的会计工作,根据各个工作阶段的需要,引入相关的会计理论知 识。 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 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将本课程定位为:“一个认同、两个基础、三 个基本、四个目标”。 个认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会计专业 的认同问题,并通过认同,培育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了解会 计实践中的现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 一1、《模拟企业经营业务岗位流程实训》课程的开设。该课程以青 岛骏通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研发的模拟企业经营课程模式为平台,以高 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为背景,突出项目课程的学习过程,突出了工作过 程导向,学生通过实训,了解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仓储流 程、销售流程,单据的产生与传递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企业模 式和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我校在开设《基础会计》课 程的同时开设《模拟企业经营业务岗位流程实训》课程,对学生学习 《会计基础》课程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2、《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和内 容,根据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和内容,将会计核算方法融入实际工作 中。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单据开设账户、填制并审核会计凭 证、登记账簿,期末进行对账与结账,并编制会计报表。在这一过程 中,学生既掌握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与 操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1、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多种途径与手段丰富学生的 课堂学习,我校在黑板、粉笔运用的同时,还将动画与PPT等制作手 段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课件中,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与视觉效 果,并将优秀教师的教案、教学案例、知识点制作成电子版本,教学 过程制作成录像,学生可以下载到手机上,课后进行预习与复习。 2、教学方法。我校教师在本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思 考与创新,逐步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实物教 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训教学法、参观法等多种教学 方法。在《模拟企业经营业务岗位流程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 学生去青岛啤酒厂、宗申集团参观企业的生产流程,增强了学生对企 业的认识。并编写了基础会计习题与基础会计应用项目实训资料,同 时配以厦门网中网软件的运用,巩固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 学习的效果。 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育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但高职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玉森.基础会计学[M].北京:教等教育出版社,2004: 65—69. 程,另一方面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会计的基本技能、基 本知识、基本理论。 四个目标:基础会计课程应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 履行岗位能力、把握专业技术等四个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1、《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是一门跨专 业、跨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 基础,该课程操作性极强,但其内容专业理论性强、系统性强、内容 比较复杂。 2、该课程一般在相关专业的第一学期开设,对没有任何会计相 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会计相关知识的在校高职生而言,本课程的内容 抽象、专业、难懂,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 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3、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目标的制定重视会计基本知识的认知和 把握,缺乏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与专业能力训练的有效结合。 4、教学方法单 多数借助最原始的黑板、粉笔,教师讲解, 学生被动式接受,先讲解理论,再配以相应的练习题,方式单一且缺 乏创新性。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我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 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体现 知识把握、理论认知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相益结合的教学要求。在课 程内容组织上,学生具备了实际会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最基本会计知 识后,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 线,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 容融人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锻炼职业能力,体会会 计核算工作的严肃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严谨,养成诚实守信、严谨务实 的职、 素养。 一、[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 1.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5:92—98. [3]陈少华.论我国大学会计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 究,2003(10). 理自己。”大学生经过繁重的高考学习,进入大学校园后,第一次独 立拥有了自主支配时间的能力。常常出现对于时间的无限制使用,形 成时间的荒废。在生涯规划教学中,大学生常常能够做出结构完善的 规划书,但是缺乏执行力。在执行规划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时间 管理。大学生时间管理包含有效安排自我生活,合理有效地利用和支 配时间。大学生的时间管理主要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社会活动时 间管理、生活时间管理。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率和生活效率,有效促进生涯规划计划的有效实施。从自然哲学的 角度看,时间是不可回溯,不能买卖,无法暂停,毫无供给弹性,不 能蓄积,无法取代。面对自然时间的刚性存在,生涯规划要求设定优 先顺序,改变对于时间的态度,使用“保持焦点、80/20法则、马上 行动、学会拒绝、积极休闲、集腋成裘、积极搁置”的原则,规划与 组织自我生活,实现时间效率的提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维度分 析,则是有意识地从自然时间走向社会时间,最终实现个体的自由时 间。马克思认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 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问”在自然时间客观性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使用社会时间和心灵时间这两种理解方式,“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 上,兼顾客观性和价值性维度”全面深入地探讨和管理个人生活。 四、结束语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程目标、实施理念、具体模块 中,能够有效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深化其理论基础,拓宽 其理论视野。通过类似的理论工作,加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 本土化和学科化,最终切实“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13]. 推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丽丽,陈学中.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J].商业 研究,2006,(09). [2]黄维德,陈万思.上海信息产业人才流动分析[J].上海 经济研究,2005,(09). [3]赵雪飞.全球视野下的人才竞争态势及对策探析[J].经 济师,2006,(03). 1 76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