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33 期2019 Vol.6 No.33
酒精依赖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黄小权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酒精为现阶段应用广泛物质,为麻醉剂一类,若长期摄入酒精会引起神经系统麻痹,造成后续人员并发躯体、心理上异常。据统计结果显示,因饮酒造成高离婚率、暴力犯罪、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造成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问题急剧增加。随着近些年来酒精性依赖患病人数增多,该病逐渐成为一类新型精神疾病。对临床酒精依赖性患者来说,若依赖性增加会造成精神障碍等情况,需采取药物戒断治疗。对多数治愈后患者再次出现酒精强烈渴望称之为酒精复饮。针对上述患者治疗实施过程中,不仅仅通过药物干预疾病,仍需综合护理措施干预,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就近些年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我院实际开展情况进行以下总结,为后续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酒精依赖;心理护理;研究进展;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3.190.02
酒精依赖成为全球性医学、社会问题,引发上述问题主要因素与长期饮酒相关,若长期处于饮酒状态下,酒精会引起中枢神经异常,后期衍变为慢性脑病。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不断改变,人们生活压力增加,导致近些年来酒精依赖性发生比例逐年增多,临床发病率仅次于精神症、精神发育迟滞[1]。据部分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酒精依赖发病率仅为0.02%,随着时间推移至90年代中期后,酒精依赖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达3.43%,至21世纪初期阶段上述疾病问题上升至9.00%。上述患者往往会伴随着心理问题,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焦虑、敏感、多疑等。因此,对该类患者戒酒治疗同时,应积极予以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上述患者心理状况。本文就酒精依赖型心理护理进展进行以下综述,现报道如下。
带来负面情绪强化,如“一醉解千愁”等负面情绪。最为重要为当患者长期处于饮酒状况,后期逐渐成瘾,一旦出现酒精戒断症,会反复饮酒缓解症状,为酒精强烈负性 作用[5]。
1.2.3 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是指当形成酒精依赖后,患者脑部中枢神经会形成一系列生物学改变,包括神经递质水平、受体表达。而造成酒精依赖性症状强化主要因素为生物反馈机制,造成患者获得酒精倾向。一旦患者存在依赖行为出现,相当于中枢神经系统-脑部慢性疾病,该病产生与脑部“犒赏系统”联系密切。上述系统与多种生物体联系密切,并且作为上述行为出现重要因素。人类进化过程中,会因个体之间差异,出现饮食、性、哺乳等多种有关活动的生物行为出现变化,为个体带来相应犒赏。夏青春,王高华,陈小郧等[6]研究中报道,造成患者复饮重要因素为生物学动机力量控制作用下,导致心理渴望酒精,当动机集中于中脑皮层边缘时,并由多巴胺系统组成,记忆机制为神经基础。
1 酒精依赖的概念与形成原因
1.1 概念
酒精依赖综合征又称之为酒依赖、酒精中毒等。引起该病发病主要因素为心理作用,患者症状表现以对酒精渴望导致强迫性饮酒,呈现联系、间断体验,一旦停止饮酒,则会表现出一系列不良心理情绪,常见为焦虑、恶心、心慌等,对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妄想、震颤等[3]。引起该病发病因素较多,多数情况下因生理因素、经济水平、家庭因素等多种问题相结合引起疾病。并且该病为多种因素控制性复杂疾病,并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两者相结合共同作用下形成产物[4]。
1.2 病因1.2.1 社会因素
因酒制品销售渠道广泛,部分人群从小能接触到酒精制品,伴随着年龄增长,对酒精习惯性增强,后期形成酒精依赖。同时,另外一种状况为家庭因素影响下,如单亲家庭、家庭矛盾等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渐形成以家庭成员为表现酒精依赖形成。朋友、伙伴之间同样为影响疾病产生主要因素。
1.2.2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作为酒精依赖性患者发病主要因素,常见为心理、情绪控制能力差等个性问题。酒精自身为一类精神活性物质,同时具有正性强化作用,多数情况下,饮用酒精过后患者并感慨“酒逢知己千杯少”,为宴会造就欢快情绪。同时,后期随着饮酒时间延长,酒精同样会
2 酒精依赖心理护理
长期饮酒会危害躯体及其心理健康,造成后续一系列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到患者后续行为能力,一定程度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早期予以有效措施干预,能有效控制后期对酒精摄入,进一步降低本人、家庭、社会所造成危害,因此,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对改善患者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宣传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提倡移风易俗以饮料代酒,减少因职业造成酒精依赖者。
2.1 心理治疗心理干预实施应有效针对患者、家属及其相关社会成员。通过有效心理干预措施能增强患者自身防御能力,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基础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健康生活态度,加强对患者周边亲属相关知识宣传,加强对患者监督,减少酒精摄入,利于后期病情恢复[7]。①通过团体咨询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认知补偿,降低对他人伤害。上述方式能降低酒精依赖造成对他人硬性,会进一步降低因酒精造成对他人伤害,能鼓励患者讲述戒酒经历,鼓励患者树立戒酒信心。②院内定期召开相关专题讲座,宣传疾病相关知识,能提高患者对嗜酒造成危害认识,并予以患者宣传短片、视频加深影响。
2019 年第 6 卷第 33 期2019 Vol.6 No.33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91
2.2 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
对部分接受院内院内干预患者,医护人员可加强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患者困惑,并有针对性予以措施干预,帮助患者解决现阶段出现问题。做好病情记录工作,并告知患者后期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相关注意事项,能避免疾病再次复发。对临床急性期干预患者,因自身对酒精相关依赖消失,但后期仍然存在复饮可能性。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鼓励,并告知家属关心、爱护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树立治疗疾病信心。
2.3 个性化健康教育应有针对采取不同教育模式,将心理护理贯穿至整体治疗、教育中,不仅是在生活上关心患者,满足患者自身合理需求,若患者存在不合理需求时,做好合理委婉拒绝,取得患者谅解,并帮助患者寻找酗酒发生因素,详细为患者讲解因酗酒会造成危害,存在暴力倾向患者,积极予以乡音疏导,期间应尊重患者人格,加强与患者之间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到疾病,树立治疗、康复信心。杨俊,周旭辉,郭育君等[8]研究中表明,对存在酒精依赖性患者采取一系列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同时,做好家属相关教育工作,并取得家属配合,获得社会治疗支持,能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积极性、主动性,降低复饮率。
能出现障碍。随着现代护理模式不断改善与进步,全程护理干预模式逐渐被引用[20]。临床通过一系列有效护理措施干预,能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正确帮助患者认识到因酒精造成危害,并重新建立正确防御机制,对提高酒精危害认知建立正确防御机制起着重要临床意义。能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月红.综合护理干预对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率的影响[J].齐鲁护
理杂志,2015,21(1):76-77.
[2] 刘延锦,朱娇娇,王爱霞,等.脑卒中病人戒酒依从性的影响IMB
健康教育对酒精依赖[J].护理研究,2015,29(34):4328-4330.[3] 徐文静,柳学华,王 涌,等.酒精依赖患者配偶应对方式与生活质
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3):1762-1766.[4] 蒋璐繁,陶 敏,郇业青,等.互助会心理团队干预对酒精依赖患
者自愿戒酒后自我意识、潜在认知及酒依赖程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7,41(1):88-90.
[5] 刘 静,张 宇.健康教育对酒依赖患者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9):1238-1239.
[6] 夏青春,王高华,陈小郧,等.奥沙西泮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伴焦
虑情绪40例[J].医药导报,2015,34(4):487-488.
[7] 董宗美,娄培安,张 盼,等.徐州市成年居民酒精依赖与新检出
高血压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12):1083-1087.[8] 杨 俊,周旭辉,郭育君,等.血浆HCY、hs-CRP水平与男性酒
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4):394-397,444.
3 结 论
酒精依赖为一种不良生活习惯,为一类特殊的心理状态。长期饮用大量酒精会造成患者身体、心理及其社会功
本文编辑:刘欣悦
(上接1页)
[5] 谢守宁,韩生寿,李 洪,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致髋关节病变的中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0): 56-59.
[6] 徐 愿,孔维萍,陶庆文,等.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膜内
成骨Wnt/β-catenin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6):718-723.
[7] 勾志静,耿 良.补肾强脊颗粒联合塞来昔布对强直性脊柱炎成
纤维细胞抗骨化作用及BMP/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8,39(9):1194-1197.
[8] 邹宇聪,毛 筝,徐敏鹏,等.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对强直性脊柱
炎病理性骨化相关炎症因子和miR-21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3):367-370.
[9] 毛赛虎,冯宗贤,钱邦平,等.截骨椎前纵韧带骨化对PSO矫
正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0):595-603.
[10] 祁伟仲,李 奇,林荔军,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滑膜组织中
骨硬化蛋白、β-链蛋白表达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15):86-88.[11] 宋 伟,安 晓,董纪元,等.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屈曲挛缩畸
形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J].医学院学报,2014,35(11):1097-1100.
[12] 李 虎,李儒军,曹宸喜,等.趋化素样因子1过表达促进强直性脊
柱炎髋关节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向成骨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7,21(9):614-621,后插2.
[13] 谢建民,赵 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颈动
脉内膜厚度关系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1):1738-1741.[14] 谢建丽,陈海英,魏 平,等.活性维生素D对骨量减少的强直性脊
柱炎患者骨代谢指标及病情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 24(3):324-327,344.
[15] 刘 勇,霍少川,周 驰,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异
位骨化的危险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1):11-16.[16] 田丽贞,周美菊,张松照,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硬骨素水平
与骨影像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8): 1394-1396.
[17] 冯仲锴,孙永强,刘汝银,等.microRNA-204抑制强直性脊柱炎
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12): 1374-1378.
[18] 高 岱,李坤鹏,文琼芳,等.骶髂关节CT不同分级标准在强
直性脊柱炎诊断和随访中应用价值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9):3137-3141.
本文编辑:刘欣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