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卷第2期 2 0 1 2年6月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Environment.Biological Polytechnic Vo1.18 No.2 Jun.2012 文章编号:1671—6361(2012)02—0057—05 论学校文化向集团文化的转换 赵红深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摘要:提出了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集团文化的新概念和学校文化向集团文化转换的新命题.阐述了学校文化是 提升学校声誉的鲜活名片,集团文化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活头源水.参8. 关键词:学校文化;集团文化;转换;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传承传播方式和构 建形式上的特殊表现之一,就是以学校教育和社会 教育为表现形态的学校文化和集团文化.学校文 化,古今中外,源远流长,它源于古代分散的私塾学 堂、乡村书院的一家一户的农业社会,分散的农耕 动了学校文化向现代校家合作、校社合作、校企合 作、校事合作的集团文化的转变. 伴随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 略部署的历史步伐,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和多元 化合作的集团观念取代单纯的学校教育占据潮头. 经济是其滋生和繁荣的土壤.体现在教育上,就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先生为 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文化生态圈围”.中国古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 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企业集团化、科技集团化、外贸 集团化、金融集团化等集团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代的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苟子、董仲舒、韩愈、柳 宗元、王安石、朱熹、王守仁、徐光启、王夫之等是其 学校文化的集大成者.郑和船队浩浩荡荡出洋,外 部的新鲜事物激起了中国人探寻世界的兴趣.中国 单个学校教育向教育集团化的转换,学校文化向集 团文化的转换,既是教育文化发展自身的需要,也 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有些职业院校,实 践课时不足,工学结合不多,校企合作不够,孤独办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梁启超、王国维、 章炳麟等提出了废除八股文等文化革新,没有盲目 的崇拜祖先,而是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 学的影子仍然可见,单打独干的表征仍然明显,严 重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招生和就业,影 响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要在适应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中满足人民群众 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 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就必须廓清教育教学思 路,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 式…,走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教育集团化发展 之路. 化,学校文化的外延开始突破了农耕时代的伦理定 位和传统道德的狭隘范畴.现代教育家曹靖华、陈 望道、成仿吾、范文澜、马寅初、陶行知、吴玉章等更 是文化的先行者,教育文化开始打破陈旧的管 理思维方式,拆除师生之间、校社之间壁垒森严的 藩篱,用民主、平等、合作来取代圣贤的“师道尊 严”,用交流、互补、合作来取代封闭的学校教育,推 收稿日期:2012—02—12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全国科研规划课题(编号:732222);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 XJK011CZJ071). 作者简介:赵红深(1958一),男,湖南衡山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58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月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 1 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声誉的鲜活 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 名片 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 文化,是在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 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 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 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 一种整合和结晶.本文所提的学校文化范指学校行 政辖区和校园地域辖区内一切教育活动,是一种大 文化观. 学校文化,不管是千年书院、百年老校,还是刚 建新区、才开专业,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学校文 化从学校的形成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高职教育 的学校文化建设还相当薄弱,文化底蕴较为浅显. 一是职教市场的激烈竞争,各高职院校争相做大做 强,在人、财、物均非常有限的状况下,主观因素和 客观条件都促使各院校优先或片面追求有形的硬 件发展和改善,无暇和无法兼顾无形的软件建设, 没有把学校文化建设置于学校的整体办学方向和 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了学校文化 功能的发挥.二是不能正确定位,尽管有些高职院 校基础设施、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等力量 已经具有完备或较成熟的管理机制,但对学校文化 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突出的特色研究不够,实施 的途径尝试不力,校本文化缺乏高职特色,有的仍 在简单的延续高专、中职、中技文化,有的跟在普通 高校后面照抄照搬、邯郸复制.三是因观念碰撞和 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种种不和谐影响依然没有完全 消除,并羁绊着院校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有些合并 院校,仍实行“独联体”,没有形成自己的合并文化. 四是学校文化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提炼过程,是校 风学风不断沉淀的集合,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不会 成熟起来.很多高职院校建校建系历史很短,专业 不稳定、院系频繁整合,没有形成拳头、突出优势、 创建品牌.因此,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多是处于一 个自发的摸索阶段,文化发展到哪个层次,仍不十 分清晰,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到位的学校文化特色 品牌 . 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健环节,是面向人人、面 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事业.从这种学校文化建设的大 视野出发,它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一 个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 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使命.所以,整个学校文化建 设都应该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体现出鲜 明的时代特色,特别是要体现职业性,着力培养学 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教 育精华,又要纠正新文化、新理念在形成过程中的 “失范”和“滑坡”,始终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 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既要优化弘扬传统文化的 社会大环境,营造浓郁传统文化的校园好氛围,推 进改革传统文化的教学新进程,又要开放吸收新潮 文化的立体多窗口,积极探索现代文化的融人最佳 点;既要根据校情院况和时代特点坚持校本文化的 继承、弘扬、反省和创新,也要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 精华,自觉抵制其糟粕,以求得自己的发展;学校既 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生存、学会社交 . 一个学校的文化品牌,是提升学校声誉的鲜活 名片.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各院校之间、各系部 及专业之间,不仅在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硬件设 施、学科水平、实训实力上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在文 化软势力上的搏杀也难舍难分,学校文化建设已经 成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湘环学 院)坚持以农林为特色、园林和畜牧兽医为亮色、护 理药学为底色的办学定位;坚持“正德强技、爱国荣 校”校训,“勤俭勤奋、至朴至善”校风,“爱生爱教、 求真求精”教风,“好学好问、吃亏吃苦”学风之一训 三风;坚持“人才强校、专业兴校、质量立校、勤俭持 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 理、科学决策、依法治校、协调发展”的治校方针,坚 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依法办学”与 “让学生学到真本领,找到好工作”的教育教学方 法;打造技能节、心理健康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 石鼓文化大讲台“三节一讲台”以及“孔子学堂”、 第18卷第2期 赵红深:论学校文化向集团文化的转换 59 “国旗下的名师朝话”等活动品牌,发挥全国绿化模 范单位、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湘军摇篮的 文化引领作用.“湘环文化”,是高职院校一朵鲜艳 的文化奇葩 . 足、企业合作不多、就业渠道不广、学校过小过弱, 就易生易灭.如果不及时调整,始终处于“多、小、 散、弱”的状况,谈何核心竞争能力,谈什么职业行 业教育的现代化地位.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必须把一些优势不突出、就业无市场的学校、院 系和专业关、停、并、转,让优势学校、院系和专业通 2 集团文化: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 选择 学校文化,各有千秋,但单个的校本文化,再好 也不可能是万验灵药.既使是中外著名的具有代表 性的清华大学的经典传统、北京大学的学术自由、 威斯康星大学的教育服务等三种价值取向的学校 文化,也都有其局限性,都随着形势的发展而需要 作出一些变化.当闭关自守、自养自给的农耕社会 发展到全球开放、互通有无的信息社会,当高等职 业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甚至普及教育、 统招统分演变为双向选择阶段,教育方针、设 施条件、师资配置、文化理念、学生需求、质量标准 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纯学校教育、纯校本文 化、纯教师教学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 要,这就必须改变观念、调整思路、应对发展,把学 校文化与高职院校新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联系 起来,与文化创新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和谐 校园及“以人为本”融贯起来,思想,跨越传统 学校文化的文本阈限,挖掘教育文化的时代内涵, 扩展学校文化的立体视域,找到职教文化自身“与 时俱进”的“支点”,实现学校教育向集团教育、学 校文化向集团文化的转换 . 在时期,曾提出教育下乡,突出表 现是村村办学校、户户出资金,学校条件差、教师水 平低,教育下得来、质量上不去.不可否认,在经济 不发达、交通落后的地域和时期,村办学校为扫盲 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曾发挥过重大作用.这“一张 课桌一本书,一个教师任通职”的学校对偏远山区 来说,是有教育比没教育好,有先生比没先生好.但 是,随着国富民强的发展,村村通公路、户户有储 蓄,那种低水平的村办学校也已不复存在,应发展 完全教育,集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学校,打造 “抗风浪”教育大船,组建“联合舰队”的教育集团.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专业特色不突出、实训场地不 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起一个大的职业教 育学校、院系和专业群,让专业院系与相关行业、企 业和社会通过合作、联动、互补等方式,建立起教 育、培训、实习、见习、实训、就业、再提高一条龙式 的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的发展战略,以大学校、大 院系、大专业群、大教育集团和网络,多企业行业、 多岗位市场、多合作互补、多学习方式,优良学习环 境、优良实训场所、优良教育资源,广阔就业空间, 广阔发展前景去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这就是集团 观念,是信息社会必须树立的教育理念 当今时代,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教育之间的竞 争已由单方面的较量转为全方位的竞争,无论是企 业还是学校,要想在竞争中经受住各种风浪的洗 礼,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综合竞争能力.然而,单个学 校,即便是名校老校大校,它的力量毕竟有限,很难 在各方面尤其是工学结合上都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这在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必须适时转轨于分段教 育、分地教育、分场教育的合作集团化教育,通过组 建职教集团实现学校、企业、行业、社区间优势互 补,从而聚集成较强的群体优势.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在新形势下整合职业 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多赢的新举措,也是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它是以中心院校为主 体,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委托培训、就业接轨、 继续教育等教学、科研和生产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 多的学校、企业、行业、社区和乡村共同组成的教育 培训、技术研发和经济联合体.教育集团化有许多 优势:(1)降低办学成本.集团化发展将具有教育培 训功能且各具所长又较为分散的学校 专业、门店、 企业、行业、社区等职教单位积聚起来,将分散的教 育培训链条各要素链接起来,形成集团内部紧密的 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稳定的上下纵横的产、学、研、 供链条,避免不必要资源闲置、互不买账的行业隔 60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月 阂,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重组、合作与互补,充分利 用各链条中的资源,实现职业教育学校基础理论学 习、模拟工厂实验实训、企业行业顶岗实习等分阶 段教学、分单位或分地方教学,减少教育教学的盲 目性、无效性.教育集团化后,将不同行业或社会上 的资源优势互补、资本转化增量,既能扩大教育功 能、节省教学成本,也能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和发展 后劲.(2)有效实施企业对接.教育集团化后,学生到 企业实习实训、教师到企业实践带教和企业能工巧 匠到学校兼课、员工到学校进修提高,能有效融人 企业先进理念和优秀制度等企业精神,从而促进学 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有较快的职业社会适 应能力,实现学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 合和“无缝”对接.(3)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集团化,企 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技术骨干承担教学 任务,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景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效的提升职业教育基 础能力.(4)增强竞争优势和规避就业风险.教育集 团化能增强融资优势,获得雄厚的办学条件和优质 的教学资源,吸引更多生源;能跨行业的集约化多 元办学与专业设置,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 子里”的发展风险;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去 向,迎合社会需求,加大出口通道.因此,发展职教 集团,建设集团文化,是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适应工业社会和信息的 必然选择或优先目标 . 3 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活头 源水 以小划子式的单个学较向教育集团转化,实现 学校文化向集团文化的转换,采取校企合作、合纵 连横的教育发展战略,是打造职教“航母”的不二 选择. 合纵连横的战略源自先秦战国时期,公孙仪等 著名的纵横家已远逝二千多年,但他们的思想却流 传百世,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是我们企业 制胜的韬略法宝,也是我们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活 头源水. 要改变职教院校的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工学 结合开展受艰、实习岗位过少、实训水平较低的状 况,首先必须合纵,要依托行业主管、行业协会、社 区、企业、链琐场店,建设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厂 中有校、校中有厂,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职教集团, 拥有办学资金、教学设施、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管 理实力和水平,拥有特色专业群、教育教学质量、实 习实训场所、企业文化、能工巧匠、就业畅通等各方 面都处于优势地位的职教品牌 .建立教育与产业 对话协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 其次是连横.积极向社会延伸,与同行业的国 家级示范高职院校、骨干院校,与强大的世界500强 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通过控制和利用外部独特的战 略资源或战略要素,强化职教的战略环节并扩展价 值链以增强教育集团的总体竞争能力;通过职教联 盟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上把集团各个合作单位独有 的优势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全优”的教育组织体系. 借助联盟,建立长期稳定关系、彼此信任、资源共 享、技术合作、生产合作、教学合作、研发合作,校企 互异的核心能力互补,有效突破专业发展、技能训 练、顶岗实习、解决实训教师和学生就业难题,迅速 获取所需要的专业技术、革新动态和企业需求信 息,促进联盟间知识转移、信息互享,促进知识创 新、知识存量,扬长避短,有效降低教育成本和专业 建设风险,形成更大的合力,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从而实现多赢. 2011年,我国大学步入结盟时代,全国最好的 大学也进行了“合纵联横”,强强联合、实现了整体 崛起,为建设高教强国探索了一条路子.嘉兴市为 了使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大力推进“两个 统筹”:一是统筹管理树立特色,多举措打造优质特 色职业教育;二是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切实推进社 会培 ̄Jili作.校企合作水融、渐入佳境,大大地 提升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办学质量,服务地方经 济的能力日益彰显 J. 海宁的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经验告诉我们:变 合作平台的“点对点”为“面对面”,变合作模式的单 通道为多通道,变运行机制的双方互动为多方联 动,变课程模式的封闭式为开放式.“四变”促进了 校企合作步入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要 实现这“四变”,要为合作“护航”,社会要为合 第18卷第2期 赵红深:论学校文化向集团文化的转换 61 作助推,制度要为合作“保障”;要形成“三力”:构 建“的外部驱动机制”,形成企业参与合作 的驱动力,构建“互惠互利的内在动力机制”,激发 技术服务、行业引领、共创品牌,不仅是衡阳农林职 业教育集团做强、做优的成功经验,也是集团内每 个成员单位强校、强企的必由之路,更是高职教育 和企业生生不息发展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企业参与合作的原动力,构建“集团主导的保 障机制”,增强校企深度合作的凝聚力. 衡阳农林职教集团,是以具有60余年办学历史 的首批省级示范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龙 头,衡阳林学会、衡阳农科所、林科所以及6个林场、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苗圃等18个行业和区域单位加盟的教育合作体,实 施高起点的“名校+名企”的品牌战略,以品牌优势 推动发展.集团内各链条单位均保持自己的特色, 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了共同的集团文化.校企双 方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和课程,共享专业技术人员资 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 多功能、多途径、多形式的学习服务,使学习者在不 同学习环境或路径之间通过学分制度实现衔接. 衡阳农林职教集团作为跨地区、跨行业、多功 能、多层次、综合性的教育集团,是社会共谋高素质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平台,在实现高职教育 同发展、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职 业教育新模式,形成职业教育新优势方面作出了有 益探索.实践证明,资源共享、专业共建、联合培养、 [2]赵红深.打造高职院校系部特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0,(2):4J0.42. [3]赵红深.试论“以学生为中心”[J].卫生职业教育, 2003,(4):4_7. [4]赵红深.高职院校多元文化冲突与对策[J].教育与职 业,2012,(5):34—36. [5]刘文霞,赵荣辉.社会学视野下的学校文化建设[J].全 球教育展望,2011,(4):4447. [6]孙爱芹.高职院校“七位一体”学校文化建设模式探索 [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4. [7]刘敏,贾庆格.以“责任文化”为统领打造“四位一体” 集团文化[J].政工研究动态,2009,(22):32-34. [8]李玉珠.嘉兴职业教育发展的品牌战略[J].教育与职 业,2012,(1):54_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