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治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规范化解读

大学治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规范化解读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5.5 学术探 索 2015年5月 May,2015 No.5,2015 Academic Exploration 大学治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 权力关系的规范化解读 赵(北京大学玄 100871) 法学院,北京摘要:在现代大学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大学治理结构的两支重要力量。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大学章程 和规程中,均有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同程度的规范。梳理这些规则,就可勾勒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三个方 面的规范关系,分别是二者的相对独立、相互制衡和互相配合。从规范层面解读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有 助于认清二者在大学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权力按照规范运行,必将推进大学良好治理。 关键词:大学治理;行政权力;学术权力;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5)05—0144—05 一、大学治理与权力界说 育的权力结构,它是立足于高等教育这一特定的 机构背景具体而言的。【4 J(n 作为与行政权力平行 的一个概念,比照德国行政法上对行政权力的界 定,对大学学术事务的自治权则可称为学术 权力。 大学治理(university governance)一词最早见 于1976年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合著的 《组织中的二重性与选择》一书,主要是对大学组 织中决策问题的研究。…(P ’不同于传统的管理 或统治,治理强调整合权力资源促进组织持久发 在当今中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对大学治 理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行政权力是以校长为 展。现代大学治理要求大学、政府和社会在大学 的发展和重大决策上各自担负自己的责任,相互 协商、相互妥协、相互配合。 大学治理的理念越 来越多地被认可,其可以分为大学治理结构之构 建与治理结构之运行两大部分。在这一治理结 构之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备受关注。行政权 力(administrative power)的概念,源于大陆法系国 代表及其所领导的行政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 和大学章程对高校行政事务行使的管理权力。 学术权力则是以教师特别是教授为主要组成人 员的学术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章程对 高校学术事务行使的自治权力。但本文立足于 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章程的规定,尝试对行政权 力和学术权力关系规范化进行解读。 家的行政法。在德国,高校的行政权力意指“大 学的自治行政权”,体现的是大学相对于国家的 相对独立和对高校内部事务的自主管理,即大学 在处理与大学教学、研究、课程及进修直接有关 的行政事务时所享有的自治权。[3I(n 简言之,行 政权力就是大学对行政事务的自治权。虽然,学 术权力(academic power)的用语较早见于以伯顿 ・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独立 (一)权力来源和组织方面 权力来源是解决权力合法性和正当性,亦即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最终的依靠力量是什么的 问题。从形式上看,对于行政机构和学术机构的 设置要求均明确写在了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 克拉克领导的团队所创作的《学术权力》一书, 法》中。然而,有了法律授权并不意味着权力的 当然享有。对于行政权力而言,这种法定授权或 但正如该书副标题“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 较”所表明的那样,此处的学术权力意指高等教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BIA100081) 作者简介:赵144 赋权是其正当性的主要依据和来源,因为高校行 玄,男,北京大学法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主要从事宪法、教育行政法研究。 政机构是一种按等级划分,规定权责,层层节制 的科层制体系。[5]( 而行政权力也依靠这种严 密的科层制得以强化,一如伯顿・克拉克所认为 的那样:官僚权限是从正式的等级地位中派生出 来的。与之相反,学术权力并非因学术机构的设 立而自然而然地被赋予,它是基于专业的权力。 这种权力是以技术权限为基础的,以专家为基础 的,而不是以官僚权限为基础的。 4 J(H眇’易言之, 学术权力根源于特定的知识和特定的人,或掌握 特定知识的特定的人。如秦惠民教授所言:学术 权力的存在与否,依赖于专家的专业背景和学术 水平而并不依赖于组织和任命。_6 因此,从实质 上看,行政权力来源于组织,继而可追溯至法律 的授权。而学术权力则源于专业知识,进而来自 于掌握或占有这些知识的人,主要是从事科研和 教学的教师。 权力的不同来源决定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 力组织上的不同,使它们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典型 组织形态。申言之,行政权力按照科层制进行组 织,形成上下一体的命令与执行关系,行政机构 内部有一个终极最高权力者,具体为校长,任何 其他行政机构都在校长领导之下,对校长负责。 从责任制上来看,行政权力的组织实行的是个人 负责制,并最终都向校长负责,形成了统一的金 字塔式的权力组织。与行政权力不同,学术权力 的组织不可能是命令执行式的,也不可能做到上 下一体,高校选择了委员会制。同时,我们还发 现学术权力的委员会是分散化的,如分别设置学 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相互 之间均不隶属,分别独立做出自己的专业判断。 即便是在统合式的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之 中,也会分出若干次级委员会,并由后者做出实 质的专业判断。从其组成人员来看,学术组织大 部分应由科研教学教师组成,人选的产生一般基 于学科或专业的共识推选而出。 (二)管辖事务方面 从字面上看,行政事务是与行政有关的事 务,而学术事务则是指与学术有关的事务,二者 的核心就在于明确行政与学术。在学理上,对行 政的界定可谓繁多,但“行政的字面含义是管理, 是指引导、控制和领导。”【『_ ”它是以个别、具体 的作用形式来行使的,具有能动性、持续性和统 一性。_8 J( -6)换言之,行政是需要经常性地或反 复地加以管控的行为。因此,行政事务就具有日 常性,对高校而言,则关系其正常运行与否。对 于学术,按照《辞海》的界定,是指“较为专门、有 系统的学问”。而从学术一词的西方探源看,学 术有两个主要特征,有学者将其归结为:“与学院 有关”和“非实用性”。“与学院有关”说明学术 知识或专业的细化分工,从而具体到特定的学 院;“非实用性”则是指学术不是为了实现其“有 用性”,是“为了学术而学术”。_9 由此,可以将行 政事务界定为与高校日常运行管理有关的事务, 学术事务则是与追求非实用性的学问有关的 事务。 按照《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高校 的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 政管理工作。从具体列举的职权来看,该款应理 解为:校长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与行政有关的 管理工作,亦即教学中的行政事务、科研中的行 政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作为行政机构的负责 人,校长的职权基本涵盖了行政权力的范围,可 以说,行政事务限于教学、科研及其他关涉行政 的事务。对于学术事务,《高等教育法》也有相关 规定,该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高校设立学术委员 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 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 从规定来看,明确列举的“计划方案”和“成果”, 以及学科和专业的设置必然属于学术事务。从 中也可察知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的分离,间接印 证了前述对该法第四十一条的理解的正确性,即 行政事务涵盖与教学、科研等有关的行政事项, 而非教学、科研的全部事项,因为诸如教学和科 研计划与成果等是学术事务的范围。 (三)运行方式方面 一般来说,行政权力的行使是通过以校长、 副校长、教务长、处长、院长等为代表的各级行政 机构的人员依照既定规范予以实现的。因为采 取的是科层制,组织纪律和照章行政成为行政权 力的主要特征。为了保证行政有效率,行政权力 的运行是排斥民主的,即便是高校中设立的校长 办公会和院长办公会等议事咨询机构,也只是起 到一种辅助行政的作用,毕竟校长、院长等行政 首长具有最终的决定权力,但是没有人将这种个 人决断的模式称为“独裁”,这恰是行政权力运行 的逻辑所在:个人负责、照章办事、保证效率。对 高校而言,行政权力的运行是在校长领导下,各 级行政机构和人员分工负责,依照法律法规和大 学章程、规程等管理行政事务,以保证高校正常 运行的过程。 145 学术权力因基于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判断,对 学术事务的处理以协商式为主,多采用委员会制 形式,以学术民主的方式做出决定,达到实现学 术权力的目的。相比行政权力,高校对于学术权 力的运行方式一般会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复旦 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第15条规定:“校学术委 员会通过全体会议履行其职责,每年至少召开两 次全体会议,也可根据校长要求或三分之一以上 校学术委员的提议而临时召开全体会议。会议 应由委员本人出席,如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 应事先向校学术委员会请假,且不能委托他人代 为参加或投票。”由此可见,学术权力是集体行 为,共同负责,并且因为其所依赖的委员的专业 性,行使权力的过程必须亲力亲为,而不能委诸 他人。重大事项以投票的形式进行表决,原则上 不会出现行政权力行使上的个人专断。 (四)目的功能方面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运行的目的既有一致 性的一面,也体现出差异性。一致性是指它们均 是为了实现“专门化”,诚如布鲁贝克所言:“正如 高深学问的发展需要专门化一样,在学院和大学 的日常事务方面也需要职能的专门化。行政事 务工作和学术工作必须区别开来,因为每一方面 都有它自己的一套专门的知识体系。”[加 ‘嘲埘 说其差异性是指它们的“专门化”内涵不一,二者 分别指向专门化的行政和专门化的学术。 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运行,一方面是为了保证 大学的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一方面则是服务大学的 核心工作即学术事务。正如学者所言:“大学组织 内部的科层制是大学自治的运行基石。”[11](Pl19)对 高校外部而言,行政权力恰恰在贯彻落实从国家法 律法规到国家行政权力授予的权力和职责,而这些 权力和职责的核心就是办学自主权。对高校内部 而言,自行政权力从学术权力剥离时起,其就是为 学术权力的运行保驾护航。“没有学术研究的大 学固然不能被称之为大学,而没有行政管理的大学 也是难以进行学术活动研究的,在当代社会尤其如 此。”_1 J( 此言一语中的。 学术权力没有行政权力的外向型功能,其存 在的目的和功能始终是为了维护高校的学术自 由。从统辖职责来看,学术权力的直接目的是让 高校的学术活动维持正常,使学术创作符合规 范,将学术资源实现合理配置。而这些直接目的 无一不是为实现和保障学术自由的。这里的学 术自由是兼顾了学术共同体和学者个人的自由。 146 同时应注意到,学术权力在行使时,多是以民主 的方式做出,而这对学术自由会构成一定的减 损。然而,应当承认:“这种民主原则却是平衡利 益冲突最让人无法反驳的方式,因而在学术圈子 中被大家不得不接受而成为学术权力手中的工 具。这也是以维护学术自由为己任的学术权力 难以摆脱的窘境。”[13 3 三、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互制衡 (一)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制衡 从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来说,行政权力对学 术权力进行制约有助于学术权力的正当性和权 威性。在学术机构的组成人员方面,行政权力的 行使者有的成为当然成员,有的则会因其行政优 势而被选为成员,总之,学术机构中是有担任各 级行政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存在的,有时这一比例 会较高,以致有的高校在其学校章程或学术委员 会章程中对此加以限制。前者如不久前经教育 部核准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第15条规定, 学术委员会委员应包含一定数量的不担任党政 领导职务的教师。后者如复旦大学的学术委员 会章程要求,在任的校级党政领导成员不参加校 学术委员会,且学院一级的院长、主任等虽可成 为委员,但不得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不 同的学术组织中,行政权力的拥有者介入的程度 会有不同,如《武汉理工大学章程》分别设立了学 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高级 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其中后三者的主任均明确 由校长担任,且这三个委员会都明确有行政机构 负责人参加。这与中国的高校实际不无关系。 因为,“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学者往往是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大学里最重要的行政管理人员 如校长、院长、处长往往都是学者。”_l 作为学者 的学术机构当然可以包括担任行政职务的学者。 可以说,一定程度的行政权力享有者参与学术组 织促进了学术权力的实现,但这种实现过程又无 不浸透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约束。 (二)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 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是指,行政权力 在行使过程中需要接受学术权力的干预,这种干预 多表现为“审议”和“咨询”。在法律层面,《高等教 育法》对校长的职责和学术委员会的职能的规定, 就体现了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亦即学校 所享有的拟定发展规划、组织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 内部机构的设置方案、教师的评聘等均须经学术机 构的事前判断或最终决断,至于采取哪种方式进行 的,在学术组织规范较为完善的高校中,学术权 干预和制约,《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给出 了一定指引,即其十一条所规定的:学术组织应对 “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评价、学术发 展、教学科研计划方案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力的行使除凭借学术组织人员本身的专业素养 外,更多时候则要借助行政权力,这可能是解释 高校学术组织组成人员行政化的有力支撑。可 以设想,一个由纯学术人员组成的学术机构与一 个包含有担任主要行政职务的学者组成的学术 机构,在面对同样一笔经费支出时,后者将能更 充分发挥咨询、审议、决策作用”。这在《高等学校 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国家法律法规的这种规范,使得与学术相关 的行政决策必须首先由学术组织就问题的学术 方面做出“独立判断”,形成“独立意见”,[15](P45) 大程度实现对学术研究有利的资金支持。当然, 这可能还取决于后一学术机构中纯学术人员对 担任行政职务人员说服力的大小。 实现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一定的制约。这种制 约在高校自己的制度体系中也逐渐呈现。《武汉 理工大学章程》第56条第二款规定:“教学委员 会是研究、指导、接受咨询、审议和决策学校教学 工作的组织,依照有关规定,审议学校教学发展 规划、教学经费预算和教学改革措施等重要事 项,审议教学奖评定标准和办法、教学改革项目 管理办法以及教学管理制度,评审各类重大教学 项目。”从这条规定来看,教学委员会对高校的教 学活动起到重要作用,而组织教学活动又是法律 明确授权校长的一项职责,可视为行政权力的一 部分,由此就形成了学术权力通过学术组织对行 政权力的不同程度的约束。 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互相配合 (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互借力 从权力的实质看,行政权力的核心是“权”, 权大力大;学术权力的核心是“力”,力大权 大。【l钊但行政权力意欲在以学问著称的高校中以 正当的形式行使,除了法定或组织的授权外,有 时需要借助学术权力的帮衬,可谓“借力补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在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借力补权”,特别是咨询性事 项的设置。对于学术组织出具的咨询性意见,行 政机构应予以考虑,特别是对于学术组织有重大 异议的事项,行政机构应暂缓实施。同时,专业 人员通过个人统治、学术团体控制、官僚化的地 位和政治斗争等各种方式施展权力。_4j(P189)这可 以起到学术权力间接实现的目的,特别是行政职 务人员同时握有学术权力且也存异议时,这种效 果会更加明显。 与之相应,学术权力意欲在科层制森严的中 国高校有效地行使,亦须搭上行政权力的便车, 可谓“借权增力”。在我国的高校中,学术教师所 拥有的地位是无法与西方国家中的教授相比较 (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彼此尊重 行政权力自主负责的事项以及最终由行政 权力决定的事项,学术权力应给予认可和准许, 承认行政权力的作用效果,不得以学术为由予以 妨碍。同样,对于学术权力自主负责的事项及由 学术权力最终决定的事项,行政机构应当遵守, 不得动用行政权力进行干涉。同时,对于与教 学、科研有关的行政事务,行政权力虽有最终决 定权,但决定往往需要依靠学术组织的学术判 断,有关决定应以学术组织的判断为依据,以体 现对学术权力的尊重。这或许就是《高等学校学 术委员会章程》中规定学术委员会重大异议的事 项应当暂缓实施的原因。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尊重,可以视为高 校中的权力礼让。这样相处有重大利好。首先, 可以更好地促进各自的自主和独立,避免越权, 显示权力的克制。其次,可以促进各自权力的良 好实现,因为尊重意味着承认和认可,使对方权 力获得更大的正当性。最后,可以避免权力行使 的武断,特别是对行政权力而言,尊重学术权力 的判断往往更利于高校学术的长远发展。 (三)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同合作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虽各管一摊,彼此独 立,但又统一于大学的治理权力体系之中。在一 定程度上,两种权力都是为了保障学术自由而存 在。在面对共同的第三方权力时,这种协同合作 就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大学当下真正的主 要矛盾是高校与举办者的矛盾,大学的办学自主 权得不到有效落实,高校行政权力受制于国家行 政权力,学术权力所保障的学术自由得不到彰 显。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应当协同起来,特别是 针对阻碍办学自主权的第三方权力,避免两权相 争,第三权得利。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同,一方面需要行 政权力主动抵制来自外部权力的压力,自觉服务 】47 于学术权力;另一方面,学术权力应支持行政权 力争取办学自主权的行为,以学术自由来消抵外 行。在大学治理中,应遵循权力关系基本规范, 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 调配合,推动大学治理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让一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M].钟震宇,译.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姜华.泛化、虚化、理想化和空洞化——大学治理研究的问 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3,(6). [3]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M].台北:月旦出版社,t997. [4]约翰・范德格拉夫.学术权力[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 江教育出版社,2001. 部对高校的自治负担。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权 力享有者,虽然其任命来自于国家教育行政部 门,然而一旦被任命,其即成为高校的法定代表 人,对内对外代表高校。对于来自外部的权力干 涉,行政权力自应冲锋在前,据理力争,对于涉及 高校重大利益和学术利益的,应征求学术机构的 意见,并以此来应对外部的不合理要求。对于行 政机构的请求,学术机构应从高校整体的学术发 展和学术自由保障考量,给出合理正当的意见。 如此一来,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将更加融 洽,更有利于各自权力的运行。 [5]王威海.韦伯:摆脱现代社会两难困境[M].沈阳:辽海出版 社,1999. 五、以权力关系规范化推进大学治理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大学治理体系中的 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二者之间关系的正常化和规 范化有助于实现大学良好治理。克拉克曾言: “大学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 制0”[171(P121)这种控制不是说行政权力或学术权 [6]秦惠民.学术管理活动中的权力关系与权力冲突[J].中国 教育法制评论,2002,(1). [7]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卷)[M].高家伟,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2. [8]金东熙.行政法(I)[M].赵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8. [9]李伯重.论学术与学术标准[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6,(4). 力要在高校权力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而是各司 其职,二者在其各自管辖事务范围内都是最高的 权力,都是最终的控制者。在大学办学自主权没 有充分落实的情况下,行政权力应多站在大学的 角度思考问题,代表大学表达诉求,对抗来自内 [10]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 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1]夏民.法学视野中的大学自治[M].徐州:江苏大学出版 社,2009. [12]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M].南京: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外部的不合理压力,支持和尊重学术权力的正常 运行。同时,学术权力应积极行动起来,改变对 行政权力的矛盾看法,转变行政化的思维逻辑, 用学术权力切实保障大学的学术自由。当前,从 国家法律法规到大学章程规程等,关系大学治理 的规范体系已经相当丰富,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13]冯向东.大学学术权力的实践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 2010,(4). [14]纪宝成,胡娟.关于高等学校学术权力的几点思考[J].中 国高教研究,2010,(1). [15]杨玉良.大学,为学术而存在[A].张国有.大学理念、规则 与大学治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6]夏再兴.什么是学术权力[J].咸宁师专学报,2001,(1). [17]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 州大学出版社,1994. 的组织和职权在其中均有体现。接下来就是如 何落实规范,让规范化的权力关系得到实施和运 Interpretation on the Normaliz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Academic Power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ZHA0 Xuan (Law Schoo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 1,China) Abstract:In modern university,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academic power are two important forces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struc— ture.In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country and he sttatutes and rules of the university,there are a number of norms about ad— ministrative power and academic power.Combing these rules,we can nlake out three aspect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istnrative power and academic power:relative independence,checks and balances,and mutual eooper ̄ion.From a normative view,interpreta- tion 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powerand academic powerisbelpfulto understandthe roleofthetwopowersinuniver- sity governance.The operation of ower should be in accordapnce with the norms,which will promote good governance of university. Key words:university governance;administrative power;academic power;norlrns 【责任编辑:李148 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