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及建议
自1988年,四川省成立了第一家产权交易所——乐山市产权交易所以来,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经历了产生、迅速发展、低迷徘徊三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相对繁荣阶段。近二十年时间的发展历程,产权交易市场对四川省国有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等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进程的加快,为产权市场实现在更高层面上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在社会资源配置层面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决定着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未来的发展命运。
一 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简要回顾及现状分析 (一)简要回顾
20世纪80年代末,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需求促成了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的产生。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转变成自上而下的方式;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相继诞生。中国第一批产权交易机构产生于1988年,最先出现的是武汉和四川乐山两地产权交易市场。我国的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正是地方政府为满足国有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的需要而自发组建的一种资本市场的特殊形式,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在上述制度背景下,国家开始鼓励各省开展产权交易。1992年小平“南方讲话”后,全国兴起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的热潮,北京、深圳、上海、山东等全国各地先后设立了200多家产权交易市场,此外,全国还成立了一些区域性联盟组织,如长江共同体、黄河共同体。产权交易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高潮时期。
1997年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下,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8]10号文件),将拆细交易和非上市公司股权证交易视为“场外非法股票交易”,予以明令禁止。省内成都、乐山等地一批产权交易市场因此关闭。全国相当多的产权交易所虽然没有关闭,但实际也处于半关闭或半停业状态,只有上海、深圳等少数产权交易市场尚在正常开展业务。此后,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低迷和徘徊的阶段,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也同样进入了停滞状态。但这段时期,四川省关于产权交易市场的探索一直在进
行,1997年在四川乐山市就前后两次举办了全国性的产权交易理论讨论会。
2000年开始,国内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开始出现转机,许多地方出现了恢复、规范、重建产权交易所的大胆探索,特别是一向最为敏感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重新得到地方相关部门默认。河南、厦门、青岛、深圳等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并开始开展业务。
国务院国资委的成立和财政部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3号令)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步入恢复和规范的新时期。3号令发布后,国务院国资委又陆续出台了十个配套文件,[1]这“1+10”的系列规章成为目前我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法律法规的主要依据。这一系列关于国有资产流转的规范性文件,奠定了我国国有资产转让和产权市场建设体系的法制基础。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产权市场,在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创新后,尤其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设想之后,终于走出低迷和徘徊的尴尬局面,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相对繁荣阶段。
根据上述文件和政策,四川省也从2005年开始相继出台了《四川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四川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以此规范四川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2005年9月,省国资委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做好产权交易机构选择确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选择和指定了四川省国投产权交易中心和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作为四川省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进场交易的指定交易机构。省内原有的绵阳、乐山、德阳、自贡四地的产权交易机构均整合成为四川省国投产权交易中心在地方的办事处,从而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有形市场初步正式形成。 (二)现状分析 1.存在场外交易
目前关于国有资产流转的规范性文件均要求进场交易,即进入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内挂牌交易。四川省于2005年9月指定了四川省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进场交易的指定交易机构,但从2005年和2006年的全省产权转让检查情况来看,进场率远未达到100%;2007年指定产权交易机构的监测报告也显示当年仍存在未按规定进场交易的情况。
2.市场整合任务仍重,规模仍偏小
2005年9月四川省指定产权交易机构后,四川省产权交易机构整合任务仍重,规模仍偏
小。省内原有的绵阳、乐山、德阳、自贡四地的产权交易机构名义上虽整合成为四川省国投产权交易中心在地方的办事处,但它们互相之间、乃至与四川省国投产权交易中心之间仍然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与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间的无序竞争仍相当激烈;目前还有广元等地的地方产权交易机构尚待整合。各交易机构为引进业务而导致服务和监督质量降低,并且交易金额都较小,在规模上无法达到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背离了建立产权市场的初衷。 2005~2007年,市场的年成交量虽在逐年增加,但始终没有上百亿元(见表1),与京、津、沪、渝四地产权交易市场上百亿元的年成交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相比之下,京、津、沪、渝由于其直辖市的优势,已领先一步完成了对当地产权交易机构的整合。2006年,上海联合交易所交易额达844亿元,北京产权交易所交易额为528亿元,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交易额为306亿元;重庆联交所从2004年3月成立至2006年底不满三年时间里,已实现各类交易项目3692宗,交易额达267.86亿元。而同样地处中西部的湖南、湖北、云南和贵州省,最近两年来也逐步整合、组建了统一规范的产权交易机构,为当地区域性产权市场的发展打好了基础。今年5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将重庆市国资委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重庆市联交所确定为授权从事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试点机构,重庆市联交所也成为全国第四家(京、津、沪、渝)、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获此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它将在成渝地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而目前四川省的产权交易机构还未取得独立的中央企业产权转让授权,如果不加紧整合建设、取得这种授权的话,将在今后成渝地区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丧失重大机遇。
表1 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成交情况
3.市场业务范围还比较单一,仍然集中在为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做鉴证服务方面,与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国内发达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除了为国有产权转让服务外,已经走出了一些有创新特色的路子。比如,北京产权交易所开展了国企融资、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知识产权交易和股权登记
托管等业务。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开展了并购策划、项目融资和股权托管等业务。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则开展了行政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涉讼国有资产进场交易等创新业务。目前,产权业界普遍认为,为非上市公司提供投融资服务是产权市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现阶段,非上市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股权登记托管应该成为产权市场的基本业务之一,而开展并购等高端服务项目则是产权市场做大做强的主要标志。对上述业务,四川省各交易机构都还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开展工作,虽在逐步进入这些业务领域,但缺乏相应的地方政策指导和规范,交易机构自身也缺乏推动制度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通过对上述情况的分析,可见四川省与发达产权交易市场的差距,也可见四川省产权市场在整合与重建的基础上,拓展业务范围、进行业务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一)加强监管,严控场外交易,提高进场率和竞价率
如果国有产权转让行为不规范,可能阻碍产权市场的整合与进一步发展,甚至可能破坏产权市场交易规则。应该看到,国有产权交易既具有一般产权交易的共性,又具有特殊产权交易的个性。因此,其交易既要尽量市场化,按市场规则运作,同时,又需要有政府的更多监管使其规范运作。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必须建立一个由政府监管的、集中规范的产权交易场所,努力提高进场率和竞价率,才能达到其发现价格、提高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率等正效应。
四川省应对产权交易市场加强多方式监督,对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从单纯的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转变,摸索建立产权市场行业自律和自我监管的体制。目前四川省已成立了产权交易协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行业自律,但与完善的自我监管和行业自律要求还相去甚远。事实上,从国外的发展经验和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产权市场的监管可以走一条“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监管”的道路。比如,上海市除了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作为产权交易管理的监管机构,还成立了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专家组成的公平公正评审委员会,负责对产权转让信息公开发布活动中影响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相关争议进行评审,提出的意见作为争议处理的主要依据。借鉴这些经验将有助于四川省进一步研究探索产权市场监管的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对产权市场的监管。
(二)加快全省产权交易机构的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2003年以来,各地产权交易市场更加加快了在省内的整合步伐:2003年5月,黑龙江省产权交易中心与哈尔滨市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合署办公,在哈尔滨市产权交易中心加挂黑龙江省产权交易中心的牌子;2003年12月18日,上海产权交易所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合并成立上
海联合产权交易所;2004年1月18日,陕西省产权交易中心与陕西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合并成立西部产权交易所;2004年2月14日,北京产权交易中心与北京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合并成立北京产权交易所;2004年12月23日,贵阳市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更名为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在全省范围完成了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2005年5月26日,吉林省政府批准在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基础上,组建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实现了省市共建产权交易市场。2005年7月8日,南宁产权交易中心升格重组为广西联合产权交易所,标志着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已在该省初步形成。由此可见,整合省内产权交易市场、提高竞争力、构建区域性产权大市场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因此,目前四川省应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四川省产权交易机构的整合,特别是两家指定交易机构的整合。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交易市场通过整合后均只有一家指定交易机构,而四川省是全国指定了两家交易机构的为数不多的地区之一,这样的格局使四川省产权交易市场难以做大做强,难以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难以取得国务院国资委独立的中央企业转让授权,难以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程中取得重要地位,且加大了监管难度。目前必须尽快考虑将全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及时启动该项工作,达到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将全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项目全部纳入全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监测系统内进行监督的要求,从而使四川省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更公开、公正、透明、规范,达到惩防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
(三)加快融入构建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的进程
除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加快了行政辖区内产权交易市场整合步伐的趋势外,目前全国的产权交易市场也正日益呈现出区域化统一趋势,不仅区域性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的数量有所增加,而且相应加入到共同市场的产权交易机构数量也迅猛增长。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四大跨省级区域性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分别是: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家产权交易机构参加的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15个省市42家产权交易机构参加的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青岛产权交易所等8个省、自治区11家产权交易机构参加的黄河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陕西西部产权交易所等6个省、市、自治区7家产权交易机构参加的西部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形势表明,四大区域性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已基本覆盖全国,会员之间相互交叉,共同市场促进了信息沟通,实现了资源共享,目前正向构建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方向迈进。这些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产权交易市场化程度在逐步提高,市场体系正趋于完善。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也已经正式启动了建立全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监测系统工作。如果
不能及时加强自身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达到全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监测系统的接入要求,将逐步被建设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进程排除在外,逐步被边缘化,更没有在未来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可能性。监测系统是一个以直接从产权交易机构的电子交易系统自动采集数据为基础的国有产权监测网,实施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的集中发布;并通过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过程的信息监测,实现国资监管机构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过程的动态监管;通过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的统计分析,建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测预警系统。四川省监测系统的建立、健全,不仅将对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实现全程全面监测,在规范交易机构操作流程、创新交易竞价方式等方面也有重大意义,将使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更透明、规范,从而大大降低交易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鉴于此,四川省指定产权交易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加紧推进该项工作,尽快申请接入全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监测系统,争取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四)积极探索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有效路径,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成为四川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的最初10年,是中国产权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产权市场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中国产权市场业界必须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一致的行动,来影响和推动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政策形成过程;另一方面,产权市场必须在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系统决策形成之前,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长远要求出发,积极探索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融合的有效路径,为国家政策的最终形成提供实践依据。而四川省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要想取得区域交易中心市场的地位和四川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产权板”的资格,并引领区域产权交易市场统一和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程,就必须在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的相互融通和重塑产权市场的运行机制的创新中,寻找出一条有效的制度变迁路径,并提供成功的实践经验。
具体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要求看,不仅四川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的服务对象要由以国有产权交易为主向多种所有制产权交易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产权交易客体要由实物资产形态向股权等价值形态转变。研究结果表明,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问题应该是产权交易市场对接资本市场的关键环节,而股权的初始登记托管是股权交易的前提。因此,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要想真正成为四川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必须首先从股权托管问题入手。目前全国已有近20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股权托管政策文件,部分省(市、自治区)已经成功试行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竞价交易多年,可以说,部分省(市、自治区)以股权竞价交易为内容的地方资本市场的雏形已初步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川省应尽快研究制定
有关股权托管的地方政策,在政策指引下规范开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和非国有股权托管业务及各种衍生业务,为全省产权交易市场向地方资本市场转型奠定基础。此外,在交易鉴证业务方面,产权交易机构应积极争取吸引“涉讼国有资产转让”、“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转让”、“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等入场交易,使其成为产权交易的特色项目;在咨询业务方面,应积极运作“并购策划”、“项目融资”、“招商引资”等服务项目。通过上述途径拓宽业务范围,整合现有的资本市场资源,积极探索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有效路径;通过构架起一个包括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和股票交易柜台市场(OTC)、实物资产产权转让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大产权市场构架,并形成一套成功的运作经验和制度装置,将不仅会为区域产权交易中心市场落户四川省奠定良好基础,而且也将大大推进四川省产权市场的改造、统一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进程。 -全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