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展望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展望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重庆医学2007年2月第36卷第4期 289 ・专家述评・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展望 季 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图分类号:R73o.21 文献标识码:A 400015) 文章编号:167i-8348(2007)04—289—02 瘤发生。2004年,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人类脑肿瘤中找 到与干细胞相似的细胞。2005年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骨癌中发现类似干细胞的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细胞类 似于成体干细胞,有着分裂增殖、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成其他细 胞的能力,因此被命名为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是具有多能性的细胞,能够无限制的自我更新并具 有分化成不同的成熟组织类型的多能性。长久以来,干细胞的 多能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为组织器官工程、组织器官再生提供 坚实的理论平台。干细胞从维持多能性到分化的分子机制的 逐渐揭密,当今严重威胁生命的顽疾就会迎刃而解。最近的科 学研究发现,肿瘤之所以能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其根本在于肿 瘤细胞中占极少数量(O.O1 ~4 )的肿瘤干细胞,正是这类 占极少数量肿瘤干细胞在机体中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复制出有 基因突变的细胞,使肿瘤细胞的数量、瘤体体积急剧扩张并侵 到目前为止,肿瘤干细胞已经在白血病、乳腺癌、脑癌、肺 癌等肿瘤组织中得到了验证,肿瘤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在分子 标记和行为形态上有很高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假设肿瘤发生过 程中有3个关键点即:(1)正常成体干细胞;(2)正常成体干细 胞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刺激,导致基因发生突变,并进入细 胞周期,迅速分裂,继而转变为肿瘤干细胞;(3)肿瘤干细胞不 断增殖分化,成为肿瘤细胞疯狂生长的源泉,同时,肿瘤干细胞 入临近组织及迁徙至机体其他组织器官,导致组织器官正常功 能的紊乱,并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早在15O年前,科学家们就从恶性畸胎癌与胎儿组织的相 似性,特别是癌症组织与胚胎组织相似的低分化度,认识到了 具有干细胞的转移性,使肿瘤在机体内蔓延。成体干细胞转变 为肿瘤细胞的结论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发现的确已经为人类带 来了攻克肿瘤的希望。目前对抗肿瘤的药物及放射治疗主要 针对的是已经分化的肿瘤细胞,而不能影响到肿瘤干细胞,而 这二者可能存在紧密的关系。早期的观点认为,所有的癌症起 源于成体中的胚胎样祖细胞或生殖细胞,这些细胞可能来自于 胚胎发育过程中游离到性腺以外的原始性细胞,它们由于所在 环境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细胞系中的肿瘤细胞。虽然肿瘤可 能发生于与某种干细胞类似细胞的观点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家 肿瘤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都比对应的分化成熟的细胞更具有 对化疗药物及放射耐受的趋向性,因此肿瘤干细胞往往在药物 的关注,但100年来对这种细胞的来源及其真实身份却一直有 着争论。 2O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白血病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 的基因突变后,会导致癌症的发生,从这个突破点入手,成体组 织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渐渐成为研究者注意的焦点。正 治疗后处于休眠状态,即停止于细胞周期中的G。/G 期,从而 得以存活,并在药物治疗后继续产生新的肿瘤细胞,使癌症复 发。因此,肿瘤干细胞研究的前沿应该在于如何分离出肿瘤干 细胞,然后对分离出的肿瘤干细胞做基因表达谱之类的研究, 确定该种细胞的特定标记,这样才能用特异性的药物杀灭肿瘤 干细胞。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该种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入手,即 诱导其分化,使其丧失自我更新的能力,目前至少有一种癌 症——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已经被证实可以通过维甲酸 常情况下,人体组织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过渡性自我更新细 胞,这些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对机体的损伤和衰老进行更新和修 复。但是组织内的成体干细胞一般都处于静息状态,不会进行 分裂。只有当体内的平衡被打破,即自我更新细胞大量减少, 或机体对过渡性自我更新细胞的需求迅猛增加时,成体干细胞 才会从静息状态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开始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分 诱导分化来治疗,但对于其他癌症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想更有 效的诱导其他肿瘤干细胞的分化,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调控干 细胞由全能性转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途径,目前,Oct4、 裂。有可能这种成体干细胞的复苏与肿瘤的发生相关。肿瘤 FoxD3和Nanog等控制干细胞多能性的关键性蛋白的发现, 为这方面的研究带来了曙光。 癌症干细胞研究进展 发生在某个细胞上需要这个细胞具有不断分裂的能力,而且该 细胞的基因突变不会因为细胞分裂而丢失,发生基因突变的肿 瘤细胞必须能保持在体内,如果事实如此,肿瘤的发生不会是 源于高度分化的组织特异性细胞,因为它们终究会走向凋亡, 而具有长久活力的组织干细胞很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源泉。最 研究证明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肿瘤干细胞存 在于cD34 /CD38 亚群中,而人乳腺癌中的肿瘤干细胞属于 ESA CD44 CD24一/low亚群。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的 克雷格・乔丹和莫尼卡・古斯曼在实验中发现,一种称为 Parthenolide的小白菊提取物在基本不损伤正常骨髓细胞的情 况下,对消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 近几年的研究对肿瘤的发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成体组织干细 胞诱导肿瘤发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密歇根大学的Michael F.Clarke和Max S.Wicha发现肿瘤细胞中只有一小部分细胞 可以分裂成为肿瘤组织中的各种细胞。在他们的研究中,用细 胞表面的标记蛋白将肿瘤细胞分成两类,将两类蛋白分别注入 表现出很强的能力。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消灭引发急性和慢性 骨髓性白血病的干细胞,从根本上遏制疾病的发生。他们的研 老鼠的乳腺中,第1类肿瘤细胞(有标记蛋白)虽然只占整个细 胞数量的极小部分,但却能引起肿瘤发生,第2类肿瘤细胞占 究成果对于开发直接作用于引发白血病的干细胞的新药有重 要意义。 整个细胞的绝大多数,却不能引起肿瘤发生。进一步的实验发 现有蛋白标记的第l类肿瘤细胞在每一代都可以引起新的肿 英国剑桥大学和日本熊本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两种能够 识别癌症干细胞的技术的这两种技术分别是:(1)利用一种能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070230);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 ̄(CSTC,2005DB5241);重庆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 助课题(05215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90 重庆医学2007年2月第36卷第4期 率。以癌症干细胞DNA损伤检验点反应为靶标的治疗,也许 是克服肿瘤抗放射能力,治疗癌症的新希望。 识别CN133蛋白质的抗体来识别癌症干细胞。这种蛋白质普 遍存在于干细胞的表面,而且出现在多种人类癌症的癌细胞 中,例如血液、前列腺和神经系统癌症。(2)利用一种蓝色的染 色剂来区分普通癌细胞与癌症干细胞。这种染色剂能够被普 通癌细胞吸收,却不能被一些肿瘤中存在的干细胞吸收,因为 这些干细胞中存在一种转移蛋白质ABCG2,可以将染色剂“挤 出”细胞膜。在2006年5月5日《自然》杂志上,莫里森发表了 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已发现了区别这些干细胞的方法,同时 将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应用于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纳米 粒由于在体内具有长循环、隐形和主体稳定等特点,已被证明 是抗肿瘤药物的良好载体。纳米粒能有效地减少被人体网状 内皮系统巨噬细胞吞噬;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及血脑屏障并被细 胞组织吸收;可以控制药物在靶向部位的释放、减少药物用量、 增强疗效并降低毒性;能避免药物活性丧失,有利于药物的贮 藏和运输。根据磁性纳米粒子的基本原理,磁性靶向定位治疗 找到了能针对癌症干细胞进行治疗的药物——一雷帕霉素。该 药能抑制白血病干细胞的增殖和自身维持。癌症干细胞的发 现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方向,使癌症的研究迈入新的里程 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癌症治疗手段,可以减轻药物对 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并加强药效。将磁性纳米材料与抗体相 结合,一方面通过磁场将药物载体“宏观”地靶向到器官中去, 当撤去磁性后,依靠抗体实现“微观”靶向。通过双重靶向,实 现针对肿瘤的严格靶向治疗。 碑。2005年第248次香山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靶 向杀伤癌细胞对正常细胞伤害极少,这应该是癌症治疗的一个 正确方向。目前靶向杀伤癌症干细胞治疗的方法有:包括生物 导弹在内的抗体治疗、靶向基因治疗、靶向病毒治疗以及已取 近年来对干细胞与肿瘤的深入研究,已经把这两个看似处 得显著成绩的癌症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等。肿瘤抗体靶向 药物具有高度的靶特异性,可以定向制备与化疗药物配合,用 于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目前,肿瘤干细胞抗体药物研 于生命两极的主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肿瘤的治疗带来 了新的思路与新的期望。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提供了靶向 性或选择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根治肿瘤、防止肿瘤复发和 究的主要趋势是:研制嵌合抗体或人源化抗体降低免疫原性; 研制小型化抗体药物,提高对实体瘤的穿透性;研制高效化抗 体药物,提高对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强度。最近杜克大学医学院 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放射性治疗后,癌症干细胞能够通过活 化一种辅助其继续无限生长的“修复开关”,抵制放射波对癌症 干细胞的伤害。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放射性治疗后,细胞中一 种叫做“DNA损伤检验点反应”(DNA damage checkpoint re— 转移的可能性。研究肿瘤干细胞特异性的生物学特点,对肿瘤 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理论以及肿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均有 重要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肿瘤干细胞的特 性将被清楚展现在我们面前,干细胞分化的机制也将水落石 出,基于这些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突破,我们终将杀灭或分化 肿瘤干细胞,最终战胜肿瘤这个困扰人类健康数百年的冷血杀 手。 (收稿日期:2006—12—10) sponse)的过程能够帮助癌症干细胞开启自发修复DNA损伤 的信号,躲过放射波的袭击,在进行放射性治疗时附加分子检 验点抑制剂,能够摧毁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细胞的死亡 ・短篇及病例报道・ 副肿瘤综合征误诊1例分析 严瑾,荣晓凤,姚蔚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400016) 文章编号:1671 ̄8348(2007)04—290—02 副肿瘤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收 治的误诊病例1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类型,故未进行化疗。给予一般对症、抗感染及营养神经治疗, 病情稳定。入院后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双上肢抽 搐2次,每次持续15~30s,四肢肌力、肌张力无法查,病理征 (一),心肺体征同前。氧饱和度监测呈进行性下降,最低 75 。急诊头颅CT未见出血及大面积梗死灶,动脉血气分析 无明显酸碱失衡。经神经内科会诊后考虑脑血管意外可能性 大,继续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后病情未缓解,意识未恢复,肌张力 患者,男,7O岁,因四肢麻木无力5d于2006年3月24日 收入我科。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站立不 稳、行走困难,言语不清,呈进行性加重。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 病史。体格检查:BP145/8Omm Hg(1mm Hg一0.133kPa),神 志清楚,对答切题。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全身浅表 呈进行性下降,仍未引出病理征,双肺湿罗音明显增加,氧饱和 度波动在85 ~95 之间。多次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 淋巴结未扪及。心率100次/min,律齐。左下肺少许湿罗音。 颅神经(一),脑膜刺激征(一)。双上肢肌张力稍减退,近端肌 力V级,远端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张力正常,近端肌力Ⅳ级,远 析均正常。2d后复查头颅MRI见双侧半卵圆心、脑室旁、胼 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基底结区、中脑及小脑齿状核可见较对称 斑、片状稍长T。长Tz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影,考虑诊断 为副肿瘤综合征导致的脑炎改变,因经济原因,患者家属于当 日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讨 论 端肌力Ⅲ级;四肢腱反射减退,全身浅感觉无明显减退,双下肢 远端位置觉减退。闭目难立征(+),双侧病理征(一)。入院后 做头颅MRI示双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双侧顶叶、胼胝体压 部及双侧小脑齿状核多发性小缺血灶、腔隙性梗死及脱髓鞘改 变;腹部B超示脾内实性占位性病变(淋巴瘤可能);骨髓象检 查无异常发现;胸片示左下肺炎,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心电图、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均正常。诊断为:(1)脑梗死; 副肿瘤综合征是癌肿通过远隔作用引起的神经障碍,可不 同程度的影响神经系统,而没有癌肿直接侵犯神经组织或代谢 性、感染性及血管性并发症表现。大多数副肿瘤综合征是由肿 瘤抗原和神经系统表达的蛋白发生自身交叉(下转第315页) (2)脾淋巴瘤?(3)左下肺炎。因淋巴瘤未能确诊及明确病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