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南》健康领域,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提出三个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我园的园本特色就是以健康为主,发展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阶段一:
接下来的问题接踵而来:如何循环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我们的老师得出好办法:我们的活动区域一共有16个区,分成4段,(如1区-4区、5区-8区、9区-12区、13-16区)每个年级进一个段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区域循环活动,一周后轮到下一个段活动。慢慢的老师们进入了状态,孩子们也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我们的户外体育活动。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利,既保障了孩子的活动时间,又给了孩子运动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活动中的安全得到保证。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和孩子都没了兴奋点了,只是“规规矩矩”的重复着每天的活动。
阶段二:我们思索着:如何真正把游戏还给孩子? 第一步、理论的培训学习
《指南》下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以及具体活动要求; 第二步、制定游戏方案,分年级组教研,制定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并进行一些活动
的调整、整合;
第三步、分班、分年级的幼儿活动体验(区域活动与区域循环相结合) (1)幼小衔接年级幼儿在1-7区活动,每一区都是定点、定人、定物,逐步过渡到
年级内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活动初期:我们发现部分孩子只在一个区活动,也许是已经习惯老师的带领,没了老师的带头,他们不会选择了。办法来了:活动40分钟,每隔10分钟,我们的音乐就会有铃声提醒,幼儿可考虑换游戏了。这样一来孩子动起来了,同时也避免了部分孩子因好奇到处乱跑的现象;此时,我们的老师各自分布在每个区里,关注活动安全、活动组织、以及幼儿的活动量,并提醒孩子及时喝水。最最让我们老师担心的安全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了。活动前,老师有安全提醒;活动中,孩子们慢慢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有了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2)大中小班年级定点、定物,(8-16区)在老师组织指导下进行区域活动的循环。
阶段三: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大中小班的孩子逐步从老师的组织活动中“解放”出来,开始我们的以孩子自主选择的全园性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
此刻,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环境留给孩子,把材料提供给孩子,把时间教给孩子。从已有的经验转向一个更自主的活动模式中来,从以前的老师为主导的活动逐步转向孩子--“我的活动,我做主”。湘机园长期坚持户外活动每天两小时,形成户外活动的常态化。使得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秩序、合作、乐观、积极、自我保护的意识。我们要像别的幼儿园学习,只要我们开始了就不晚--真正把游戏还给孩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