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传播现状和建议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传播现状和建议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7年1月 中国俄语教学 PyCCKM 贝3bIK B KMTAE lHBapb 2017r.f T.36 No 1 第36卷第1期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传播现状和建议 中国外文局人民画报社 隋 艳 提要:中俄两国关系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双方合作日益紧密,在政治、经济、军事、能源、文化等各领域都取得 了显著成果。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现当代文学重新获得了俄罗斯读者的关注。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 战略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也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本文拟从中国当代文学近些年在俄罗斯的传播 现状、传播特点、制约因素、提升策略、传播前景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俄罗斯、传播、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1 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10(2O17)01—0073—04 引言 出口的逆差达到20倍。广大俄罗斯读者心目中的外 国文学几乎全部由西方文学垄断。尤其是大多数俄 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起步相对较晚,始于 18世纪初。开头由别的国家文字转译,后来才直接 罗斯中青年读者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基本一无所 知。为此,他在主题报告中给出了有关中国新时期 散文和文学作品在俄罗斯出版情况的统计数据: 1991--2005年,15年间一共只翻译出版了8部作品, 译自汉文。历时四个世纪,中国文学在俄传播已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俄国开创了两项中国文学研究的 “世界第一”: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瓦西里耶夫著《中 国文学史纲要》,1880),第一部中国神话专著(格奥 尔吉耶夫斯基著《中国人的神话观和神话》,1892) (李明滨201 1:2)。中国古典文学大量经典作品被译 成俄语,为热爱中国文化的俄罗斯读者所知晓。然 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在俄罗斯传播的一个沙漠时期。 2006--2008年随着两国互办国家年,情况稍微有所 好转,3年间累计翻译出版了12部作品。2008年全 球金融危机导致翻译出版局面变冷,2009--2010年 问俄罗斯翻译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数目为零。 而,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传播迄今还较为薄 弱,许多俄罗斯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知之甚少,甚至 一2011年翻译出版了1部作品,其发行量1000册,2012 年翻译出版了2部作品,总发行量8500册,2013年翻 译出版了4部作品,总发行量达到19000册,2014年 给中国当代文学传播带来了空前的大丰收,一年就 翻译出版了11部单行本,总共发行量超过了 27000册。 无所知。对此,本文拟从中国当代文学近些年在 俄罗斯的传播现状、传播特点、制约因素、提升策略、 传播前景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传播现状 一、2015年,人民画报社莫斯科分社对莫斯科市中 心六大图书商城(青年近卫军书店、阅读城书店、环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中国当 代文学在俄罗斯可谓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沉寂时 期。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教授、孔子学 院院长罗季奥诺夫(A.A.PO ̄HOHOB)在2014年莫斯 球图书商城、共和国书店、莫斯科图书城、历史书店) 进行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六大图书商城总计在售 不同类型的中国主题图书333本,其基本情况如下: 在中国文学类图书中,6大图书商城在售的333 科召开的《中俄文学名著翻译国际研讨会》上指出, 最近25年中俄文学交流存在着严重失衡,中国文学 本图书中仅有莫言一位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包括 其代表作《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酒国》等,其余文 73 等1期 类作品主要为Ift同古代典籍,如《孙子兵法》《膊e卑 酋 》等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传播特点 影视、网络所起的作川卜分有限。即他 俄 斯最 大的网I 图书商城tlttp:llwWW.1a!)il’il11.r【l/的主贞也很 雄 到对『}|罔文学作 的推介 三、中国当代文学在俄传播的制约因素 纵观近年来lf1国当代义学 俄罗斯的传播,总 f小数量逐渐增JJll,发展趋势向 , 传播效果还远/f 够理想,归纳起求t要具有以下特点: fIl ,f 文学 俄传播效果受IfiI 彤势、地域 以下儿个方【fIf: 差异、十f:会发展、文化背 、意识形态、受众心理等 多冈素的影响 主要丧 1.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需求比欧美文学 低 俄 斯、 代并名汉学家、翻译家和义学批 家 『】r果岁夫(H.A.El OpOB)在接受《化花公子》杂 访 ff0 指出.俄 斯i史 对中国 代文学存在先入为主 的偏见,认为叶】f_I4史学是一种尤趣的、刻板的、枯燥 的史学,是政治宣传的工具? 1.俄罗斯本土从事中国文学翻译的汉学家匮 乏。苏联_f寸期,随萏埘r…1 I 文化研究的深入,涌现川1 一批优秀的汉学家,如叶果罗夫(M.A.EropoB)、华兜 生(Ⅱ.H.BOCKpeCeHCKI4ff)、岁子毅(P.F.IllanHpo)等 等,他们至今仍是俄罗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的 顶级力餐。然而,这一代汉学家大多年事已高, 年 轻一代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迫于生活 力,更多选 2.中国文学在俄传播的主力仍是中国古典文 学,现当代文学占比甚少。由于在俄罗斯市场上所 到基本都是中 古代典籍,【犬1此多数俄罗斯渎者 对中国文学的印象仍停留在巾同l占代哲学思想、易 经、风水、唐诗、 典小说等层面。 择经商或从事导游 作,能够静下心来从事文学翻 译的风毛麟角,仅限于少数在高校从事汉学研究的 教师。 此,优秀本土泽者的匮乏,已成为中围当代 文学在俄传播的瓶颈所存 2.跨文化翻译使文学作品失去其原有魅力。中 3.中国当代文学在俄传播以“单向输出”为主。 现在俄罗斯市场上的中国文学泽著大部分都是官方 资助项目 但是,这些书的ttl版和发行通常不具有 商业性质,所选择的书目也主要服务于两曰问政治 国义学创作主体预设的读者是中圉人,故而,在创作 时,阱求If1和之美,思想含蓄,言有尽 意无穷,不重 写实而重写意。俄罗斯凄者由于对叶】旧的历史、社 会和义化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x1fr 圉文学作 品巾涉及的时代背景、历史典故、修辞色彩、隐禽寓 意很难消化理解。有的洋者选择加很多脚注来进仃 外交需求.【大I此,难以符合广大普通俄罗斯读者的【] 味,造成了中田 1代文学住俄传播的“单向输H ,、 4.中国当代文学在俄传播渠道单一。社会影响 范围小 目前,纸质图书和实体托店仍足l11困 {代 史学在俄传播的主要介质和渠道,杂志、报纸、广播、 解释、 人民日报刊义《巾旧文学在俄罗斯落地开花》 74 隋艳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传播现状和建议 中提到:“俄译本《酒国》《丰乳肥臀》分别有200多个 脚注,《生死疲劳》则达300多个,大量的注解使得每 部译著都几近于一本包罗万象的中国民俗文化手 册”。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出版方为压缩篇幅、降 低书价,往往对作者苦心编写的注解进行大幅删减, 致使一些表述失于过简,进而影响了作品在俄罗斯 的阅读接受和审美评价。 3.俄罗斯出版市场的现实条件制约。目前,俄 罗斯市场上的中国当代文学译著多为俄罗斯本土出 版社出版。俄罗斯的出版机构以私营企业和股份制 企业为主,并呈现集团化趋势,国有出版社占全部出 版机构的比例不足10%。出版图书发行量一般要在 5000册之上才能盈利,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俄罗 斯的读者数量很少,这就导致很多出版社不愿冒 险。在2015年圣彼得堡国际图书展会上,尽管一些 俄罗斯出版机构表示希望以图书进出口、版权贸易 或合作出版等方式与中国出版社、书商建立合作,更 多地向俄罗斯读者推出中国优秀当代文学作品,但 因受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具体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 多困难 四、中国当代文学在俄传播的几点建议 1.有针对性地选择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 走出去,首先要考虑受众特点。在挑选作品时,我们 更多的应该从俄罗斯读者角度去选择。一方面,要 注意保留读者对中国文学的新鲜感、民族性及其背 后所蕴藉的文化基因和审美方式,让俄罗斯读者能 够体会中国文学独特的价值变迁、审美判断和诗学 特征;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俄罗斯的文学审美,关 注跨文化传递过程中的诠释方式与交流效果,使得 最后的译本具有通达流畅、适于接纳的阅读品质。 2.探索创新合作翻译模式。文学作品翻译堪称 翻译难度级别最高的一个领域,对译者的外语水平、 文学功底、知识掌握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传统的单 方翻译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已经难以满足中国当代 文学“走出去”的需求。对中方译者而言,无论外语 学得多么好,要将文学作品译成地道的对象国语言 都存在难以逾越的客观屏障;对俄方译者而言,他们 虽通晓母语,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但深受对中国元 素难以准确把握的困扰。中俄译者合作互译,恰可 实现优势互补。中方译员可以确保文学作品中中国 元素的准确传达,俄方译员则可为语言润色,使译文 更为地道,让俄罗斯读者更乐于接受。为此,中俄译 者之间应努力加强互动和沟通,由政府牵头,建立起 长效翻译合作机制。 3.创建互联网+文学翻译平台。随着互联网技 术的发展,互联网+文学翻译机制值得大胆探索和尝 试。政府部门可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地域空间限 制,组织调动全球优秀翻译人才,实现资源优化整 合,在作品选择、监督和审查翻译质量方面严格把 关,推动中国当代文学面向世界传播。一个成功的 案例,201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作家协会和中 国外文局联合举办了《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 大赛》,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热爱中国文化并愿意从 事中国当代优秀作品翻译工作的境内外翻译人才征 集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语译本,俄文组在短短 三个月内就收到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 国内译者提交的一百余篇参赛作品。 4.拓宽宣传渠道。加强电子书公关。随着全球 互联网科技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俄罗斯电子图书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纸质图书媒介的 局限性El益突出。同时,俄罗斯人的阅读习惯和阅 读方式也正在快速发生变化,读者中电子阅读设备 的拥有率也在逐渐攀升,在莫斯科地铁、公交上随处 可见使用电子阅读器的读者。这对中国当代文学在 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 必须抓住时机,主动拓展俄罗斯电子书市场,通过文 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介方式,更生动、更多 样化地向俄罗斯读者及时传递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 信息。 五、结语 中国文学在俄传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 先,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崇尚知识、喜欢阅读的民族, 受众基础好。相比而言,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很 多,但好的译著输出犹如沧海一粟。因此,中国现当 代文学在俄罗斯的市场潜力巨大。其次,中俄两国 有悠久的传统友谊,而且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发 展的最好时期,随着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 相互理解不断加深,俄罗斯民众了解中国的意愿也 更为强烈。尤其在2014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发生对 峙后,俄社会各界的眼光转向中国。这无疑是中国 中国俄语教学 第,期 当代文学走进俄罗斯的黄金时期。再次,中俄两国 政府积极促进两国文学交流。2013年中俄两国签署 [4]王祥兵,海外民间翻译力量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 传播[J],《中国翻译》,2015年第5期,46—52页。 [5]吴赞、顾忆青,困境与出路:中国当代文学译介探讨 《中俄经典与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备忘 录》,2015年俄罗斯设立“最佳中国文学翻译”奖,这 [J],《中国外语》,2012年第5期,90—95页。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j版,第一卷)》[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赵嫣、高兰,中国文学在俄推广应努力吸引普通读者 些无疑都为中国文学在俄罗斯传播提供了十分有利 的条件。因此,正如罗季奥诺夫(A.A.PO ̄HOHOB) (2010)在给中国学者信中所言:“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俄罗斯人民了解、研究 [EB/OL].(2015—03—16)[2015—03—16]-http://www,canka— oxiaoxi.com/world/20150316/706502.shtm1. 中国的兴趣的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仍会吸 1 8 j A.A.PO ̄HOHOB.O nepeBoRax HOBe ̄mefi KHTaflCKO ̄ 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中来。 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必将 继古典文学研究之后,跃居为俄罗斯汉学一文学研 究的第二个高峰”。 参考文献 [1]曹艺馨,互联网大众翻译模式微探:历史、现时、未来 [J],《中国翻译》,2015年第5期,78—82页。 [2]陈效卫、林雪丹,中国文学在俄罗斯落地开花[N], 《人民日报》,2014—11~27. [3]李明滨,《中国文学俄罗斯传播史》[M],北京,学苑出 版社,2011. 76 npo3 ̄Ha pyccKa ̄ ̄I3BIK ttocJie pacna ̄a CCCP lJ J.//BCCTHHK CaHKT--HeTep6yprcxoro yHHBepCHTeTa,2010,N_o 2,C.137— 149. 1 9 j H.B.TypymeBa.CoBpeMerlHa ̄l KHTa话cKaⅡnh'TepaTypa KaK oTpa ̄KeHrie COIIHaJIBHbIX npotleccoB KHP l J j.//BeCTHI'IK TOMCKOFO Focy ̄apCTBeHHOFO yHHBepCHTeTa,2014(383), C.126--1 32. 收稿日期:2016—07—18; 本刊修订稿,2016—12—25 通讯地址:100086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3号人民画 报社 (责任编辑杜桂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