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小谈差生的形成与引导教育

——教育教学论文

在一中实习期间,上课时,其中有一个班级,是文科特长班。在未上课前,任课教师就跟我说,在这个班级里授课,你会很痛苦。班上几乎有二分之一的学生是不听课的。听了这些,我也有些担心,就问了指导教师该如何应对?他并告诉我,“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但是不要试图彻底改变他们。”我听取了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实施自己的想法。上过课后,结果竟然让任课教师很是意外,效果很好。这一节课后,我并开始思考,差生是如何形成的?要怎样来引导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是中职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的基本途径。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学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优生成为教师培养的“苗子”,差生则被遗忘在偏僻的角落。这种现象从小学开始蔓延,成绩差、品行差的学生一相当一部分自然分流到中职学校。而差生是形成原因和引导教育工作,一直为研究教育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 课堂 差生 形成 正确看待自信心 引导

一、差生的形成

通常把班级中品德和学业两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的学生称之为“差生”。相比之下,这些学生对班级的“影响力”决不亚于“优秀生”,他们对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都十分不利。 1、“差生”的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而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2)从智力角度看;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 (3)从心理行为看

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有的学生则认为眼下努力为时尚早,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靠“临时抱佛脚”、拼夜车干出来的,现在“苦读”不合算,不如到时候再说,故而成绩也难有起色。

总之,对“差生”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2、差生形成原因; (1)隔代监护;

“隔代监护”是农村中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主要因素。因父母外出务工,往往把教育和监护的担子留给了长辈,由爷爷奶奶照看,形成了农村普遍的一个大群体“留守一族”,由于爷爷奶奶知识上的欠缺、管教方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2)溺爱;

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使得中学生的言行以自我为中心,无拘无束。甚至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或者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 (3) 家庭文化底蕴差;

很多农村家长自己受的教育程度本身就很低,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报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恶言相向,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不知如何说服教育,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 不健全的家庭;

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缺少家庭温暖。比如了解的一个学生,父母离婚后都不管他,他跟着爷爷靠低保生活,也很懂事,每天给爷爷买菜做饭后再上学。由于得不到爸妈的疼爱,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性格孤僻,逆反心理比较强。 (5) 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广为传播,缺少辨别和自制力的学生深受其害。 (6) 层次、排名;

学校的分班制度,由于中考分数,所以刚开始就注定很难享受到非常优秀的教师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落后于其他学生等等。 种种原因,就造成了“差生”。

二、“差生”的心理

1、恨

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心”。 2、混

不正视自己。这种学生虽是“差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刻苦,认为是不值得,且寻得“欢乐”、“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3、悔

这部分“差生”,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差生”中绝不占少数。 4、弃

自暴自弃。这也是“差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横竖横,拆牛棚”的态度了。 5、毁

这种心理“差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危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三、差生的引导 1、正确看待

实践证明,一部分差生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对于这部分学生,必须从帮助其形成理想的学习习惯的观点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化他们的行为习惯。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明确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并在家长的配合下,师生共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转变计划。通过将学习中体现出来的不良习惯逐一列举,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帮助下,教育差生每天克服一点坏毛病。在监督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经常鼓励学生,适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改掉不良习惯的自信。同时在此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有耐心,有毅力,不要让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迁就学生,可以采取奖励与惩罚并用的原则来教育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学生的某一毛

病已经改掉,就从计划表中删除,如此长时间坚持,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2、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因基础薄弱,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学校教育不当,还有的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要转化差生,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每一个差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差生的特点,因人因材施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3、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每个人都是天才,都是人才。首先,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学生一个个都是人才,认真的去教每一个学生。有人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初听起来,好像是胡说八道,可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我们教育学生,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及时适度的表扬.课堂上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让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得到较好的思维训练和知识发展呢?这就需要做到\"顾此又顾彼\",不能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他。 1、诚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2、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3、严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4、宽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在班级中,一般不学生以处分,而是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因为这处分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笼上阴影,很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

5、实

帮助“差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1、布置作业要注意难易程度,并督促他们认真作业。

对作业做得较好的差生,要及时表扬。对作业质量的要求,差生也可适当照顾,只要他们的作业基本能体现出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就行了。同时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可以优先批阅差生的作业,让差生有一定的优越感。?

2、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3、充分运用眼睛和手语,关注和激励差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上课时老师的眼神中流露出由内而外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会树立他们参与课堂的自信心。老师的“手语”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发挥鼓励、安慰、提醒学生的作用,如:走近学生,对不舒服的学生轻轻地抚摸表示关心;轻轻拍打肩膀表示鼓励;?稍用力的拍打是提醒等。这些无声的语言,有时胜过千言万语,提升了彼此的信任。-

总之,对于学生,事前要严,事后要宽。以身作则最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