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学生“插嘴”如何处理
[摘要]课堂上,学生插嘴正说明学生在思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学生创新的前奏。如果教师仅是为了课堂的整齐划一,而对学生的行为不分青红皂白的制止,岂不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课堂机智、课堂临场应变能力,采取种种科学、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用一种接纳、包容、巧用的态度来化解看似“恼人”的“插嘴”,让学生在放松的、愉快的、没有约束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最精彩的教学。
[关键词] 教学;课堂;插嘴;对策;艺术;鼓励
【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插嘴”,接话茬,在讲解知识或讲解课文内容或是引导提示时,或是统一要求时,总是有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当然不光是插老师的嘴,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对这些孩子我也采取一些办法,课下找他们也谈过话,可几天一过又还原了;课堂上也警告过他们,可一眨眼他们又会故伎重演;也借助过同学的舆论力量批评过他们,可他们好像无所谓。
【思考】
空闲时,我会静下心来思考两个问题:
一、对这些孩子我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让他们在课堂上不说话,其实很简单,与其他人采取的措施一样,狠狠地把他们批评一顿,然后,每天对他们进行严加控制,相信这
样之后,这些孩子在课堂上一定是“乖乖”的孩子了,但同时,可能上课就成为他们最讨厌的事了。
二、为什么孩子喜欢“插嘴”呢?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这些孩子的表现欲比较强,往往都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的“插嘴”往往是他们想表现自己,却又没有机会,因而,总想找机会来“露一手”,这样“插嘴”成了他们最佳选择。
2、很多“插嘴”的孩子往往思维都很敏捷。他们思考问题的速度总走在别人的前面,当你进行交流,一旦他们没有机会展示,就不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想法,这时他们只有通过“插嘴”才能实现。
3、课堂上孩子喜欢“插嘴”从某个角度来说,体现了孩子感到他在课堂上是安全的,自由的。我们当前的很多课堂实质上还是教师在主宰一切,说什么,怎么说,都是老师说了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都很紧张,他们也不敢随便说话,“插嘴”的声音自然没有了。如果你能营造一个自由的、安全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自然“插嘴”的就多了。
【对策】
经过多次与同行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人在面对学生插嘴的现象有了粗浅策略。
在学生插嘴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插嘴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如果确实是故意捣乱,
就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而如果是因为反应灵敏,迫不及待地把答案说出来,就要考虑如何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条具体的策略:
1、艺术批评。在一次作文辅导课,语文老师开始读上一次作文中的范文时,有几个学生在小声说话。那位老师对着他们说:“倾听也是一种艺术啊!”学生的这次插嘴,虽然不是针对老师的范读,却影响了老师的读和其他同学的听,此时老师没有采取表示禁止的态度,而是采取了教育的态度,即教育他们学会倾听。
2、充分预设。教师在进行教学实际时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充分预设,这样,在学生插嘴时,就可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25×44,主要引导学生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是我也预设到学生可能首先会想到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果然实际教学时,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插嘴:“这道题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算步骤更少。”由于有了充分的预设,我在肯定这些学生想法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运用两种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这两种运算律的比较。
3、活处理。例如,教学一千以内的加减法时,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个数减去248,小明计算时错把被减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调换了,结果得439,正确的得数是多少?学生阅读完题目后,一位调皮的学生插嘴道: “这个小明真是马大哈,怎么会把被减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调换了,肯定是近视眼,没带眼镜造成的。”话刚说完,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此时我虽然很生气,但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等学生笑得差不多时语重心长地说:“小明做题目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回答道:“小明做题时态度不够认真,观察不够仔细。我们可不能像他那样。”教师的适时调控既避免了当时的尴尬,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善于鼓励。学生插嘴的行为要有意识引导,但对于插嘴时闪现的思维火花却要倍加呵护。我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课时,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1500米,未修的米数正好是已修的3/5 ,未修的有多少米?学生很快地就列出了算式:1500×3/5 。正当我要按部就班将这道题改编成一道更难的题目时,学生周明颖(化名)突然发出了声音:“这道题简单,提问太没有挑战性了!”声音虽然小,但在安静的课堂中,全班同学还是听得很清楚,引得同学一阵骚动。这时我没有沿着预案进行下去,“ 你觉得怎样提问才有挑战性呢?我示意周明颖同学说下去。”求这条路的全长,列式是……,还没等周明颖说完,有学生马上表达看法:“还不是一样简单,用1500÷3/5 就可以了。”周明颖立刻反驳道:“这样做不对,这道题的单位’1’不是公路总长。”“是啊,要求公路总长该怎么办呢?动脑筋想想。”全班学生慢慢地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就有了答案,有的学生列式是:1500×3/5 +1500,还有的列式为:1500×(1+ 3/5),有的学生更绝:1500÷3/5、1500×3/5 ÷3/5 。你看,原本一道简简单单的应用题,在学生插嘴启发下与教师的鼓励之下,学生敢于思考,将简单问题伸展开来,使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事实证明,学生插嘴正说明学生在思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学生创新的前奏。如果教师仅是为了课堂的整齐划一,而对学生的行为不分青红皂白的制止,岂不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课堂机智、课堂临场应变能力,采取种种科学、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用一种接纳、包容、巧用的态度来化解看似“恼人”的“插嘴”,让学生在放松的、愉快的、没有约束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最精彩的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