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年11月第23卷第6期Nov.2016 Vo1.23 No.6 ・701・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周黎 ,徐芝秀 ,吴永胜 (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诸暨311800;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福建莆田351111) 摘要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PN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 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 川芎嗪注射液静滴,2组患者共治疗4 w。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 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 vs 68.2%),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NCV及SN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可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丹参川芎嗪;鼠神经生长因子;人类 血糖水平控制在11.1 mmol/L以内。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卫 森(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31079]500 Ixg肌肉注射,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目前,其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晰,但有研究结果认为,其发病是患者代谢紊乱、 高血糖血管毒性、体内炎症因子增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 J。目前,对于DPN的治疗主要以控制患者血糖为 次/d;鼠神经生长因子[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 司,批号:201304038]20 g,肌肉注射,1次/d。观察组在此 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海口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130605)10 mL+0.9%NaC1 250 mL静脉滴注,2组患者共治 疗4 W。 主,同时辅以神经营养支持治疗,但是效果欠佳。本院近年 来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DPN取 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2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神经传导速度达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一2015年7月诸暨市 到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对正常生活未产生显 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未 见改善,且患者正常生活受到明显影响。 2.3肌电图检查采用丹麦产key—point 11表面电极肌电 图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及感 人民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PN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 例。90例DPN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 标准 J。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6O一76岁,平均 (68.22±10.36)岁;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5.02± 1.23)年。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O~78岁,平均 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 2.4统计学方法检验。 3结果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录入、统 (69.51±9.89)岁;糖尿病病程1—9年,平均(5.23± 2.11)年。 计,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计量资料以( 4-s)表示,采用t 1.2纳入标准 1)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标 准;2)近1个月之内未接受针对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3)经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本人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1)对治疗所用药物过敏者;2)严重肝肾功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能损害者;3)合并未控制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4)合并脑梗 死以及腰椎等疾病者;5)不配合治疗者;6)接受其他临床治 疗观察者。 2方法 与对照组比较△P<O.05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及SNCV比较2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4讨论 结果见表2。 2.1 治疗方法将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7.0 mmol/L以内,将餐后2 h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起病 比较隐匿,病情进展速度较慢,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 主神经,以感觉神经为主,具有反复迁延的病理特点。临床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8J0308) ・702・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年11月第23卷第6期Nov.2016 Vo!.23 No.6 祛湿通脉膏方对痰湿质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王利然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汝河路院区・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 目的:观察祛湿通脉膏方对痰湿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湿质冠心病患者12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仅给予生活、饮食和运动等基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祛湿通脉 膏方口服,观察2组体质量表评分、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痰湿质量化评分、 BMI、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祛湿通脉膏方13'服能显著改善痰湿质冠心病患者的痰湿体质、血压、血脂以及体质指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痰湿;@祛湿通脉膏方;血压;血脂;@体质指数;人类 冠心病属于生活方式疾病,它是在吸烟、高血压、高血 脂、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严重疾病,具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SNCV比较(:±s,m/s) 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特点。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的体质研 究日趋增多,依据体制学说的观点,体质与辨证治疗之间存 <0.05);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联合组可显著提高运动神经 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效果较单用鼠生长因子组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鼠生长因子联合丹 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确切,其作用机 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1] 张斌,范小芳,岳灵芝.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 19(1O):1777. 治疗除积极控制血糖外,主要采用神经营养制剂,疗效并不 理想,后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生长因子 (NGF)是神经系统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对调节神经元 的生长、发育、分化、存活及损伤神经的再生修复具有重要作 用和临床意义 ,是目前唯一可应用于临床的神经系统蛋白 质因子 。目前临床应用的NGF主要由小鼠的颌下腺提取 [2]李广.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的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0,13(17):58. [3] 胡昕,胡滨,韩聪,等.度洛西汀联合臭氧治疗糖尿病神经痛伴 足部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0): 626—628. 获得,主要应用于各种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有报道显示鼠 生长因子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 导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j。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川芎嗪和 丹参素。中药药理学研究显示,丹参素具有改善微循环、防 治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及 [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meircan Academy of Neurolo— gY.Repo ̄and ecommendations of the San Antonio Conference on diabetic neuorpathy(consensus statement)[J].Dietetic Crae, 1988,11:592~597. [5]Aloe L,Rocco ML,Bianchi P,et a1.Nerve growth factor:from the early discoveries to the potential clinical use『J].J Transl Med, 2012,10:239. 血液流变学、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修复神经组织等作用 -6]。 川芎嗪可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增加局部血流量、抗动脉 粥样硬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应激、抗炎,降低血液 黏稠度 。丹参川芎嗪将两者功效协同发挥,具有抗血小板 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 善微循环等作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高血压及高 血压肾病和糖尿病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治疗,效果确切 J。笔者将鼠生 [6] 沈丽,王妍.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微生物学 免疫学进展,2015,43(6):48—52. [7]郭振元,刘云爱.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5例临床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6):364—366. [8]李艳杰,孙玉华.丹参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 科杂志,2009,29(s2):191—192. [9]舒菁菁,李菲,董雅芬,等.丹参素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 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4):267—268,298. 长因子与丹参川芎嗪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 疗,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明显 优于对照组之68.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0]蒋跃绒,陈可冀.川芎嗪的心脑血管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5):707—711. [11]王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天津药 学,2015,27(4)53—55. (修回日期:2016一O8—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