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几个问题

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CKSW 

  财务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其中,短期决策是企业大量的、经常性的决策。决策程序如下:第一,确定需要作出决策的目标,即弄清这项决策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针对决策目标提出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第三,为每个备选方案搜集尽可能 ◆财会实务

况下,不需考虑固定成本,只包括材料、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就行。但如需增加专用设备,则应考虑新增的专用固定成本,如果有机会成本的话,还应将机会成本考虑进去。

例如某企业为集中人力物力增加重点产品生产,将一部分零件扩散给其他企业。假定某零件每年需用10万个,每个购进价20元(包含企业财多的、对它们有影响的各种可计务量因素资料,主要是有关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的数据;第四,编制决比较分析表,并对分析资料作出初步评价;第五,考虑其他非计量策因素的影响;第六,确定最优方案。

中在决策的过程中,信息是基的础。在信息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根据择优化的方法,从可选择的几方案中选定一个行动方案就可作出决策。如果没有确切的信息资个料,就不能把决策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上。

问短期决策所采用的专门方法,因决策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各题

有所异,但其最常用的方法有差量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和贡献毛益分析法。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搞好生产的盈利决策分析是企业取得效益的重要途径。某种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为合理、一种零部件用何种工艺进行加工省费用、半成品加工到哪一步出售最为有利以及价格制定等决策,是企业经常遇到的财务决策,搞好这些决策分析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对这个问题进行决策分析可采用差量分析法。由于自制或外购的预期收入是相同的,只是两者的预期成本有差别,故进行量差分析时,无需计算量差收入,只需计算量差成本,即将两个方案的预期成本相对比,以决定取舍。自制方案的预期相关成本在无需增加固定设备的情

20

采购运杂费),现在自制该零件材料费10元,直接人工4元,其他变动费用3元,据以上资料分析如下:

自制成本为170万元。其中直接材料:10×10=100(万元);直接人工:4×10=40(万元);其它变动费用:3×10=30(万元)。

外购成本为200万元(20×10),自制比外购的利益多30万元(200万元-170万元)。

通过上述分析,外购方案将会汪

使企业遭受损失。但以上分析没有 

考虑到采用外购方案后,原自制此涛

零件所占用的机器设备、厂房等设施会转作其他生产费用,还会为企业提供盈利,这个盈利要作为自制方案的机会成本参加分析。如果采用外购方案,原生产该零件的设备、

厂房等就可能转作其他生产用,假设转作其他生产可为企业提供70万元盈利,那么这70万元就该作为自制方案的机会成本。

这样自制差量成本就增加到240万元(170万元+70万元),而外购差量成本仍为200万元,则外购将会使企业增加盈利40万元(240万元-200万元)。

由此可见,外购将会使企业增加盈利40万元。综上比较,该企业把零件扩散到其他企业比自制每年可节约资金10万元(40万元-30万元)。

此外,自制或外购方案的差量比较,还会受到零件需要量大小的影响,这也是决策中需注意的一个问题。

2.半成品加工到哪一步出售最有利

◆CKSW 

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或出售的决策分析,同样可采用差量分析法,但应注意的是在进一步加工前所发生的成本。不论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在决策分析中都属于无关成本,不必加以考虑。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工后所增的收入是否超过了进一步加工时所追加的成本。

假定某厂年生产某半成品8万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单位固定成本为10元,售价为75元,经进一步加工后,售价可提高到85元, ◆财会实务

为x,则:

5000+x=30000+0.40xx=41667(件)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当生产量在41667件以下时,应采用一般机床;如果产量超过41667件,就应进行技术改造,建立自动生产线。目前资金有限,要办的事情很多,不能只注重技术先进,而忘记了经济合理,造成设备的功能过剩,效益降低。

进一步加工需追加单位变动费4元,专用固定成本26万元,对进一步加工的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进一步加工出售可获得收入为680万元(85×8);出售半成品可获得收入为600万元(75×8);收入可增加80万元(680万元-600万元)。进一步加工出售需追加成本58万元,其中变动成本32万元(4×8);固定成本26万元。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进一步加工后出售,将比出售半成品多获利22万元(80万元-58万元)。

3.不同工艺进行加工的决策分析

工业企业的同一种产品或零件,按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加工生产,其成本往往悬殊很大,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案,产量与质量当然会大大提高,但它需要高级专用设备,其单位变动成本可能较低,而固定成本则较高。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是与产量成反比例增加的。因此,当产量较大时,采用先进的工艺较为有利,反之,则采用一般的工艺较为经济。由此可见,对这类问题进行决策分析,关键就在于要首先确定划分一次加工批量大小的标准,即所谓成本分界点。各个备选方案相同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无需加以考虑。

如生产某零件需经几道工序,可以用几种一般机床分别进行加工,也可进一步改进为自动生产线。假定两种形式生产此零件的成本资料如下:加工方式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一般机床1.005000自动线

0.40

30000

  设:一般机床与自动生产线的成本分界点

4.价格制定的决策分析从量、本、利的关系中,我们知道,当产品产量在保本点以上,只要不突破正常生产能力,固定成本便不会增加,所增加的只是变动总成本。由于产量增加,每个产品所分摊的成本反而减少,从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节约。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企业总利润增加,这就是企业薄利多销的基础。市场需求是有弹性的,会随着销价的变动而上下浮动。售价降低就有可能引起销售量增加,只要总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总成本的增长幅度,降价对企业就有利。薄利多销是为了谋求企业长期的总利润最大,多销以总利润最大为极限。销售数量、成本、利润对销价的影响,完全可体现在“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的相互关系里,售价下降的最低降度就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在企业的生产能力饱和而市场需求不饱和的情况下,就应适当升高价格。一般情况下,价格升高的幅度,应以达到供求平衡为最高界限。但同时也要考虑国家税收以及其他财政政策,因为价格越高,企业的收入越大并不是绝对的。价格制订必须建立在周密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国家的信贷政策,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及其他厂家的产品发展情况等都对市场供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价格的制订。

在决策过程中选择的主案,可能并不是最完善的方案,而仅是各项方案中缺点最少的方案,也是利害权衡之后最好的方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务决策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单位:沈阳市财政局)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