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生物利用度: 经任何用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生物利用度,即生物利用度=A/D*100%(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
2.生物等效性: 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3.肾清除率: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与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楚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容积就称为该物的血浆清除率。用CLr表示。
4.隔室模型:将身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室,只要体内某些部位接受药物及消除药物速率相似,都可归纳为一个房室。 5.膜动转运:是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转运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药物的转运机制有哪些? 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特点有哪些? 答:药物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其他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指药物自生物膜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被动转运的作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药物的浓度差势能,势能越大转运动力越大,也称为顺浓度梯度转运或下山转运,大多数脂溶性药物属于此种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指药物不依赖膜两侧浓度差的转运,可以由生物膜的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形成药物在特殊部位的高浓度聚积,因而又称为逆浓度梯度转运或上山转运。
2
少数药物和关键离子(如Na+、Ca+、K+)依赖机体特有的载体转运系统(酶或离子泵)消耗能量ATP进行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的特点为:①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性和选择性;②需要消耗能量;③受载体转运药物的最大能力的限制,因而有饱和现象;④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不同药物时,有竞争性抑制现象;⑤当膜一侧的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2.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存在哪几种方式?哪种是细胞对微粒的主要作用机制? 答:存在方式有: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 3.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答:1)代谢相互作用;2)种属差异性;3)年龄和差别差异; 4.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哪些?(至少写出4种)
答:1)肾脏排泄:一般药物在体内大部分代谢产物通过肾由尿排出,也有的药物以原形由肾清除。
2)胆汁排泄:有些药物可以部分地通过胆汁分泌进入肠道,最后随粪便排出。 3)乳腺排泄。
4)其他途径:挥发性药物如吸入性麻醉剂等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5.写出单室模型药物采用残差法求算药动学参数的步骤? 答:建立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的药物动力学,探讨以剂型中药物的释放动力学和活性药物固有的吸收、分布、清除动力学参数为基础的血管外给药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血药动力学。方法以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和隔室模型分析等经典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分析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在释放阶段和释放完成后的药物动力学。结果得到了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在释放期间和释放结束后的血药动力学。结论建立了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的药物动力学。由于零级释放与一级释放是基本的释放模式,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药物动力学理论是建立和理解缓释、控释制剂药物动力学的基础。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
三、计算题(20分)
某药物静脉注射1000mg后,定时收集尿液,已知平均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式, Xulg0.0299tc0.6211 t已知该药物属单室模型,分布容积30L,求该药的t1/2,Ke,CLr,以及80 h的累积尿药量。 答:
-1
1、根据已知条件,可得:K=-2.303*(-0.0299)=0.07(h) ∴t1/2=0.693/k=0.693/0.07=9.9(h)
-1
2、从直线截距得:kex0=lg0.6211=4.179
-1
∴ke=4.179/x0=4.179/1000=0.0042(h) 3、CLr=kev=0.0042*30=0.126(L/h)
-k-0.007*80
4、xu=kex0/k(1-e)=4.2/0.07*(1-e)=59.8(m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