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中美关系:
1. 思考题
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
为什么说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一国两制制度的基本点是什么 中国对待的基本战略是什么 中美关系发展经历哪些阶段
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 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
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
2. 中国政府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3. 中国领导对待的战略: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反对台独活动不妥协
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绝不改变 4. 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剂” 安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量
政治因素:问题——中美关系的雷区 5. 中美关系特点: 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触及各自的根本利益
共同议题不断增多(70年代反联霸权;80年代,人权,,联;现今汇率, 气候,能源,人权,,)
最为特殊关系 (最大发展和最大发达;和西方;债务和债权;出口和进口) 6. 中美共同利益:
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
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 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 防止人类环境恶化 遏制毒品的泛滥等 问题上维持现状
日益成为命运的共同体 平衡关系
7. 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
“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 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
.
.
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问题 战略互相信任
8. 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
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态度 台独的分裂活动
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 岛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可 岛政局
中日关系
1. 钓鱼岛战略意义
经济意义: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 政治意义:主权与国家尊严,地区主导权
军事战略意义:中:突破西方封锁岛链,东南沿海防御 日:遏制,威慑中国 2. 日本主钓鱼岛主权的理由
第一,钓鱼岛是无主地,不包含在《马关条约》规定的由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澎湖列岛和及其附属岛屿的围之
第二,钓鱼岛不包含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规定的日本所放弃的领土之,而是包含在给条约的第三条规定的作为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并根据“归还冲绳协定”将施政权“归还”日本的区域
第三,中国政府没有将钓鱼岛视为的一部分,对“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规定将钓鱼岛置于美国施政区域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 3. 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九个依据
第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
(1)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 (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的小岛群 (3)甚至在宋,元时期,钓鱼岛与渊源颇深
第二,实际管辖,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施实际管理 (1)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了海防围
(2)清代使节出海还曾举办过祭海仪式 (3)清朝官员也曾巡视此地并建港造船 第三,《大陆架公约》《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中国主权 (1)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共属同一大陆架 (2)《波茨坦公告》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 (3)就连日本学者也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 4. 日本在钓鱼岛屡遭事端的原因 第一,事关领土主权 第二,国际因素 美国因素 中国的崛起
.
.
挑战战后国际顺序 第三,国因素
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一环 国政治斗争的需要 转移国矛盾
统一国民意识,凝聚国民意志 5.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走向 第一,国际司法解决
第二,政治解决(当事国协商解决) 第三,通过武力方式解决
第四,全球化的发展,主权观念的发展,自然解决
外交谈判是主要渠道,国际司法是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综合国力是根本保证 6.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
首先,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
其次,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 再次,传统的大国主义思想和政治在右倾化趋势的发展、 7.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
近期目标:立足亚太,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
远期目标:成为联合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核心:尽早摆脱战后非军事化和化改革中形成的法律与体制束缚,力图成为一个具有 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面影响能力的综合性大国 8.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措施
加强日美联盟,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 立足亚太,确立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地位为基础,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大力扩充军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 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理会常任理事国 9.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前景 (1)有利条件
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日本式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 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 (2)制约因素
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复杂,短期难以在国际体系中定位,因而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性依然存在许多矛盾
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其侵略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影响到日本在国际上政治作用的发挥 10. 中日战略关系的基础 (1)共同利益
安全:共同的安全需求 经贸:互补型经贸结构 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 (2)矛盾点
.
.
领土争端
历史问题(战争责任) 亚洲定位问题 贸易纠纷
11.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 通过政治对话与协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和则两利,斗则 ”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认识,中日双方仍存在着“互利共赢 ” 的广泛基础
二 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对峙,对抗成为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中日关系的主基调
双方围绕领土主权争端很难达成和解,双方都被国民族主义绑架,任何一方都不会 轻易妥协,符合美国亚太战略利益
三 中日冲突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概率提高,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
中国共产党
1.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 经济都是和会主义市场京畿道额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监管国有资产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是什么
改革原则: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化,规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 改革方向:,法制
: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法制: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4.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容是什么
(1)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
.
.
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认登记,形成归属清晰,责权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3)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4)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围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富强,,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联合国
1. 联合国是一个由193个主权国家组成的独一无二的国际组织,是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 联合国建立的背景
国际联盟瓦解,呼唤新的国际组织诞生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结果,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3.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协调各国行动 原则:权利平等
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容侵犯 不干涉他国政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各国和睦相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气象组织) 世界旅游组织 4. 联合国的作用
冷战时期,联合国的作用不仅长期被忽视并成为美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得以恢复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突出表现为:
(1)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联合国维和行动, 始于1948年,最早的一次是1948年6月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监督阿以战争停战协定执行情况,1956年联合国第一支维和部队被派往埃及。据统计,自1948年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监督阿以战争停火的部队以来,联合国共执行了60多次规模较大的维和行动,投入资金超过400亿美元,有100万名官兵,警官和文职人员在联合国旗帜下履行过维和使命,还有2000余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
.
(2)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联合国每年的拨款,包括贷款和增款超过100亿美元,世界银行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高达180-200亿美元贷款,同时积极关注全球问题的解决,如经济安全,环境安全,人口问题,人权问题等,努力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的权益等 (3)联合国在裁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直至武器扩散和减少并最终消灭所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是联合国的主要目标,联合国一直是进行裁军谈判,提出建议和开展研究的一个常设论坛,联合国支持在裁军谈判会议和其他国际机构中进行的多边谈判,这些谈判导致了《核不扩散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各项建立无核武器区条约的签订
(4)联合国成为各国,各地区的协调中心
因为联合国是各国增进了解,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是发展中国家推动建立平等,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 5.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作用: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保障人权,环境保护盒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6.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1)全球人口问题更加突出
人口问题在所有全球性问题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全球性问题的状况和解决,人口问题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适度的人口规模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人口规模过大,人口素质不高,则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2)全球整体自然环境持续恶化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来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世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人类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有的甚至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空气受到毒化,垃圾成灾,河流海洋遭到污染,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阻碍经济发展,维护与改善人类环境,与公害作斗争,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发展的一个迫切任务 (3)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资源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的丰裕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船业为主的情况下,资源状况对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就更加突出 (1)森林衰退问题 (2)土地退化问题 地球荒漠化
地球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在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3)淡水不足问题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