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河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14卷第3期 2013年9月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o1.14NO.3 Sep.2013 河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 要] 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明显,优势有资源丰富、政策扶持、 文化观念初步转换、经济加速增长等,劣势为资金不足、观念肤浅、文化资源浪费等现象依 然突出。因此,要发展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必须要树立并推广文化产业的现代化 观念;积极进行多渠道融资招商;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立足河北省少数民 族地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开展国际文化合作。 [关键词] 河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692(2013)03—0141—04 文化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 族地区在其特殊的民族传统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 要界定文化经济的概念,首先要明确文化的内 涵。综合现有的研究,文化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 分。狭义文化专注于人类的精神创造及其成果;广 义文化则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 创造和精神创造的总和。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看, 经济也属于这一范畴,因此,建立在广义文化概念 基础上的文化经济自然没有研究意义。所以,狭义 文化才是文化经济中的核心内容,也就是精神方面 的东西。在确定了文化经济的研究基础之后,文化 响下,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在现实的经济活动 中,不同的民族文化所蕴涵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 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与经济的 相互交融,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某种程度上来讲,现代经济就是“文化经济”。民族 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于文化和经济 的密切联系,倡导民族地区文化中积极向上的社会 价值观念和规范,挖掘、传承和发展民族地区特色 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 精神动力和物质依托。 一经济的内涵也随之确定了:以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为 基础,以进行精神生产为核心,以发展文化产业为 表现形态,通过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而实 、文化经济的内涵 现其经济效益的新型经济。 文化经济与传统的物质经济有着根本的差别, 文化经济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经济有着区别于传统 物质经济的特征。 首先,文化经济具有创新性。文化经济的核心 关于文化经济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尚无定 论。国外学术界关于文化经济的研究“形成了边 界清晰的两种学科方向——以文化艺术产业、文 化商品和文化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狭义文化经济 学’和以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是精神生产,而精神生产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创新 性。文化经济的本质是人们开发利用现有的文化资 源,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更高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 务,以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任何文 的‘广义文化经济学’。” 而在国内的研究中, 尚未形成比较统一或者较为有影响的界定。 【收稿日期]2013・叭一07[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20120413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齐兴霞(1976一),女,山西怀仁人,法学博士,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142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化形式要想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就必须视角新 颖,表现手法丰富并表达深刻思想。 化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具备建设文化品牌的优势。 近年来,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业方 其次,文化经济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罗马俱乐部首次提出之 后,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奉行的发展理念。传 统的经济模式大多是资源性经济,基本靠资源的消 面的应用和推广,河北省唐山市马兰峪满族乡就是 一个典型的例子。马兰峪满族乡明代建镇,至清乾 隆、道光年问,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小镇内至今 耗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这种对资源的刚性需求 和资源天生的稀缺性,必然使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 保存着清代惠陵、王爷府、二郎庙和明代永旺塔; “银珠戏鹦哥”、“三堂坟”、“魏进寒出”等典故流 文化资源恰哈是可以再生的,可以重复利用甚至永不 枯竭的资源,这样,文化经济就可以突破传统经济发 展的资源瓶颈,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变为可能。正如法 国前文化部长朗格所说:“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第三,文化经济具有非物质性。随着时代的发 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悄然改变。如果说传统的 消费观念是追求“物美价廉”,那么当代人更加注 重品牌消费。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身份的文化符 号。同样的产品,不同的品牌价格可能相差几倍甚 至是几十倍。人们对品牌的认同实际上是对品牌定 位的认同,是对品牌所宣扬的核心价值的认同。 第四,文化经济体现出成本特殊性。与传统经 济相比,文化经济的成本很难用具体的数字体现。 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其产品需要科研工作 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进行创新性研究。 第五,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性。文化经济的体现 形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或文化服务,文化本身所具 有的精神导向作用,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影 响。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可以带动人们树立积极 健康的生活态度,并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而单纯 追求感官刺激的文化产品则容易使人们沉迷其中, 因此,文化经济应该由政府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河北少数民族地区 文化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 河北省有55个少数民族,世居民族有满族、回 族、蒙古族和朝鲜族。有6个自治县、2个民族县、 55个民族乡、1390个民族村。6个自治县即孟村、 大厂回族自治县,青龙、丰宁、宽城满族自治县和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个民族县即滦平县、隆 化县。总的来看,满族和回族文化是河北省少数民 族文化的主流。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态文 化资源、旅游观光资源以及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 传至今;马兰峪花会、满族饮食文化、各类庙会、 特色食品等具有独特的满族风情和满族文化特色。 该镇以得天独厚的古建筑、典故传说、风土人情等 历史文化为基础,全力打造“商贸重镇、历史文化 名镇”的战略目标。2008年,马兰峪镇被河北省 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不久,又被列入唐山市 重点建设的中心镇。由于马兰峪镇的不懈努力,经 过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以及 海世博会中国馆专家评审,马兰峪成为在河北省上 报的8个单位中唯一参展的小城镇。体验满族风 情,回归满乡,满族民俗旅游已经成为马兰峪民俗 旅游品牌的主要内涵,随着这一系列活动的推陈出 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经济效益更是随 之大增。丰宁满族剪纸已经从单一的艺术品走向商 品市场,剪纸艺人出国表演,为国争光,声名远 扬,一批批优秀作品被国家和省级美术部门收藏, 成为传世珍品。目前丰宁剪纸已经远销美国、德国 和日本,不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获得了较大的 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诞生在丰宁的滕氏布糊 画技艺高超,独辟蹊径,成为“华夏一绝”,获得 国家专利,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奖,成为与民间 剪纸并驾齐驱的艺术瑰宝。目前,滕氏布糊画已经 走向世界,成为丰宁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 2.艺术人文资源优势 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辈出,有丰富的历史 文化遗产。据2012年河北省调查统计,9个自治 县(民族县)共有从事民族文化艺术工作的专业人 员628人,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奖励的达450多人 (项)。孙德民是河北省著名的满族剧作家、国家一 级编剧,由他整理编辑的大型话剧《圣旅》多次荣 获国家级大奖,在2002年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 汇演中一举荣获创作金奖、演出金奖、舞美金奖三 项大奖;大厂评剧团团长赵德平是国家一级编剧, 他创作的8台现代戏,有4部被拍成了电影、2部 拍成了电视剧,先后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第3期 齐兴霞河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143 ∞ 加文华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电影百花奖(编 剧)等。仅丰宁满族自治县,就已经收集满族民间 故事、传说600多篇,谚语2万多条,民歌250首, 编辑成《丰宁民间故事、歌谣集》2卷,65万字。 3.政府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优势 在政府的积极扶持下,民族地方文化基础设施 得以完善。截至2009年,6个自治县、3个民族县 都建有文化馆、图书馆,馆舍面积都达到了国家规 定的标准。其中,文化馆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 图书馆总面积达17000平米,藏书总量达到450余 万册。Ⅲ为了有效保护少数民族古迹和历史遗迹,河 北省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民俗、民风博物馆, 并修复了多处少数民族古迹。而这些民族古迹又大 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古 籍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也在稳步进行,河北省已 收集整理了满族碑文100余块,满族家谱35份,回 族家谱43份,登记民族古籍书目15000余册,经 卷、诰奉、民问故事等20000多份,整理出版了蒙、 汉合璧的《八沟厅备志》和《承德道服役全书》,《承 德少数民族家谱集》,《少数民族碑文集》。 4.河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以自身资 源禀赋为立足点,以国家和省优惠政策为推动力, 以经济量能的扩展和效益的提升为目的,实现了经 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经济品质的良性改善。相比全 省平均增长水平,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增速优势十 分明显,见图1。 2OOB 2007 2008 2009 图1;-.I;11:省与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速对比 (二)劣势分析 1.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缺乏 文化产业产生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开发利用 各种文化资源并大力创造其文化附加值实现的,这 就需要大量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和管理专业人才 的高度参与。目前,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专业人才 的匮乏是其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传统的文 化系统,如新闻、出版行业,经营管理人才处于初 级阶段,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和创新人才更是少之又 少。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河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 发展顺利发展的最大劣势。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的 缺乏直接导致河北省少数民族文化企业管理水平 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从而致使其产品质量不高、 档次低下、版式陈旧,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在国 内外市场上竞争力低下。 2.文化资源的浪费 如上文所述,河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文化 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保护不得当,传承出现问 题,资源挖掘深度不够,凭空浪费了许多本来很有 发展潜力的文化资源。 3.发展文化产业的观念缺乏整体效应 对于文化和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主体的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很少有人意识到文化能带来经 济效益。分析笔者的社会调研结果,当地的社会精 英包括大部分老百姓都认为旅游可以带来直接的 经济效益,但是对文化产业这一新兴行业,仅有少 部分的社会精英能谈出自己的看法,而大部分社会 精英看法肤浅,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则表示仅仅是听 说过。政府鼓励民族文化传承的举动,也仅仅停留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表层阶段,而未能挖 掘文化的深层次经济效益。 4.资金引进困难 就目前而言,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 资金除了政府补贴之外,就是自筹、外资和贷款。 而民间自筹资本相对而言是比较薄弱的,外资的引 进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单靠贷款更是杯水车 薪。河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大多处于发展阶段, 企业规模较小,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抵押担 保品不足,再加上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等原因,除了政府投资外,银行贷款很少,更没有 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 三i、・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河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处于“山老边穷” 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传统产业落后。这种情况 下,这些地区急需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而文化产业和少数民族地区恰恰有着非常合适的 144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匹配性。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特色文 化,这是发展文化经济的基础。在物质生活越来越 富裕的今天,人们用于物质生活的开支所占的比重 越来越小,更多的消费转向精神生活,这也符合美 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即追求精神的 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高级心理需要,而这方面 的需要是无限的。文化无疑是属于人们的高级心理 需要这一范畴的,这也使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了无 限的可能性的特性。因此,文化经济无疑是少数民 族地区发展经济的一大支点。 首先,树立发展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观念,积极 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会大幅增加。人们 在教育、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将直 接拉动经济的增长。丰宁满族自治县提出大力发展 “以生态为支撑、以文化为引领”的旅游综合新业 态,实现了丰宁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据统计, 2011年,丰宁满族自治县实现年接待游客82万人 次,综合社会收入4.1亿元。因此,开发利用少数 民族文化资源,推动并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关 键在于树立并传播发展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观念,大 力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发展,挖掘文化资 源深层次的经济功能。 其次,建立多元投资渠道,启动招商预热活 动。具体做法是: 1.通过少数民族民间技艺的高规格展示,把 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示出来,加大民族文化的知 名度。 2.邀请各界专家组织一系列地区规划、风貌 研讨会,在获得科学规划的同时,精英效应也会增 加少数民族地区的知名度。 3.组织大型文化经营集团考察联谊会,让已 经成功的文化产业集团来了解河北少数民族地区, 产生投资开发的兴趣。 4.组织地产开发商和文化开发商的战略协作 会,使地产经济与文化经济实现联动效应。 第三,提供切实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文化产业的建设绝不是几个项目投资,几场文艺演 出,几个旅游景点建设这么简单,也不是单一一个 部门能够推进的,它是一个系列工程,包含诸多方 面的内容,是融文化事业的发展、文物的保护和利 用、资源的整合和提升、旅游业的深度开发、整体 的策划、资本的运作以及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等 于一体的系列工程,因此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 持。只有将文化产业摆在重要位置,切实落实政策 支持和资金扶持保障,才能真正为文化产业发展保 驾护航,才能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关注文化产业,才 能切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该 建立以“文化基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 贴+房屋补贴”五大举措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扶 持体系。 第四,立足特色,打造品牌。要促进河北少数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必须避免各地文化产 业项目同质化发展倾向,必须引导各地立足本地实 际、因地制宜的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 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必须不 断提高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和创新能力, 努力实现文化资源优势潜力向产业发展竞争实力 的转化。 第五,增强创新意识,拓展国际合作。要促进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必须强化改革, 增强创新,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力求走出兼具本 土文化内涵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必须以开放的胸 襟和姿态,以国际化的眼光和有力的措施,主动开 辟国内外市场,吸引国际人才,力求在更大范围、 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文化产业合作与竞争, 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碧波.文化经济学:两种不同的演进路径[J】.学术交流, 2010(6). [2】田磊.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兼论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文化 经济学[J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993(2). 【3]丰宁满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丰宁满族自治县概况【M].民族 出版社,2009:243. [4]河北省民宗厅.我省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基本情况[EB/OL]. [2009—04—09].http://www.hebmzt.gov.cn/nationDetailed. aspx?articleid=128. [5]河北省民宗厅.我省民族古籍挖掘、整理、编纂工作基本情 况【EB/OL].[2009—04—09].http://www.hebmzt.gov.crgna tionDetailed.aspx?articleid=124. [6]陆静.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文化生态学探析[JJ_河北师范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责任编辑田春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