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高中化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切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需要彻底转变教师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面对新课标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法,靠单一传授来完成教学任务,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新的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所有高中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化学课 教学 优化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化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我们的教学必须立足于使学生主动求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有效教学仅仅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课标呼唤优质教学,优质教学是一种教学体系,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目标卓越、过程优化、效果优质为价值追求。通过优化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形成优教优学互动模式,旨在适度负担的前提下,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并使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其素质得到多元化、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索养的提高。我们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1)需要巩固哪些知识?与哪些知识做好衔接?(2)学生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学到什么程度?(3)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程度?(4)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等。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要科学化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高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优化高中化学课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力求在教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如何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一般认为,按时间顺序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是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就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对高中生来说是一门新鲜而神奇的课程,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如酸碱指示剂的学习可让学生采集花朵自行制作酸碱指示剂,并用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同学们探究学习。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设疑探究,深入化学本质,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善疑、释疑,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如:
我们知道久置浓硝酸变黄色是因溶解有二氧化氮,但仔细一想不对呀,硝酸溶液中有水,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溶液应该无色才对呀?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真理是具有相对性的:反应3NO2+H2O=2HNO3+NO在水中或稀硝酸中是不可逆的,而在浓硝酸中是可逆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可逆是绝对的,不可逆是相对的。
又比如在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时,课本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在相同条件下”,这个相同条件指的是什么?不少同学就简单地理解为浓度相同,仅仅是浓度相同吗?那课本上为什么不说在相同的浓度下?经过更进一步的学习,有些同学从影响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加以分析,概括出此处的相同条件应包
括电流强度、电压、导线、电极材料的组成和大小、两电极间的距离、电解质的组成(如AB型、A2B型)、离子电荷、溶液浓度、体积、温度等等均应相同。
设疑、释疑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煅炼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素质的必由之路。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问题,要么这个人特别聪明,一学就懂(但这种人很少);要么这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就象海棉吸水一样全盘吸收,但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其典型特征是上课一听就懂,作业一做就错,考试一到就晕;也有的同学有不少疑问,但总是“不懂就问”,这样的同学往往做了大量的习题,但学习成绩仍不理想,其问题就出在释疑过程中:这个疑问你自己认真思考过没有,有没有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的思路?这样老师和同学就能迅速发现问题所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一碰到难题就不愿多思考,通过问同学或问老师来解决,那么这样的问题问得再多,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每当有同学来问我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怎么想的?或你的思路是什么?久而久之,我的学生来问问题时,总是自觉地呈上他的解题过程或想法,这样,我能迅速发现问题所在,讲解时,学生接受也快,效果很好。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