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应用研究

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应用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应用研究祁 菲/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 300074摘 要:本文通过对GIS技术公众参与的公众参与概念、内涵、特征、相关技术等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研究,以此提高规划或决策中公众参与程度,促进我国空间规划或决策的真实性、合理性。关键词:GIS技术;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1GIS技术公众参与相关概念1.1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在GIS技术中的概念是指在受某国土空间规划项目或决策影响的相关人员参与项目或决策过程,也就是相关利益群体参与相关利益决策中最终影响着相关决策,参与内部包括相关理论、相关技术、相关决策等,其中,公众为利益相关人员,包含普通民众、相关技术人员、决策者,而普通民众正是公众参与部分最为庞大的群体,但其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很少参与进决策,而GIS技术公众参与正是基于此提高公众参与程度而提出的理论实践,即赋予公众一定的权利、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讨论的过程、影响最终的决策,而深入研发GIS技术的目的便是为了避免出现Sherry󰀁Arnstein提出的公众参与梯度中的非参与象征性参与,要让公众真正有实权参与决策,从参与群体着手,展开新的参与方式,提出新的参与理论,遵循一定的参与规律,综合有效的参与意见,形成新的参与模式,令公众深入参与规划项目或决策[1]。1.2GIS技术公众参与的内涵GIS技术公众参与是跨领域的集成,从人、地、规划、社会等多方面结合最终形成新理论和方法,注重的参与的过程,影响的最终的决策,加深的是公众参与程度,从其特定的时间、特点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共享,从其特定的公众人群(利益相关人群)以特殊的方式通过特殊的工具参与进来,而利益相关人群则可以为个人、团体、机构、宗教组织、政府等各个阶层的公众。公众不再被边缘化,而是通过相关的技术培训让公众有清楚的认识,令公众参与进决策,实现和谐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决策[2]。1.3特征GIS技术公众参与内涵包括以人为中心、基于WEB开放技术、内容可视化、信息共享及全面化、操作简单化等。相对来说,原本的公众参与知识非参与性与象征性参与,并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合理的想法,而此次技术的改革,则是本着以人为忠心,形成公众真正参与决策的局面,同时,公众参与不再受到限制,随着网络化摘除时间、地域的限制,形成即时参与的局面,而在相关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下,令参与内容变得更加的直观,令相关的理论能得到有效的证实,同时实现信息共享及全面化,保证公众不受信息的蒙蔽而进行错误的参与,并了解全面信息真正地参与进行规划,保证意见的合理性,形成新的人机互动方式,令公众零距离参与进规划。1.4相关技术想要实现GIS公众有效参与,就必须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形成有效的参与方式,如虚拟现实技术、协同式空间决策、云技术、大数据支持、情景分析等,而在此类技术的支持下,令公众有效参与规划。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搭建参与环境,形成三维地图的绘制,以三维虚拟声音、自然交互、碰撞与响应技术等形成人与地理环境的有效交互,让人能够更自然的感受理论支持下的规划所产生的影响,视线听觉、触觉、视觉等各方面的真实感受,有效避免了理论无法支撑实践,理论偏离实际的情况,形成知识与情景的交互,保持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再者,如协同式空间决策是为了让众多的决策者形成理念、观点上的统一,在计算机的支持下求同存异,保持协调统一,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分析矛盾的主要体现,形成空间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并展开协同空间信息协调,最终分析协同决策问题、达到协同决策方案、并对协同决策方案进行分析,确定协同决策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通缉、分析并探讨、探索,为规划提供理论数据支持、空间可视化支持等,最终达成共识性决策[3]。2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的应用2.1形成统一的参与体系结构

因为公众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与决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公众对规划的了解程度、公众参与意见有效性、公

2019.09 |77

技术探讨众身处不同的环境都是影响公众真实参与规划与决策的重要原因,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便是时间性和空间性,公众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法真正参与整个规划过程,造成公众真正参与的困难度,而基于此,GIS技术是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的基础,保证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形成以浏览器、WEB服务器、信息数据库为体系结构公众真实参与结构,让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参与讨论过程,保证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公众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中,浏览器是参与的桥梁,通过浏览器公众能够即时了解有关规划或决策的知识理论,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浏览器提出有效的意见,参与规划或决策中,同时对最终的决策或规划起监督作用,通过浏览器的和谐交互保证了规划的合理、准确、有效。而WEB服务器则是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协商,并对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可视化等,最终统一决策。而信息数据库则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库,对项目规划及决策中的所有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合形成规模化的数据库,令相关决策者及参与者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信息,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2.2在参与过程的应用整个参与过程中总分为四个阶段,目标制定、方案优选、规划审批、规划实施四个阶段,而在这四个阶段中必须有相关技术的支持形成最终的决策。如在目标制定中,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提出的想问进行讨论,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公布相关的内容,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如利用WEBGIS将规划二维图展示在网页,并开展热线电话、意见反馈系统等汇聚公众的意见,并通过数据模拟、数据分析的方式对意见进行规整,剔除无效意见,保留有效意见。同时可将规划三维图通过各类传播途径传播出去,让公众真实看到实际规划场景。以此让公众有效地参与进规划与决策中。再者,在方案优选之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GIS、WERGIS、网络技术等开发出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参与者能够真实了解到规划内容、规划的实际形式,在真实的感受之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该系统实际的自己提出意见的合理性,会对规划带来什么改变。因此,支持系统必须具备结构有基于WEBGIS的地图操作结构、基于虚拟现实与三维GIS的虚拟空间结构、基于浏览器的介绍结构、基于WEB端的交流结构以及投票结构,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公众有效地参与进规划或决策中,对决策的合理性、真实性、有效性能够进行监督和改进。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GIS技术公众参与相关概念,其中释义规划或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而其参与的真正内涵是保证规划或决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其特征是以人为中心、内容可视化,形成信息共享及全面化,令公众参与简单方便,而想要实现公众参与,就必须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研发决策支持系统,如虚拟现实技术、WEBGIS、三维GIS技术等。而在应用中,形成参与体系结构、在参与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应用,在一定技术的支持下,形成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以此让公众更全面、更方便地参与进整个规划决策中,保证了规划决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参考文献󰀡[1]刘江璐. 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 No.253(07):82.[2]汤斌,李洁. PPGIS技术在土地规划利用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 2016(24).[3]陈斓.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18, No.533(24):218-219.(上接第99页)结语综上所述,全面分析砼框架结构设计环节的常见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细节处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整体设计水平,加强建筑结构安全稳固性,最终推动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参考文献󰀡[1]赵桂荣.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7(25)[2]赛福鼎·乃吉木.浅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6)[3]桑世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研究[J].门窗.2017(09)[4]邱冬冬,秦媛媛.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居舍.2017(28)[5]王锦彬.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作者简介󰀡

王香娟,女,汉,籍贯:山西省,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

78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