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加点字注音
鞭笞( ) 镂刻( ) 恫吓( ) 蜷缩( ) 黝黑( ) 镣铐( ) 虫豸( ) 缄默( ) 箴言( ) 犄角( ) 挟持( ) 耷耳( ) 二、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 厉害。
(2)群众看见了加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 出一阵哄笑。
(3)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偷来的石子也能 群众是在哄笑。
A 格外 爆发 说明 B 格外 暴发 阐明 C 非常 暴发 说明 D 非常 爆发 阐明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戏剧作品,后来他又创作过许多著名的长篇小说。
B。在19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维克多·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视为“浪漫主义宣言”和“讨伐伪古典主义的檄文”.
C。《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有外表虽丑但心灵美好的伽西莫多,有道貌岸然但内心卑鄙的副主教克洛德,还有内心善良又美丽迷人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等。
D。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也是诗歌的革新者、浪漫派戏剧的创建者.雨果一生著作遍及文学的多种体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政论等,他的作品充满着人道主义激情。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聚拢 变幻莫测 食不裹腹 识世务者为俊杰
1
B.镂刻 蓬荜生辉 众口烁釐 画虎不成反类犬 C.亵渎 恍然大悟 有恃无恐 釐玉其外,败絮其中 D.笞刑 声名雀起 毋庸置疑 醉翁之意不在酒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对当时司法部所谓的“又紧又牢的捆绑”,伽西莫多连眉毛都没有抬一下,他认为一切反抗都是 的.
②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______。
③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 显得太单薄了。 A.徒然 忘怀 未免 B.徒然 释怀 不免 C.徒劳 释怀 不免 D.徒劳 忘怀 未免 5、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所以并没有十分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B.伽西莫多在他的绳绑中发抖,他奇丑的脸上忽然显出的蠢笨表情更加引起了群众一阵哄笑。 C.伽西莫好像忽然惊醒似的蹦了一下,他早就已经非常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D。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绒默,因而用又嘶哑义愤怒的声音吼叫。
二、填空。
雨果是19世纪 国著名的 主义小说家家,代表作有
和 ,后者用 手法,无情地揭露了 的罪恶,表现了对善和美的赞颂。
三、阅读(一)
钟 声 [法]维克多•雨果
①自那天上午在耻辱柱受刑以来,圣母院周围的居民似乎发现伽西莫多敲钟的热情减退了。从前,动辄就有钟声传来;长长的晨钟从晨诗一直持续到晚诗;警钟为大弥撒而齐鸣;小钟在举行婚礼或洗礼时,荡出丰富多变的音阶。这些钟声在空中交织,宛如一幅用缤纷迷人的音符织就的锦缎。古老的教堂震颤着,轰鸣着,沉浸在钟声经久不息的快乐中,人们时常感到里面有个喧闹、任性的精灵,用所有那些铜嘴歌唱,现在这个精灵似乎消失了,大教堂显得死气沉沉的。
2
②其实伽西莫多一直在钟楼里,他究竟怎么啦?难道他还对耻辱柱上的受辱和绝望耿耿于怀吗?难道执行吏的鞭笞声,仍在他的灵魂中回响不息吗?难道虐待导致的悲哀使他看破一切,竟至熄灭了他对钟的热情吗?
③圣母领报瞻礼节到来了,那一天,空气是如此纯净清新,伽西莫多感到自己对钟的爱有所恢复了,于是,他爬上北边的钟楼。那时候,圣母院的门全部是用结实的木料做成,外面包着皮革,四边打着镀金的铁钉,边框上镶着巧夺天工的雕刻。
④他把六口大钟端详了一番,他忧伤地摇了摇头,似乎为了某个陌生的东西而悲叹,这个东西在他心中,横在他和钟之间。但是,当他把钟摆动起来时,当他感到钟群在手中摇晃时,当他看到颤动的八度音符像树枝间窜跳的小鸟在音阶上跃动时,当音乐之魔附着在他身上时,可怜的聋子重新快乐起来了,他心花怒放、喜笑颜开,把什么都忘了。
⑤他走来走去,拍着手,从这根钟索跑到那根钟索,用声音和手势鼓舞着那六位歌手,就像乐队指挥在激励聪明的演奏家一样。
⑥“加油,”他说,“加油啊,加布里埃尔!把你声音全倾泻到广场上去,今天过节!—-蒂博,别偷懒,你慢了,加油,快加油!你生锈啦,懒虫?--很好!快!快!别让人看见钟锤.把他们的耳朵都震聋,像我一样,就这样,蒂博,干得好!——真棒!我的加布里埃尔,响些!再响些!-—嘿,你们这两只麻雀,在上面搞什么鬼!我看不出你们有半点声音——那些铜嘴在该歌唱时却像在打呵欠,这是怎么一回事呀?得啦,好好干活吧!这是圣母领报瞻礼节。阳光真好,也该有好听的钟乐才行,——可怜的纪尧姆!瞧你上气不接下气的,我的胖子!” ⑦他马不停蹄地激励着他的钟,那六口钟比赛似的一起跳跃着,它们摇晃着锃亮的臀部,犹如一车套着吵闹不休的西班牙骡子,被车夫吆喝着赶着往前走。
⑧在钟楼峭壁的某一高处,覆盖着一些鳞状的大石板片儿。突然,他的视线越过这些石板缝儿,落到了广场上,他看见了装束奇特的爱斯梅拉达,她站住,在地上铺了块地毯,一只小山羊走到上面,四周立刻围拢来一群观众,这一瞥,顿时改变了他思绪的流向,像一阵风吹凝熔化的树脂似的,凝固了他对音乐的热情。他停下来,转身背对着钟,蹲在挡雨石板后边,用沉思、温柔、甜蜜的目光凝视着跳舞的爱斯梅拉达。
⑨这时,被遗忘的钟声突然同时噤若寒蝉,使钟乐的爱好者大为失望,这些人本来一直站在换钱桥上真诚聆听着钟声,现在只好大失所望悻悻然离开了,像一条看到骨头却得到石头的狗。
(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第七卷,有删改;标题为命题者所加)
1、文章第②段几个问句写出了人们的种种猜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2、文章第⑥段对伽西莫多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3
(1)这些钟声在空中交织,宛如一幅用缤纷迷人的音符织就的锦缎。
(2)它们摇晃着锃亮的臀部,犹如一车套着吵闹不休的西班牙骡子,被车夫吆喝着赶着往前走。
4、“钟声”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丰富意蕴?请作探究。(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火中取栗的人 周晗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 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不堪磨耐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地震撼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接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梵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一样令人震惊。
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
4
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梵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惟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梵高身上的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但梵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决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本文有删节)
1.第一段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说出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 (1)隐士的某种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解决的悖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梵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梵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火中取栗\"是个成语,请解释这个成语的词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梵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二、选择1。A 2。A(《巴黎圣母院》是长篇小说) 3.C(A.裹—果,世一时:B。烁—铄;D。雀—鹊)
4.A(“徒然\"指不起作用,“徒劳”多指无益地耗费劳力。“忘怀\"是指忘记,“释怀”指人内心某种感情或情绪的消解。“未免\"表示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
5。【答案】B( A.“十分\"不能修饰“表现”,应放到“不耐烦”前;C. ”忽然清醒”和“早就”矛盾D.前后两个句子不构成因果关系,“因而不当,可以删去) 三、填空
【答案】法 浪漫 《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 对比 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 四、阅读(一)
1.(6分)①表现了人们对伽西莫多不再敲钟的不接;②对钟声的渴盼;③侧面突出了伽西莫多所受刑法之重,所受侮辱之深,其精神所受打击之大;④突出下文钟声响起的出人意料;⑤为表现伽西莫多坚韧、善良、不计仇怨、热爱生活等品行做铺垫.(一点1分;五
6
点,满分6分。)
2.(4分)表现出伽西莫多①敲钟时内心的兴奋、喜乐,②对敲钟这份职业的喜爱,③对生活的热爱,④无人理解、无处倾诉的内心孤独。(一点1分)
3。(1)(2分)运用比喻(同感),(1分)突出了不同类型的钟声交汇后的绚丽华美,以及它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1分)
(2)(2分)运用比拟,(1分)形象写出了六口钟在伽西莫多的操控下不停地发出声响,突出伽西莫多敲钟过程中忙碌、忘情的状态。(1分)
4.(6分)①人们对教堂没有了钟声感到不适应,在钟声消失后倍感失望,说明钟声承载着人们的某种寄托,能给人们带来某种安慰;②伽西莫多从钟声中感受到快乐,说明钟声中寄寓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③美丽女郎出现,钟声戛然而止,体现了伽西莫多内心深处对美、善良、正义的热爱、向往。(每点2分,意对即可)
(二)
1.(1)艺术家要珍视艺术生命,要拥有忍受孤独贫穷的品质.(2)梵高所处的两难境地:①为艺术必须承受孤独和贫穷②孤独和贫穷有加剧他精神的苦痛.(6分)
2.梵高不顾一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4分) 3.(1)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2)指自己的作品和痛苦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已经成为自己的痛苦生活的结晶。(4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