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 第4期 市 政 技 术 Vo1.26 No.4 2008年7月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Jul,2008 文章编号:1009—7767(2008)04—0348—03 桩锚支护体系在北京一地铁车站深基坑中的应用 李 波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7) 摘要:以北京地铁10号线亮马河车站北侧深基坑支护为例,阐述了应用钻孑L灌注桩及预应力土层锚杆(索)的设计与 施工,并以现场监控量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桩锚护壁体系的安全稳定性,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对土质地层钻孑L灌注桩 及预应力土层锚杆(索)的设计与施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施_T效果来看,柔性支护比刚性支护更能真实反映基坑变形 及安全状态,施工质量和过程支护监测对深基坑安全的控制效果较好,可在同类地下hI二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钻孑L灌注桩;预应力土层锚杆(索);深基坑支护;监控量测 中图分类号:TU 942 文献标志码:B Application of Supporting System with Anchor Pile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of a Subway Station in Beijing Li B0 1工程概况 ①层、粉土③层、粉质黏土③1层、粉土③层、粉质黏 北京地铁10号线亮马河站位于东三环北路和亮 土③1层、粉质黏土④层、粉土④2层、粉质黏土④层、 马桥路交岔路口的东侧。沿东三环北路东侧南北向布 粉细砂⑤2层、粉质黏土⑥层、黏土⑥1层、中粗砂⑦1 置,是目前北京最深的地铁基坑之一。亮马河站主体 层、卵石⑦层等土层,基底处于粉质黏土⑥层上。 总长208.9 m,宽20.9 m。纵向由3段结构组成,北端结 2.2水文地质 构长49.4 m。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为地下三层三跨 场地范围有3层地下水。第1层水为上层滞水。 的箱型框架结构;中间段长86.9 m,由于受4 300 arm ̄ 第2层水为潜水,第3层水为承压水。 2 800 am的热力方沟埋深的限制。采用暗挖法施工. 上层滞水水位标高34.58 m,实际位于地面以下 为单层三跨双连拱的暗挖结构;南端结构长72.6 m. 2~5 m。潜水水位标高为22.3 1 m(水位埋深为l 5.70 m)。 采用中跨局部盖挖顺作法施工。 第3层水属承压水。水位埋深为19.6~22.7 m。车站 车站两端设有区间盾构接收井,明挖基坑标准段 底板已进入承压水,地下水丰富。 深约22 m。端头井深约23.8 m。顶板覆土约4.3 m;标 3工程重点与难点 准段宽20.9 m,端头井宽24.4 m,北侧最宽处为28.2 m; 1)该基坑是目前北京最深的地铁基坑之一。最深 车站北端基坑结构东侧紧临后施工的汇佳大厦。 达23.8 m:周边环境复杂。重要地下管线多,且紧临东 本文主要论述车站北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情况。 三环。对地层变形要求严格,施工风险大。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基坑东侧与后建的汇佳大厦相邻,净距1.2 m, 2.1工程地质 汇佳大厦的基坑深度为18.6 m,如何为后建的汇佳 车站范围地面标高约38.82 m,场地范围内的土 大厦预留施工条件是该站施工的重点之一。 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杂填土①1层、人工填土 4 围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确定 收稿日期:2008—03—31 4.1 基坑保护等级及变形控制标准 作者简介:李波(1966一),男,辽宁沈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铁道工程 亮马河站基坑最深23.8 m,根据基坑规模与周边 建设技术管理。 环境条件,主体基坑保护等级定为一级。基坑变形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4期 桩锚支护体系在北京一地铁车站深基坑中的应用 ・349・ 制标准:地面最大沉降量≤0.15%日(33 mm);支护结 构最大水平位移≤0.2%H(44 mm),且≤30 mm。 4.2设计方案确定 度。根据北京地区的施工经验,如按规范的公式计算, 锚杆的锚固段一般较长,普遍偏于保守,另外该工程 锚杆采用高压二次灌浆工艺,通常采用该工艺后锚固 体的拉拔力要提高很多,因此,该工程锚杆锚固体的 长度主要是以工程类比为主,计算为辅。首先根据经 验确定一个值,然后主要通过在相同地层做锚杆的拉 拔力试验进行调整,如果锚杆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 要求.需要重新调整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直至满 足为止。现以该工程第4层锚杆为例,锚杆的拉拔力 (轴力)设计值为ll19 kN,设计参数为锚固体直径 0200 mm,锚固段长度21 m,锚杆的拉拔力试验的 根据北京地区的经验和计算,基坑围护型式采用 0800@1400钻孑L灌注桩,桩的人土深度为6~7Ⅱ】’桩 顶设冠梁,内支撑形式通常采用钢支撑。但该工程基 坑北端为后建的汇佳大厦,车站施工时应为后建的汇 佳大厦预留施工条件,为此,北端基坑采用桩锚支护 体系,横向为一桩一锚,竖向设4层锚杆。具体方案如 下:西侧基坑的护坡桩外放700 mm,施作主体结构侧 墙时锚杆、腰梁及锚具不拆除,以便基坑东侧的汇佳 大厦施工时起到支挡基坑西侧土体的作用,确保建成 的地铁结构的安全。 4.3围护结构计算 极限值1 584 kN,锚杆的分项系数为1.3,1 584/1.3= 1 218 kN>1 ll9 kN.满足设计要求。 2)钢绞线承载力验算 明挖支护型式为多支点桩结构.采用同济大学 “启明星”软件进行内力变形及稳定性计算。即采用弹 性支点杆系有限元法计算,被动土压力按弹性地基梁 考虑,其水平抗力系数采用“m”法。 计算结果如下:施工期间桩体的最大水平位移 21.8 mm;桩最大弯矩设计值1 086 kN.m;锚杆最大拉 拔力ll 19 kN(第4层锚杆)。 5锚杆支护结构的计算与施工 5.1锚杆的计算 锚杆的计算主要包括锚杆锚固力和钢绞线承载 力的计算。 1)锚杆锚固力计算 以该工程第4层锚杆为例:采用1 860级70s 15.2 mm(1x7型)钢绞线,设计抗拉强度1 320 kPa;钢 绞线截面积139x7=973 mm ;钢绞线设计承载力:Ⅳ= 973x1 320=1 284.36 kN>1 119 kN,满足设计要求。 5.2土层锚杆的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设计.北基坑深度方向设置锚杆4层,每层 参数详见图1所示,分别内设2根、4根、6根和7根 015.2 mm的高张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桩问采用挂 网喷射C20混凝土,并设2125和2132两种钢腰梁,锚 杆水平一桩一锚、间距为1.4 m,锚杆倾角15。,设计 拉力值分别为163 kN、638 kN、1 055 kN和1 ll9 kN, 锚杆锚固力的计算主要是进行锚固体与其周围 土体摩阻力的计算.以确定锚固体的直径和锚固段长 锁定值为设计值的60%~70%。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地面标高38 8 、 \\\" 一 \ \ 积 c\\ =l O。k^Pa\\ \\\\\\ r - ‘ ! j ;r=19 kH 粉细砂 c=O kPa 如22。~30 6l00 } 底板底标高 f6 700 砂l卵石层夹细中租砂,几u几 e'800 ̄灌注桩 图1基坑支护体系及地质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50・ 市政技术 桩体位移/mm .第26卷 挂网喷射桩间混凝土一测量定位锚索位置一钻 机定位一钻进下锚一拔套管一冲孑L一灌浆一安设钢 腰梁、锚具一张拉一锁定锚杆。 —0 0 J2 _6 -、 一。 } 2)施工控制要点 8 lO l2 , ①钻孔定位水平方向误差不大于50 mm,垂直 一/ / 方向误差不大于100 mm:②锚杆安放角误差不大于 ±0.5。;③锚固体强度大于15 MPa时,方可进行张拉; ④锚杆分级施加锚固力至设计锚固力的1.1倍,再释 放到锁定值张力后锁定。 6监控量测与结果分析 6.1监控量测项目及成果 地表沉降监测(基坑有8个侧壁,所布地面点垂 直侧壁8个方向共设24个点。监测基坑外13.7 In范 围);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基坑每个侧壁安装1个,共 安装8个桩体侧斜管);土层锚杆轴力(每层安设8个 监测点)。监测项目及主要成果见表1。土层锚杆轴力 变化值见表2,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图见图2,支护水平 位移见图3。 表1监测项目及主要成果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控制基准 实测最大值 1 地表沉降/mm 30 24 支护结构水平位 移(桩体侧斜)/瑚m 30 23.5 3 土层锚杆轴力 设计锁定值60%剩余锁定值65% 距基坑壁距离,m 耋k薹 图2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图 6.2监控量测成果分析 从以上监测成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基坑 侧地表横向沉降槽底靠近基坑壁,沉降槽呈抛物线分 布,基坑侧影响范围为40m,约为2 ;锚索长度26m, 主、被动土压作用后,会在基坑远端呈现裂缝,显著影 醋点一——2l4680 .:一 一。 口, ,F 一。//—22_ / // / 基坑底t24 t -26 8 柱底一3o 图3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曲线图 响区域为基坑底部(0/2+45。)范围,此处约为26 m。 2)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为23.5 mm,与计算值较为 接近.约为开挖深度的0.1%.这说明支护结构承受 了较大的主动土压力。3)土层锚杆的拉拔力最大值保 持在500 kN左右,远小于锚杆的承载力设计值和计算 值,说明锚索处于低应力水平,基坑是安全的、稳定 的。4)锚索的变化直接反映基坑受力情况的分布,单 方向锐减和激增都是存在的,但必须注意及时与其他 监测手段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评定支护结构的安全状 态.该工程遇到轴力锐减后,综合分析并进行重新张 拉后发现锚杆的锚固力并未减少.我们认为支护结构 是稳定的。 7结论与建议 1)该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加4层土层锚杆的支 护方案为后建的汇佳大厦预留施工条件.实践证明是 可行的;该工程锚杆间距1.4 In,突破了《土层锚杆设计 与设计规范>>(CECS 22:1990)要求,实践证明是可以的。 2)从基坑的监测数据看,锚杆的拉力仅为设计值 的50%~60%.说明该地区实际土压力远比设计值要 小.可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3)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的必要手段.可通过量 测数据的不断反馈。进一步指导设计和施工。 参考文献: [1】闫莫明,徐祯祥,苏自约.岩土锚固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2004. [2】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CECS 22:1990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 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余志成,施文华.深基坑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0. [4]黄强,惠永宁.深基坑支护T程实例集[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