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学论 SocialScienceTheory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与俄罗斯 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设想 ——以黑龙江中上游乡村旅游发展为例 车艳竹潘华 (黑河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俄罗斯民俗文化是黑龙江省,特别是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彰显当地乡村旅游特色的绝对优势,乡村旅游是传承 与弘扬俄罗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与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根 植于常态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俄罗斯民俗资源,助力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中上游 乡村旅游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 ̄.cnki.kjdkz.2018.02.068 Tentative Plan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ssian Folk Cul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 CaseStudyofRuralTourismDevelopmentinMiddleandUpperReachesofHeilongjinagProvince CHE Yanzhu.PAN Hua (Cultural Tourism Institute,Heihe University,Heihe,Heilongjiang 1 64300) Abstract Russian folk culture is the absolute superiority ofHeilongjiang Province,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nad upper reaches of Heilongjinag Province,which demon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rural tourism.Rural tourism is na important carrier ofinheritingandpromotingRussianfolkculture.Inthecourseoftheintegrationand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andRussian folk cul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we should follow certain principles,root ourselves in hte normal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lly excavate Russina folk resources.and help h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rural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words Heilongjinag middle nad upper reaches;rural tourism;Russina oflk culture;integration nad development 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包括上起洛古河口,下至嘉荫河口,长 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达1400千米的黑龙江沿江地带。该地带乡村众多,分布密集, 1.2可持续发展原则 “同饮一江水,风情两相宜”是这一地区乡村独特的情调。现今 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在生态 分布在漠河至嘉荫沿江地带250个村镇中的俄裔大致有1万 和民俗文化功能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乡村旅游开发。一方面 人左右。该地区人民和俄罗斯族民众交往历史悠久,情感相 通过深入挖掘、复原、宣传等活动,使原本鲜为人知、已濒临灭 亲,文化交融情况自古有之。在这一历史条件下,黑龙江中上 绝的俄罗斯民俗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另外旅游开发使当地农 游的乡村,应该秉承旅游与俄罗斯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理念,立 民认识到了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价值,增强了 足于深度发掘俄罗斯民俗文化底蕴和潜力,打造国内具有相当 自豪感,激发了他们保护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规模和影响力的俄罗斯族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一个引领黑龙江 以此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和潮流的新地标。 1.3整体性原则 1开发原则 黑龙江中上游乡村旅游与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开发的思 1.1自然与文化原生态原则 路,从整体上来看应该定位为开放型景区,景区范围内应该包 黑龙江中上游乡村在将乡村旅游与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 含多个乡村、景点以及众多旅游资源。因此要对景区进行整体 发展过程中,应该保持旅游资源和产品的乡土性,保持俄罗斯 打造,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差异化发展,使其内部 民俗文化的真实性,力争创造一种生活着的俄罗斯民俗文化。 形成产品互补,树立黑龙江中上游乡村旅游整体发展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建设目标,首先应该尊重乡村特有的自然特征, 1.4可操作性原则 · 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是 根据目前黑龙江乡村旅游与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 要保持和展现本地区原汁原味的俄罗斯风情,以其为灵魂,将 情况来看,制定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的规划是下一步工作的 其植入到乡村旅游当中,以此来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独 重中之重。立足实际、找准定位,以“打俄罗斯民俗牌、错位发 特性;最后就是要保持好乡村朴实的风貌,满足都市人享受田 展”为主线,助推“民俗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2018年/第5期/2月r中J 153 社科学论 SocialScienceTheory 2发展设想 依托周边大片白桦林,穿梭修建了660米林间栈道和一处木刻 楞景观,打造了一处婚纱摄影、影视拍摄的外景地;另外还建立 2.1完善人力资源体系,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里面建有教堂、旅馆、矮厅、咖啡 首先可依托黑龙江省众多的高校,鼓励其服务地方经济发 了9600平方米的阿穆尔庄园,展,培养乡村旅游与民俗方面的专门人才,为黑龙江乡村旅游 屋对外开放。笔者认为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放在进一步挖掘和 与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提供高级规划和管理人才。其次, 放大俄罗斯民族元素,建立俄罗斯民俗馆、俄罗斯艺术中心、剧 我们可以依托国家的好政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如在新农村 院、文化广场等。还可以尝试邀请一些俄罗斯交响乐团、芭蕾 建设过程中,不少大学生以村官和选调生的方式进入乡村基 舞艺术团、马戏团、话剧团等前来巡演,最终建成集食、住、行、层,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入了新的思想;最后为 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型俄罗斯民俗文化体验区。 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水平和质量,当地政府需要将服务培训作 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来进行。这种培训既能提高农民的旅游接 待素养,也可以充实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2.3.2打造俄罗斯民俗文化品牌项目 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在俄罗斯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 展过程中,可以创办各类以体验俄罗斯风情为主题的活动,力 求展示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民族文化,让普通百姓在黑龙江中下 2.2“一村一品,连点成片’ 带动全区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黑龙江中上游地区乡村分布较密集,地理和人文环境差不 游地区就能全方位体验俄罗斯民俗生活,走进俄罗斯的民间艺 多,历史传承也基本相似,面对的客源市场主要都是本地城市 术。如举办“俄罗斯风情艺术节”、“俄罗斯文化周”、“俄罗斯怀 居民,这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旧电影周”、“俄罗斯美食嘉年华”、“俄罗斯歌曲演唱会”、“俄罗 这种情况容易出现拦截行为,导致恶性竞争,影响该地区乡村 斯风情摄影作品展”等,打造出俄罗斯民俗文化品牌项目。这 旅游整体、和谐发展。为了突破这一发展瓶颈,黑龙江中上游 些项目的实施必将会吸引国内外一些艺术家及媒体的广泛关 乡村需要摒弃传统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节点化发展,即 注,从而形成舆论“势能”,对提高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以乡村为单位,一村一品,连点成片,互为依托,整体发展,带动 和国际影响力十分有利。和支撑全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2.4农田观光体验区 “一村一品,连点成片”的设想是在资源同质化的情况下,以 黑龙江中上游乡村旅游除了要以俄罗斯民俗为灵魂,大力 距离理论为指导,设计规划出几条乡村旅游发展线路,每条线路 发展乡村民俗游以外,还需要借助其他旅游资源的支撑,其中 上选择几个临近且有代表性的乡村,根据他们各自的特色确立 农业生态观光游也是需求很大的乡村旅游项目。黑龙江中上 不同的发展方向,构成内部的互补效应。同时还需要依托周边 游可以依托肥沃的黑土地,大力建设农田观光体验区。体验区 市、县的旅游资源,进行景区整合,以丰富乡村旅游线路的内容。 可分为蔬菜园、水果园、药材园等几大板块,这里既可以作为城 例如,在黑龙江中上游,沿黑嘉公路分布着这样一些与俄 镇青少年接受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也可以作为绿色蔬菜、水 罗斯仅一江之隔的乡村,外二道沟村、外三道沟村、外四道沟 果、药材的供应基地,还可以作为游客感受“春种、夏长、秋收、 村,其沿公路相邻,距离近却各具特色。外二道沟村近几年借 冬藏”农趣的体验基地。 助中兴牧业的支持,将俄罗斯人的乳制品文化精髓吸收了过 来,建立了奶牛场,大力发展乳制品业。该举动丰富了中国的 2.5沙滩游乐场 俄罗斯族是一个非常喜欢阳光、沙滩和水滨的民族。为了 乳制品市场,有利于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外三道沟村,立足特 更充分地营造出浓郁的俄罗斯风情,黑龙江中上游乡村可以借 殊的知青历史,着力打造“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外四道沟村, 助沿江优势,开发沙滩游乐场项目。沙滩游乐场的基础设施应 因历史原因,该村有俄罗斯血统的村民占总户的30%以上,着 该包括沙滩浴场、休闲长廊、更衣室、卫生间、服务中心等,在此 力打造“俄罗斯民族村”力争成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基础上可以建设垂钓区、烧烤区、休闲健身区、亲子乐园区等休 闲区域,为游客体验静谧的乡间生活,感受独特的沿江水趣提 2.3以人为本,多层次挖掘俄罗斯民俗资源 人为本”政策的落实。一是要重视老百姓的存在,尊重百姓的 乡村旅游与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以 供场所。 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将乡村旅游与俄罗斯民俗文化有机融 乡村,必将是一个温馨、和谐、充满吸引力的乡村;二是尊重俄 合,构筑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这 罗斯民俗本身。民俗涉及符号、语言、饮食、建筑、艺术等方面, 必将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通过民俗旅游开发引起老百姓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进而形成个 ★黑河学院2015年项目“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与俄罗斯 性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三是要重视客源市场,需要对潜在的 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以黑龙江中上游为例”(编号 509) 旅游消费者进行分析,力争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心理,将不适 RWY201感降至最低,提高游客满意度。 2.3.1建立综合型俄罗斯民俗文化体验区 参考文献 f1]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一一以武汉市石 在黑龙江中上游地区,有一些体现俄罗斯民俗风情的景 区,如中俄风情园、旅俄华侨纪念馆、俄罗斯风情小镇等,但是 非常零散,没有形成规模。可在黑龙江中上游依托边境优势, 建立一个集观光欣赏、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的俄罗斯民俗 文化体验区。这一设想在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外四道沟村正在 试点进行。为了营造浓郁的俄罗斯民俗旅游氛围,全村更换了 俄罗斯风格的铁栅栏,14幅俄罗斯民俗墙壁画也已绘制完成, 154 2018年/第5期/2月r中J 榴红村为例[n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3):101.105. [2]潘华,谢春河.黑龙江中上游俄侨简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4):1-14. [3】赵丹.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民俗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 1. [4]黄冠.黑龙江省俄罗斯移民音乐的传播与现状调查[D】;青岛大学,2011. [5】骆中钊,商振东l,J、城镇景观设计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6】黄英.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与村民的社会互动分析一一以广东省中山市崖 口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2(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