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数学下册6圆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素材苏教版20200505293

五年级数学下册6圆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素材苏教版2020050529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认识圆的对称特性,然后继续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今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打下基础。“圆”是小学阶段要研究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与之前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所不同,在探究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渗透着“化曲为直”的转换数学思想;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除了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外,还涉及了极限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同时教材第95页的“圆周率的历史”的介绍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教育功能。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圆的认识、扇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已经接触过“转换”的数学思想,这些都为本单元研究探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方式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4.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圆周率发展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是圆的本质特征。在渗透圆的本质特征时要

1

遵循“借助生活经验—利用动手操作—解释生活现象”的线索。可以通过“套圈”游戏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方式更公平,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圆的本质特征以及圆与正方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安排“画圆”活动,在学生探索如何画圆以及亲自动手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目的是在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意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与半径、直径与直径的关系,并且感受到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对圆的本质特征的又一次体会。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在解释生活现象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2.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定义想办法测量不同圆的周长,并测量不同圆的直径,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利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把不同圆的有关数据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的3倍多一些。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了解圆周率并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经历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曲线围成的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化曲为直”。教材力图通过不同情境,不断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思想。在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中,教材介绍了应用正多边形逼近圆计算圆面积的方法,使学生体会了“化曲为直”的思想。特别是在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教材集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要注重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如挖掘圆周率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略与圆周率有关的方法,从而感受到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结合刘徽、祖冲之等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取得的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1 圆的认识 …………………………………………………………………………1课时 2 扇形……………………………………………………………………………… 1课时 3 圆的周长 …………………………………………………………………………1课时 4 圆的面积 …………………………………………………………………………2课时 5 整理与练习………………………………………………………………………1课时

2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3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