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思考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思考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NONG JING TOU SHI 农经透视谁来种地 如何种地的思考唐洪兵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委员会 402560摘 要:习总强调,“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摆在我们面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民职业化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根本办法。一是要“三位一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以及有职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农民。二是要三类协同,三是三级贯通,四是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键词:粮食安全,职业农民,经营主体习总强调,粮食安全对我国极端重要,“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他告诫,“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摆在我们面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民职业化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根本办法。据调查,重庆市铜梁区现有人口84万,农村劳动力38万人,农业农村实用人才53 485人,占农村农动力的14.1%,占总人口的6.36%。其中专业大户8 100户,获得农业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7 407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农民技术员40 161人占农村农动力的10.6%,占农业人口的4.78%。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 000人。现从事农业方面的劳动力6.5万人,20-39岁15%,40-49岁占28.9%,50-60岁占35.6%,60岁以上占20.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17.2%,初中文化程度占70.3%,高中文化程度占7.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2%。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导致“人走村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造成“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和“小学农业”现象;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谁来种地?又如何种地呢?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留住青壮劳动力,留住新生劳动力,把青年农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是谁来种地的关键。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民职业化“三位一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以及有职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农民。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业生产经营,能养活一家人。“三位一体”是指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三位一体”。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生产经营有效益。把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和扶持农民贯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过程。(一)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本质要求。四化发展中,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短板。教育培训包含3方面内容。一是留地农民教育培训,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发展面向留地农民的免费教育培训。二是农业后继者培养,结合当地农业劳动力变化趋势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保证农业后继有人,制定相关吸引农业院校等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支持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定向招录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的“农二代”,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把回乡务农创业的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作为当前农业后继者培养重点。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二)认定管理扶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根本保障。大力加强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予以倾斜支持。从3个层面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第一,教育培训。建立农民免费培养制度,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要加强条件能力的建设。而新型职业农民条件能力建设规划,就是依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四大课堂(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并将现代方法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第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生产的。要考虑土地流转、农业补贴、农村金融等相关倾斜。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把支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优先、优惠给新型职业农民。第三,职业农民的培育环境问题。一是新增的强农、惠农、富农要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二是当地扶持农业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措施要给予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出台措施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形成和稳定,提高和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社会地位等。已明确的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的措施,细化落实到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头上。二、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应用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拉长产业链条,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更多农村青年致富奔小康。三、顶层设计,强力推动**在各地调研考察中表示,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考文献:[1] 张铭翀.  试论农业人力资本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 农业经济. 2013(07) .[2] 温铁军,杨帅.  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J]. 理论探讨. 2012(06) .[3] 杨光.  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和流转率同创新高[J]. 农药市场信息. 2011(01) .河南农业 2016年第7期(中)HENANNONGYE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