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
HenanScienceandTechnology
交通与建筑
城市道路检查井沉降成因和防沉降技术研究
扶涛涛
(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河南
郑州450053)
摘要:城市道路中存在较多的检查井,这些检查井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美观度和道路的寿命,
且会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检查井沉降病害产生的机理,然后探讨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技术,以期为城市道路检查井沉降治理提供借鉴。关键词:检查井;沉降;防沉降技术中图分类号:U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26-0096-03
SettlementCausesandSettlementPreventionTechnologyofUrbanRoadInspectionWells
(ZhengzhouMunicipalEngineeringManagementOffice,ZhengzhouHenan450053)
FUTaotao
Abstract:Therearemanyinspectionwellsinurbanroads.Thequalityoftheseinspectionwellswilldirectlyaffectthesmoothness,beautyandlifeoftheroad,andwillhaveagreaterimpactonthecomfortandsafetyofdriving.Basedtlementtechnologyofurbanroadinspectionwell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thesettlementcontrolofurbanroadinspectionwells.
Keywords:inspectionwell;settlement;anti-settlementtechnology检查井俗称“窨井”,是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管道的井状构筑物,由井座、井筒、井盖和相关配件等组成,一般设在排水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我国大部分城市把检查井设置在车行道上,方便地下管道检修。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骤加快,城市车流量也急剧增加,检查井受车辆荷载反复冲击作用,经常会出现井盖破损、沉降及井周路面裂缝、沉陷等病害,严重影响设施功能和城市形象,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市政焦点问题之一,这也是困扰世界城市道路工程的难题。本文分析研究检查井沉降病害产生的机理,结合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做法,从而完善检查井防沉降的技术方法。
1
检查井沉降病害产生的机理
结构、路面沉降及变形规律,结合设计、施工与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可以将检查井病害的机理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1
交通荷载增加
onthis,thispaperfirstanalyzedthemechanismofthesettlementofinspectionwells,andthendiscussedtheanti-set⁃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的检查井无法承受增加的机动车流量产生的疲劳荷载,逐渐产生各种病害问题。
1.21.2.1
材料性质差异
检查井与井周结构差异。检查井结构与周围
道路结构层不同,检查井结构一般为砖砌或混凝土浇筑,属于刚性结构,而路基与路面一般为半刚性或柔性结构,路基路面具有很好的传递分散荷载能力。但是,检查井结构传递荷载能力较小,其结构下方的土基承受荷载较大,反复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就大,而周围道路的沉降较小,沉降就会产生相对高差。
1.2.2
井周回填不实。建设道路过程中,由于施工
检查井产生沉降破坏的病害原因较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通过分析研究地基、检查井
收稿日期:2018-08-10
机具作业范围和精度,检查井井周回填土的压实施
作者简介:扶涛涛(1976—),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道路、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和城市道路塌陷防治。
第9期
城市道路检查井沉降成因和防沉降技术研究
·97·
工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导致井周回填土的压实度不足,竣工通车后井周出现放射性裂缝,每逢下雨,雨水通过裂缝渗入路面结构层,车辆反复地水平震动、冲击促使路面面层开裂、剥落,同时增加了附加应力,造成井盖下强度较低的衬垫材料压碎和无固定措施的井盖座向车行方向滑移。检查井处路面的高低不平和车辆的反复冲击作用,最终造成检查井的沉陷[1]。
盖、井座、1.2.3
砌体、检查井本身材料差异。检查井是由铸铁井
钢筋混凝土等多种材料组成的综合体,在
交通荷载作用下,检查井各部分在受力变形上必然有所差异。井筒大多由砖砌,砖块本身承载能力较低,耐久性较差,使用年限过长会产生砖块酥烂和断裂等问题,加之汽车反复碾压,必然会导致检查井沉陷等问题。
1.3
传统的检查井直接坐落在砖砌的井筒上,井盖安装问题
交通量的增加和超重车辆的行驶,井框和砌砖刚性材料产生剧烈咬合,井盖底部的砂浆和砖块产生断裂和塌陷,这样井盖就会下沉,低于路面,井周出现碎裂。
1.4
地基多由素土回填。土是三相态检查井地基下沉(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土颗粒之间空隙是由水和气体填充,土也是由众多单独矿物颗粒组成的松散集合体,不是连续体,从而反映出其易压缩、易被水渗透、颗粒间易发生相对剪切位移等现象。检查井上载重车辆的荷载压力会造成土体压缩和地基下沉。另外,土的最大压实度需要最佳含水量,施工时很难保证最佳值,土体存在可压缩空间。
1.5
当雨季路面排水时,雨水渗透雨水会沿着路面裂缝和检查井连接部位的接缝渗入路基,致使填土冲刷和侵蚀,造成各种细粒土的流失,在外部气温循环变化和车辆荷载的冲击作用下,必然造成检查井沉陷。
2
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技术根据城市道路检查井病害产生机理,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检查井沉降问题,包括从检查井设置、材料的选择、设计及构造、施工措施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检查井防沉降技术方法。
2.1
目前,加强井筒结构
检查井多使用砖砌结构。由于砖块本身承载能力较低、耐久性差,井座直接放置在井筒上时,在荷载作用下砖砌块容易发生破碎或断裂,造成井座移动和沉陷等病害。因此,需要加强井座下的砖砌井筒结构。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在井座下加垫井圈梁的方法或工艺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方法。
2.2
机动车道上各行业检查井普遍存在沉陷和井周破损
改善井周回填材料
病害问题,其中沉陷问题较多,由沉陷引起的井周破损问题表现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是回填材料质量不易控制,导致井周压实度不符合要求。因此,应对检查井井周一定范围内的回填材料进行规定,采用中粗砂、级配良好的砂石混合料等材料,可有效保证井周回填质量。
2.3
传统检查井直接坐落在砖砌的窨井上,采用新型防沉降井盖
交通量的增加和超重车辆的行驶,使得井盖底部的砂浆和砖块产生断裂和塌陷,这样井盖就下沉于路面;铸铁井盖框容易产生振动,井框在沥青面层以下,井框的剧烈振动或沉陷致使井周沥青龟裂;振动噪声扰民。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可调式防沉降井盖源自德国,克服了传统井盖框的弱点,具有明显的实用优点,也是国内推广应用最广泛的新型井盖,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到50℃①养护时间短,就可以通行,浇筑材料采用沥青料,洒水冷却可以提前开放交通。
沥青自然冷却在井体的上边,②分散荷载压力,不直接承压在砖砌的窨井上,防沉降井盖框设计为承插式,避免破坏脆井框
弱的砖砌层。另外,井框大宽幅设计,增大了接触面积,
减少了载荷对路面的压强。
沉陷,③并且井盖框是承压在沥青面层上,井周破损降低,新工艺使井盖框振动降低、井周自然不易不易破损。
倒梯行的凹槽,④减振降噪,然后装入可以替换的橡胶条,防沉降井盖框在基础框上加工出一圈井盖边沿与其接触,胶条具有显著的减振、降噪作用。
2.4
普通实心黏土砖砌筑的检查井,革新砌砖材料
强度低、透水性高,表皮容易脱落疏松,造成井体整体下沉,周边路面沉降,成为道路工程中的通病。
混凝土模块是实心黏土砖更新换代材料,砌筑施工工艺简单方便、灵活快速,具有良好的承压、抗剪、耐腐蚀等特点。
2.5
部分检查井设置在机动车道上车轮极易碾压的道路合理设置检查井位置
分割线边缘处,检查井受到车轮碾压的概率增加,加速了机动车道该行业检查井的病害问题。因此,在检查井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不宜将其设置在机动车道范围内。当不可避免地设置在机动车道时,宜将检查井设置在机动车道中间位置。
2.6
检查井的基础薄弱也会导致检查井发生沉陷,地基承载力
因此,要规定地基承载力,如给水行业的各类检查井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要求不小于100kPa。检查井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沉降量。因此,对于不能达到承载
·98·
城市道路检查井沉降成因和防沉降技术研究
第9期
力设计要求或者受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力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地基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2.7
①基槽开挖回填符合要求,建设技术保障
填留有合理的工作面;回填作业时,基槽断面尺寸足够,碾压机具作业由专人为回指挥操作,碾压到位,不留死角。不经复检合格不得使用。
②控制原材料质量,原材料使用前需进行送检,井盖标号,③拌和要均匀,保证井筒砌筑质量,和易性要好,保证井筒砌筑砂浆达到设计灰浆饱满,勾缝要严密,砖材质地符合强度要求。
夯机夯实,④控制井周回填质量。检查井周边回填时,直至路床高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检查井周采用打
边可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等水稳定性好、压缩性小的粒状材料或稳定类材料分层回填,确保回填质量和压实度。在进入道路结构层施工时,除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外,还应使用冲击夯进行补夯,以清除碾压死角。
3结论与建议
检查井设施虽小,但其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除按照上述的防沉降技术措施外,还需要从科学规划设计、加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推广新材料新工艺、强化日常养护等多方面开展综合治理。
实践证明,只有将检查井的病害问题放在一定高度,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感,注重治理的每一个细部环节,不断探索新技术,不断完善施工方法和改进施工工艺,城市道路检查井病害才会得到彻底解决,城市道路的设施功能和社会效益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罗宇生.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J].岩土工程学报,19984):87-9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