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8·丹东模拟) 在下列各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 冰 干冰 硫酸 B . 生铁 纯碱 石油
C . 水银 生石灰 天然气 D . 石墨 氯酸钾 空气
2. (2分) (2017·龙湖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蒸发食盐水
C . 套橡胶
D . 测溶液pH
3. (2分) (2018九上·岱岳月考) 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 . 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
D . 蒸发操作中,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 (2分) (2019·宜州模拟)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Al>Fe>Cu>Ag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反应Cu+FeSO4═Fe+CuSO4可以发生,属于置换反应
第 1 页 共 8 页
) B . 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属于置换反应
C . 反应Cu+2AgNO3═2Ag+Cu(NO3)2可以发生,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
D . 反应2Al+3CuSO4═3Cu+Al2(SO4)3可以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5. (2分) (2015九上·来宾期末) 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甲 6 待测 乙 3 11 丙 17 34 丁 25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与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7:8 B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8g D .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6. (2分) (2018九上·东台期中) 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
A .
B .
C .
D .
7. (2分) (2016九上·宜昌期中)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该物质中( )
第 2 页 共 8 页
A . 只含有氢元素 B . 只含有碳元素 C . 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 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8. (2分) 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 . 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 . 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9. (2分) 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以下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 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生成了盐和水,可证明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 海水晒盐就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粗盐
10. (2分) 实验时可以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X+S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H2O B . H2S C . S D . O2
二、 非选择题 (共8题;共47分)
11. (2分) (2016九上·唐河期中) 图1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2) 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第 3 页 共 8 页
12. (5分) (2020九上·苏州期末) 日常生活中,物质溶解现象广泛存在。
(1) 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的蔗糖溶液里,溶液下半部分的甜度与上半部分的甜度的关系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下半部分高”)。
(2)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g。
(3) 常温下,某同学为探究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除了要控制温度相同、试管大小规格相同、加入水与汽油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食用油的________相同。
(4) 事实证明,CaCl2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________;若某CaCl2溶液中的Cl﹣为a个,则应对的Ca2+为________个。
13. (6分) (2018九上·莒南期末) 如下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你学过的含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________ (2) 转化①和②都可以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 转化③常用于冶炼工业,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 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涉及的反应是如图所示转化中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 转化⑥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4. (5分) 请回答下列各问:
(1) 登山、潜水、医疗急救时都需要用氧气,是因为氧气__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稀硫酸除铁锈:________;
不在溶液中发生的置换反应:________.
(3) 野炊时,人们常把柴草架空,使燃烧更旺,请说明其中的道理:________.
第 4 页 共 8 页
15. (6分) (2017九上·扬州月考) 白磷是一种着火点只有40oC的可燃物,分析下列利用白磷进行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
集气瓶里先装适量(a)体积的水,在酒精灯灯焰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装置如图密封。用力把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白磷燃烧,开始时瓶中少量水压到烧杯中,稍后,烧杯内水又压入瓶中,燃烧停止后,稍振荡,完全冷却后,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b)和整个集气瓶体积(c)。回答下列问题:
(1) 下端热的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2) 白磷燃烧时,瓶中产生大量________,放出热量,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3) 用“a、b、c”的代数式回答,该实验测得瓶中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 (4) 该实验中集气瓶里先装适量(a)体积的水,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16. (11分) (2017·郑州模拟) 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粗盐提纯,实验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 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2) 写出实验室过程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3) 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17. (7分) 氨气(NH3)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具有还原性,在纯氧中能够认识,当与空气混合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通明火也能发生爆炸.如图是验证NH3在加热条件下具有还原性的装置,当挤压橡皮球把氩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广口瓶时,就能促使氨水挥发出NH3并进入试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下是图中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①先通一会NH3,再加热; ②将CuO粉末装入试管底部;
第 5 页 共 8 页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导气管插入试管的底上部; ⑥先停止加热,等试管冷却再停止通NH3.
(2) 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底部有________色物质生成,管口有液体生成,并检测到还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________(填“会”或“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如何检验尾气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NH3?________.
(4) 反应结束时,为什么不能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________.
【继续探究】你是否有新的方法促使广口瓶中的浓氨水挥发出NH3?请写在下面________.
18. (5分) (2017·泰安模拟)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剩余的母液称为苦卤,粗盐和苦卤用途广泛. (1) 为了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可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加过量BaCl2溶液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入适量盐酸.其中步骤③加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 利用苦卤制取镁,主要流程如图:
步骤Ⅱ中的试剂a是________.步骤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 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主要流程如图:
①上述Ⅰ、Ⅱ两个步骤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从步骤Ⅱ过滤后的滤液中可获得铵态氮肥.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是________.
第 6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 非选择题 (共8题;共47分)
11-1、11-2、12-1、12-2、12-3、
12-4、13-1、13-2、13-3、
13-4、
第 7 页 共 8 页
13-5、
14-1、
14-2、14-3、15-1、
15-2、
15-3、15-4、16-1、16-2、16-3、17-1、
17-2、
17-3、
17-4、18-1、
18-2、
18-3、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