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腹膜透析液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腹膜透析液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8月第32卷第】3期Int J Lab Mud,August 2()】J.Vo1.3 , 诱发菌群失调使真菌成为条件致病菌、真菌的易感人群。真菌 过度生长,易促使肠道菌群易位,真菌透过肠道黏膜屏障进入 血流引起感染扩散[4]。因此,临床应密切关注由于静脉导管引 起的真菌感染,同时重视真菌的耐药性问题,根据分离的真菌 菌株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措施。 参考文献 [13 Wang FD,Chen YY,Chen FI ,et a1.Risk factors and mo rta[hY in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staphylococcus auretls ba【、teremia【J j. AIll J Infect Contro[,2008,36(2):ll8 122. 静脉导管是一种异物,其表面极易形成纤维素膜,该膜是 血流感染途径,可导致菌血症的发生,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消毒 措施可明显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临床应以预防 为主,规范导管植入技术,加强静脉导管感染的监测和耐药性 分析,同时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原因不明或难以解 释的菌血症症状,应立即拔管送培养,加做外周血培养。在高 度怀疑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而培养结果尚回报时,可经验性应 用抗菌药物治疗,有培养结果后,针对细菌的耐药情况选用敏 感抗菌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缩短置管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对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减少细菌耐药是非常重要的 ・E23[)avid A,Risitano DC,Mazzeo( ,et a1.Cenl ral venous cathete rs and infectionsEJ ̄.Minerva Anestesiol,2005,71(9):561一 61. Ea3叶文,王锦权,陶晓根,等.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 分析l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41(6):698 700 [4]王琴,施蔚,管鸽.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菌分布 耐药性分析rJ].温 州医学院学报,2009,39(3):287 288. 经验交流・ 腹膜透析液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郭仲辉,吴普昭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511400) 摘 要:目的 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炎患者腹膜透析液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腹膜炎及合 理使用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腹膜透析液标本在血培养仪中培养阳性后分离培养出纯茵落,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I、B微 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种属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39例标本中,培养阳性有24例,细菌检出率为61.5 ,其中检出革兰阳性菌l2 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3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阳性茵对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耐 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关诺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CAI I) 腹膜炎患者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致病菌对某些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 度重视。 关键词:腹膜透析; 细菌; 培养技术;抗药性 DOI:10.3969/j.issn.1673—4130.2O11.13.0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 41 30(2011)l3 1 43O()3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用的 1.4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采 法国牛物梅卫埃公rd ATB 替代疗法之一,腹膜炎是CAPD主要并发症,也是中止cAPD 治疗的主要原因。CAPD腹膜炎患者透出液病原菌培养及药 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的细菌鉴定、药敏试条对菌落进 菌种鉴 定和药敏试验。标准菌株:金凿色葡萄球 ATCC25 j23、大肠 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蒲ATCC27853。 2结 果 物敏感试验,对临床预防腹膜炎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有一定意 义。现对2007年lO月至2009年4月本院39例CAPD腹膜 炎患者透出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2.1菌种分类39例CAPD腹膜炎透出液标4\q r,仃2 l例 培养出细菌,细菌检出率为61.5 。具体致病菌菌谱及构成 比见表l。 1.1标本来源 本院肾内科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正行 CAPD治疗,有并发腹膜炎症状患者的腹膜透析液。 1.2腹膜炎诊断标准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按照1987年全国 表1 检出的致病菌菌谱及构成比 血液净化会议提出的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1) 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2)腹膜透析液混浊,白细胞计数大于 100×10 /i ,中性粒细胞比例小于5O ;(3)腹膜透析液细菌涂 片、培养阳性,真菌性腹膜炎必须找到真菌方可成立诊断。符合 上述3条中任意2条可确诊,具有任何l条者为疑诊。 1.3细菌的分离培养用注射器从透析袋中抽取腹膜透析液 标本5~10 mI 接种于血培养瓶内,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二J 3D240血培养仪对其进行培养,培养阳性者将血培养瓶内培养 液转种到血平板上继续分离培养,直到得到单个纯菌落。各项 操作及菌属鉴定作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8月第32卷第13期Im J Lab Med,August 2011,Vo1.32,No.13 ・ 143l・ 续表1 检出的致病菌菌谱及构成比 2.2检出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3。 表2 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结果统计( —l2) 表3 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结果统计(,z一9) 3讨 论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与血 液透析相比较有对水分和毒素的清除比较平稳、无需依赖机 器、操作简便、相对价格低廉、能在家里进行操作等优点,但感 染性腹膜炎仍是腹膜透析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腹膜透析 不能维持和患者退出治疗的常见原因。积极预防、及时诊断和 合理利用抗菌药物治疗是控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键, 对延长腹膜透析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组试验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1.5 ,阳性率相对稍低, 国际腹膜透析学会认为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而言,其培养 阳性率应大于8O l1]。本组试验虽采取了血培养技术,但考 虑到留取标本前可能已使用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经验 治疗,加上大量腹膜透析液也对腹腔内细菌有释作用,因而培 养阳性率不高。因此规范腹膜透析液的采集方法和改善培养 技术是提高致病菌培养阳性率的关键。当发现患者有腹膜炎 症状时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再行早期的抗感染治疗;改善培养 技术,可先将50 mL腹透流出液以3 000 g离心15 min,在离 心后的沉淀物中加入3~5 mL无菌生理盐水后再悬浮,并分 别将其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和标准血培养基中,这样一方面提高 了细菌培养阳性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细菌培养需要的时间。本 组致病菌中以革兰阳性菌占多数,主要菌群依次为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参考文献[2]记载的主要菌谱基本相符。 腹膜透析治疗并发腹膜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 长期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导致患者大量蛋白丢失,如果营养治疗 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导致机体的抵抗力和防御力 下降。另一方面,透析液中偏酸性和高渗性的理化性质会抑制 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l3],而且大量透析液流入腹腔中,造成腹 腔局部巨噬细胞的浓度锐减,IgG和补体C3遭到强烈的稀释, 调理活性减弱 ],免疫能力下降,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 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容易获得腹腔感染。腹腔正 常是无菌区,导管作为异物置人腹腔,使皮肤和腹腔的防御机 制被破坏,微生物可伴随导管、血凝块进人腹腔,或腹膜透析治 疗过程中透析管管道撤卸与连接消毒不彻底,细菌都会乘机而 人导致外源性感染;而腹泻、便秘时肠道中细菌可透过肠壁进 入腹腔,诱发内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和逆行感染也是引起腹 膜炎的常见途径 ]。本组致病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 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真菌等共占66.8 ,这些细菌大 多数存在于外界环境中或物体表面,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克雷伯杆菌是常见的院内感染菌,说明了外源性感染是引起腹 膜炎发生的主要因素,这与腹透治疗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有 很大关联。因而重视对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知识的培训和 再培训,加强患者无菌操作观念,同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适当 运用营养治疗和增强免疫治疗,提高患者整体抵抗感染能力是 降低腹透感染的有效措施。试验中大肠杆菌、肠球菌等肠道正 常菌群检出率为25.0%,占有一定比例,这应引起临床医师重 视。很多关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相关性因素分析文献中 都表示便秘、腹泻是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医师发 现患者出现便秘、腹泻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内 源性感染的发生。 本组试验表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喹奴普汀一达福普 汀敏感(耐药率均小于15 ),对青霉素、红霉素明显耐药(耐 药率均大于5O )。革兰阴性菌对美诺培南、亚胺培南、环丙 沙星敏感(耐药率均小于15 ),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抗菌药物 明显耐药(耐药率在45 ~7O )。在腹膜炎的初始治疗应使 用广谱强效的抗菌剂,并要求覆盖绝大多数的革兰阳性和革兰 阴性菌,其中经典的处方是头孢唑啉和头孢他啶联合配伍,但 本组资料显示主要致病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这与 近年头孢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有一定关联。致病菌对万古 霉素、美诺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较为敏感,因 而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作联合用药。有文献介绍头孢他啶联 合万古霉素对治疗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好 转率大于95 ,对l临床早期抗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而目前在确定抗菌药物初始化方案中比较强调中心个体化思 想,即各个腹膜透析中心应根据自本中心对病原体对抗菌药物 的敏感情况来确定初始治疗方案,因而临床医师可根据细菌学 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选药的参考,合理使用抗菌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8月第32卷第13期 Int J I Mcd,August 20]1,Vo1.32,No.13 物。 版社,1996:1 544. 综上所述,重视患者对相关感染知识的培训,强调无菌观 念,预防便秘、腹泻时可能出现的内源性感染,加强全身支持疗 [3]张立本,梅长林.透析手册[M].上海:卜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l992:357-360. 法,适当运用营养治疗和增强免疫治疗,提高患者整体抵抗感 染能力是降低腹透感染的有效措施。此外需制定腹膜炎早期 E4]肖申,俞再生.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腔防御机理的研究[J].肾脏病 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 995,4(3):281. 用药方案,并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确定后续治疗方案,合理利 用抗菌药物,防止多重耐药菌株产生。 参考文献 [1]韩庆烽,汪涛.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J].中国血液净化,2007,6 (1 2):642-643. EsJ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84. [6]李霞,贾卫国,史学颖.头孢他啶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尿毒症腹膜炎 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内科杂志,2006,3(1 2):1 34 9. [2]刘平.腹膜透析//王海燕.肾脏病学[M3.2版.北京:人民J!生出 ・经验交流・ 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黄源春 ,蔡应木 ,王佩芬 ,张娟 ,姚 芬 ,谢燕璇 (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515041;2.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广东5l504 1) 摘 要:目的 了解2008 ̄2010年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茵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 60全 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及其配套试剂对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8~2Ol 0年分离的鲍 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庆 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60 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则比鲍曼不动杆菌 要严重,在56 ~64 之间,而后者在42%~56 之间。铜绿假单胞茵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逐年递增趋 阿氨米苄卡西星林势。结论 临床分离的多数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或与新一 代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合用可作为用药参考,有利于降低耐药率。 关键词:病原; 抗茵药; 抗药性,多药 DOI:l0.3969/j.issn.1673 4l30.2011.13.0l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l673 4130(20¨)1 3 l q 32 02 “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 峻。泛耐药菌、多药耐药菌的出现已引起全球的重视。鲍曼不 2.2耐药性分析 鲍曼 动什菌及铜绿似单胞带2008~ 2009年耐药率分析见表2、3。 表1 2008~2OlO年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其耐药性有增 强的趋势。了解这两种常见感染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对临床 经验用药、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具有重要 参考价值,对降低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 对本院近3年两种细菌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作回顾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m检出数量及构成比[ ( )] 7 91.1 标本来源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日本院 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排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7日 表2 抗菌药物 2008~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分析( ) 2008年 2009年 2()1O年 平均 内分离的重复菌株)。 1.2方法 菌株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 操作规程》进行,采用VITEK一60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及其配 套试剂(法国梅里埃公司)对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 试验。 1.3 质控菌株 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 埃希菌ATCC25922。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I3.0统计软件进行Y。检验,以 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原菌构成比 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2008~ 2009年检出数量及构成比见表l。 通讯作者,E—mail:st—ymcai@126.t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