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 B、内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了()。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5.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A、社会 B、学校 C、教师 D、学生
6.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管理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7.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一书中,主张教育目的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
A、《学会生存》 B、《终身教育引论》 C、《教育的使命》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8.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人自身的活动 B.实物 C.标本 D.说教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学校教育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11.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规律
12.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A、学科知识 B、教学技能 C、人格特征 D、专业素养
13.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15.下列选项中,由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是( )。 A.天文望远镜 B.互联网 C.电子计算机 D.电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这说明教育目的具有的性质。
2.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第73介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3.、。
4.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的教育对象。 6.。
7.战国后期,《礼记》中的《》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8.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的相互作用。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0.教育目的应该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11.最重要的关系。
12.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基础是_____。
13.直观教具包括两类、。
14.通过网络教育,既可以进行_____,又可以进行协同式教学,二者结合是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
15.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的总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行为目标的陈述所要具备的要素。
2.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6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4.德育有何意义?
5.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6.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跳舞,或者培养他们动手制作一些科学小发明,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分析这种看法。
2.运用教学原则(特别是直观性、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