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顺市大多数乡村旅游就是城镇居民到农村或城市边沿去吃农家饭、打麻将、唱歌、钓鱼等活动,缺乏特色。我们应该让城市的人们在此参加这里举办的有特色的活动,让城市的孩子玩一些农村孩子玩的游戏,让城市居民亲自摘蔬菜等体验式特色活动,加强城乡的交往作基础,有效的吸引顾客。 一、安顺市乡村旅游概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也悄然兴起,成为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安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冬暖夏凉,夏季为避暑胜地。气候温和宜人,得天独厚,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高。安顺拥有秀美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厚重的人为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富特色的美食,让前来旅游的游客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几年来,安顺已具有一定的乡村旅游市场。安顺市辖西秀、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一区五县(自治县)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三个县级派出机构。总面积926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52.3万余人,其中布依、苗、回、仡佬等少数民族占38.43%。至目前为止,安顺已有多个旅游景点,可分为环城市型、景区依托型、民族文化型、历史文化(古村落)型、休闲农业园区型、田园风光型几大类。
此次调研,涉及到安顺的9个村寨,调查所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总结分析法。通过对调查表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安顺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相关问题。统计信息如下表: 表1 安顺市2013年乡村旅游相关数据
从上表看出,天龙村旅游业产值占全市旅游业产值的比例居首,其次是滑石哨、双堡农业观光园,但是所占产值比例均较少,天龙村也仅仅占到0.01%。滑石哨旅客人数是天龙村旅客人数的近9倍,旅游收入却少于天龙村近二分之一等。由此说明天龙村旅游产品相对丰富,也就是说吸引旅客消费的能力远在滑石哨之上;同理,双堡村吸引旅客消费的能力在鲍屯村之上。但是在全市旅游业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均较少,说明乡村旅游在整个安顺市旅游业中尚属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从村寨和园区涉及的分类来看: (一)历史文化型
以明代遗风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村寨,像天龙村和鲍屯村,具有典型的屯堡文化特征,尚存一些明清时期古碉楼、古城墙、屯堡民居等古建筑和文化遗存。村寨内有庙宇、祠堂、古戏台、牌坊、店房、桥梁、池塘、水井等自然乡镇的共用传统建筑,天龙古镇内还有石铺街道、演武堂、四公亭及天龙学堂等这些能让游客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二)休闲农业型
休闲农业型是利用农村特有的历史人文,凭借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以“农家乐”(住农家体验农家生活等)、高山度假、体验自然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这满足了当今居民返璞归真的要求。如安顺“双堡农业观光”、“大寨村农业乐”,双堡村生态环境良好,有樱桃,桃子、杨梅及生态菜的种植供旅客采摘等这些都满足了当今居民返璞归真的要求,使农村风情体验与大都市的现代繁华相得益彰。
(三)民族文化型
安顺民族村寨不仅多而且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各异的民族文化,像讲义村,木城河村等,光从节日集会上看,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苗族的“苗年”、“跳花山”、“四月八”等等民族节日,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了安顺多彩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民族经济的进步,民族风情资源也在不断地得到保护和挖掘,成为安顺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景区依托型
安顺市龙宫桃子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紧邻龙宫景区,公路穿村而过,是旅游前往龙宫的一个站点,具有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农村示范点。并且桃子村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
约42%,水资源充沛,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比较丰厚,又有依托大景区优势,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近年乡村旅游取得的成绩
安顺市开展乡村旅游还处在不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的阶段,2013年完成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25.44亿元,增长58%。全年接待游客2805万人次,增长25.2%,实现旅游总收入249.07亿元,增长27.7%。交通物流、邮政通信、金融保险、商业零售、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打造黄果树旅游升级版,实施黄果树景区“半边街”覆土绿化工程。国际佳缘、葡华等高星级酒店建设顺利推进。腾讯地图·智慧旅游安顺体验平台上线运行,编印完成首张《安顺旅游交通地图》。成功举办黄果树瀑布节、油菜花旅游节、中国格凸国际攀岩节、坝陵河低空跳伞挑战赛、镇宁半程马拉松等节庆活动和国际赛事,“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的建设也有了初步成果。 三、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
安顺市通往乡镇的一些道路设施不完善,看不到路标导致了旅游者因而很有可能找不到目的地;而道路的狭窄使旅游列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行走很艰难,如鲍屯村、讲义村。现在人们驱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越来越多,道路设施的完善会使安顺的旅游发展的更快。反之,会对其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二)原始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旅游景区内及道路两旁等细节上缺乏相关的清洁工作,村民对此意识不到位,近几年来景区里的原始建筑或多或少的遭到破坏,原有的景观有的保存完好的尚少。如:大寨村的石板房。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虽然生态环境具有原始优势,但也存在有经营者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盲目追求时尚,而没有把握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导致原始建筑及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业务知识贫乏,对乡村旅游缺乏认识
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条理也不规范,如滑石哨和天龙屯堡是由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其管理水平明显好于其他村寨。另外,到乡村的旅游者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比乡村人的文化水平高,求知欲强,所到之处都想问个明白。然而大部分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的旅游专业知识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导致不少旅游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从业人员不懂得如何去钻研相关业务,不懂得去揣摩旅游者的心理,错误地认为旅游者来到这里看见了山,看见了水,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就行了。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使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有钻研和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导致了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贫乏及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再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农民和开发人员关于土地转让开发等存在一定的分歧,相符对此缺乏相应健全的规章制度。
(四)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安顺市乡村旅游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农家乐”,即品尝农家饭,看农村风光,虽有些地区抓住了对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的开发,但普遍存在是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整体接待水平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人们不仅仅需要的是这些简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玩麻将等活动,他们追求的是回归自然的心灵。要了解旅游者的内在需求,从而开发他们所需的产品。 四、典型乡村旅旅游村寨的案例分析 在安顺市9个调研村寨中,以滑石哨为例: (一)概况
黄果树滑石哨,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自然村寨,四周有秀丽挺拔的群山,村前村后绿树成荫,独具一格的黄葛榕让人心旷神怡,其中滑石哨民俗酒店,是独具布依民族文化的酒店。也是一家具有布依民族风情特色的休闲享受性酒店群,酒店有大小不等的八栋石板房,拥有客房共40余间,其中标间30间,单间10余间,共有72个床位,酒店餐饮以当地农家布依菜式为主,可同时容纳100多人团体就餐。据调查,8栋石板休闲酒店每年收入预计5000多万元,就一个普通的饭馆年收入就在100左右,带动群众5000多人就业,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滑石哨景区是“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也即是主要以当地的村民参与经营和管理,实现景区与群众共赢,带动当地村民群众致富,其酒店盘旋在小河石廊下,梯田青山里,自然环境幽雅,石板式的楼台亭阁建造,高低错落有致,使您一进入酒店就感到自然的新颖和心灵的舒坦。同时借助《致青春》电影的影响力引进更多游客感受,再次提高滑石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滑石哨布依族同胞在繁衍生息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 如婚育方面:有赶表、坐家的习俗; 民族工艺方面:精工蜡染,刺绣,织锦;
乐器方面:有唢呐,月琴,萧,笛,巴乌,锣,鼓,钹。布依族唢呐尤其盛名,有大小调之分,按不同场合吹奏,喜庆时热闹欢腾,悲哀时如泣如诉,激愤时高昂奔放;
宗教信仰:除祖先和自然崇拜外,道教佛教的神祗和菩萨亦受敬奉;
节日方面:有正月三十(过了年,吃油团粑),三月三(染黄饭,上坟),四月八(开秧门)。六月六(扫除、沐浴,过大年)等。 (二)分析
滑石哨除了自己的民族风俗外,还有依托黄果树大景区的优势。从表1中得知,滑石哨旅游业经营户25家,年旅客人数达到61万人
次(客源量相对较高,但总体还是不足)在9个村寨中居首,并且远远高于其他村寨,但是旅游业收入还远远不如年仅7万人次数量旅客的天龙村,表明滑石哨吸引游客消费的能力薄弱;旅游产品及营销渠道单一;缺乏农副特色产品、娱乐方式等。并且在调研中发现,滑石哨基本没有相关的工艺品或特产商店,大都以酒店和饭馆为主,缺乏一些特色项目如民俗娱乐,民艺品展览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滑石哨旅游业收入相对较低的原因。 (三)建议
在客源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除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更要努力开发旅游产品,如在民族工艺方面,尽量生产有民族特色的刺绣、织锦等纪念品;如在婚育方面特色习俗的基础上,可以创造一些结婚习俗的小节目,吸引顾客参与进来;如在乐器方面,可以生产出有特色的月琴,唢呐箫、笛等产品,即实用又美观,并开设相关的商品店面,可以让相关的人才以各种方式演绎乐器来吸引游客;在节日方面,把每个节日所有的习俗加以包装改善也可以成为吸引顾客的亮点,如三月三染黄饭,可以在村民参与互动式体验,尤其是外地游客,也可以让游客真正的了解到这些民俗民风。总之,在发展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的境界,做到真正的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当然除了进一步开发创造这些旅游产品外,也不能忽略滑石哨民俗酒店及现有餐饮店的进一步提升,如进一步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等;保有现有客源量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发展潜在的客
源量,如做好相应的营销规划并进行相应的市场细分,根据客源的兴趣、生活方式等对旅游消费进行分类,再据此提供恰当的产品和服务,以达到留住游客及提高重游率的效果,相关旅游产品也可以和黄果树景区旅游项目实行联动营销,如在滑石哨消费旅游产品的游客可以享受黄果树某些产品的打折优惠等。 五、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思考 (一)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政府部门应在统一指导下加大山区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效果。并且解决好交通问题,与相关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游客出游提供方便。但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应该注意:在设施建设上,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二)乡村旅游开发注重保持乡村生态性
保持生态性,就是在保护乡村环境的乡土气息。如:安顺市乡村原本大都有着古朴的原生态,人们进入乡村原生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发
展乡村旅游的个性特征,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览的追寻目标。特别是作为乡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观,更不能改变其原真形貌。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还应注重乡村原生态的保护,使其保护乡村旅游开发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争取与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同步进行。
(三)提高安顺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整体水平
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安顺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搞好软环境,使旅游者能在干净、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尽享其乐。城里人大都渴求返璞归真。亲近泥土。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生活质量,更是一种生活时尚。要想使安顺乡村旅游更上一个台阶,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就必须进行教育培训和强化培训。这是增强安顺乡村旅游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为一切旅游活动都是围绕着游客进行的,围绕着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安排的。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素质培训,在对素质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整体感受。因此,增强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也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从而谋求安顺乡村旅游新突破,使安顺的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四)制定品牌效应,搞一村一特色
我市大多数乡村旅游就是城镇居民到农村或城市边沿去吃农家饭、打麻将、唱歌、钓鱼等活动,缺乏特色。我们应该让城市的人们在此参加这里举办的有特色的活动,让城市的孩子玩一些农村孩子玩的游戏,让城市居民亲自摘蔬菜等体验式特色活动,加强城乡的交往作基础,有效的吸引顾客。 参考文献
[1]张琛.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05期.
[2]杜继丰,袁中友.发展西部旅游业的冷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06期.
[3]陈保启.企业过度价格竞争与市场结构[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4]查德利,柯江林,冯力文.中国摩托车产业的过度竞争与政府干预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刘丽.浅论旅游开发中的居民参与性问题——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陈绍友.旅游经济系统发展与发展系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林爱平.社会生态旅游初探[J].福建地理,2000年02期. [8]吴俊梅.我国旅游饭店供求非均衡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9]薛莹.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