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机插密度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产量的影响

机插密度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产量的影响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In 澎江右 学 2014年第1期 文献著录格式:曾孝元,杨祥田,何贤彪,等.机插密度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4(1):18—19 机插密度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 2号产量的影响 曾孝元 ,杨祥田 ,何贤彪 ,王旭辉 (1.浙江省台州市农技推广总站,浙江椒江318000;2.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临海318000) 317000 3.台州市椒江区农技推广中心,浙江椒江摘要:研究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在机插行距30 cm条件下,不同株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 30 cm×21 Clll处理的为最高,其次是30 cm×17 cm,每667 m 产量均达700 kg,其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与每穗 实粒数和千粒重基之间协调较好,每667 m 总颖花数达3 200万朵。 关键词:单季稻;甬优12号;机插;株距;产量 中图分类号:S 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4)O1—0018—02 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机插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 术,目前我国机插技术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是南方杂 交稻机插,其大、中苗水稻育秧与插秧机械化技术 仍不成熟,许多技术难题有待攻关¨ 。甬优12号 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 28 cm。取苗量采用3档机插,进行同块田大区对 比,每区面积135 In 。每区分3块测产,每块面积 10~11 m 。 5月21日流水线作业机械播种,每盘播湿种 谷100~105 g(干种子75—80 g),大棚育秧。6 月9日移栽,秧龄20 d。每667 In 施纯氮14 kg。 其中基肥施碳酸氢铵30 kg,过磷酸钙25 kg,插后 作育成的单季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于2010年通过 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近年来在台州市推广种植, 表现出高产稳产,2012年种植面积达1.08万hm , 占晚稻总面积的16.5%,该组合也适宜于机插 “ 。 为了探讨该组合在单季种植,667 m 产量700 kg的 机插密度,完善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机 插秧密度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8 d施尿素8 kg,氯化钾1O kg,插后14 d施复合 肥(三要素含量均15%)20 kg,倒3叶出叶时施 尿素5 kg作穗肥。其他管理措施按当地高产种植 管理要求进行。 1.3 记载考查项目 各处理定2点共20丛,记载生育期,主茎叶 龄。定50丛调查茎蘖动态、有效穗数。按有效穗 数平均数随机取代表性植株15丛,室内考查穗粒 性状及植株干重。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试验在临海市江南街道江南定岳粮油合作社水 稻田进行,土壤为河谷口冲积培泥砂土,土地比较 平坦,前茬为小麦。供试土壤pH值5.34,有机质 26.3 g・kg~,速效氮155.5 mg・kg~,有效磷 26.6 mg・kg~,速效钾75.0 mg・kg~,肥力水平 中等,但钾素含量中等偏下。 试验水稻品种为甬优12号。插秧机为井关 表1表明,5个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以30 cm× 21 cm处理的为最高,其次是30 cm×17 cm的处 理,每667 m 产量均达700 kg,与30 cm×28 cm, 30 em×14 om处理间产量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显 PZ60高速插秧机。育秧床土为基质与山黄泥土按 1:1体积比混合。育秧盘塑料为28 cm×58 cm规 格机插硬秧盘。 1.2处理设计 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有效穗数随着株距扩 大而减少;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在株距21 tin时最 多,株距扩大或减小都随着减少;结实率则随着株 距扩大略有增加。由于千粒重基本稳定,总颖花数 多少基本决定了产量的高低,除30 cm×14 em处 设5个机插密度处理:30 cm×14 cm,30 cm× 17 cm,30 cm×21 cm,30 cm×25 cm.30 cm× 收稿日期:2013-lO一11 作者简介:曾孝元(1964一),男,高级农艺师,从事粮油高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曾孝元,等:机插密度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产量的影响__ 理的总颖花数较少外,其余各处理均随着株距减小 朵以上。表明株距过小或过大,有效穗数与每穗粒 总颖花数增加,每667 m 总颖花数30 em×17 em 数均不够协调,每667 m 产量700 kg以上的机插 处理最高,30 cm×21 cm处理其次,都在3 250万 株距以l7~21 em为好。 表1 甬优12号机插各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注:产量后无相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不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显著水平。 2.2群体生长与干物质积累 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成穗数、丛干物质积累则相应 表2表明,各处理实际插秧株距比设定的相 降低,成穗率也呈下降趋势。稀植有利于个体生 应要低一点,因此,群体的苗数按实际插秧密度 长和提高成穗率,但群体生长量不足,难以达到 计算。各处理在丛插苗数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每 更高产。因此,既要通过适当稀植提高成穗率来 667 m 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随着密度 提高群体的质量,又要保证足够的穗数,建立高 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干物质积累也呈增加趋势; 产的群体。 表2 甬优12号机插各处理的群体生长与千物质积累 由于播种期、插秧期一致,不同机插密度对生 点,施肥上要采用多次施肥法,在施好基肥的基础 育期没有明显影响,均于8月31日始穗,9月4 上,分蘖肥一般分2次施,并特别要做好穗肥运 日齐穗,11月10日成熟。 用,基肥、蘖肥和穗肥用量比例上掌握在3.5:4.5:2 3小结与讨论 范围;最后要加强水的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确保 稳产高产。 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机插秧密度主要通过有效 参考文献: 穗数和穗形大小而影响产量,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 很小。在机插行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株距, [1] 朱德峰,陈惠哲.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中国 机插密度下降,有效穗数相应降低,株距过小或过 稻米,2009(6):4—7. 大,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协调均不理想,干物质积 [2] 陆江林,张文毅,金诚谦.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制约因 素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2):30—34. 累与经济产量不匹配,产量均不高。因此该组合在 [3] 杨祥田,季朝兵,王旭辉,等.适应机械化插秧的杂交水 生产上667 m 要达到700 kg以上产量水平,首先 稻新组合筛选[J].农业科技通讯,2011(3):46—48. 必须要确定好机插密度,以30 em×17~21 em范 [4] 李国雷,黄根元,李方勇.杂交水稻甬优12机插栽培技 围间较好,即要求农民掌握667 m 机插密度1.1 术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3(2):131—133. 万~1.3万丛;其次考虑到该组合生育期较长的特 (责任编辑:张才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