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6年12月

第 23 期总第 369 期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 2016No. 23 Total No. 369

惠取淀钱实例嘗營理嫫式所究

李龙万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

摘要:高职院校实训室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科研及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

主要载体。然而当前高职实训室管理漏洞较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开放性不强,给教师与学生的使用 带来阻碍。对此提出合理规划实训室课程安排计划,提高实训室管理人员素质,健全实训室管理, 构建高效开放实训室管理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八

文章编号:1007—6921 (2016) 23—0028—02

专业实训课往往在学期中开始开设,开设之前专业 实训室处于空档状态,所以从整体来看职业院校的 实训室利用不均现象明显。另外,一些相同类型的 实训课存在交叉开设现象,从而也导致实训室建设 重复,这不仅提高了实训室建设成本,同时也为学校 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1. 2

实训室缺少开放性,管理信息闭塞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室为封闭式管理,仅在 日常上课及教学研究时开放,平时关闭,这使得学生 只能利用上课时间在实训室内进行技能操作练习。 即使学生为做课题研究申请使用实训室,学院也会 对学生使用实验室的次数、时间及可用器材进行规 定,这导致实训室的利用率严重受限。从整体而言, 高职院校实训室平时处于封闭状态,学生实训受诸 多因素,缺乏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 条件。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室功能器材设

置单一,不能有效创建多功能实训室,室内资源没有 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据,导致实训室存在空间浪费。 另一方面,实训室信息往往较为闭塞,不能与社会接 轨,学生所学实践技能与社会岗位所需差异较大,学 生技能学习价值较低。而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由 人工负责,实训室使用、器材维修、卫生安全等信息 仅有少数人知道,这为学生安排课程及科学实验带 来困难。1. 3

实训室管理效率低,设备管理不到位

只有科学高效的实训室管理才能保证实训 室的真正价值被发挥出来,进而实现高职学生实训 目标。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应当有专门的负责人, 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工作通常由专业教 师兼任,兼任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实训室 内设备开展常规检查、卫生清理、安全检查等工作, 也不能及时向各学科老师报备实验室的使用情况。 另外,实训室教师管理团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 师对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缺少对实训室管理

随着社会对专职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 校需要不断完善校园硬件设备,进而为学生提供更 好的实践教学教育的环境。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专 业实践能力,发展培养综合应用型高职人才,高职院 校需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硬件建设,着重培养学生 的业务操作水平。而实训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 场所,因此完善实训室建设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占有 重要地位。高职教师与校领导应积极探索如何完善 校内实训室设备,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进而有效提 高实训室利用率。

1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今国家对高职院校建设重视度日益提高,每 年下拨经费扶持高职院校硬件的建设与发展。而现 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室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即公 共课实训室由学校统一管理,二级学院所设实训室 由二级学院自行建设管理。各学院实训室内设器 材、耗材以及日常管理维修等都由学院分配专人负 责。这种管理模式从表面上看较为清晰,便于学校 对各学院的实训室进行统筹安排,但也易导致各个 二级学院的实训室超负荷运行,整体来看不利于充 分和合理使用各实训室资源。

总体而言,实训室的二级管理模式虽然便于学 院对自身实训室可用资源的置备,但这种学院专管 的实训室往往针对性过强,可能在某一段时间使用 超负荷运转,其他时间则利用率较低,会造成不同专 业或院系之间实训室建设重复现象严重。现将实训 室管理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1. 1 实训室建设重复,利用率不均

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学科实训室建设管理由学 校统一安排,而全校学生的公共课实训课需求量大, 同一年级学生共用,导致公共课实训室一直处于超 负荷使用状态。而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室一般由相关 学院专业教研室建设和管理,又因专业课实训课相 对公共课实训课来说需求较少,再加上多数院校的

收稿日期=2016 — 09 — 29

作者简介:李龙万(1987 —),男,汉族,广东台山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校实训室建设。

• 28 •

李龙万•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模式研究的奖励机制,相对而言的是

,一

2016年第23期

算机,而图书馆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多数学生 的需求,加上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没有购置计 算机,为学习及信息获取带来困难。而另一方面,学 校一些机房在大部分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对此可在 固定时间向学生开放机房,加强机房出入人员管理, 以提高机房利用率。学校的实训室还可以在假期适 当对社会开放,供企业进行科学研究或职工技能培 训,以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对社会开放实训室还 能够为本校学生争取到实习机会,让学生得到参与 到企业的实训机会。另外,学校还需健全实训室的 信息化管理,建立实训室的信息公众平台,使师生能 够实时了解实训室的教学实践安排、设备使用情况, 教学使用记录等,进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或学 习计划,适时利用实训室进行教学实践活动。2. 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大实训室资金投入

学校应重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定期组织 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术培训,提升管理人员设备检 查维护技能。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建立专门的实训 室管理小组,提升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进而调动管 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保证实训室管理工作质量。学 校保证实训室建设资金,加大实训室建设资金投入 量,以使实训室能够更快、更平稳地更新硬件和软 件。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需

要根据本校情况,结合专业教学情况与社会需求创 新制度建设,通过规范实训室制度管理,提高实训室 管理的针对性。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专业人才的摇篮,是我国教育 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室是校园内提高高职学 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基地,学校必须重视实训室的管 理建设,运用更加科学的管理理念,建设并完善高职 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室的管理需要校方与二级院 校共同努力,提高实训室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进 而促进实训室开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2]

周福萍.实验实训室的管理与使用的若干思考 [J].经济视角(下),2013,(3).

叶枫.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当代职业教育,2015,(5).

[1] [2] [3]

陈瑞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 发展[J].北方经济,2007,(7).

余谋昌.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第四文明[J].绿 叶,2006,(11).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EB/OL]_ http:// nev. people, com. cn/GB/5365765. html,2007 —02 — 05.

[4]

刘志礼.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 选择—

第五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综述[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5).

线教学工作则福利较

多,教师将更多地经历投入到一线教育上。不少高 职院校实训室人员构成上也缺乏科学性,实训室管 理教师与实训室所能提供的实训学科无关,教师对 实训室内设备缺乏了解,使得实训室内设备往往不 能得到较好的防护。又因为高职院校对实训室管理 教师培训工作不重视,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实训室 管理专门培训,使得实训室管理工作质量得不到提 高。除此之外,一些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室 内引进新设备,但管理人员没有学习设备相关的新 技术,导致设备安装维修出现问题,最后不得不闲 置,造成教学资源浪费。经费不足也是管理效率难 以提高的重要问题,实训室的管理建设是一个不断 完善的过程,学校需要一直投入资金使实训室优化, 一旦经费短缺则影响实训室的完善进度,等资金充 足后再继续发展难度较大。2 高职实训室管理完善措施2. 1

完善实训室使用时间管理,提高实训室利用率 各学院由于专业不同对实训室的使用分配上存 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而教务处在进行公共课实训 室安排时一般只考虑实训室的使用时间是否冲突, 对实训室内置设备的专业性考虑较少,导致实训室 资源存在浪费现象。因此在进行实训室课时安排 时,应有专门人员提前收集实训教师的实训课程计 划,收集各实训室的信息,整合信息后统一上交教务 处,再由专门人员结合实训室与教师计划整体情况 设计实训室使用计划。教师在上交实训课程计划时 也要注重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不要将实训课全部堆 积到后半学期,尽量将实训课与理论可穿插开来,即 学即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提高 学生对所学技能的理解,缓解实训室的运行压力,避 免实训室超负荷使用。实训室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实训 课的课时比重,合理开发尚未被利用的实训室资源, 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2. 2

建设开放性实训室,透明实训室管理信息一些危险系数较低的实训室,如微机室等,应扩 大其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 大学期间许多学科学习及信息获取等都需要使用计(上接第11页)

当然,并非我们就此要放任排污,

而是在符合我们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尽最大可 能做到排污,调整结构,这也是我们提出建设生 态文明所必须付出的经济代价。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丰富,真正理解党的十 提出的生态文明内涵,有助于我们清醒的认识 国内和国际发展的区域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而不是过高或过低的生态文明建 设目标,真正走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 2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