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主要从数学思维能力中审题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两个大的方面,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言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另外,高考数学科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强调了综合性。这就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这方面的经验做以下阐述。 一、数学思维能力中审题能力的培养
所谓审题能力,就是在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映的思维活动。准确、敏锐、深入地审题是正确分析问题,把握问题本质,探寻解题思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 1、正确理解,培养学生审题的准确性
准确理解题意是审题的前提.在审题的过程中,除了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条件、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有正确的理解之外,尤其还要把握好某些关键性的词语,防止出现解非所答.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准确性,引导
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 2、充分挖掘,培养学生审题的深刻性
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对问题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强调挖掘隐含条件,以培养学生审题的深刻性。 3、考察全面,培养学生审题的整体性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审题要着眼于整体,全面考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全方位审题,注意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以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
4、注重转化,培养学生审题的灵活性
注重转化可使问题的形式朝有利于计算、推理、证明或能更好地运用定理和法则,朝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进行。教学中教师若注意转化的训练,也有利于培养审题能力. 5、紧扣条件,培养学生审题的严密性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点滴、细致审题、严密思考,切实把握题意,以培养学生审题的严密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数学思维能力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重视通性通法教学,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每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它们适用的特定环境和依据的基本理论,如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分成:(1)由于概念本身需要分类的,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对公比q的分类和直线方程中对斜率k的分类等;(2)同解变形中需要分类的,如含参问题中对参数的讨论、解
不等式组中解集的讨论等.又如数学方法的选择,二次函数问题常用配方法,含参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就解应用题而言,对其数学模式的识别是解决它的前提.由于高考考查的都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命题者对生产、生活中的原始问题的设计加工使每个应用题都有其数学模型。
3、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必先理解题意,才能进一步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更高数学素质、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高考上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更加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导致失分率较高。所以,平时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创设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只限于单纯接受知识,也不
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猜想、推理、探索、交流,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探究性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重视解题的回顾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白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道例题、每一堂课进行反思总结,通过反思让学生去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一般规律,揭示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更加深化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提高和优化解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所以,经常性地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不管是对一道题的反思还是对一堂课、一章节内容的反思,都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再认识,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 结语
总之,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地从每一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逐步地、有意识地培养,这样必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简洪权.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 1-2
[2]张卫国.例谈高考应用题对能力的考杳.《中学数学研究》2001.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