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行进中的歌》课例研究

《行进中的歌》课例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相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比较

——《行进中的歌》教学课例研究

浦江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许俊

【课例研究的背景】

比较包括对比与类比,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比欣赏是将在音乐风格、力度、速度、情绪、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的作品进行比较;教学中将其之间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充分感知、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本质差异。类比是将在音乐风格、力度、速度、情绪、曲式结构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的作品进行比较;教学中运用类比欣赏可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共鸣,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仅停留于对作品的第一感知为欣赏目的,而对音乐作品的具体元素(力度、速度、情绪、曲式结构等)缺乏有意识或深入的了解,不能提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产生良好的音乐情绪。而新课标要求: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需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较好的教学内容与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感知、体验。

进行曲原为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结构清晰、方整,常用偶数拍。现代生活与校园生活中处处映射出进行曲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随着仪式进行曲在现代生活中广泛、深入的运用,学生对其音乐美的把握也逐渐的容易起来,但对进行曲的文化背景与内涵缺乏能动欣赏与体验的意识,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仪式进行曲的音乐语言与各作品的风格特点缺乏基本的审美欣赏能力。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仪式进行曲作品的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语言的感知和体验,促进其提高对仪式进行曲风格特点的整体审美意识和能力。初中音乐13册特意安排了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其中有《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等,虽然都是相同的进行曲音乐体裁,但音乐风格却迥然不同。现今笔者以此课为例,运用“比较”法来进行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的过程】

【描述一】

《多彩的进行曲》

一、对比欣赏,引入课题

1.欣赏两段音乐(《运动员进行曲》、《摇篮曲》)

教师:请同学们聆听两段音乐,感受其音乐形式有何不同?情绪上有何不

1

同?

学生1:第一段音乐情绪高昂,朝气蓬勃;第二段音乐比较舒缓。 学生2:第一段音乐感觉坚定有力,朝气蓬勃。第二段的音乐风格和第一段不一样。

教师:刚才我们听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和《摇篮曲》,大家已经初步感知了进行曲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个音乐作品,进一步感受和了解进行曲。

出示课题

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初步辨别音乐作品的风格。通过欣赏,使学生感知、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初步感受进行曲的体裁特点,也直观感受了进行曲与其他歌曲不同的体裁风格。 二、新课教学

引入进行曲的概念(分析讨论进行曲的特点)。 1.欣赏《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 播放《婚礼进行曲》,学生聆听、欣赏 师:你能说出这个曲子的名字吗? 生:《婚礼进行曲》

师:那你能听出这个曲子的演奏乐器吗? 生1:管风琴(教师出示管风琴图片)

师:你能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来表达这首曲子的情绪吗? 师钢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画旋律线。

生:旋律线起伏较大,充满喜悦。整个曲子抒情、庄重。 师:演奏的力度是怎么变化的呢?描绘了什么场景? 生1: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

生2:好像是婚礼由远而近,然后又渐渐远去。

2

师:说得非常到位!不仅感受了力度,还将直观的场景也描绘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再仔细聆听一段音乐,注意:它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请你同样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来分析它的情绪;并与《婚礼进行曲》的特点进行比较。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聆听、欣赏 生1:演奏乐器是钢琴。

生2:旋律起伏不大,感觉比较沉重,情绪和《婚礼进行曲》完全不同。 师:嗯。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不仅找出了这个作品的特点,还比较出了它们的差异。刚才所听的就是肖邦的著名作品《葬礼进行曲》,它表现对亡故亲人的怀念与哀悼。归纳起来说不同的进行曲所表达的情绪也不一样。当然音乐风格与节奏旋律的变化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决定的,场合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虽然两个曲子都用较慢的速度,但是两者的情绪完全相反。

接下来我们再欣赏另外一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2.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你能听出这个曲子分成几部分吗?每部分的情绪怎样呢?

生1、第一段高昂,第二段轻松;

生2:第一段激昂,第二度轻松,第三段反复第一部分;

师:对,这个曲子的结构就是ABA’;接下来我们分段来欣赏。并请你说说它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欣赏并回答)整个曲子强弱分明

教师总结:A段:战马奔腾的场面; B段:骑在战马上,威风凛凛的检阅;反复A段。

3

教师:接下来我们视频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请你用拍手的形式来表现它的力度变化

3.知识回顾 曲 名 作 者 结 构 力 度 由弱到强, 瓦格纳 ABA 再由强至管风琴 弱 缓慢 庄重、辉煌 音 色 速度 表达情绪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肖邦 ABA 弱 钢琴 徐缓 低沉、哀伤 《拉德茨基进行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 引子强弱分明, 管(弦)+ABA 跌宕起伏 乐 中速 威武雄壮 三、实践与创造

教师:最后我们聆听三段音乐,说说三段音乐分别适合哪些场合? 学生回答。

四、小结,下课: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听课老师课后分析与交流】

这节课是王老师要开一次联盟公开课的试教课,总体上讲,课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三大外国著名进行曲为主线展开教学,重点突出。本节课最大的缺陷是开头导入有明显错误,主体部分没有依照新课程引导学生探究进行曲的基本特点,而孤立地在进行各个作品的欣赏,使得整堂课显得很零散,学生没有形成进行曲的知识链,离制订的教学目标距离较远。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改进:

1.导入部分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刚才我们听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和《摇篮曲》,大家已经初步感知了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摇篮曲》不是进行曲,建议把此曲删改。

4

2.为了很快地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融入进行曲的氛围,导入音乐建议改为由国庆阅兵视屏的《中国人民进行曲》。

3.对进行曲的概念及功能的分析讨论问题,放在新课教学之前显得欠妥,放在这里讲这个问题,只能体现老师的“灌输”能力,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建议把这块内容调整到主要教学内容(三大进行曲)之后,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开展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建议把学生分组,针对“进行曲的概念及功能”等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关键时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师、学生共同探究进行曲的共性及不同进行曲的各自特点等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自己探究总结出的结论才深刻。

【描述二】

【改进后的教学课例】 《多彩的进行曲》

一、对比欣赏,引入课题

1.欣赏有国庆阅兵视频的《中国人民进行曲》,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融入进行曲的氛围。

教师:音乐的曲名知道吗?表现了什么情绪?音乐演奏形式? 学生1:《中国人民进行曲》 学生2:音乐感觉坚定有力,朝气蓬勃。 学生3:演奏形式铜管乐合奏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首,这首就没有画面了,你们一边听一边想想。(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学生回答,老师评价。

教师:刚才我们听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和《中国人民进行曲》,大家已经初步感知了进行曲的风格特点——铿锵有力,节奏鲜明。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都是这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学习进行曲(出示课题)

5

过渡:除了刚才听的2个进行曲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进行曲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着重来欣赏几个外国著名的进行曲进一步感受和了解进行曲。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 播放《婚礼进行曲》,学生聆听、欣赏

师:你能说出这个曲子的名字吗? 生:《婚礼进行曲》 师:那你能听出这个曲子的演奏乐器吗? 生:管风琴(教师出示管风琴图片)

师:这首曲子的情绪、速度、拍子怎样?

老师不停的播发音乐,学生分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讨 。 小组代表发言:速度徐缓;感情庄重,充满喜悦;4/4拍子。 师:演奏的力度是怎么变化的呢?描绘了什么场景? 生1: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

生2:好像是婚礼由远而近,然后又渐渐远去。

师:说得非常到位!不仅感受了力度,还将直观的场景也描绘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再仔细聆听一段音乐,注意:它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请你同样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来分析它的情绪;并与《婚礼进行曲》的特点进行比较。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聆听、欣赏。

师:这首曲子的曲名演奏乐器、情绪、速度、拍子怎样?

老师不停的播发音乐,学生分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讨 。 小组代表发言1:感觉比较沉重……

小组代表发言2:旋律起伏不大,情绪和《婚礼进行曲》完全不同。 师:嗯。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不仅找出了这个作品的特点,还比较出了它们的差异。刚才所听的就是肖邦的著名作品《葬礼进行曲》,它表现对亡故亲人

6

的怀念与哀悼。归纳起来说不同的进行曲所表达的情绪也不一样。当然音乐风格与节奏旋律的变化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决定的,场合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虽然两个曲子都用较慢的速度,但是两者的情绪完全相反。

接下来我们再欣赏另外一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2.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 播放《婚礼进行曲》,学生聆听、欣赏

师:这首曲子的情绪、速度、拍子、演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老师不停的播发音乐,学生再分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讨 。 小组代表发言1:速度中速;威武雄壮,充满喜悦;4/4拍子。 小组代表发言2:速度较快;热烈喜悦;4/4拍子。

师:这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说的都很好。这是著名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一般的交响乐队都把此曲作为最后的压轴节目来演奏的。

师:下面我们在深入的来听听。你能听出这个曲子分成几部分吗?每部分的情绪怎样呢?

生1:第一段高昂,第二段轻松;

生2:第一段激昂,第二度轻松,第三段反复第一部分;

师:对,这个曲子的结构就是ABA’;下面我们分段来欣赏,请你说说它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欣赏并回答)整个曲子强弱分明

教师总结:A段:战马奔腾; B段:骑在战马上,威风凛凛的检阅;反复A段。

视频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再听音乐学生拍手参与。 四、讨论、探究进行曲的概念、特点

7

师:今天我们听了这么多的进行曲,速度有快有慢,有喜有悲有雄壮,请看表格: 曲 名 作 者 力 度 由弱到强, 再由强至弱 弱 乐器 速度 情绪 《婚礼进行曲》 瓦格纳 管风琴 缓慢 庄重、辉煌 《葬礼进行曲》 肖邦 钢琴 徐缓 低沉、哀伤 《拉德茨基进行老约翰施强弱分明, 曲》 特劳斯 跌宕起伏 管弦乐 中速 威武雄壮 师:那么大家比较后想想,我们怎么来给进行曲下个定义?进行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即进行曲的共同点)

生:讨论并代表发言,教师评价。 概念(学生) 进 行 曲 是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不同场面的队列音乐。 富有步伐节奏,节奏清晰有力 特点 旋律刚劲 常用2/4或4/4拍子 五、实践与创造

教师:我们探究了进行曲的特点还给进行曲下了个定义。最后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场面,说说分别配上哪个进行曲较合适?

学生回答。

六、小结,下课: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改后的效果提升】

第二次上课,课的主题显得非常突出:聆听进行曲,初步认识进行曲的基本特征;能够听辨《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乐主题,

8

明确其作品的作者、速度、色彩、演奏形式。其课堂气氛和效果明显好转,具体表现在:

1.导入改为有国庆阅兵视频的《中国人民进行曲》,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融入进行曲的氛围。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

2.何为进行曲?其特点是什么?对于这问题,放到三大进行曲欣赏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概括,更显得自然。当学生听了5个不同情境的进行曲后逻辑概括能力强的学生已经对“进行曲”的概念有了个大概的轮廓,在此关键时刻,老师运用分组探究、比较学习,稍加引导,那么进行曲的感念、基本特征的答案就犹如春临草绿,水到渠成。实际课堂效果也确实是如此:当老师把某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当做进行曲的概念或基本特点时,那几个小组的学生是何等的喜悦、自信。

【课例研究的收获】

1.对比欣赏导入,紧扣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为紧扣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开始将两段不同情绪的作品《运动员进行曲》、《摇篮曲》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与体验作品的音乐形式与情绪特点,让其初步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激昂、喜悦”与“低沉、哀伤”等的区别,为后面课节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同时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为后面出示课题与进行曲概念的提出埋下伏笔。

当然在音乐与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聆听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聆听过程中又强化比较聆听,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究音乐知识。

2.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生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与社会的联系。

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生活实际经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探寻音乐在生活中的本质。学生认同了这种创作中艺术性与审美性,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才会更好到运用相关知识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