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身体锻炼活动量与初中生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身体锻炼活动量与初中生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33卷第2期 2 0 1 1年3月 文章编号:1004—3624(2011)02—0065—03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 Science Vo1.33,No.2 Mar.,2011 身体锻炼活动量与初中生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饶林峰 ,孙振武 ,吴礼剑 (1.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2.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7) 摘要:为了了解身体锻炼活动量与初中生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 会昌县两所中学的363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要高于女生。在生活事件的6个 因子中,男生与女生的健康适应产生了显著性差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因子有显著性差异。身体锻炼 与生活事件的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及生活事件总得分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初中生;身体锻炼;生活事件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into Relations between activity amount of Physical Exercises and Life Events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RAO Lin-feng ,SUN Zhen-wu ,WU Li-j ian。 (1.Yun nan normal university,Kun ming 650092,China;2.Jiang xi normal university,Nan chang 330027,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ity amount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Iife event in junior school students,363 junior sehool students from huichang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way of 1itera- ture data method,psychometry and f mathematica1 statistic.The results shows:the propor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s of the boys is higher than the girl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health adaption in life event in between boys and girls,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life event in between students of town and rural students.The physical exercises and study pressure event.punish event,other factors event and point of life event in life event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Key words:junior school students;physica1 exercise;life events 0 选题依据 自30年代H・Style提出应激概念以来,生活事件作为 一炼,缓解生活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1]。 Style的生理应激研究和Holmes的心理应激研究都表明,如 以江西省会昌县实验中学、会昌县永隆乡中学的363名 果个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会造成身心损害[2]。随着研 究的不断发展,在探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中,生活事件被 认为是主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应 学生为实测对象,发放问卷363份,收回问卷362份,回收率 为99.7 ;有效问卷321份,有效率为88.7 A,o其中男性189 名,女性132名,最大年龄17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 为14.82土0.89。 激源,其产生的紧张感需要个体逐步的消除而达到身心适 应,当生活事件影响没能消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个体就 可能出现躯体或精神方面的问题[3]。身体锻炼则能有效地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 对此进行归纳与整理,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缓解应激反应,增进心理健康[4 ]。现在关于身体锻炼与应 激关系研究对象的研究,多集在大学生和高中生,对初中生 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考察身体 锻炼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另一方面,考察什么样的锻炼量最 能降低生活事件的压力,以期为初中生进行合理的身体锻 收稿日期:2010-11-03 1.2.2心理测量法。由作者到研究学校,与任课老师一同 合作,采用课堂纸币测验形式,以指导语指示学生进行问卷 填写,学生填写完后及时收回问卷。 ①体育活动等级量表【6]采用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 作者简介:饶林峰(1985一),男,江西会昌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 65 ・ 第33卷第2期 浙江体育科学 表1身体锻炼情况分析( ) 2011年3月 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要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 间和频率3个方面来考察运动量。身体锻炼量的得分一强 度X(时间一1)×频率。每个方面各分5个等级,记分从1 5分。身体锻炼量最高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身体锻 炼量的制定标准是:小锻炼量≤19分,中等锻炼量为2O一42 —分,大锻炼量≥43分,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2。 ②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1]采用刘贤臣编制的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为一自评问卷,由27项可能 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五级评分,27 个事件分为6个因子,分别为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 受惩罚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因子,事件发生时的心理 感受分5级评定,即::无影响一1、轻度=2、中度一3、重度一 4、极重度=5,得分越高表明事件对青少年的影响越大,压力 也越大。该量表a系数为0.85,分半信度为0.88,重测信度 为0.50,有较高的信、效度。 1.2.3 数理统计法。将测得的研究数据数据,均采用 2结果与分析 2.1初中生身体锻炼情况 表1结果显示,本研究对象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 达到大运动量强度的只有8.7 ,其中男生为11.6 ,女生 仅为4.5 ,达到中等运动量强度的为25.2 ,其中男生为 29.1 ,女生为19.7%,进行小运动量锻炼的多达66.1 , 男女生分别占了59.3 和75.8 。 SPSS16.0统计分析包进行分析。 表2生活事件各维度得分的性别、城乡比较( ±s) 小中大小中大小中&& 口;o;口; 的 s8 M∞ ∞∞注:h值为男、女生比较、t2值为城、乡比较; P<o.05。 2.2身体锻炼与生活事件分析 2.2.1性别及城乡与生活事件各维度的关系。表2结果显 表3不同运动量与生活事件各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维度 人际关系 运动量 M SD 4.16 4.18 3.8O 4.O5 F P 示,从男、女生的生活事件6个因子分析看,得分从大到小的 顺序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丧失、其他。 排名前三位的因子与其他学者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7 ]。进 一2.083 0.126 步分析,健康适应因子男生与女生的差异达到显著性(t =1.990,P<O.05),其它5项因子及生活事件总分均未达到 学习压力 4.14 4.28 5.29 5.928 0.003 显著性差异。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分析的结果看,排列的 大小顺序同男女生的排列一致。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人 际关系因子达到了显著性差异(t2=2.283,p<0.05),另外5 项因子及生活事件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受惩罚 5.O1 4.76 2.86 2.2.2锻炼量与生活事件各维度的关系。从表3可以看 出,运动量对生活事件的影响有显著作用,除了对人际关系、 丧失和健康适应影响不显著外,对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 子、其他因子及生活事件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对学习 压力因子、其他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关系(p<O.01)。另外,运 动量对减轻生活事件的得分,并不是随运动量的增大而减 少,在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 及生活事件总分中,中等运动量强度的锻炼最能减少这几方 面的得分,在丧失因子中,小运动量的锻炼最能减轻这方面 丧失 3.O1 3.49 0.280 0.756 2.62 健康适应 2.15 2.40 3.12 其他 2.25 2.95 17.15 5.744 0.004 。 生活事件总分 注: P<O.05,一P<O.01 15.40 4.04 0.019 15.42 的得分,而健康适应因子的得分,随着运动量的增大而减少。 ・ 66 ・ 饶林峰,孙振武,吴礼剑:身体锻炼活动量与初中生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3.1初中生身体锻炼情况 在本研究中,从初中生锻炼的总体情况看,进行大运动 量及中运动量锻炼强度的比例很少,可能是因为学生学习压 力过大,而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从生活事件 各量表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因子得分排名最高,也可以说明 这一点。另外,体育设施不齐全,特别是农村地区,在笔者所 调查的永隆乡中学,该学校体育设施相对贫乏,只有一块篮 球场可供学生锻炼,这也是造成学生锻炼较少的原因之一。 从初中生参加锻炼的性别可以看出,女生参加锻炼的比例要 比男生参加锻炼的少得多,这可能是女生不喜欢锻炼,没有 形成锻炼习惯有关。 3.2性别及城乡与生活事件各维度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从中学生生活事件6个因子的性别比较可 以发现,除了健康适应因子男、女生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 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在实行男女平等以来,社会对 男性与女性的要求相差不大,女性与男性往往要面对同样的 应激源。健康适应因子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女生的性格一般 较为细腻、敏感,对周围一些环境的改变会有较深刻的体会, 并对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能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调 查的学校基本采用封闭式管理,学生基本上住校,女生比男 生更恋家,在长期远离父母的情况下,对女生产生的影响要 比男生大,这也可能是造成健康因子产生差异的原因。从城 乡生活事件的比较来看,人际关系因子达到了显著性差异, 城市学生的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可能是因为城市学生更多的 居住在商品房里,较之于农村地区的学生,缺少像邻居、朋友 之间的交往,可能是导致城市学生人际关系压力比农村学生 大的主要原因。从生活事件6个因子排序可以看出,男女学 生与城乡学生的学习压力因子均居首位,这与国内研究的结 果是一致的 , ]。学习压力应激源居于首位,也反映了当前 学生学习压力过重的情况,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3锻炼量与生活事件各维度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从锻炼量与生活事件各因子的关系可以看 出,除丧失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从事中等以上锻炼量 的学生都要小于小运动量及不锻炼的学生。这说明了,进行 一定强度的身体锻炼能降低人们的应激水平,缓解人们的生 活压力,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4’11,12]。虽 然,在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和健康适应因子与运动量没 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人际关系因子和健康因子中,运动量的 提高都不同程度减轻了这些因子的得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这方面的压力。丧失因子的得分为小运动量最小,中 运动量最大,这也提示了,对于学生来说丧失之痛并不是进 行身体锻炼就能缓解的,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学习 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生活事件总分与运动量有 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经常参加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学生, 他们可以通过锻炼这个渠道可将压力宣泄在运动场上,而不 进行身体锻炼或者进行强度较小运动量的学生可能缺少发 泄的渠道,而把压力留在心里。另外,有些因子的得分并是 不是随运动量的增大而减少的,像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 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及生活事件总分,从事中等强度 运动量的学生,在这些因子的得分最少。这也提示了,运动 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要进行适中的运动量,坚持适度原则。 4结 论 4.1从锻炼情况来看,大运动量锻炼的占总人数的8.7 , 其中男生占了11.6%,女生占了4.5 ;中等运动量占总人 数的25.2 ,其中男生为29.1 ,女生为19.7 ,小运动量 占总人数的66.1 ,男女生分别占了59.3 和75.8%。 4.2男生的生活事件各维度中除健康适应因子与女生有显 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城乡之间比 较看,城市与农村的人际关系因子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无 显著性差异。 4.3运动量对生活事件各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对学习压力、 受惩罚、其他、生活事件总分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人际关系、 丧失、健康适应没有显著性差异。中等强度的运动量最有利 于缓解一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其他、生活事件总 分一这些因子的压力。丧失因子的得分为小运动量的最少, 中运动量的最大。健康适应因子得分随着运动量的增大而 减少。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O6—108. [2]余欣欣.离异家庭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 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特殊教 育,2007,87(9):69—74. [3]李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生活事件的相关研 究I-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 (12)增刊:121—127. E4]胡海青.科技人员身体锻炼与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和心 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 (8):1063—1065. [5]唐征宇.试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心 理科学,2000,23(3):369—370. [6]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5—6. [7] 曾凡敏.成都市486名汉族中学生生活事件调查f-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O44—1045. [8]冯永辉.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71—72. [9]丁胜华.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EJ1.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2002,16(11):788—790. [1o]张顺.安徽省某县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与自尊的关系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1):73O一?32. [11]骆积强.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91-392. [12]卢昌亚.身体锻炼活动量对大学生心理应付方式的影 响E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38(4):436--440. ・ 6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