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Apr 26(7) ・l523・ 2.2四组患者术后1年妊娠情况比较 Ⅲ期、Ⅳ期术后1年 远端l819]。在此情况下。对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 内妊娠率明显高于I期、Ⅱ期患者(P<0.05)。见表2。 而言。卵巢、输卵管周围粘连现象的出现对两者的解剖关系 表2四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1年妊娠情况EE较[n(%)] 造成直接影响。降低输卵管功能。因此,中、重度子宫内膜异 位症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是输卵管不通。此外,在受精、配子 移植、早期胚胎发育等方面.输卵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 有在特定时间,胚胎、配子被输送到子宫腔内,才能正常进行 种植事件,在此过程中,输卵管纤毛活动、肌肉组织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而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输卵管纤毛摆动频率, 不利于胚胎、配子传送.降低患者生育力。 3讨论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越严重.患者输卵管畅 子宫腔以外生长子宫内膜组织.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通率越低.且输卵管通畅与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 (EMs1,该疾病在育龄女性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同时,子宫内 不孕症相关。同时.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诊断率较低,明 膜异位症可通过卵子质量下降、排卵障碍、受精障碍、黄体功 显明显临床表现.因此。应对患者及早的腹腔镜诊断、治疗, 能缺陷等机制影响患者的生殖能力.进而影响患者的输卵管 避免病情加重.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运输机制.降低患者的生育力。 王巧荣等_4]研究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与输 参考文献: 卵管通畅的相关性。提出。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即重 『1]张耀,潘长青,舒晓芳,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合 度患者导致的不孕在一定能够程度上与输卵管畅通具有关 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l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11): 联性 在本次研究中.对我科收治的160例不同程度子宫内 1222—1224. 膜异位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行腹腔镜术,观察患者输卵 『2]卢玮,郑桂梅,刘爱民,等.腹腔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输卵 管形态、畅通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结果I期、Ⅱ期 管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1):21—23. 输卵管畅通率明显高于Ⅲ期、Ⅳ期患者(P<0.05)。同时,在术 『3]周芸,周明,曾秀华,等.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并 后1年.Ⅲ期、Ⅳ期术后1年内妊娠率明显高于I期、Ⅱ期患 不孕症220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15):1987—1989. 者(P<0.05)。对比分析I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输卵管畅 『4]王巧荣.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与输卵管通畅的相关 通率及妊娠率,发现,Ⅲ期、Ⅳ期术后妊娠率较高,但术前输 性探讨[J].河北医学,2014,3(3):398—400. [5]沈红,程涛.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J].中国现代医生, 卵管通畅率较低。由此可知.术前不孕症多由输卵管不通造 成。而在.I期、Ⅱ期患者术后妊娠率较低,术前输卵管畅通 2010,48(6):1 15 『6]邓玉清,吴瑞芳,王玉洁.腹腔镜手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 率较高。术前不孕症与输卵管畅通没有相关性。研究结果与 内膜异位症不孕[J]冲国妇幼保健,2007,22 ̄):924—926. 以往研究报告一致["] [7]许丽华.EMAb、CA125、TNF—Ot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J].中 长时间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可异位到盆腔.进而形成 国妇幼保健.201 1,26(28):4336—4338. 盆腔异位症,产生多种免疫反应.诱发多种细胞因子,破坏盆 [8]李翠玲,李晓吉,马玉兰.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 腔解剖结构,广泛播散种植盆腔、发生盆腔粘连、丧失功能。 104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9):790—792. 同时.对于输卵管而言.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外部作用。其通 『9]闰玲,王霭明,张彦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表达研 过改变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腹腔环境,形成粘连,损害输卵管 究[J].武警医学,2011,22(4):320—322,325. 收稿日期:加15—01—05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分析及疗效分析 朱锦,周 云 ,廖跃光(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回顾性调查了2009年1月 2014年12月我院因上消化道出血的87病例。观察其临床表现特点及人院后24~ 48h内镜下表现。另病例中使用相关药物止血治疗分为奥美拉唑(洛赛克)泵入组,奥美拉唑(洛赛克)静滴组,泮托拉 唑静滴组(均使用常规剂量),两两比较,评估临床疗效,寻找临床最佳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结果:(1)患者除 有呕血、黑便临床表现,合并有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痛、腹胀、返酸、嗳气、烧灼感、恶心呕吐)就诊的占38%,以呕 血、黑便为首发症状的而无消化道症状的占62%;(2)A院后经24 48h内镜检查诊断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包括充血糜 烂、黏膜水肿等表现占3l例,胃溃疡(包括胃窦、胃角、幽门管、胃体及多发性)占29例,十二指肠溃疡占11例,复合 性溃疡占5例,内镜下阴性发现的占11例。其中合并穿孔有2例,幽门梗阻1例。(3)人组的病例中使用相关药物奥 ・l524・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Apr 26(7) 美拉唑(洛赛克)泵入组,12h止血达95%,奥美拉唑(洛赛克)静滴组12h止血达89%,泮托拉唑静滴组12h止血达 80%。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消化道损伤多无症状,需服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可同服质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或者近 期可行常规内镜检查,来预防和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R969_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5)07—1523—0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解热作 用…,NSAIDs得到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是NSAIDs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原因 是阻断了(环氧化酶)COX一1.使PGs生成减少.而PGs能抑 肠 <0.05).胃黏膜糜烂明显.非甾体抗炎药引起上消化道出 血的内镜下表现以急性胃黏膜病变最常见.其次胃溃疡.再 次是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较少见 内镜下阴性发现可 能小肠及结肠损伤。也不排外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 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表现为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 化道出血甚至穿孔等.尤其是消化道损伤而导致上消化道出 血 ]。了解非甾体抗炎药引起上消化道_出血的内镜特点及疗 效分析,为早期预防提供临床依据,并提高临床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调查了2009年1月 2014年12月 我院因上消化道出血的87病例.87例患者,男59例 女28 例,年龄2l 75岁。入选标准为有呕血或黑便发生,大便隐血 均阳性,近期(3d 6个月)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病史.包括 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服药多 为常规剂量.观察其临床表现特点及入院后24 48h内镜下 表现,除外由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消化道肿瘤、外科手术及 严重慢性病等引起的出血 另入组的病例中使用相关药物奥 美拉唑(洛赛克 持续泵入组(生理盐水38m1+奥美拉唑40mg 维持泵人10ml/h),奥美拉唑(洛赛克)静滴组(生理盐水 lOOml+奥美拉唑40mg静滴,Bid),泮托拉唑静滴组(生理盐 水100ml+泮托拉唑40mg静滴,Bid),两两比较,评估临床疗 效,有效止血时间判断标准是:连续12h以上未见呕血及黑 便,血压脉搏平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无进行性下降视为止 血有效。 1.2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x:或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例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87病例.患者除有呕血、黑 便临床表现,合并有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痛、腹胀、返酸、嗳 气、烧灼感、恶心呕吐)就诊有33例(38%).以呕血、黑便为首 发症状的而无消化道症状就诊有54例(62%)。非甾体抗炎药 引起消化道损伤多无症状.需服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可同服质 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或者近期可行常规内镜检查. 来预防和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2.2入院后经24~48h内镜检查诊断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包括 充血糜烂、黏膜水肿等表现占31例,占35.6%;胃溃疡f包括 胃窦、胃角、幽门管、胃体及多发性)占29例,占33.3%;十二 指肠溃疡占11例,占12.6%:复合性溃疡占5例,占5.7%:内 镜下阴性发现的占11例,占12.6%。其中合并穿孔有2例,幽 门梗阻1例。胃黏膜损伤(糜烂、溃疡)检出率明显高于十二指 :赣州市基金资助课题.NO.GZ2014ZSF062 #:通讯作者 2.3效果分析入组的病例中使用相关药物奥美拉唑(洛赛 克)泵人组12h止血达95%,奥美拉唑(洛赛克)静滴组12h止 血达89%.泮托拉唑静滴组12h止血达80% 未止血均行内 镜下止血及转外科手术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尤以 奥美拉唑(洛赛克)泵入组止血效果最佳.其次为奥美拉唑 (洛赛克)静滴组及泮托拉唑静滴组 3讨论 随着人类寿命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应 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临床上此类病因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 屡见不鲜.滥用及不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严重后果.甚 至死亡 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很多患者 基本无症状,起病隐匿.本课题无症状f生消化道出血者占68%, 尤以老人多见.其分析其原因与NSAIDs药物本身的镇痛作 用有关,老年人敏感性下降有关。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 胃十二指肠的黏膜病变,胃黏膜病变比十二指肠病变更为多 见,表现为糜烂、溃疡、出血、梗阻,甚至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药物治疗方面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尤以奥美拉唑(洛赛 克)泵入组止血效果最佳,其次为奥美拉唑(洛赛克)静滴组 及泮托拉唑静滴组,尽早选用奥美拉唑(洛赛克)泵人组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可提高提高临床治愈率 目前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认 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使黏膜前列腺 素合成减少.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致使上皮细胞的修复功 能减弱.从而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2)使白三烯合成增 多.中性粒细胞增多。释放氧自由基增多,加重其对黏膜的损 伤。(3)抑制血栓素A合成,血小板凝聚障碍,诱发出血。(4) 减少肝脏凝血酶的合成。使胃黏膜屏障功能进一步减退,导 致黏膜充血、水肿、损伤[5]。 综上所述.NSAIDs相关性消化道出血原因明确.应提高 警惕,做好预防,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避免大剂量的长期服 用.在用药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者消化道的症状.监测血 红蛋白、大便潜血等,必要时还要服用抑酸剂与胃黏膜保护 剂。合理规范用药是避免及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所在。应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宜剂量过大.非必要时尽可能缩短联 合用药时间 老年人消化道出血起病隐匿.易发生漏诊,建议 对需要NSAIDs治疗的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对出血高危人 群在权衡利弊后仍需要使用时.可同时给予预防性治疗 , 如PPI制剂等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Apr 26(7) ・1525・ AEG一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刘福华 ,许 珂 ,何池友。(1.彭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彭泽332700;2.彭泽县人民医院,江西彭泽 332700) 摘要: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AEG一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肿瘤微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标记胃癌新 生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EG一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 胃癌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AEG一1的表达与胃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关系。AEG一1高表达与胃癌不良生物学 行为有关.其可能促进胃癌微血管的生成。 关键词:胃癌;AEG一1;微血管生成;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5)07—1525—02 实体肿瘤的生物侵袭性对自身微血管的生成能力具有 修复,3%H:O 处理,PBS漂洗后,切片滴加鼠抗人CD34单克 很大的依赖性….故许多与血管生成有关的调节因子参与了 隆抗体501 ̄1。室温下放置3h.PBS漂洗3次后.每片加50tzl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已有研究证实,微血管生成与胃癌的 的Maxvision二抗,置于室温下0.5h,漂洗后加DAB(3,3一二氨 不良生物学行为和不良预后有关[23。AEG一1(Astrocyte elevated 基联苯胺显色液)显色,采用苏木精复染,中性树胶封片固定 gene一1)最初是在胶质细胞中发现能被HIV一1感染和TNFct 以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AEG一-1基因表达蛋白以胞质呈 刺激诱导高表达的基因[3]。目前有大量的实验证实.AEG.1 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选取肿瘤阳区性表达最强的高倍镜视 是一种多功能基因.具有调节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耐 野。运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平均光密度(Mean density,MD) 药、上皮简直转化和微血管生成能力 ,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 值。同等条件下,图片测量2次取MD的均数,为该视野的 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目前.关于AEG一1与胃癌微血管生成的 AEG.1表达强度。最后以同一切片的4个视野测定的MD均 关系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检测AEG一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 数,作为该片的单样本组织中AEG一1表达的平均表达强度 达情况。进而分析起表达与胃癌微血管密度和不良生物学行 14 WeinnerE4J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v.MVD) 为的关系,从而揭示AE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 的测定在400x镜下计数4个不同视野中CD34阳性的微 报道如下。 血管数量.均值作为MVD值。 1资料与方法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2014年侵润性胃癌标本作为研 AEG—l的值采用(x ̄s)表示,各指标组间表达差异采用t检 究对象,标本均来至彭泽县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 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分析.P<O.05为 证实。其中男28例,女l2例,年龄30 70(平均48)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试剂兔抗人浓缩型AEG一1多克隆抗体购自英国Ab. 2结果 cam公司.Maxvision二抗和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MAB一 2.1 胃癌和癌旁组织中AEG一1的表达情况及关系 胃癌组 0034) ̄剂盒均购自福建省福州迈新公司 . 织中AEG一1阳性表达,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 AEG一1在胃癌 1.3免疫组化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AEG一1的 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见表1,图1、2。 基因表达。标本石蜡切片3 ̄51 ̄m厚,脱蜡、水洗后.柠檬酸热 2.2 AEG一1阳性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AEG一1 :九江市科技局课 ̄[20140341 AEG一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 对于已经出现溃疡的患者.应建议及时的停药并给予质 镜特征[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7):1679—1681. 子泵抑制剂的治疗.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 [5]沈志祥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类[J]_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 风险[ , 。 (1):3. [6]王仁云.罗非昔布的药理及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9(9): 参考文献: 、 60l一604. ・ [1]庄红梅.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 [7]王世卿,张锦辉.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胃肠道损伤1256例分析『J]. 药,2013,8(2):48—49.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f11:4O. [2]赵玲芬,罗培元,梁波,等 }甾体消炎药致上消化道粘膜损伤的 [8]黄晓春.非甾体类药物导致相关性溃疡的内镜特点探析『J1.中国 内镜及临床特点[J].中国健康月刊,201 1,30(7):58—60. 实用医药,2013,8(5):161—162. f31李军婷,李乐申,刘厚钰.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I 床特 [9]潘信良.非甾体类药物对消化性溃疡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 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3):151—152. 疗,2012.31(15):141—142. 『4]刘德萍,史大敏.非甾体类消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内 收稿日期:2015一O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