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注音将汉字依次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4月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含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1.15万吨污水排入大海。5日,韩国官发言称,日本此举涉xián( )违反国际法,韩国政府考虑向国际法庭提出起诉并要求日本赔cháng( )损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授林灿铃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法律上看,在没有lǚ( )行国际义务的情况下,日本shàn( )自排放核污水的行为是违反国际法的不当行为,但“调查取证难度较大”。 据悉,日本外相松本刚明就此事向公众道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扬州市推广使用电子书以后,学生们摆脱了卷帙浩繁的纸质教材、参考书,书包的重....B.建设工地上,各种机械夜以继日地轰鸣着,劳动者们决心以最优的工程向党的九十华....C.漫步在古运河秀水之畔,徜徉在瘦西湖亭阁之间,文明不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一格的....D.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量减轻了不少。 诞献礼。
构思和匠师们精妙的技艺。 养没有多少帮助。
3.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为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每空1分,10分) 5.名著阅读。(6分)
⑴保尔是________(国家)作家 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塑造的人物形象。(2分)
⑵保尔在疾病缠身,失去战斗能力的情况下,内心苦恼,“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甚至曾产生自杀的念头,“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这一内心和举动是否影响保尔这一人物形象?请你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例句是为图2配的注释,请借鉴这一形式给 图1也配上一问一答的两句话。(2分) 例句(图2注释) 问:智慧的标志是什么? 答:审时度势之后,择机行事。
图1注释: , 。 二、阅读与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唐朝诗人王维的《田园乐》一诗,完成下列题目。(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7.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忧( ) (2)备( ) (3)遁(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眼界与读书》一文,回答12-14题。(10分)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12.阅读全文,说说作对知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3.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于兆文
①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
太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前走过。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②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刺瞎了。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
③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后来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车专门来拖货。
④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⑤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头听。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么安详、专注。
⑥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一个劲地言谢。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⑦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有一次,邻居们提出帮他们办一份低保,当即被他们谢绝,说大伙儿给予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现在的日子,他们很满足„„
⑧那天早上下大雨,我突然想起两位老人,怕他们摔倒在那儿,没人知道。来到小区广⑨那一刻,望着风雨中相依相携,我似乎感到阳光早已从天而降,穿透风雨,穿透尘世场上,读完了报,老太太撑起雨伞,扶着老头,依然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
无数守望的灵魂。这世界的雨兀自下着,可老人们的心头却燃着阳光,这阳光里有温暖,有珍爱、有牵手、有希翼,还有一缕穿过我的记忆,叫感动。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8.本文的题目为《有一缕阳光叫感动》。阅读全文,用简短的文字概述“我”被“一对
老人”的哪些事情感动了。(4分)
19.文章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一对老人”,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品质优秀的
答:
。
老人。请你结合下列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这对老人作出评价。(4分)
⑴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
⑵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
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20.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3分) 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
修辞方法: 作用: 21.这篇散文写了一对老人,同时也写了他们的邻居。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区,请写一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评价:
。
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段文字。说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80-100字)(6分)
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
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茵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茵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1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16.根据第2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4分)
17.“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4段至第7段文意,分点简要回答。(6分) 18.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