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化学合格考练习二
2016.05
一、选择题(单选,40*2=80分) 1.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 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德谟克利特 2.用化学用语表达下列微粒,错误的是 A.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氮气分子的电子式:NN
+2-+14C.水分子的电子式: H[O]HD.C-14原子: 6C
3.下列转化属于固氮的是
A.NH3→CO(NH2)2B.N2→NH3C.NH3→NO D.NO→HNO3 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气 B.氢氧化钠固体 C.石墨 D.盐酸 5.可以通过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物质是
A.SO3 B.NO2 6.下列物质归类不正确的是
A.正丁烷与异丁烷是同分异构体 B.C60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 C.甲烷与己烷是同系物D.H2和D2是同位素 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 B.碘片升华 C.食盐熔化 D.二氧化硫溶于水 8.下列化合物属于饱和烃的是
A.乙烯 B.丙烷 C.四氯化碳 D.乙醇 9.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K2O B.CH3COOH C.NaOH D.H2SO4 10.某粒子用zOAnC.FeS D.FeCl2
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Z+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质量数=A 11.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pH=6的溶液 B.加入酚酞不变色的溶液 C.含H+的溶液 D.c(H+)> c(OH-) 的溶液 1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镁粉与盐酸反应 B.大理石高温分解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2个氢原子结合变为1个氢分子 13.下列实验不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酸碱中和滴定 B.过滤 C.测定溶液的pH值 D.食盐水蒸发结晶 14.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H2 B.HCl C.SO2 D.H2S
15.室温下0.1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的是 A.Na+ B.H+ C.HCO3- D.OH-
16.关于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 B.铜片逐渐溶解 C.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D.锌片是负极
17.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Al、Si、P B.I、Br、Cl C.Li、Na、K D.O、Mg、S 18.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Cl-、Ba2+,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Al3+ B.S2- C.SO42- D.HCO3-
19.下列变化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②浓盐酸制取氯气、③氯气与水反应,按氯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20.以下实验装置中错误的是
A.苯的溴代反应 B.苯的硝化反应 C.制取乙酸乙酯 D.制取乙烯 21.有机物
A.3,4,4-三甲基己烷
B.3,3,4-三甲基己烷 D.2,3,3-三甲基己烷
C.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正确的命名是
22.下列各物质间反应,生成的盐不只一种的是 A.氯气通入烧碱溶液 B.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
C.钠在氯气中燃烧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23.四个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铁与体积相等盐酸发生如下反应:Fe+2HCl→FeCl2+H2↑,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试管 A B C D
盐酸浓度 0.5mol/L 0.5 mol/L 2 mol/L 2 mol/L 温度 20℃ 20℃ 35℃ 35℃ 铁的状态 块 状 粉末状 块 状 粉末状
2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稀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H+ + OH-→ H2O B.铝与稀盐酸反应 Al + 2H+ → Al3+ + H2↑
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eCl3 + 3OH- → Fe(OH)3↓+ 3C1- D.少量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 + 2OH-→ CO32-+ H2O 25.下列物质的工业制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法生产铝 B.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氯化氢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氯气 D.硫铁矿煅烧制备二氧化硫 26.下列过程,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A.NO气体暴露在空气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C.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D.往NaOH溶液中通入SO2 2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进行焰色反应前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 B.蒸发氯化钠溶液即将干时,停止加热或改用小火加热
C.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配制1.00 mol/L NaCl溶液时,将称好的NaCl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28.甲酸的结构式为 ,根据结构式判断下列甲酸的性质不合理的是
A.可以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B.可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无法发生银镜反应 D.可以与镁粉反应放出氢气
29.下列能把Al2(SO4)3、(NH4)2SO4、KCl、Mg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可加热)
A.银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 D.钡溶液 30.下列关于铝的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常温下AlCl3溶液显酸性
B.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先产生后消失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沉淀先产生后消失 D.Al2O3固体可溶于NaOH溶液
31.下列现象不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是 A.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32.下列关于胆矾晶体(CuSO4•XH2O)中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称量前先将胆矾晶体研磨成粉末状,以利用充分失水 B.晶体受热分解时为防止固体损失,不得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C.加热停止后将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冷却,防止冷却过程中吸收空气中水蒸气 D.为确保失水完全,必须使用恒重操作 33.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而采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检验某混合溶液中是否有Cl-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H4Cl 鉴别CO2和SO2 证明某地雨水样品呈酸性 实验方法 取样滴加AgNO3溶液 加热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取样滴入酚酞 34.以下比较S、Cl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案不可行的是 A.将Cl2气体通入氢硫酸中,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B.分别将Fe与S、Cl2反应,比较生成物中Fe元素的化合价 C.比较等浓度H2SO4与HClO4溶液的酸性强弱 D.分别将H2与S、Cl2反应,比较反应条件难易程度 35.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3的是
A.16 g CH4中含有的电子数
B.100 mL pH =0的H2SO4溶液中的H+数 C.24 g M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D.14克 CO和N2混合气体中的原子数
36.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测盐酸
B.中和滴定将要达到滴定终点时,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变化 C.滴定管装碱液前未用标准碱液润洗 D.滴定时,锥形瓶摇动太剧烈,有少量溶液溅出 37.反应C(s)+CO2(g)
2CO(g)-Q(Q>0)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或升高温度D.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
38.已知反应4Zn+ 10 HNO3(极稀)→4Zn(NO3)2+N2O↑+5H2O,当反应中有0.8mol电子转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0.4mol Zn被还原 B.有1mol被还原 C.有0.1mol N2O生成D.只表现强氧化性
39.对于室温下pH均为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一定相等的是 A.溶液中的氢离子个数 B.溶液中的c(OH-)
C.完全中和时消耗NaOH的量D.稀释到pH=4时加入水的量
40.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50mL 1.0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112mL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单质铁的质量为
A.11.2g B.5.6g C.2.8g D.1.4g
二、解答题(20分)
41、(8分)有机物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聚合物B,B可作食品包装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名称,B的结构简式;
(2)实验室可以通过反应④制备少量A,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写出有关反应类型①、③;
(4)反应①和反应⑤都能制得物质E,你认为那种方法好?_________(填反应序号),理由__________。
42、(12分)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氨气的电子式为,空间构型为;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Ca(OH)2并放出大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往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用此原理制备氨气,下列气体发生装置中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3)B中放置的干燥剂是(填写一种),C装置中试纸的颜色变化为,写出导致指示剂变色的电离方程式; (4)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D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E烧杯中起始装有200毫升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将E中的烧杯取下,测得溶液增重8.5克,且密度变为0.98g/L,试计算烧杯中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有计算过程,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高二年级化学合格考练习二 答题纸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二、解答题 41.(8分)(1), ; (2) ; (3)①、③; (4),理由。 42.(1),; (2)(填序号); (3)(填写一种),,; (4),;
(5)书写计算过程。
1 11 21 31 2 12 22 32 3 13 23 33 4 14 24 34 5 15 25 35 6 16 26 36 7 17 27 37 8 18 28 38 9 19 29 39 10 20 30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