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新型热障涂层材料结构研究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新型热障涂层材料结构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38卷第3期 2017年6月 DOI:10.139578.cnki.tcxb.2017.03.014 陶鹭李旅 Journal ofCeramics VOI.38 NO.3 Jun.2017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新型热障涂层材料结构研究 邵雅婷,柳彦博,王全胜,宁先进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在高于1200℃的服役环境下传统YSZ热障涂层材料易发生烧结和相变,已经难以满足其工作要求。而Ba(B’1/3Ta ,,) O fB,=Mg,Zn,Ni)材料具有更高的熔点和与Ysz相似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有望成为在更高温度下眼役的新一代TBC涂层材 料。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优化和计算了Ba(B’ T )0,(B’=Mg,Zn,Ni)三种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并从微观结构探讨了材 料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在BM 中,由于Mg缺乏d轨道,与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而 ̄ ̄BNT中O与Ni以及Ta2_间的 相互作用相对更强,因此,BNT的晶体结构应更加稳定。 关键词:Ba(B’ Ta )O。;高温稳定性;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 中图分类号:TQ17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278(2017)03—0356一O5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 of Novel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Materials Ba(B’1/3Ta2/3)O3 SHA0 Yating,LIU Yanbo,WANG Quansheng,NINGXianji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 0008 1,China) Abstract:The most popular material identiifed for the function of heat insulation is 7-8wt.%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YSZ).Long—term exposure beyond 1200。C leads to sintering and catastrophic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the YSZ coating,which has been dificultf to meet the work requirements ofaircraft engine.Perovskite Ba(B'l/3T0 ̄/3)03(B—Mg,Zn,Ni)mateirals have promising bulk properties for 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applications at high temperature.First—principles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DFT)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calculat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mong BMT,BZT and BNT.Due to the absence of d-orbital in Mg,there is no obvious covalent interaction between Mg and other irons in BMT.However,the covalent interactions among B’,O and Ta are distinctly shown in BZT and BNT.Furthermore.it is notable that the coval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a and O in BZT is less intensive than hatt in BMT and BNT. Key words:Ba(B’I/3Ta2/3)O3;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electronic structures;first-principles 0 引言 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燃气涡轮发动机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提高涡轮前进口温度、 提高推重比、提升涡轮发动机部件在高温氧化和 腐蚀等服役环境下的热效率,特别是燃烧室中的 温度和压力也需要不断提高。含有7—8wt.%氧化钇 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作为经典的TBCs陶瓷层 材料,其工作温度基本稳定在1200℃左右n ,高于 该温度时容易发生相变和烧结,已难以满足新一 代航空发动机的工作要求。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新 代超高温涂层材料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 具有复杂钙钛矿结构的Ba(Mg Ta )O。(BMT),其 一熔点高达3100 oC,在1473 K下的热膨胀系数约为 l1 x 10~/K,热导率为2 W/m—K 1,都与传统YSZ 材料有着相当的热力学性质,有望成为在更高温度 下服役的新一代TBC候选材料。但是,由于BMT 中各氧化物组分蒸汽压不同,其中MgO蒸汽压最 高,在高温下易出现“失镁”现象,即出现第二相 Ba Ta O 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但目前解决办法 以掺杂改性和优化喷涂工艺为主,对其高温热稳定 性缺乏较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复杂钙钛矿结 构陶瓷,Ping-Fan NiIlg等人 发现Ba(Zn )O。(BZT) 经1500—1600 oc煅烧后较为稳定,仅存在极少量的 第二相;T.Kolodiazhnyi和A.Petric l研究发现, Ba(Ni Ta2,。)O。(BNT)经1610℃煅烧后仍没有第二相 Received date:201 30. Revised date:20174)3—21. 收稿日期:2016—06—30。 修订日期:2017—03—21。 通信联系人:宁先进(1974一),男,博士,讲师。 Correspondent author:NING Xianjin(1974-),male,Ph.D,Lecturer E—mail:nxj@bit. ̄u.cn 第38卷第3期 邵雅婷等: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新型热障涂层材料结构研究 的出现。由于BMT、BZT和BNT同属于复杂钙钛 矿结构,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 算方法,对BMT、BZT和BNT三者的晶体结构和 电子结构进行了优化和计算,探讨了三者的微观结 构稳定性。 方相。Ba离子被l2个氧离子所包围,其配位数为 l2,B’离子则位于6个氧离子构成的八面体中心, 其配位数为6,其中氧离子在晶胞中占据两种不同 位置,O 与一个B 和一个Ta +相连,O,与两个Ta 相连。利用CASTEP对其晶胞进行几何优化后,得  ̄IJBMT、BZT和BNT的晶格常数、键长和晶胞体 积(如表1)。BMT、BZT和BNT的晶格常数分别为 a=5.988A,c=7.353A;a=6.006,c=7.386A;a=5.972A, 1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本文采用Materials studio中CASTEP(Cambridge Serial Total Energy Package)软件包 计算了BMT、 BZT、BNT的电子结构。计算中采用交换关联 能为广义梯度近似(GGA),选取超软赝势平面波 (Ultrasoft) ,平面波截断 ̄(Ecut)为310 eV。本文 计算所采用的l:2有序结构的BMT、BZT、BNT 最初的晶胞数据来自于Lusofat5 】和B.Xu 1。计算中 BMT、BZT、BNT均为单个晶胞。布里渊区采用 Monkhorst—Pack法,K点网格设置为4×4×4。几 c=7.455A。由于zn和Ni的原子半径l:l',Mg大,将 BMT中Mg替换成zn和Ni后,BZT和BNT的a轴和c 轴长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晶胞体积也随之变大。 从三者晶胞中的键长来看,BZT和BNT的Ta—O键 长和B’一0键长较BMT来说有一定增加。但对比三 者的B’一O键长,即使Ni的原子半径较大,但Ni—o 键较Mg—O键没有太大的增加,从侧面说明Ni和O 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2.2电子结构 何优化采取BFGS算法,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收敛 标准设为0.05 eV/A,单原子能量的收敛标准设为 2.o×10- eV/atom 图l为计算得到的BMT、BZT和BNT的能带结 构图。图2为BMT、BZT以及BNT的总电子态密度 图和分态密度图。图2中BNT部分虚线代表S轨道, 点画线代表p轨道,实线代表d轨道。由于Ni为磁性 物质,所以,在分析BNT态密度时将原子轨道自旋 也考虑在内。结合三者的能带密度图和态密度图, 分析可知,BMT中费米面附近的价带顶部主要由 O的2p轨道构成,Mg的2s和2p态电子只有极少量 贡献;其导带底部主要由Ta的5d轨道构成,同时 杂化了O的2p态电子;而导带上部主要由Ba一5d和 Ta一5d轨道构成,杂化了少量O一2p态电子;BZT中 价带顶部主要由。一2p和zn一3d的杂化轨道构成,导 带部分和BMT相似;在BNT中,Ni的3d轨道在磁 场作用下分裂为e 和t 轨道,价带顶部由Ni的t 和 O一2p杂化轨道构成,导带部分主要由Ni的e 轨道、 2计算结果与讨论 2.1晶体结构 Ba(B 1/3B”: )o 兼具六方或者立方钙钛矿结构。 其中,离子半径较大的Ba 与离子半径相对较小 的O。一结合,形成立方密堆结构;而离子半径较小 的B’和B”离子则存在于六面体间隙当中。当B’和 B”离子在(1l1)晶胞方向上成l:2有序排列时, 晶体结构为有序的六方结构 I。六方B位有序相的 Ba(B'1/3B”2/3)0,较立方相来说具有更优异的理化性能 和更稳定的结构。依据Lusofa , 等人的研究结果, 可知BMT、BZT、BNT的晶型为P一3ml,为有序六 表1 BMT、BZ'I- ̄;BBNT的优化晶格常数 Tab.1 The lattice parameters of BMT,BZT and BNT ・358・ 髻旅 (^a)^丘I∞c∞ 8 2017年6月 (^。一 丘10 母 ∞ Ta一5d轨道和Ba一5d构成,同时杂化了少量O-2p态 成杂化轨道,因而锌和氧之间具有较强的共价作 e 4 2 O ∞ 8 6 4 2 0 盘 4 用。镍3d轨道分裂而成的e 和t 轨道,由于Ni 的电 子结构为3d%s。,可以推测,分裂之后的t。 轨道为全 电子。 对比BMT、BZT和BNT三种材料的电子结构, 最大的区别在于zn和Ni的3d轨道。由于阳离子d轨 道与O原子2p轨道之间的电子迁移能够促使原子之 间形成一定强度的共价作用,在BZT中电子可以在 锌3d轨道以及氧2p轨道之间相互迁移。同理,Ni的 3d轨道由于自旋分裂为e 和t 轨道,电子迁移可以 发生在。的2p轨道和Ni的3d轨道间。而Mg由于没 满状态,e 轨道为半满状态。t 轨道能量较低,位 于价带顶,与O原子的2p轨道杂化构成O—Ni—O共 价键,而e 轨道的能量较高,位于导带底。因此, BZT和BNT两种材料中的zn和Ni都与O有较强的键 合作用,在高温下可以更加稳定的存在,而BMT 中的Mgd3于缺乏d轨道,与化合物中的氧原子之间 有d轨道存在,难以进行电子迁移。从态密度图上 可以更加明显的看出Mg和O原子轨道之间没有明 显的相互作用。而zn的3d轨道和O的2pPa ̄够形 BMT band structure : ;矿 1 == 一 Ba(d) ==:/r 、 Ta(d) , ‘ ≈ ~ 二 + O《p) 0(p】 一 一 、、 Ba(d) Ta(d) O(p) O(p) BMT band structure : 、L —t 穸 —— Ba(d) 、 ●_—— Ta(d) — _= —— I 一r + O(p) o(p) 一 一 夕 \ _- ~ 图1 BMT、BZ-F ̄BNT的能带结构图 Fig.1 Band structure ofBMT,BZT and BNT 相互作用不强,在高温下受到的扰动较大,容易发 生逸出。 S ,sc罢el∞ ∞oo Mg-s omhaI Mg \ m 八.人 。 一 BMT 八 ehergy(eV) ‘ 。 一——/\,\ V V 一、,,、 O , 、 , 、~ _ 。 ~一 ’ 。 。一…… . ,.、 ,、 , , 、、/ _-,’、 、 BNT  :. —、 -:.: —上 — ’、 ,V 一——V 、 图2 BMT、BZT和BNT的电子总态密度和分态密度图 Fig.2 The total density of states(DOS)and the partial densiyt of states ofthe individual atoms ofBMT,BZT and BNT 第38卷第3期 邵雅婷等: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新型热障涂层材料结构研究 ・359・ 图3为BMT、BZT和BNT的电子密度图。各 原子之间相互作用越强,两者连接处的电子密 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Mg原子与 。原子之间的电子密度显示要比Zn—O和Ni—O 之间的电子密度范围更小,颜色更浅,这进一 步证实了Mg—O之间的相互作用弱于Zn—O和 Ni—O。同时发现,在BZT中Ta和。之间的相互 作用要比BMT和BNT中的弱,这一现象也可从 BZT中的Ta—O键变长反映出来,这可能与Zn 与O之间的作用力增强导致Ta—O键变弱有关。 3结论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BMT、BZT和 BNT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探讨了三者的高温稳 定性,得出主要结沦如下: (1)BMT、BZT和BNT的晶体结构均为较稳定的 B位有序六方相。与BMT相比,BZT和BNT的晶格 常数a、c有一定增长,晶胞体积也有较大的增加。 BZT和BNT的Ta—O键长和B’一O键长较BMT来说有 定增加。但对比三者的B’一O键长,即使Ni的原 子半径较大,但Ni—O键较Mg—O键没有太大的增 加,从侧面说明Ni和O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2)l:k较了BMT、BZT和BNT三者的价电子结 构。由于阳离子d轨道与O原子2p轨道之间的电子 迁移能够促使原子之间形成一定强度的共价作用, 在BZT中电子可以在锌3d轨道以及氧2p轨道之间相 互迁移。同理,Ni的3d轨道由于自旋分裂为e 和t: 轨道,电子迁移可以发生在O的2p轨道和Ni的3d轨 道问,因而BZT中和BNT两种材料中的zn和Ni都与 O有较强的键合作用。BMT中Mg由于缺乏d轨道, 与化合物中的。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不强,在高温下 一容易逸出。 (3)通过电荷在特定晶面上的分布情况对比, Mg原子与O原子之问的电子密度显示要t:LZn—O和 Ni—o之间的电子密度更小,直观地揭示了Mg—O、 zn—O和Ni—O成键能力强弱的内在机理及两者结构 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但在BZT中,Ta和O之间的相 互作用要IzLBMT和BNT中的弱 因此,对比BMT、BZT和BNT三种材料,BNT 的晶体结构最为稳定,晶胞内各原子问的相互作用 均较另外两种材料更强。由此推测,BNT在高温条 件下最不易出现第二相,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 但MS的模拟结果只针对三种材料在基态下的稳定 性,因此,后续还将通过实验对材料的高温稳定性 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JARLIGO M 0,MAUER G,SEBOLD D,et a1.Decomposition of Ba(Mgl Ta2,3)03 perovskite during atmospheric plasma 图3 BMT、Bz-r和BNT的电子密度图 Fig.3 The total electron density patterns of BMT,BZT and BNT spraying【J】.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2012,206(8): 251S_2520. 瓷李旅 2017年6月 【2]NING P F,LI L X,ZHANG P,et a1.Raman scattering,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a([MghZn 】1 )03 ceramics【J】.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2,38(2):1391-1398. 【3]KOLODIAZHNYI T,PETRIC A,BELOUS A,et a1.Synthesis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arium tantalates and niobates with complex perovskite structure[Jj_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02,17(12):3182-3189. [4]TAKAHASHI T.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 of the phase stability for Ba(B’¨3B"213)O3 microwave dielectrics with the complex perovskite structure[J】.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Pt.1:Regular Papers&Short Notes,2000,39(9S): 5637-5641. 【5]LUFASO M W.Crystal structures,modeling,and dielectric property relationships of 2:1 ordered Ba3 MM’2 O9(M:Mg,Ni, Zn;M’:Nb,Ta)perovskites【J].Cheminform,2004,35(35). [6]XU B,ZHANG W F,LIU X Y,et a1.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the perovskite phOtOcatalysts BaaNiM O (M=Nb,Ta)[J】.Physical Review B,2007,76(12): 125109-125109. [7】张涵.Ba基复合钙钛矿微波介质陶瓷的晶格振动光谱研究 [D】.山东师范大学,2014. [8]Liu S,Taylor R,Petrovic N S,et a1.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al,chemical,electronic,and high frequency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arium cadmium tantalate— based ceramics[J1.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05,97(1): 14105-14105. [9]CLARKE D R.Materials selection guidelines for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3,163:67-74. [10]ZENG Dawen.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1998, 27(1):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